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three 金沙江项目分享篇
欢迎大家回到我们的分享会
这次金沙江项目分享将从项目简介,筹备点滴,营期分享,后期安排,相关思考,观众提问六个部分来介绍金沙江项目。
1 [项目简介]简单的介绍这次金沙江项目及整体时间安排
2 [筹备点滴]从筹备团队、项目缘起、筹备安排、人员选拔等方面介绍筹备期的情况
3 [营期分享]从营期时间表、营期培训、调研、自然体验、关于团队建设介绍出营期间的情况
4 [后期安排]介绍全国营后期项目总结及之后的推广计划
5 [相关思考]这个部分会针对绿色营的一些讨论问题展开
6 [观众提问]观众可以针对全国营的相关情况自由提问
ONE 项目简介
主持人-鑫子:  
    可以简单的和我们介绍一下这次全国营(金沙江暑期营)么?
嘉宾—狼:
    金沙江暑期营,顾名思义,这次的营期是于暑期(具体时间为7月25日至8月12日)在金沙江的云南丽江段流域进行的(具体地点是在可以观看到三江并流的老君山地区做自然体验,以及在金沙江河谷做移民村社区调研)。
    这期营除了安排有自然体验外,也重新回归了06年前的绿色营针对于环保热点进行实地调研的传统---本次营关注的是金沙江水电站建设,即建坝热潮。参与者为28名选拔的营员和3名由老营员担任的指导老师。
主持人鑫子:
    这次全国营的整体的安排策划是怎么样的呢?
嘉宾—狼:
    筹备工作是从今年4月开始做起,5月下旬开始进入正式的选拔阶段。
    7月20到22这三天,部分营员参与了在北京举行的培训和为马霞阿姨扫墓以及看望唐锡阳老师的活动。与此同时我和两个营员到丽江进行了实地踩点。
    7月25日在昆明正式开营,随后展开了2天的培训。经由丽江转至老君山河源村后,我们在当地进行了近10天的自然体验活动和当地的社区活动,后分组到金沙江畔两个移民村开展了为期3天的调研,在8月12日,我们在丽江闭营。
    因为本次营期是由在校或者已经工作的老营员在进行筹备,所以迫于实际限制,对于老君山项目地和金沙江调研的实际选址都只能通过间接渠道采集信息和收集资源,而预先的方案因为当地的突发事件被迫需要进行临时更改,所以最后由我和另外两个营友提前去踩点落实相关情况。
TWO 筹备点滴
主持人鑫子:
    先向我们介绍一下全国营的筹备团队吧?]
嘉宾—狼:
    3月份赖芸广发邮件宣布撤消绿色营办公室的决定,并且号召老营员回来为绿色营发展出力。于是吴岚、小碗开始商量要做点什么,后来加上我、小虫、阳阳、张伯驹、鱼头、孙进瑜和小舒一起利用小舒的私人聚会讨论了绿色营的问题和我们想做的事情。
    这9个人就自告奋勇成立了所谓临时工作小组,一起做绿色营的事情,当然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今年暑期营的筹备,再后来在赖芸、八爷等众多师友的各种号召以及这9个人的各种拉拢下,为绿色营贡献力量的师友和老营员越来越多。一些是做绿色营长期的工作的,一些是筹备2012年暑期金沙江活动的(除这九人外,加上了老牛、经冬、西南、飞机、王书这五个无比给力的筹委)。
主持人鑫子:
    那为什么要选择金沙江这个项目?或者说为什么会选择金沙江作为项目点呢?
嘉宾—狼:    
    经历过几年自然体验营后,一些绿色营理事和老营员感到:绿色营的定位是做一个自然保护方面的教育平台。单纯采用自然体验培训,导致营员缺乏保护自然的实践经验,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显得比较缺乏现实关怀;而关注环境热点问题、试图做点什么,年轻的营员又没有这样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很难有一个坚实的落脚点。
因此今年的项目希望能够既包括对美好自然的体验,又关注自然遭到破坏的具体问题,到现场去,了解自然的同时也了解社会。 因此我们的项目地点就必须是两个模块可以同时进行的。筹委提出了金沙江、南岭、九寨沟等备选方案,从是否符合绿色营理念定位、选择的关注点是否具有影响力、财务和社会资源能否支撑等角度进行评估,最终选择金沙江作为项目点。
    选择金沙江项目考虑到的优势主要是: |
[/table] |         1. |
|         2. |
西南水电开发问题是一个深刻、综合、社会影响力大的课题,关注这个课题,不管挖掘的程度深浅,都能学到许多东西。本次暑期项目的调研部分应当在其中选择一个体量适合绿色营的问题来关注。(因此我们策划了宁南-巧家的调研,但非常遗憾因为爆炸案和泥石流的原因未能成行,造成了营期调研确实很难把握。) |
|         3. |
老君山有TNC等NGO做项目,也和我们有联系,因此我们以为他们能够给我们一定支持。巧家、宁南地区经过筹委踩点,觉得安全性能保证。(这两点最后都被证明不现实了,因此营期大家承担了太大的压力,我作为筹委也觉得有些对不起本届营员。但幸好大家能力强、能吃苦、随机应变,顺利完成了项目,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的缺憾。) |
| | 主持人鑫子: | |    筹备期间,筹委们做了哪些工作,这些工作的安排是怎么样的呢?
