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十三陵农家乐生态考察
------绿色生命暑期实践计划书
项目背景…………………………………………………………2
活动主题…………………………………………………………5
活动目的…………………………………………………………5
活动内容…………………………………………………………5
活动日程…………………………………………………………6
团队构成…………………………………………………………7
资金预算…………………………………………………………8
纪 律…………………………………………………………9
项目支持…………………………………………………………10
附录一 …………………………………………………………11
附录二 …………………………………………………………11
(一)活动背景介绍
1、明十三陵概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据京城约五十公里,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群山之内,各陵均依山面水而建,布局庄重和谐。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是陵区第一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前。此后明朝营建的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先宗庆陵、慕宗德陵等十一陵分别座落在长陵两侧山下。陵区中部长达七公里的长陵神道(总神道)与各陵相通。
明崇祯帝朱由检的思陵是最后一陵,位于陵区西南隅,系妃坟改用,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始定陵名,增建地上建筑。
此外,陵区内还建有明代妃坟七座、太监墓一座,并曾建有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周围曾筑有十个关城。明末清初,陵区的部分建筑受到战争破坏,此后其它建筑也不断残坏,为此,清政府于乾隆五十到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对十三陵的主要建筑进行过一次规模较大的修葺,民国建元后,北平市政府又于公元1935年修葺了长陵。
十三陵是一个天然具有规格的山区,其山属太行余脉,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不仅是陵寝之屏障,实乃京师之北屏。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山崇高正大,雄伟宽弘,主势强力。明末清出著名学者顾炎武曾写诗描述这里的优胜形势:“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①;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这一优美的自然景观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
十三陵从建成到现在已有四、五百年了,是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而且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 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与陵区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一处风景优美文化内涵深刻的旅游胜地。
2、农家乐旅游概况:
“农家乐”最先出现在四川省成都市郊区一带。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之前,整个中国农村农民的温饱是大问题,1982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才有了饭吃。因为山、田、土承包到户,所以农民对土地开始有了使用支配权。传统的耕作模式开始打破。像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农户每年种一季麦和一季稻,想富起来根本不可能,于是,有的就开始改田养鱼、养牛蛙、栽蔬菜、种花草、搞园林,这样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们就有了钱盖房子并在房前屋后筑篱笆、修庭院、搭瓜棚、挖鱼塘、砌水渠。农民开始的想法是如何让土地里的“生意”对外交流,最大限度地增加收入。随着商品经济的刺激,城市里的一些亲朋好友带同事下乡观光休闲,这样便渐渐地发展成农家乐。
“农家乐”实际上是伴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农村产业化是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它以国内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最终实现高回报。“农家乐”的不断兴起,我们应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评估,有一个确切的界定。不能把“农家乐”看作是城市人到农村的一种简单吃、住、玩、乐,要认识它是一种逐步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是城市人旅游消费观念的一个大转变。“农家乐”乐在幽静的山水、迷人的田园风光、朴实的农家装饰、舒适的休闲娱乐、文明的接待氛围,乐在使人感受自然、回归自然、获得一种心旷神怡。
但在这一项目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妥善解决生态消费过程中环境与经济的冲突,达到可持续的双赢发展,正是我们此行所要重点关注的。
(二)活动主题
大学生暑期实践,走访考察十三陵周边环境状况及当地人们生活方式,探寻一条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和谐发展的生态之路。
(三)活动目的
1、走入十三陵地区,了解当地植被并做出生态评估,探索在陵区内如何有效地处理好保护动植物资源与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关系。
2、考察农家乐式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了解该项目对当地的影响。
4、走访守陵村农户,考察当地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5、对当地的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6、通过十三陵地区实地考察和走访调查,全面地了解陵区生态环境,对外宣传展示陵区的生态资源。
7、结合实际情况和理论知识,对当地的农家乐式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和环境发展的双赢局面提出建议。
9、出营期间让每一位营员受到绿色教育的洗礼,致力环保。
(四)活动内容
1、科学考察
(1)营员分组学习十三陵地区的基本生态、地理知识。
(2)走访地方政府机关,了解当前生态保护政策,了解陵区的整体的生态保护治理的历史和现状。
(3)实地考察陵区的农家乐式生态旅游状况,测评其对于当地环境的影响。
2、入户调查
(1)走访陵区居民,了解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
(2)通过与居民交谈,了解当地农家乐式生态旅游对当地环境和当地人生活的影响。
3、环境教育
(1)联系当地的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课或环境保护讲座。
