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17|回复: 1

今天的干旱或就因为昨天砍下的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6 10: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的干旱或就因为昨天砍下的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同时具有减缓和适应的双重意义,保护好生态系统是人类减缓气候变化、并适应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之一。生态系统的保护是防治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并且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大旱原因之一是生态被破坏
  这几年,中国西南地区遭受了有气象资料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西南地区是降水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内分布着众多河流、湿地、湖泊,西南大旱出乎人们的意料。对于西南旱灾形成的原因,目前还没有一个结论,但天气原因和自然原因被公认为是造成此次大旱的原因。
  西南大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自然天气因素,2009年西南地区雨季降水量很少,8月份雨季提前结束,云南、贵州降水量历史同期比较最少,降水少、气温高、持续时间长直接导致西南大旱旷日持久。就中国而言,近年来西南湿润地区的干旱情况渐趋严重,以云南为例,2001-2006年,云南区域气温增幅达到0.64℃,升温的幅度要大于全球及北半球的平均值,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这与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的结论相一致。
  当地人为活动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造成此次大旱成灾的重要原因。西南地区降水丰沛,但是时空分布极不平均,在时间上,降水集中在春夏季节,而冬春季节降水相对较少。在空间上,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山地的迎风面和坝区高于河谷地带。时空上的分布不平均要求这个地区具备良好的水土保持能力。西南地区是我国森林植被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这里也是我们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的破坏会使这里土壤无法涵养水源,导致雨季易涝,非雨季易旱。区域对天气的适应能力依赖于这里的生态系统。
  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单一纯林的营造是区域内自然生态破坏的原因之一。在云南,橡胶种植、香蕉等农业作物的扩展使天然植被减少,而规划中的桉树大规模种植,将单一树种种植代替天然植被,虽然在森林覆盖率的指标上看不到森林的减少,但从功能上,单一种植的纯林已经无法提供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天然植被的减少和功能的下降导致了西南地区无法抵御天气上的变化,形成前所未有的旱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农村水利工程的滞后,也使当地无法抵御此次旱灾。
  而在此次大旱中,即使降水减少,但也有很多地区并未遭受到干旱的影响,特别是有森林和水利管理传统知识的少数民族社区,虽然水源减少,但并没有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大的影响和破坏,并且在降雨期之后快速地进行了灾害的恢复。例如云南南部的哈尼族村寨,因为传统的森林——村庄——梯田的管理结构,水源林作为神山被保护起来,村庄和梯田的布局在森林之下,梯田并承担了净化村庄污水的功能,复合的梯田生态系统使哈尼梯田抵御住了这次旱灾。而这样的通过生态系统的保护来防灾减灾的传统知识还很多。
  山水自然启动“引水思源”
  从山顶上下来经过桥头联合小学,大家进去讨了口水喝。
  打开水龙头,司机用手接了水喝。
  “什么味?”
  “泥土味。”
  村支书解释道,村民喝的水都是从高黎贡自然保护区里流水来的,水流漫过保护区外的农田,再经由管道到达村民家中。这些年天旱,土地干裂,喝的水这才有泥土味。
  尽管村民不乱丢垃圾的意识很强了,但是还是有村民将农药瓶乱丢在农田周边,加上农田中土壤中的化肥,这样一来,村民喝的水还是不够干净。
  在旱灾开始呈现之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对云南旱灾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他们发现,众多自然保护区虽然受到旱灾影响,但因为森林生态系统的调节,自然保护区旱灾不明显,保护区内水源依然充沛。
  在2010年3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启动了“引水思源”的特别项目,探索利用生态保护的方法来缓解旱灾对当地社区和自然地影响,通过将自然保护区的水源引入社区,解决周边社区的饮水困难,以缓解干旱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并由社区和保护区签订协议,开展森林共管项目,以确保水源林的保护。
  项目在云南5个自然保护区,共计7个社区进行。分别为沧源县班老乡营盘村(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筲箕村(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春县龙施村、杨寨村、岩倮村(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山县中寨村(文山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寨子长臂猿监测站(云南无量山自然保护区景东管理局)。
  桥头联合小学项目点也已开始实施。
  项目实施以来,为7个社区共计约3200人、约1300头大牲畜解决了引水问题,所有7个社区均开展了社区森林共管的工作,社区自发进行森林的保护。
  “此项目基于生态管理的灾害防治方法成本最低,而且投入主要是硬件投入,可以使用多年。相比起应急式救灾(直接提供矿泉水或取地下水)所需的成本,通过森林管理和保护的方法,所需资金大约为其他方法的1/5。”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森林和水资源保护项目主任杨方义说着项目实施后他们经过监测和评估后的发现,“基于生态管理的灾害防治方法效果持久,云南省再次春季降雨偏少,部分地区出现旱灾的情况,在项目实施的7个社区,引水设施运行正常,社区没有出现引水困难。不仅如此,项目促进了社区对自然保护工作的支持,社区认识到森林对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开始自觉参与到水源林的保护工作之中,保护区在社区进行的共管机制运转顺利。”
  “进行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气候变化适应和灾害防治应该被重视,并在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针对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气候变化适应和灾害防治方法,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专家建议,“在气候变化适应方案中,充分考虑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研究,示范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适应和灾害防治的方法;进行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进行研究,形成气候变化适应优先生态区,结合功能区划,对生态敏感区和气候变化适应优先生态区限制开发,并实施生态补偿;加强监测和研究,动态监测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建立预测和决策支持体系;对气候变化适应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减少适应性方法的环境负面影响;保护天然林,特别是水源林,禁止对水源地的开发和毁林,结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和自然保护区制度,建立水源林保护区,完善水源林保护区的管理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离开高黎贡山自然公园的那晚,一行六人喝了12斤的泡酒,大家都没醉,而且第二天醒来都没事,头也不疼。当地人说“你们没事那是自然的了,因为我们泡酒的水好”。

来源:《云信周刊》
链接:http://news.ynxxb.com/content/2013-3/12/N70702270737.aspx
如需首页发布文章,请站内私信

210

主题

152

回帖

620

积分

游客

积分
620

社区居民社区劳模

QQ
发表于 2013-8-16 15: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略表赞同,所以啊 关爱自然就是关爱自己
微信公众平台:gseanor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5-10 23:54 , Processed in 0.03116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