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428|回复: 2

洪湖重生:死水变清天鹅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0 10: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Yuanlin

    2007年1月9日。阳光洒在41412公顷的洪湖上,湖面上鸟儿成群。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香——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卢山的名片印着这样一排字。现在,他对洪湖的生态状况甚为欣慰。
  十余年前,卢山对洪湖的生态状况应该是自豪:它是我省第一湖泊,水草丰茂,水质清澈,物产丰富。
  三年前,卢山的自豪变成了痛惜:洪湖围网养殖管理失控,过度开发洪湖水面现象屡见不鲜。“如果不采取措施,洪湖里的所有生物将消亡,成为死湖!”
  2005年3月22日,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强力关注下,洪湖综治拉开序幕。拆围、整治、投资7000万元……
  现在,两年过去,洪湖重生。
危机

洪湖割裂几成死湖

  1月9日,记者乘快艇进入湖区。湖面开阔,水天相接。快艇在湖面上飞驰,寒风中夹着鱼腥味,船舷两侧湖水清澈。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游艺说:如果前几天来洪湖,想乘快艇进湖,几乎是不现实的。那时候,湖面上到处是长长的楠竹,一根连着一根,撑起一排排长长的拦网,竹竿是村民们用来围网养殖水产品的工具。

  天然湿地变成人工池塘

  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卢山对我说,围网养殖最早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为控制洪湖的沼泽化,中国科学院在洪湖实验围栏养殖这一科研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料,最后却因利润驱动,逐渐失控。
  水产品的市场销路好,部分渔民受利益驱动,90年代,洪湖围网不断扩大。2000年以后,由于洪湖管理体制不顺,围网养殖管理开始失控,非法围网、过度开发洪湖水面现象屡见不鲜,围网从湖边围到了湖中,从洪湖推广到了其他湖泊。
  据卫星遥感测量显示,2001年洪湖湖面上的围栏有650000米长,盘踞了整个湖面的70%左右。
  这样的过度开发已远远超过湖泊的承载能力,对环境的影响逐渐暴露出来:围网中进行的是高密度养殖,要把外面的水草投到网里喂鱼、蟹,吃不完的水草和鱼、蟹的排泄物使水体逐渐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急剧下降,而网外的水草却越绞越少。
  同时,围网用的网布非常的细密,时间一长,泥草堵住网眼,人为限制了湖水的流动,使水体的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大大降低,天然湿地几乎变成了一个个分割的人工池塘。
  此外,大量来自上游流域未经处理的工农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洪湖,加之水利工程年久失修造成湖水交换量小,致使洪湖水质恶化趋势不断加剧。

  鸟消失了 鱼不见了

  卢山介绍:根据省环保局的监测数据,1990年以前,洪湖水质标准整体上处于二类,2000年以来洪湖的水质整体呈三四类,局部区域水质出现劣五类的恶化现象,而且水质富营养化趋势显著。
  洪湖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水质的严重恶化直接导致了水鸟的锐减。据调查,在洪湖栖息的水禽由原来的70种减少到40种左右。每年来洪湖过冬的候鸟由原来的数万只锐减到2004年的不足2000只!
  卢山痛惜地说,在洪湖原本最热闹的冬天,湖面一片死寂,偶有几声雁啼,更显凄凉;沿湖走好几十里地都不见野鸭。
  洪湖水域的天然鱼类更是难逃其害。水质的下降,加上部分渔民掠夺式的捕鱼,使洪湖的渔业资源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鱼类的品种由1964年的74种减少到2004年的50余种,而且种群趋向单一化和小型化。
  当地的渔民称,当时放眼望去网箱密布、竹竿林立,湖面被拦网分得七零八落,湖水混浊不堪。每天捕鱼的收成也大不如以前,不但鱼少了很多,而且体形也越来越小,靠捕鱼的收入已经很难维持生计了。

  湖水几乎成了死水

  2004年,是洪湖生态破坏最严重的一年。
  卢山与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长江项目办合作,为了解洪湖生态现状开展了一次航拍,从当时的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湖面被分割成许多相对独立的格子,大湖被划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水面。
  卢山说,当时,航拍摄影师张翼飞说:用蓬头垢面来形容当时的洪湖最为恰当。从空中看洪湖感到很难受:绝大部分水体昏暗;围垦的痕迹也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湖泊边缘的浅滩早已是片片耕地;接下来的浅水区域也已围出了块块鱼塘;再往下的围栏网分割了其余的湖面。洪湖昔日秀美的风光早已不复存在。他慨叹:如果再不采取有力行动加以保护,洪湖的消亡将为期不远……
  这个昔日的天堂鱼米乡,一时却几乎成了无鱼可打、无鸟可寻的一潭死水。

