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171|回复: 6

[转载精品] 人工投食喂猴 看不见的“危机”(不自然的生态园怎么办呢)

[复制链接]

70

主题

42

回帖

191

积分

溪流

积分
19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12-22 15: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工投食喂猴 看不见的“危机”

        
12215.jpg

     在藏语中,“白马”是“莲花”的意思,身处横断山脉中段的白马雪山散发着圣洁而孤傲的气质,而占全球总数近70%的滇金丝猴更增添了这里的灵气。本次由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和生活新报共同发起的“影像保护自然”自然探索体验系列活动之“探秘雪山精灵——滇金丝猴”公益活动,于11月17日 至20日在白马雪山展开,参加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们与滇金丝猴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然而,在人工投食带来的和谐之下,却涌动着看不见的危机。

猴群“淡定”面对志愿者
        上午八点,暖阳初升,白马雪山国家公园最南端的山坡上,气温还徘徊在零度左右,对于滇金丝猴而言,这是一天当中最惬意的温度。护林员余建华为滇 金丝猴准备好早餐后,用担子将两个蓬松的编织袋挑在肩上向山坡走去。余建华说,编织袋里装的东西叫“树胡子”,学名叫松萝,这是滇金丝猴最喜欢的食物之 一,由于滇金丝猴栖息地范围内的松萝几乎被消耗殆尽,护林员们只能走到保护区以外收集松萝。

12214.jpg

       一个小时之后,阳光铺满了整片山坡,滇金丝猴也正式开始吃早餐。余建华看了看手中的表,吹响了挂在胸前的哨子。3年来的投食早已让这里的滇金丝 猴明白了哨声的含义,只要清脆的哨声响起,就意味着“大餐”已经准备好了。余建华小声地和身后的志愿者说:“注意,滇金丝猴们要来了。”余建华的话音刚 落,100米外的树林就有些晃动,随后整片树林都摇动起来,首先是几只黑白相间的猴子出现在了志愿者的视线里,随后大群的猴子从密林间蹿出,整片树林都沸 腾了起来。

        对于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到滇金丝猴的志愿者来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不过正在享用早餐的滇金丝猴面对着志愿者的镜头却“淡定”得多。身材魁梧的大 雄猴毛色黑白分明,像是穿了条俏皮而招眼的白内裤;而它红红的厚嘴唇、黑黑的圆眼睛和毛茸茸的脸庞,让它看起来愈发温顺和善。余建华说,眼前的这群滇金丝猴有90只左右。

        与常见的猴群不同,滇金丝猴的群落中没有“猴王”,而是包含了N个关系相对稳定的家庭单位,即由1只公猴、数只母猴与幼猴组成的家庭。正当这一大群猴子其乐融融地享用早餐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只年轻力壮的公猴突然从树枝上重重地跳到了地面,发出了沉闷的落地声,然后朝着远处的树林狂奔了过去。 随后,数十只公猴如法炮制,一时间整个树林成了猴群奔跑的竞赛场。原来,这是30来只公猴的竞赛游戏,在滇金丝猴的组织关系中还有一种更特殊的家庭,它们被定义为群雄单元,也就是猴群中的“剩男俱乐部”,由没有成功找到配偶的“单身汉”们组成,属于猴群中的边缘群体。而早餐时间的赛跑活动成为了它们吸引异 性和相互比拼的表演秀。

不得已的人工投食
        早在1871年,法国人根据传闻对这种当时尚未被科学命名的动物作了报告,而中国科学家首次对滇金丝猴的实地考察足足晚了80余年,但这也是 20世纪人类第一次对这一物种进行认真的野外考察。此后,中国科学家们又多次对滇金丝猴进行了生物学特征、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考察。如今,白马雪山成为了 科学家研究滇金丝猴最重要的基地,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在整个白马雪山保护区,自北向南共生活着18群滇金丝猴,占全球滇金丝猴总数的70%,而在白马雪山国家公园所在的塔城响古箐一带的猴群约有350只。从2009年开始,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通过人工干预和定点投食等手段,让其中的90多只猴子分群出 来,“定居”在了国家公园所在的山谷周围。

        余建华说,2008年的特大雪灾让白马雪山的滇金丝猴陷入了食物短缺的危机,当时为了保证这些濒危的野生动物顺利过冬,保护区决定采用人工投食 的方式帮助陷于饥饿的滇金丝猴。从此,人工投食就没有停止过。人工投食还带来了其他的改变,护林员和滇金丝猴朝夕相处后,这些可爱的猴子也逐渐接纳了人 类,人与滇金丝猴之间的距离也在不断缩短。