嘉宾—狼:
主持人鑫子:
    全国营的人员选拔机制和标准又是怎么样的呢?
嘉宾—狼:
首先是营员的基本要求 :
    报名的基本要求(节选自全国营招募贴)
    1、凡是在校大学生都具有报名申请参加大学生绿色营活动的权利;
    2、申请者必须具备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等思想;认同自然教育理念,有意愿通过系统培训提升自身的素质;无不良习惯;
    3、申请者有意愿将自然教育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带动身边更多的人观察自然,体验自然并愿意为促进当地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做出一定的贡献;
    4、申请者期望并愿意促进所在地区环境保护团体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
    5、绿色营团队强调学习,向老师学习,向队员学习,向大自然学习;申请者必须报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思想态度;
    6、申请者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按时完成作业,服从组织管理;
    7、绿色营考察过程需要长距离徒步,申请者必须身体健康,体力较好;
    8、能够全程参加绿色营暑期活动
    其次是选人原则,这次绿色营并没有好高骛远的非要多么多么强的人,而是在对绿色营基本理念认同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人。因为我们的暑期队伍会以一个团队的形式活动半个多月,因此,保证每一个入选的营员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我们考虑的原则。我们的选拔标准和选拔流程就是在这个原则指导下进行的。
    第三说到选拔标准。选拔标准是结合今年的暑期活动内容,按照选人原则来制定的。考虑到重新开始做环境调研,这个标准的制定更偏向于年级较高的学生,标准中涉及的每一项能力及所占的权重我们都有详细的分值表。同时,我们也希望绿色营能有更多的思想碰撞,让营员在碰撞中加深思考,加快成长,每个营员的思想深度,思维广度,也作为了一项重要的选拔标准。而扩大绿色营的影响范围,让更多的地区参与进来,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内容。
    第四说一下选拔流程的安排思路。因为前几年的绿色营门槛很低,进入和退出
都相对很随意。为了提高入选营员的基本素质,同时经过算是残酷的淘汰,让营员在潜意识中树立一种“精英意识”,同时在经过一定的精神付出之后,从精神上认为贵的才是对的,降低一点人员流失。基于这样的一些想法,我们确定了报名需要写一篇文章,通过文章来提高一点点门槛,让我们能够从一个角度了解候选营员的思想。这样的做法,也算是一种通过潜在营员首先进行自我选拔的方式,节省了我们初选的时间。之后各区域进行的自主选拔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选拔标准吧。
主持人鑫子:
    在筹备期间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嘉宾—狼:
    困难一:以工作或者学业处于关键时期的人员为主开展筹备工作,大家的筹备时间难以保证。——大家抱着无论如何也要让今年出营的信念坚持下来了,但个人认为这种模式并不是一种长期稳定的模式。
    困难二:出营当地的绿色营可利用力量不足,导致踩点工作困难,前期对出营期间的各种当地情况不熟悉。——尽量联系与协调,但其实了解情况不够深入,这是绿色营一贯的一个问题,建议可考虑将来由绿色营在当地的力量(比如当地有很多老营员及相应的资源可以用)承办当年绿色营的形式。
    困难三:自然体验及调研方面的师资力量均不够。——自然体验的老师由老营员担任,调研最后困难也没有解决。恐怕绿色营想把这两块做实还是得找到能够帮助绿色营做这两块事情的机构或者人员与绿色营的暑期活动主题及活动本身有契合点,靠老营员无私奉献会每年遇到同样的困难。
    困难四:资金缺乏。——这个困难是绿色营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后来通过明信片义卖、师友及老营员捐款的形式募集到了资金,再后来和拜耳活动续签,绿色营的资金问题暂时缓解了。个人认为只要绿色营自己能把活动做好,钱不是什么大问题。
THREE 营期分享
主持人鑫子:
    先简单的向我们介绍一下营期的安排吧?