呐喊

生态危机引起震动

  洪湖的生态保护,可以说是“早知早觉”。但是,由于存在管理不顺的问题,保护洪湖一度成为各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
  最终,洪湖境况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多位环保学者的高度关注。2005年,洪湖综合整治拉开序幕。
  救救洪湖!
  1996年,洪湖市率先成立了湖北省第一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湖北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成立初期,工作人员既没有报酬,也没有项目经费。此外,洪湖的治理存在管理不顺的问题,保护区的工作阻力重重。但是,凭借多年的不懈努力,洪湖的环保问题终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2年6月,一家网站首次披露了洪湖的环境问题,发表《救救洪湖!“圈湖大战”严重破坏洪湖生态与环境》一文,引起极大震动。
  2004年4月,洪湖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策划举办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外媒体湿地记者行。当中外记者看到洪湖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景象时,纷纷提笔大声疾呼全社会都来关注洪湖,保护湿地。
  省政协副主席、著名国际湿地保护专家蔡述明先生致信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对洪湖实施抢救性保护。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罗清泉就洪湖的湿地保护问题作出批示,要求理顺洪湖管理机制,从湿地保护的角度对洪湖实行综合治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作出批示,要求迅速解决洪湖生态恶化问题。
  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许厚泽等一批专家学者也献计献策抢救洪湖。

  俞正声、罗清泉现场办公

  2004年12月29日,俞正声、罗清泉等领导率24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在洪湖召开了《加强洪湖生态建设现场办公会议》。
  会上提出了“统筹兼顾、突出保护;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重在还湖、妥善拆围;属地管理、部门支持;落实责任、加强监管”的总方针。
  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省财政拨款4908万元,用于拆除影响洪湖湿地生态环境的超面积围栏网养殖区。
  省委、省政府为理顺洪湖的管理体制,专门组建成立了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洪湖湿地资源及其环境实行综合管理。
  2005年3月22日,荆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在洪湖市召开了“洪湖综合治理专题工作会议”,对洪湖实施综合治理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和部署,洪湖综合治理的序幕至此拉开。

欣喜

两年之后又见天鹅

  现在,洪湖的养殖围网拆除任务全部完成,林立的围栏竹竿“景观”已被“浪打浪”美景取代。快艇在宽阔的水面上疾驰,毫无羁绊。
  洪湖的围网拆了,湖水清了,鸟儿来了,鱼儿多了。
  历时两年,洪湖开始重生。

  元月底前完成拆围

  据洪湖生态整治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唐忠红介绍, 洪湖“拆围”,仅核心区内洪湖市所辖水域涉及6个乡镇办事处、15个村场矛盾较多。但是,由于从上至下的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及时跟进,加上广大渔民积极配合,515处围网无一处属强制拆除。围栏拆除后,设施补偿资金已经发放到渔民手中,政府还将给渔民重新划分养殖水域,组织、安排离湖渔民从事旅游、运输等,开辟新的生产创收门路。
  为了保护洪湖生态,省政府投入近7000万元专项资金整治。
  1月9日上午,记者走进湖面上50岁的渔民沈家顺的“家”——三条船绑在一起,如同三间房屋。里面分卧室、厨房、客厅,地面上还铺了瓷砖。他说,家里目前有6口人。去年,家里共有121.7亩围网被拆除。政府补贴了3万多元。沈家顺说:“除去成本之外,还赚了万把块钱。”
  随后,政府还将发放生活补贴,重新划分20亩水域供他家养殖。谈及未来,沈家顺显得很兴奋:“大儿子已结婚生子,小儿子马上也要结婚了。”他的两个儿子都和他一起养鱼、捕鱼。
  沈家顺说:“船上的生活与岸上没什么区别。每天有商贩撑船送来油盐米醋和其他小商品,船上还有风力发电供日常使用。晚上边看彩电,边享受洪湖夜景,日子过得很是惬意!”
  自2005年7月15日启动“拆围”以来,洪湖内的围网目前已基本被拆除,提前一年完成了拆围任务。
  据悉,洪湖最后一批拆围和渔民安置工作已全面展开。荆州市要求在2007年元月底前完成洪湖全部拆围工作,2月15日前,完成全部渔民安置。
  1月9日,记者在洪湖上看到开阔的水面上,一些船上人家已经搬回岸上,只留下船只独守湖中。