        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隔阂被打破让白马雪山名声大振。三年前,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展示区落成,这意味着普通的游客也能亲眼见到滇金丝猴,一时间,白马雪山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然而,从滇金丝猴展示区的推动到落成,再到游客与滇金丝猴的亲密接触,这一切都是在巨大的压力和争议中前进。对此,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维西管理 分局钟泰有着切身的体会。他说,人工投食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随着人们对滇金丝保护力度的加大,近十年来白马雪山的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在不断上升,然而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食物短缺。“滇金丝猴的口味十分特别,其主要的食物以寄生在树上的松萝为主。这是一种地衣类的植物,其中含有的松萝酸抗菌作用尤为突出。”早在几年前,钟泰就发现在滇金丝猴传统的栖息范围内松萝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由于松萝所含的营养成分不高,因此滇金丝猴每天都要摄取大量的松萝才能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随着滇金丝猴种群数量的恢复,这片区域的松萝开始无法满足滇金丝猴的需求。”其实只要抬头看看人们为滇金丝投食的这片森林,就能 发现这里的树上几乎没有了松萝。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保护局从2008年开始从滇金丝猴栖息地以外的地方收集了大量的松萝,然后以人工投食的方式每天供给 这里的90多只猴子。

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随后钟泰发现,人工投食解决的不仅仅是滇金丝猴食物短缺的问题。由于观察条件的限制,要了解灵长类野生群的社会生态特点十分困难,而人工投食的 应用对滇金丝猴的研究有着难以取代的作用。首先,人工投食将研究群吸引到投食区内,提高了观察条件;其次,在对投食群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发展了动物个 体识别和长期跟踪观察等研究方法,总结出了滇金丝猴社会生态学的许多基本理论,例如“墓本等级”、“依靠等级”等理论。“由于人工投食的影响,白马雪山吸引了全世界的科学家来到这里研究滇金丝猴。”

        然而,人工投食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效应。随着白马雪山的名气越来越大,全球各地传来了越来越多的反对声,其反对的依据主要来自于投食群动物的 社会行为和种群动态等生态特征与野生群存在明显差异。尽管科学家们还没有专门针对滇金丝猴的人工投食进行研究,但人们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人工投食研究中找 到了共性。研究发现,过分依赖人工投食的黑猩猩会失去取食自然食物的本性,在投食停止或缩减后,黑猩猩会因不再适应自然环境而死亡。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投食群灵长类动物破坏庄稼和干扰居民生活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日本,政府捕获日木猴的数量逐年增加,2001年以后每年捕获的数量已经超过一万只,约占日本猴总体数量的10%。另外在一些旅游区,游客在给猴子喂食的过程中可能被猴子咬伤或抓伤,增加了人兽共染疾病相互传播的危险。

        正是基于这些研究,反对者们认为人工投喂滇金丝猴可能会造成其种群的严重退化。在社会行为方面,人工投食会导致滇金丝猴的聚集、增加争斗频率、 改变个体等级关系、延缓分群现象、影响活动区域和增加新兴行为等;在种群数量方面,人工投食会缩短雌性性成熟时间、增加出生率和婴猴存活率、减少成年猴死 亡率。事实上,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首席科学家龙勇诚的认可。龙勇诚认为,应尽量避免对野生灵长类动物实施人工投食,若非得通过人工投 喂以招引猴群,应在专家指导下确定人工投喂的食物种类、次数、地点和数量,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尽量保持投食群的自然状态。

新型寄生虫暴发
        即便是抛开人工投食带来的争议,钟泰发现管理滇金丝猴展示区也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事实上,与滇金丝猴打了十多年交道的钟泰一开始并不赞成将滇 金丝猴聚居地当作旅游景点开放。“毕竟滇金丝猴是野生动物,与人类过多地接触必然会影响其种群的生活习性,而且到白马雪山的游客还存在不可控的因素。”

