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330|回复: 1

播撒星星之火的志愿者

[复制链接]

101

主题

61

回帖

2273

积分

黄河

积分
2273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播撒星星之火的志愿者<BR><BR><!----><BR><SPAN class=tpc_content>  渡渡鸟不会飞,灭绝了;旅鸽飞得又高又远,也灭绝了。道森驯鹿生性温和,灭绝了;中国犀牛生性不温和,也灭绝了。人类坐在塔尖上,看着这塔渐渐摇倒……现在,时针每跳一格,就会有一种动物消失;日历每翻一页,就会有130种动物和植物永远灭绝……<BR>              ——苏桂丽《人类灭绝的日子已经近了?》<BR><BR><B>猴子需要树木,人类需要地板</B><BR> 1998年,高中生苏桂丽读到了这样一则报道:1997年的5月,加蓬的原始森林中发生了一场猴群血战,几万只猴子为了争夺领地大打出手,它们互相厮咬,吱吱尖叫,打得血流如注,尸横遍野,一直打了几个月,等到战争结束时,人们盘点“战果”,发现这片原始森林中的五万多只猴子,只剩下不到三万只。<BR> 而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就是伟大的人类。连年的毁林造田和过度砍伐,使森林严重破坏,猴子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环境越来越差。当栖身的树木日渐稀疏,它们只能自相残杀。<BR> “猴子需要树木,而人类需要地板,这是一个深刻的事实。”苏桂丽这样总结这场血肉模糊的猴群大战。<BR> 几年以后,当苏桂丽站在华东最大的家装市场门外,拿着“你为什么要装木地板?”的问题,问了九个人以后,得到了这样的答案,一个说:木地板漂亮啊。一个说:木地板好打理啊。另外七个人的答案是一样的,他们说:别人都装了木地板,我为什么不装?<BR> 这样的回答给苏桂丽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了那两万多只猴子的死亡。苏桂丽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哲人说:无知是最大的恶。没有人会想到,1997年的加蓬丛林,60亿人类正站在累累的猴尸之上。”<BR> 从1999年进入重庆大学学习开始,苏桂丽就成了一名环保志愿者,她参与过“三峡库区垃圾库存量及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活动,以及“重庆市南山小学环教课堂”、“重庆高校环保志愿者能力建设培训及交流”等环保活动,她甚至还当选为“重庆市环保形象大使”。然而,关于“木地板”的答案却让苏桂丽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凭几个人的力量,在江边捡捡垃圾,在街上发发传单,到底能在人们的心里留下多少振荡,能让多少无知的人明白环保的重要?<BR>一次环保调查活动给苏桂丽带来了启发。苏桂丽跟随重庆媒体记者赴铜梁进行当地的锶污染调查,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媒体广泛的影响力引起了苏桂丽的重视:能不能在高校学生中搞一个培训计划,为媒体和有关部门培养输送懂环保知识的人才,影响能够影响的人,让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BR><BR><B>从现在开始,播撒星星之火</B><BR> 2002年8月,苏桂丽参加Green SOS(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四川虹口委员交流”会议,她的想法与GreenSOS创建者卢红雁老师不谋而合,于是,一项名为“Green SOS绿色记者网络培训”的项目开始在苏桂丽的策划组织下出炉了。<BR> “参加绿色记者培训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交流式的教育,这种交流,需要思考,需要实践,所以接受过培训的人,如果以后是一位老师,相信他会将绿色的种子播撒;如果是一位公务员,相信他会将绿色理念贯穿在每一项政府决策中;如果是一位企业家,相信他会将环保作为重要的企业文化……”这是第一期学员顾玉娟写下的话,而这段话,恰恰反映了“绿色记者”培训项目的宗旨和目的。<BR> 苏桂丽告诉记者,由于申请到了GGF(全球绿色基金会)和CEPF(关键生态合作基金)经费支持,所以项目的运行中资金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学员的培训也是全免费的。而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师资力量的缺乏,苏桂丽试着联系国内知名的环保记者,但因为记者们工作都很繁忙而无暇接招。当打了无数个电话都被拒绝以后,苏桂丽几乎绝望了:如果没有老师和专家,绿色记者的培训项目就只能被搁置。<BR> 然而,在一个清晨,苏桂丽突然接到了国务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室的苏杨博士给她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和蔼的苏杨博士表示愿意给她提供帮助,苏桂丽说,她当时感觉整个天空都被阳光覆盖了,再大的困难都迎刃而解了。