嘉宾—狼:
    7月20到22号,有13个营员参加了北京活动。北京活动包括:北京培训2天,扫墓和拜访活动1天。7月23号到24号,13位营员坐火车硬座赴昆明。
    7月25日,在昆明举行了开营仪式,随后培训2天.。7月27日,原计划去访问云南省环保厅,但因为临时意外而被迫终止,改为参观博物馆并休整。
    28日,由昆明至丽江。29日,从丽江抵达老君山河源村,直至8月8日才离开。
其间,前五天主要是自然体验的课程,其中也有部分营员的分享以及奚志农老师的分享。后五天,主要是我们的实践。包括绘制秘密花园绿地图,秘密花园讲解,也进行了社区探访,社区绿地图的绘制,米糠洗碗的宣传,环境教育。期间,我们还花了一天的时间去了老君山自然景区,一队人穿越原始森林登老君山顶峰,一队人探访人间仙境---九十九里龙潭。
    8月8日,我们返回丽江,休整半天。8月9日,我们分组进行调研。一队到达金安桥水电站库区上游的树底村,一队到达金安桥水电站下游的金移村(所在的涛源乡大部分地区会因为金安桥水电站下游的鲁地拉水电站的建设而被淹没,同时金移村系树底村居民的安置点)。
    8月12日,经过3天调研后,我们返回丽江闭营。
主持人鑫子:
    这次营期培训内容的安排是怎么样的呢?(详细介绍)
嘉宾—狼:
北京: 1 金沙江与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 吕植
       2生态伦理与弘扬博物学传统的意义 田松
       3 织出来的微博绿色微公益 李经冬  
       4 能源与气候变化 陈冀俍
       5 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郭沛源
       6 生物多样性价值与自然保护地立法 解焱
       7 民间环境保护实践经验分享 王亦庆
       8 环境教育的经验与感悟分享 张萌
昆明: 1 环境教育与社区参与环保 王渝
       2 云南省水资源利用现状与水保护 王焕校
       3 社会影响评价与中国决策 林扬
       4 公民如何参与环境运动 霍泰安
       5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以灵长类为例 龙勇诚
主持人鑫子:
    培训效果与培训内容设计的初衷对比来看,哪些达到预期,哪些又和预期不一致呢?
嘉宾—狼:
    1)初衷:绿色营是教育平台的定位,请来绿色营的老师和朋友,与营员分享他们的知识、思想、经验,以达到启发思考和储备知识的目的。
    2)培训课程的安排:
       设计课程时,我们沿着两条线路走。一是列出了一个框架(表1),二是所有筹委集思广益,列出我们认识的、了解的、觉得会对培训有益的老师名单。两条线路共同考虑,经过若干轮的邀请和协调,最终定下目前的培训课程安排。表1培训课程模块设计(2012-5-10)
3.1相关的地理学和生态学(自然地理,种群、群落、景观生态,动物生态) |
   当然如果有条件,安排老师到营里去,在第一现场以耳濡目染的方式给大家培训的效果会更好,但是这样做成本较高,需要钱或者不够低碳。因此本次培训安排在北京和项目地的省会昆明。    如果要系统评估的话,应该由第三方设计评价指标,对参加课程的人员进行调查,才能对满意度作出比较合理的评估 。我个人无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对于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如何,我也欠考虑,在此提出几条仅供抛砖引玉:     a.营员层面: 课程是否提供了准确的知识和有意义的经验? 课程是否对营期的项目开展有帮助? 课程是否能够提升你个人在环保上的思考和行动(即是否有启发性)? 课程是否有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b.绿色营层面: 培训组织是否有序? 培训对暑期项目完成是否有帮助? 培训对营员整体知识、思考、组织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培训对增加营员为绿色营服务的责任心是否有帮助? 培训中绿色营是否给老师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主持人鑫子:
    那你觉得怎样让培训安排会更加合理和有效呢(如何更加贴合项目?)