(2)走上街头对路人进行山区环境保护主题宣传,增强当地人的环保意识。
(五)活动日程
准备期(5月1日~7月15日):
5月2日、3日:十三陵当地踩点并细化暑期日程表明细;
5月12日~6月8日:理论学习(内容:十三陵环境概况、生态学基础实验、户外安全知识、团队组织纪律等);
6月9日:“汉包山-十三陵水库-蟒山”一线负重拉练;
6月23日:十三陵水库露营练习;
6月25日~7月15日:前期训练内容交流总结;
出营期(8月1日~8月9日):
Day1 (北京化工大学北校区)开营仪式、确认各方面的安排、分组、启程;
Day2 A组进行对定陵、庆陵的环境考察,
B组进行对康陵、永陵的环境考察;
Day3 A组继续对长陵、献陵进行环境考察,
B组继续对景陵、裕陵进行环境考察;
Day4 两组会合,进行中期考察交流。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后期考察做进一步调整;
Day5 A组走访地方政府机关,了解当前生态保护政策,了解陵区的整体的生态保护治理的历史和现状,
B组走访陵区居民:通过与居民交谈,了解当地农家乐式生态旅游对当地环境和当地人生活的影响。
Day6 A B两组分别赴碓臼峪进行入户访谈;当夜体验农家乐生活并对游客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
Day7 总结调研成果,进行街头环教准备;
Day8 街头环教(在陵区和昌平城区分设两点);
Day9 北京化工大学北校区:总结考察成果;毕营。
备注:以上行程安排可能依据五一踩点情况进行修改。
(5.1踩点工作已结束,对日程所做修改见附录一。)
展示期(9月1日~10月30日):
9月1日~9月20日:文集、摄影作品展板制作并展示;
10月10日:活动主题报告会。
(六)团队构成
1、人员组成:
此次活动由北京化工大学绿色生命协会成员组成
2、团队分工及其职责范围:
(1)队长:负责考察团队整体协调。
(2)副队长:负责考察团队日常事务,对各个委员的工作进行协调,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工。
(3)学习委员:负责交流会安排,会议记录,营员日记,队志等学习方面工作。
(4)生活委员:负责队伍的饮食起居,包括伙食,装备,住宿等方面工作。
(5)财务委员:每一笔费用都必经登记入帐,而且要有票据凭证。
(6)纪律委员:应该富有强烈责任心,并要谨慎细心,协助队长做好全队的纪律安全工作,留意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提醒营员,有危险情况发生时当机立断,保护队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7)宣传委员(2名):一人主要负责活动期间的宣传工作,做宣传板,并每日撰写新闻稿及时将团队动态向外界传递。
另一人负责外联事务,与各方沟通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8)摄影委员:负责拍摄有关绿色营的生活,以及当地的人文等。
(9)文艺委员:组织进行文艺娱乐活动,调动大家的情绪,活跃集体内气氛。
(七)资金预算:
项目 内容 明细 总计 共计
五一踩点 交通 20元×3人 60元 240元
食宿 30元×3人×2日 180元
团队建设 野外设备 500元 500元 640元
队旗 50元×1面 50元
条幅 70元×1条 70元
校旗 50元×1面 50元
队服 由会衫代替
宣传 展板 40元×5块 200元 400元
宣传资料打印 灵活支配 200元
急救保险 医疗用品购置 灵活预期 200元 375元
保险购买 25元×7人 175元
伙食 出营期间餐饮 10元×7人×10日 700元 700元
成果展示 文集 3元×100本 300元 800元
考察报告 3元×100份 300元
报告会 灵活预期 200元
交通费用 灵活预期 500元 500元
应急资金 灵活预期 500元 500元
总计4150元
备注:以上出营经费筹集方案暂定为40000元企业赞助、一半校团委申请、3一半营员自筹。
(八)纪律
第一条:为加强团队考察期间的管理,建立良好的实践活动次序,保证暑期实践顺利完成其使命,根据绿色生命的精神,制定本规定。队员在考察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本规定,按照本规定的各项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二条:在考察期间,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带队队长有绝对的最后决策权,所有队员必须服从指挥,任何临时行动必须征得队长允许方可进行。
第三条:在考察期间,要爱护花草树木,如非必要(采集标本,平整营地等),任何人不得随意攀折。要爱护野生动物, 任何人不得随意进行惊扰、哄吓。
第四条:在考察期间,每一位队员都有义务爱护公共装备,损坏或丢失一律按原价赔偿。
第五条:个人用品自备齐全。
第六条:考察过程中与群众接触要谦虚谨慎,尊重对方的习惯和文化,得到别人帮助要感谢。
第七条:严格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乱扔垃圾,不浪费食物,外出就餐自备筷子(严禁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带塑胶袋,看到垃圾主动拾起。
第八条:请、销假制度。队员外出必须向队长请假并按时归队,野外考察期间一般不得请假外出,因病或特殊情况者,由本人提交申请,经队长批准后方可外出,外出期间必须携带证件,自觉维护大学生的形象。请假队员必须在外出当日的21:00点以前归队,严禁在外留宿。特殊情况请假两天以上者需要书面申请并由队长签字批准。请假的队员归队时必须到队长处报到并销假,否则一律视为未归队处理。
第九条:本纪律从开营之日起施行。
(九)项目支持:
1、指导老师:
马可腾(北京化工大学北区分团委社团部部长,前北京化工大学校学生会主席)
2、指导专家教授:
吴慧雄(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副教授。
1995年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
2000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主要研究领域:化工过程模型化及模拟,精馏塔盘塔板设计。
3、活动支持指导:
北京市学生联合会;
共青团北京化工大学委员会;
4、媒体宣传支持:
(1)独家网络支持:
5jia1社团网
(2)校园媒体:
北京化工大学学生通讯社;
北京化工大学广播站;
其他各校、院级刊物。
附录一:
项目联系人:
赵航 13488704360
郑克 13699284285
徐韬 15901114969
附录二:
经过5.1的踩点,对出营期行程修改如下:(8月1日~8月9日)
Day1 (北京化工大学北校区)开营仪式、确认各方面的安排、分组、启程;
Day2 A组进行对昭陵、定陵的环境考察,(环境考察包括水质检测,植物种群样方以及对总体环境质量评价)
B组进行对德陵、永陵的环境考察;
Day3 A组继续对长陵、泰陵进行环境考察,
B组继续对景陵、茂陵进行环境考察;
Day4 两组在泰陵会合,进行中期考察交流。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后期考察做进一步调整;
Day5 A组沿公路走访地方政府机关,了解当前生态保护政策,了解陵区的整体的生态保护治理的历史和现状,
B组沿山路走访陵区居民:通过与居民交谈,了解当地农家乐式生态旅游对当地环境和当地人生活的影响。
Day6 A B两组分别赴碓臼峪进行入户访谈;当夜体验农家乐生活并对游客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
Day7 总结调研成果,进行街头环教准备;
Day8 街头环教(在陵区和昌平城区分设两点);
Day9 回北京化工大学北校区:总结考察成果;毕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