        这种不可控因素让钟泰十分头疼:前来参观的游客大多都有一个通病,都想尽可能地接近这些面容可爱的猴子。“尽管在游客参观前会再三提醒,必须和 猴子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但到了参观现场大多数的游客都会把我们的叮嘱忘得一干二净,这不仅打扰了滇金丝猴的正常用餐,同时还增加了人兽互相传染疾病的风 险。”有时候,个别游客甚至会直接伸手和滇金丝猴进行接触,如果没有护林员的及时阻止,一些游客甚至想去抱抱这些滇金丝猴。“滇金丝猴始终是野生动物,天 生带有的野性很难保证它们不会对游客采取攻击性的行为;除此之外,人体本身带有的许多细菌很可能会在与滇金丝猴肢体接触的时候传染给它们,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猴群生病的几率。”

        尽管到目前为止,白马雪山还没有发生过滇金丝猴攻击游客的事件,但游客们不自觉的行为在钟泰看来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如今,每天到白马雪山参观滇金丝猴的人数在20、30人上下,而保护区预计游客人数将在今后增加到100人,游客人数的增多势必也会给猴群的正常生活带来更 多隐患。

        去年年底,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人工投食的猴群中发生,首先发现情况异常的是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塔城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和鑫明。和鑫明在投食 时发现,猴群中的一些猴子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看上去就像生病了一样。“其实滇金丝猴和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共同点,当它们的生理机能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会通过脸部表情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来。”经和鑫明仔细观察后发现,猴群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猴子表现出了异常,和鑫明收集了滇金丝猴的粪便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这些生病的滇金丝猴的肠道内孳生了一种叫鞭虫的寄生虫,扰乱了滇金丝猴的生理机能。在过去,科学家们也在滇金丝猴身上发现了毛首现虫等寄生虫,然而令 和鑫明担心的是,这次发现的鞭虫还是首次在滇金丝猴体内发现。在翻阅资料后和鑫明发现,过去只有在刚果的大猩猩体内发现过鞭虫,这对于滇金丝猴的治疗很难 起到实质上的帮助。

        得知滇金丝猴得病以后,不少野生动物专家纷纷来到白马为这群猴子提供治疗。不过由于人们对滇金丝猴的认识有限,加上此次暴发的寄生虫病属于新型 疾病,专家们一时无法下手。在研究病理时人们还发现,鞭虫成虫会以细长的前端侵入肠黏膜、黏膜下层甚至可达肌层,以组织液和血液为食。由于虫体的机械性损 伤及其分泌物的刺激,可致肠壁组织充血、水肿或出血等慢性炎症,严重的话甚至会威胁到生命。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尽快将病情控制,这群滇金丝猴将有生命危险。

难以平衡的矛盾

        治疗方面没有进展,这可急坏了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就在此时,钟泰意识到,鞭虫仅仅暴发在人工投食的猴群中,在白马雪山栖息的其他猴群均没有发现 这种寄生虫。“从这点出发,可以判断生病的原因是出现在了人工投食环节。”钟泰说,人们为滇金丝猴投喂的食物一般包括松萝、胡萝卜以及一些水果,但由于野 生滇金丝猴的觅食范围相当广阔,觅食的品种也十分繁杂,人们直到目前都没有完全掌握滇金丝猴的食性。“由此推断,我们在给滇金丝猴投喂的食物品种中可能漏 掉了某些具有抗菌功能的食物,导致了新种寄生虫的暴发。”

        按照钟泰提供的思路,专家们开始着重寻找在白马雪山一些具有抗菌或药物功能的植物,在经过几番筛选后,专家将目标锁定在了一种叫漆树籽的植物种 子身上。从中医的角度看,漆树的根、叶和果均可供药用,能解毒、止血、散淤、消肿,主治跌打损伤,但对生漆过敏者皮肤接触即引起红肿、痒痛,误食引起强烈 刺激,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肾病。在自然界中,就有一些野生动物依靠食用漆树籽来达到杀死体内寄生虫的目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专家们将漆树籽加入了投食的 名单之中,让人欣喜的是,猴群在食用了漆树籽后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鞭虫病也治愈了。

        虽然最终化险为夷,但是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治疗方式还是让人们捏了一把汗。更具警示意义的是,人工投食开始显现出了食物搭配不均衡导致猴群 抵抗力下降等弊端。“白马雪山的人工投食已经持续了三年,正如一些反对人工投食的人所预计的,猴群在某些方面与野生群出现了差异化,我担心此次出现鞭虫 病,下次还会出现其他病症。”

