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学生在陕西洋县给农民发放化肥和农药使用手册
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去农村做环保科普活动,最受益的其实是我们大学生自己。”第三军医大学的一位学生在“2011年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经验交流暨表彰会”上,感慨地说。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这次会议,是2011年12月1日在山城重庆召开的,第三军医大学是当年加入“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志愿者队伍的新力量,师生们整齐的穿着,给会场增添了一份悦目的绿色。
城市的环境问题很受关注,但农村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却往往被忽视。如何做好农村的环保科普工作?早在2007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便启动了“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5年来坚持在农村传播环保科普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透露:“2011年,‘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被写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作为推进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重点活动。”
“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是面向全国高校的大型公益活动,活动方式主要是发动全国大学生志愿者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运用宣传册、科普挂图、宣讲会等形式,进行环保知识的科普,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同时,大学生志愿者们也从中得到锻炼,获得实践知识。活动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新生代的创造力,以新颖、新锐、新鲜的方式传播环保科普知识。
做好环保科普,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还要求他们具有环保的个人修为和知识储备。老科普工作者、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李唯在会议期间,当场亮出自己从不离身的环保筷子和水杯。她还讲述了2011年云南盈江发生地震时,她赶到现场并通过当地电视台,向灾民普及防震以及灾后救护知识。
“亲身到农村,我们才发现农村环境问题是如此严重,环保设施如污水污物处理设备几乎是空白,污染治理的投入少之又少。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民的环保知识很缺乏,甚至有农民觉得焚烧秸秆是环保的行为。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愈发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南京农业大学学生王晓焰在会上说。
化肥农药的使用,与百姓“菜篮子”密切相关。2011年的项目就增加了这方面的新内容和开发了新的宣传品。环境科学学会将环保部2010年发布的《化肥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和《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编制成科普挂图和宣传册,向各地配发了挂图4万多张,宣传册15万余册。 孩子们在懵懂中了解环保知识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2011年暑假,王晓焰所在的小分队成员涉足江苏的8个城市,25个乡镇,53个村庄,他清楚地记得,走在田间地头的时候,农民听说大学生来了,纷纷带着秧苗与化肥农药前来咨询,但农民的各种问题却令同学们手足无措,此时他们才感到自身专业基础不扎实、实践经验缺乏,意识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有多么重要。
江苏淮安市楚州区林集镇跃进村由于滥用乱用农药和化肥,不但使农作物生产成本增加,还严重污染了土壤河流。为此,小分队指导老师胡忠明给当地农民作了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的讲座,详细讲解了相关化肥农药的使用时间、使用剂量以及使用不当的危害。王晓焰说:“在水稻田里,我们遇见了正在除草的张师傅,张师傅告诉我们,现在化肥是越来越不顶用了,原先一亩地下一包就够了,现在下几包稻子也不长,收成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我们随行的中化化肥公司技术员告诉张师傅,化肥用量多少是有科学依据的,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恶化,产量降低。张师傅笑着说,卖化肥的都像你们这样告诉我们就好咯!”
为了帮助农民学会化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环境科学学会携手环保部宣教中心,共同策划拍摄了《种菜也要讲环保》的科普宣传片,并邀请著名喜剧演员巩汉林、金珠担当主演,通过轻松幽默的形式,宣传怎样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突破僵硬的说教宣传模式。2011年9~10月,该片通过中影集团农村数字电影下乡放映平台,在全国两万个村庄播放。该片还获得中国科协“科蕾奖”三等奖。
科技部、环保部、中国科协、重庆市科协、第三军医大学的有关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除了对2011年度的“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进行了总结,还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团队和个人进行了表彰,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等27家优秀组织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环保科技协会等8个优秀社团;北京科技大学安徽小岗村实践团等32支优秀小分队;黄玉晶等52名优秀指导教师;马智明等174名优秀志愿者;“生态之旅到慢城,环保宣传进乡村”等17项农村环保科普活动优秀案例和贺佳等29名优秀文章作者,获得了本次大会的表彰。
同时,会议还部署了2012年“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的工作。各地方学会还结合各自的科普实践进行了经验交流。(环境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