  鱼回来了 鸟回来了

  拆除围网后,洪湖的水质已有明显改善,示范区水质已逐渐恢复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统一的湖泊管理机构已经成立,保护区人员工资得到保障,洪湖的综合治理工作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一年多来,洪湖水质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鱼种、鸟类种群和数量均明显增加。
  据洪湖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水鸟调查表显示:洪湖里有“鸟类49种;鸟类数量37052只…… ”与2004年、2005年的同期调查表对比显示,短短两年,洪湖的水鸟种类已增加两倍多,而数量更是增长了近37倍!
  更令人惊喜的是,东方白鹳和小天鹅这样在洪湖消失多年的珍稀鸟类,如今也飞回洪湖。
  在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有一条长千余米的观鸟步道,从岸边一直伸向湖心。沿着这条步道,人们的视线可以触及远处的水鸟栖息区。
  1月9日,记者看到,湖面上有不少三五成群的鸟儿,各自聚集在一起在水面上赛跑。洪湖俨然成为一个天然的赛场。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长江项目和自然之友的支持下,荆州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洪湖市教育局共同组织编写了国内第一本以湿地保护为主题的环境教育地方教材——《我爱母亲湖》。
  目前,洪湖市实验小学等8所中小学的千余名学生已经成为该教材的首批试用者。教室里,孩子们正手捧着教材,用稚嫩的声音朗读着“洪湖水,水面低,周围芦苇长得密……”

本报记者 刘渐飞 通讯员 珊子

记忆

上世纪80年代 百里洪湖风景如画

  今年1月9日,48岁的渔民张祥对记者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洪湖与现在大不一样,里面根本没有围网,到处都是野鸭、大雁,常常遮天蔽日,湖水可以直接饮用。喝一口嘴里清甜爽口。”
  驾驶快艇的24岁的张威介绍,以前的夏天,不少小孩经常乘小舟进入“百里洪湖”。阳光下的湖面,荷叶圆润如伞、蒿草茁壮成长、野菱肥美诱人、浮萍绿意盎然……三五成群的水鸟与渔民友好相处——水鸟拍打着翅膀在水面赛跑,渔民们用铁叉、竹竿打捞着鲜嫩的水草。“船工手执长篙,将船撑往菱河之中,任船儿自由来回。如果渴了就伏着船舷,直接捧起湖水畅饮。如果馋了就随手提起一兜野菱,剥一只吃下去,沁人心脾。”
  卢山说,当时的湖水特别干净,而且清甜可口,他的名片上印着一排醒目的字: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香。
  现在正值冬季。当地人称,以前,洪湖的秋冬季节是最让人兴奋的——
  洪湖里野鸭最多,一起飞起来铺天盖地,群鸭齐鸣时,几里外都听得见嘎嘎的叫声;
  大量鸟儿栖息于此,甚至飞进岸边人家里去,大人小孩还经常提着篮子,到湖边的芦苇丛中捡鸟蛋。张威说:“有时一天能捡几百只鸟蛋。”
  “野鸭?!现在已经很少见到野鸭了,我们这里的很多孩子,现在都没有近处见过野鸭。”说起野鸭,渔民张祥望着无际的湖面,一时无语。因为,洪湖曾遭遇一场浩劫。

洪湖现有湖泊面积41412公顷

  洪湖,当年洪湖赤卫队员主战场,现在的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洪湖位于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北岸,现有湖泊面积41412公顷,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我省第一大湖泊。
  这里水域辽阔,水草丰茂,水质清澈,物产丰富,自古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洪湖湿地具有灌溉、养殖、物种保护、航运、供水、旅游等多种功能。
  洪湖是长江中游地区天然蓄水库,发挥着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洪功能,保卫大武汉的安全; 洪湖发挥着天然空调的作用,让其周边地区冬季气温上升一二摄氏度,夏季气温下降一二摄氏度。
  洪湖是我省最大的淡水湖,曾是水域辽阔、水草丰茂、生物多样的“天堂”,近年来却面临水面缩小、水质下降、水草濒临枯竭、鸟类和鱼类资源急剧减少等重重危机。53万亩洪湖水面上,围网养殖面积超过30万亩。
  省委、省政府以“拆围”为突破口,综合整治洪湖的生态环境,洪湖生态保护终于迎来了春天。

水环境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据新华社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2006年8月26日说,我国水环境形势仍然严峻,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盛华仁是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跟踪检查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情况的报告时作上述表示的。
  盛华仁说,2005年全国废水排放量达到524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26%。水污染治理项目进展缓慢,重点流域“十五”时期污染治理任务没有全部完成。从治理项目的完成情况看,海河、辽河、淮河都只完成70%;在“三湖”中,太湖完成率较高,达到86%,而巢湖和滇池分别只达到53%和54%。
  盛华仁说,全国有近三分之一的监测断面依然为劣五类水质,失去了生态功能。重点流域的劣五类水质监测断面,海河占54%,辽河占40%,淮河虽然经过多年整治,仍然占32%。




来源:长江商报

http://www.wetlands.net.cn/list.asp?unid=833

163

主题

4341

回帖

2497

积分

长江

积分
2497

认知组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10-10 11: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消息啊,东方白鹳和小天鹅,赞!早就期待着今年冬天能去下洪湖了,但是无论谁去,一定不要破坏。只能带走美好的记忆和照片。
www.greenhau.org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11: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冬天我也去洪湖玩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9 07:32 , Processed in 0.03271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