        寄生虫事件平息之后,钟泰和保护局的工作人员开始冷静地思考人工投食。一方面,人工投食为人类了解并研究滇金丝猴提供了绝无仅有的机会;另一方面,人工投食也给猴群带来了隐患,两者之间如何平衡成为了摆在保护区面前的难题。“我们既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滇金丝猴的生活习性,以便更好地展开保护;但是 我们也应该尽量保持这群猴子的野生习性,还给它们真正的生活,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种需求是相互矛盾的。从目前的情况看,不论我们偏向任何一方,都有可 能给滇金丝猴种群带来难以估量的打击。”有时候钟泰在想,也许牺牲一小部分滇金丝猴可以换来整个滇金丝猴种群的安全,但真实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如何处理好 这群滇金丝猴与人们的关系,将成为白马雪山今后最重要的课题。

要想使“独眼”恢复视力,还需漫长的等待
  
相关新闻:
   “救救‘独眼’金丝猴”追踪
   “救它需要一个医疗专家小组”


        在本次的公益活动中,我们还碰巧遇到了患有眼疾的滇金丝猴妈妈“独眼”。虽然和其他的滇金丝猴看上去没什么两样,但只要留神观察,便能察觉到 “独眼”的行动要比其他同龄的猴子迟缓一些。就在几天前,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副院长黄丽娜就专程来到了白马雪山为“独眼”确诊,结论是要想使“独 眼”的右眼恢复视力,还需漫长的等待。
12213.jpg

        黄丽娜发现,“独眼”泛白的右眼明显小于左眼,约只有正常眼睛的5/6大小,而且右眼眼球中间还有轻微凹陷,仔细端详,它左右两边脸部的大小也 存在一定的差异。经过多方面因素的分析,黄丽娜认为“独眼”或许是右眼的角膜出了问题。而对于之前所推断的白内障,黄丽娜分析白内障一半都发生在老年期, 按照“独眼”的实际年龄来看,它仍处于青年时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先天性白内障,但先天性白内障几乎都是两只眼睛出现病变,可“独眼”有一只眼睛是正常的。因此,它患白内障的可能性不大。

        除此之外,黄丽娜从病变眼睛比正常眼睛小的特征判断,它的右眼球开始出现萎缩,眼球中间出现凹陷可能是角膜病变,导致中间位置角膜变薄。从“独眼”的举动来看,它并不像其他金丝猴那么活跃,显然是视觉功能障碍所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独眼’右眼病变的情况已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即便是通过 手术将角膜换了,摘换晶体,眼底视网膜发育仍会存在障碍,功能同样无法恢复。”

  “事实上,要想确诊‘独眼’的病情,单凭黄教授一人还不够。我们需要一个医疗专家小组,应该包括兽医专家、眼科专家、动物学家、角膜病专家,并 用眼科的超声波仪器对它进行详细检查,最后确定手术方案。”而接下来,黄教授将把拍到的图片带回深圳,继续研究。而保护区的护林员也开始特别关注这只猴妈 妈。“希望它能平安度过这段时间。”护林员余建华说。

6

主题

34

回帖

66

积分

清泉

积分
6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12-22 20: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还是不要过度的干涉野生动物的好~

11

主题

45

回帖

66

积分

溪流

积分
6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12-23 04: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意见,过多干涉,也会影响食物链,目前只观察到了猴群本身的变化,对当地植物群落的影响,对微生物的影响,对物质循环的影响现在都还没显现,还是逐步开始恢复猴群的野性比较好。

0

主题

3

回帖

23

积分

水滴

积分
2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12-23 09: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分享...!

71

主题

636

回帖

735

积分

黄河

积分
735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11-12-23 10: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事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见证它的好与坏……
不管你的动机是什么?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而转变自己,适应社会,影响身边的人。

736

主题

848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44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1-12-23 11: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怪这个地球太小了,或者说人类占据的空间太大了,要是能给他们足够的自然空间,就不会有食物短缺的事情发生。即使遇到像08年雪灾一样的大灾大难,淘汰的都是老弱病残,只会让一个种群更加的健康,从这个角度来说未必不是好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绿源”环保协会  地球,你我共有;绿色,你我共享。http://www.hnly.org 凤凰环境保护发展中心:http://www.pepdc.cn  创建和谐的绿色家园是我一生的梦想!

297

主题

2630

回帖

2716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2716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社区明星

QQ
发表于 2011-12-23 12: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这样的话,可能许多都会饿死
不要拘谨、不要牵绊、大声呐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2-12 05:03 , Processed in 0.045748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