嘉宾—狼:
    很遗憾,我没有参与北京的培训,而对于昆明的后期培训内容我因为队长事务(意外事件出现后到云南省环保厅交涉)也没有参加,所以对于没有参与的事情或者参与不完整的事情我就不谈什么思考了。
    只是从内容的安排和营员的反馈来看,我个人觉得这次的培训真得是阵容强大,涉及的主题类别很多,质量和效果也是很不错的。我本身是赞同前期的这样一种能够展开大背景意识和思索的培训,为营员能够多维度思考本次营期的活动提供意识基础。只是这种高密度的时间安排,没有系统性的课程内容安排,的确让我们的营员有些消化不良。
    对于这种前期培训,我建议密度一定要降低,同时最好有一个系统性,可以安排一名指导老师在培训期间跟进疏理。而对于与本次营期活动相关的你知识,我觉得可以让营员提前收集准备,再设计安排一个具有系统性的课程进行梳理与补充(请相关知识的较全面掌握者)。
主持人鑫子:
    先向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自然体验的课程及内容安排吧?  
嘉宾—狼:
     前期课程与分享:生态游戏,自然观察体验的意义和自然讲解员的意义与成长,秘密花园的理论部分,探访秘密花园,生态摄影,晨观与夜观(晨观每天进行,夜观偶尔进行),自然观察实践,自然观察体验专题分享之植物的奇趣世界,自然记录之自然笔记,自然DIY,自然观察体验专题分享之观鸟,野外生存,我镜头里的自然,我们为什么需要环境史,绿色营小组分享,野性中国
    后期活动:探访社区,社区绿地图制作,秘密花园绿地图制作,秘密花园讲解,环境教育,米糠洗碗宣传活动,老君山自然景区活动。
主持人鑫子:
    这些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什么?从课程效果来看,达到目标了么?
嘉宾—狼:
    自然课程旨在提供一种让营员学会观察、记录、体验自然和进行自然讲解的可能。自然课程涉及自然观察的概念、意义、观察方法论、观察实践论等。自然课程的整体的线索在于:Why(为什么要进行自然观察、记录、体验和进行自然讲解)——What(观察、记录什么,体验什么,讲解什么)——When & Where(在何时、何地进行自然观察、记录、体验)——How(如何进行自然观察、记录、体验和进行自然讲解)——在上述基础上,启发营员生发自然情感,发现环境问题,思考解决办法,进行环保宣传和教育,实践环保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课程仅仅是一个基础。自然课程包括自然讲解的意义、自然观察、自然笔记、自然创作、生态摄影、生态游戏、 秘密花园探访、绿地图制作、自然导赏实践等环节,对应上述线索。如:自然观察环节,会从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等方面启发对象与自然进行接触,在不同的时空中去观察自然界的元素;自然笔记则是对观察到的自然元素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如文字、诗歌、摄影、录音、录像、手工制作等;自然创作和生态摄影则是对自然笔记的一个深化;秘密花园探访、绿地图制作、自然导赏等,则是对自然观察、自然笔记、自然创作、生态摄影、生态游戏等活动环节的综合和集成,比如自然导赏中就可以把上述观察、记录、创作、摄影、生态游戏等环节纳入其中,进行综合的活动设计。
    具体到今年的自然课程实施情况和效果。我个人认为今年的自然课程总体设计上还是较为完备的,基本覆盖了上述所有环节。不足之处在于:
    1、其系统性没有很好的向营员进行阐述,导致对自然课程体系不熟悉的营员把握不足。
    2、今年的自然课程某些环节有所重叠。
    3、由于辅导员水平有限,传递给营员的信息量、深度和广度均有限;辅导员的个人感召力有限,不能很好的对营员进行影响。
    4、由于天气等原因,室内课堂时间过多,室外实践部分缩水较大,导致营员们进行实践的时间和强度降低。
主持人鑫子:
    关于自然体验课程设计,你有哪些建议呢?  
嘉宾—狼:
    这次的自然体验课程我觉得偏向于分享式,没有理论与操作层面上的比较系统具体的东西(反映到营员脑子中的感受如此);在自然体验的实践中,也缺乏引导;教室里的上课时间相对较多,野外的课程几乎属于自主豪放型。虽然这次的指导老师是老营员在没有专业老师带我们的情况下自愿来做的,而且他们个体是非常优秀并且都积累了很多自然体验的经验,但是确实受他们的能力所限,这次自然体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自己对自然哲学层面上的东西更感兴趣,估计如果只是观察感受,我也觉得收获不深,我个人不喜欢单纯的自然博物学。所以就我个人而言,除了内力很深的八爷,我估计我都不太会满意。说自然体验是门很深的学问,我承认,但是仿佛在大陆兴起的自然体验都有流于表面的嫌疑。我觉得自然体验除了要加深自身的深度与内涵以外,形式也要多多创新。既然已经有绿心田,荒野这些专门做自然体验和情意教育的机构,那么希望他们在推广的同时能多多做做自然体验和情意教育本身的功课。我的建议就是指导老师很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