<BR> 大学毕业以后,苏桂丽放弃了到其他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了Green SOS的总部成都,在工作之余继续“绿色记者”的培训项目。<BR> 在采访中,苏桂丽向记者讲述了志愿者李弘的故事。<BR> 李弘,Green SOS绿色记者网络培训一期学员,在绿色记者培训后将绿色理念带进了西安大学生绿色营以及所组织的西安大学生户外生态旅游中。2003年寒假,李弘组织西安大学生绿色营成员“给母亲河拜年”,徒步考察渭河。面对严重污染的状况,大学生们跪倒在渭河畔,代表人类向母亲河认罪。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此,有关治理渭河的呼吁此起彼伏,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方案。2005年1月李弘奔赴阿拉鄯沙漠开始了他的治沙行动,发誓将一生奉献给环保事业。<BR> 在志愿者中,苏桂丽享有极高的威望。果敢、理性、美丽的苏桂丽是不少志愿者心中的偶像,当志愿者们为了某件事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她往往只说一两句话,就能让大家心服口服。而苏桂丽在自身的工作之余,还当起了民间记者,写出了《志愿者管理的误区解读》、《人类灭绝的日子已经近了?》、《地球与人类的断想》等一批有影响的环保文章,她冷静的思索和优美的文笔让她拥有了更多的拥趸。<BR><BR><B>志愿者不是义务<B></B>劳动</B><BR> 日前,苏桂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BR> 时代信报:你觉得自己是一群志愿者中的灵魂人物吗?<BR> 苏桂丽:我所做的只是将绿色记者的培训模式摸索出来,让更多的人复制并受益。现在很多地方,譬如,安徽、山西、陕西、北京都有地方的绿色记者培训,它的影响越来越大,受益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在志愿者的路上退缩了,我只是坚持下来了而已。<BR> 时代信报:从事志愿活动,精神需求是否与自己的期望值一致?<BR> 苏桂丽:不太一致。以前对从事志愿活动的环境期望偏高,觉得是为社会公益的付出,获得社会的理解理所当然,后来发现并不完全这样,这跟中国的志愿事业起步较晚、实施模式单一有关系,也有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志愿活动更应该是一个平民化的运动。<BR> 时代信报:应该怎样解决志愿者的流失问题?<BR> 苏桂丽:志愿者的招募组织方应该尊重并认可志愿者的劳动,为志愿者的发展提供空间,让志愿者感觉到参加志愿活动有意义,有价值,有学习提升的空间;组织方也应该为志愿者制定清晰的契约或者制度,建立志愿者跟专职工作人员间的合作伙伴关系。<BR> 时代信报:志愿者就是义务劳动吗?他们的劳动是否应该有报酬?<BR> 苏桂丽:中国志愿者的誓言中有这么一句“尽己所能,不计报酬”。也许就是这句“不计报酬”使得中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多被理解为义务性质。不计报酬并不能理解成“不应得到报酬”,志愿者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无偿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提倡并激励这种文明社会的志愿奉献精神,不应造成志愿者的义务劳动。<BR> 我们并不鼓励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来获取利润。但是,尊重志愿者的劳动,并为志愿者考虑报销活动相关的费用,如车费、通讯费、基本食宿乃至最低的生活费用、办理保险等,应成为非营利组织考核志愿者管理工作重要指标之一。(信报记者 兰世秋/文 )<BR><BR><BR>摘自《时代信报》第61期<BR><A href="http://www.timesnews.cn/web/html/20061/200611994036.html" target=_blank>http://www.timesnews.cn/web/html/20061/200611994036.html</A></SPAN><BR>

101

主题

61

回帖

2273

积分

黄河

积分
227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14: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SPAN class=tpc_content>这是我的博客:<A href=\"http://suesue0801.tianyablog.com/\" target=_blank>http://suesue0801.tianyablog.com/</A><BR>这是苏苏的博客你们看看</SPA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0-1 05:28 , Processed in 0.03636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