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绿家】给SEE创绿家三点建议:看@SEE创绿家,三点建言:1. 项目焦点在人,可更强调创始人和执行力,而非点子;2.在中国的环保公益实践中,被验证的成功模式本身就不多。因此不要苛求和迷信模式;3. 不是要求申请者用公益的概念框架来解释他们做的事情,而是我们主动尝试用公益的框架去理解他们所做的事情。
这些服务项目中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类项目只有两个,分别是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的“社区垃圾分类创新社区模式”项目和朝阳区农村地区社会工作协会的“绿色生活方式引导”项目。同样,在北京市一级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中,民间环保组织获得的项目也屈指可数。
【白鹳】东方白鹳的死亡之旅:2012年11月,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迁徙中栖息于此的东方白鹳遭遇投毒。数天来,志愿者们跋涉湿地,救出13只,但更多的东方白鹳痛苦死去。如果不是志愿者们打捞起20具东方白鹳的尸体,它们最终将以每只200多元的价格售给餐馆,成为盘中餐。
请输入描述
【白鹳】北大港巡护工作将持续到十二月底:为了保证志愿者在北大港湿地的正常巡护守夜工作,让候鸟飞项目组 向天津及周边地区募集两顶秋冬季三人帐篷,六个防寒睡袋,六个户外帐篷垫单人加厚防潮垫,六个折叠凳。拜托大家支援,联系电话 @赵亮_FGYLC 187 2212 8521 巡护工作每天进行将持续到十二月底。
【白鹳】人民日报:“白鹳之死”应促成制度变革:环保事业本就具有公益属性,只有让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投入其中,才能织就多元化的环保网络。从政府而言,应该着力创造多种渠道,让民间组织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在环保政策制定时,赋予民间更多发言权;建立政府与志愿组织的有效沟通联系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并可由政府牵头整合各方力量,共同进行环境保护巡护;增强政府施政行为的透明公开力度,引入环保组织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鼓励民间组织进行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
【微博】济溪刘春来说与@冯永锋 校长交谈,受益非浅。特别是从微博运作角度:内容要精炼,提炼出大家关心的内容;图片不能多,要精选冲击力的;有阶段目标,有阶段推动重点,其他的不能压过你的重点;粉丝不一定多关键是大家愿意关注你的内容;不怕吵架,吵架表示关注,要乘机而上;能有线下结合那是最好。
2008年与欧莱雅集团下的卡尼尔品牌合作成立的植物保护项目,正面临可持续性的瓶颈,需要思考如何突破现有商业合作模式的封闭格局,以创新方式撬动其他社会资源。
【珍·古道尔】一年有300天在演讲:2012年11月4日下午,78岁高龄的珍·古道尔站在中国矿业大学科技会堂的讲台上,讲述关于拯救地球的希望。这是珍·古道尔演讲生活中普通的一天,一年中,她要花300天时间在全球演讲。
【引水】我与千岛湖饮水工程:不再立足于单纯的反对立场,我只想切实地参与到政府重点项目建设的程序当中去。在目前政府与媒体对告知普遍失声的情况下,我只想让更多和我一样本来对此不知情的人知情,了解引水工程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的改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权利和责任,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代沟】缝合两代“环保人”之间的代沟:如果一定要对立起来分析的话,则是“老的”一代凭着已有的社会资源与动员能力,在很多环境事件的解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年轻的”一代眼里,他们陈旧迂腐,感性泛滥,行动出于道德也容易被道德左右。 “年轻的”一代没有过多的社会包袱,容易接受和使用新理念及新技术,也在近几年的环境事件中崭露头角,但在“老的”一代眼中,我们则涉世未深,缺乏体制穿透与社会动员能力,行动出于理想主义也同时被理想主义掣肘。
【青年疑惑】我们做的有用吗:做环保公益,有太多的不忍,有太多的无可奈何。而一个人或是几个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政府需要我们去做招牌;媒体一方面要爆料,一方面又是政府宣传的工具,我们很好地迎合了他们的需要;政府和企业相互勾结,企业一边污染一边打环保牌;老百姓面临的大量比保护环境更严峻的问题,环保对于很多人只是个高频词汇。 我们夹在其中,做的到底有多少是真正有用的。
清源行动是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支持下,由绿眼睛环保组织在2011年发起的一项环保行动,2012年由浙江地区发展到江苏地区,南京绿石为江苏地区的协调单位。清源行动经历三个阶段变化:清水之源,保护水源地;清污之源,监督水污染;清思之源,开展水环境保护倡导,用行动带来改变。
《民间环保观察》是青年环境评论制作的一份电子简报,搜集民间的环保行动资讯,推荐相关优秀文章,每周四发布。阅读更多文章,请登录青年环境评论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