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534|回复: 4

中国石漠化地区:石头越长越大?

[复制链接]

736

主题

848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44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1-3 10: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面积超过55万平方公里。长期以来,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导致的喀斯特石漠化,已经在当地引起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人口超载,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与石漠化加剧,可利用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等。记者近日到贵州毕节、黔西南和安顺等地区采访时发现,石漠化严重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一些地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成为我国农村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1.jpg

安顺市普定县城官镇陈家村陈登贵一家自3年前从200多米的高山上搬到山脚后,依然摆脱不了石漠化的“魔爪”。他家房屋是用石头垒建的,房前屋后被石头包围着,矮的有四五公分,高的则有一百多公分,有的比人还高。正屋前,他利用石头搭起一个天然“储藏室”。 记者周芙蓉 摄

2.jpg

古达苗族彝族乡,六七十年代还可以耕种,而今已是白石裸露 记者周芙蓉 摄


  “一年收成不够吃半年”
  记者到毕节地区赫章县古达苗族彝族乡采访时,联营村村民徐琴正与二个女儿吃午饭,碗里除了包谷就只有几粒豆子。徐琴告诉记者,家里土地全在山上,七八块都只有“巴掌大”,一年只能收500斤包谷籽,还不够半年吃的,全家只有靠丈夫打工挣了钱才能糊口。

  76岁的祝国强二个儿子长期在外打工,他一人带着两个孙子艰难度日。在11岁大孙子祝玮心中,能够吃顿饱饭已经是天堂般的生活。他对记者说:“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吃上二三天大米和肉,平时吃不饱,只有到山上挖野菜充饥。”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在当地高海拔地区,能够吃上包谷饭已是很幸福的事,“高山大梁子,荞麦过日子,要想吃顿包谷饭,要等媳妇坐月子”,就是当地生活的真实写照。

  石营村村民夏正琴正在山坡上整理土地,记者看到她一锄头下去,就触到一块大石头。她无奈地对记者说,大儿子残疾,小儿子读书,老伴在家养病,土地一年天不旱仅能收150斤包谷籽,尽管租了别人2亩山地,但所收的粮食仍然无法满足全家人吃饭。

  古达乡党委书记王应树说:“全乡7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石漠化面积占一半,全乡2.3万人中,有1万人生活在石漠化区域。每年全乡要增加300人,而耕地却在不断减少。石漠化已经成为当地农村脱贫奔小康的‘绊脚石’。”

  “石头怎么越长越大”
  安顺市普定县城官镇陈家村陈登贵一家自3年前从200多米的高山上搬到山脚后,依然摆脱不了石漠化的“魔爪”。记者在他家看到,房屋是用石头垒建的,房前屋后被石头包围着,矮的有四五公分,高的则有一百多公分,有的甚至比人还高。正屋前,他还利用石头搭起一个天然“储藏室”。

  陈登贵说,过去在山上,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谈不上发展。因为没有钱,今年13岁的大儿子才读小学4年级。而今,搬下山来,尽管居住环境比过去好得多,但耕地仍然是那块耕地。2亩多的土地上,有60%都是石头,一年只能收到400斤包谷籽。为了生计,陈登贵只有到附近的轧钢厂打工找钱,一天做到黑,一晚做到亮,月工资有400元左右。

  陈登贵对记者说:“从我记事起,看得最多的就是石头了,随着自己慢慢长大,不明白石头怎么越来越多,越长越大?现在,到山上耕作土地要走40多分钟路程不说,走路还得好好走,一不小心脚趾头就会碰到石头。”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正值汛期,只要下一场雨,当地的河流就变成了黄颜色的。坪上乡坪上村村民李发刚说:“二三十年前土地上还有土,由于来一场雨就要刮走一层泥巴,现在已经没有多少泥巴可刮了。”

  普定县林业局副局长杨德超介绍说,普定是贵州喀斯特强烈发育的典型县,喀斯特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水土流失面积占近50%,石漠化面积占37%,人地矛盾尖锐突出,人口密度高达385人/平方公里,居全省之首。目前,全县有近1/5的面积已无土可流,每年石漠化面积达8300亩,且每年每平方公里以7.07亩的速度递增。

3.jpg

祝玮说,只有过年才能吃到二三天大米和肉。 记者周芙蓉 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绿源”环保协会  地球,你我共有;绿色,你我共享。http://www.hnly.org 凤凰环境保护发展中心:http://www.pepdc.cn  创建和谐的绿色家园是我一生的梦想!

736

主题

848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44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0: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石漠化让当地石头越来越大,路子越来越窄,收入越来越少  记者周芙蓉 摄

5.jpg

村民在石缝中艰难种植。 (资料图片 来源:华龙网)

  “举家搬迁为生存”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北盘江镇是贵州有名的高温岩山地带,是我国西部地区强度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顶坛片区的极强度石漠化占总面积的80%以上,95%的面积是石旮旯。恶劣的环境、贫瘠的土地、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使这里的农业生产条件几乎丧尽,农民只能在石缝中进行原始耕作。

  北盘江镇党委副书记张星介绍说,1980年以前,顶坛片区几乎100%的人家要吃救济粮和返销粮度日。1992年之前,人均吃粮不足200斤,人均收入不足200元。为逃避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贫困的煎熬,17户人家曾举家迁走他乡。

  1988年一家4口搬到县城的银洞湾村村民胡明忠忆起过去,摇头对记者说:“乱石地里种包谷,干旱10天就绝收,就算天公作美,收成也只够吃二三个月,饱一餐饿一顿,天天吃野菜,年年吃救济,日子真是苦啊。”

  铜洞湾村支书罗泽亮说,与胡明忠同期搬迁村民还有16户,有的搬到邻县,甚至邻省。“远看花江河,有水喝不着,姑娘往外跑,媳妇讨不着”,就是铜洞湾村民艰苦环境的真实写照。就是现在看到的这些破碎土地,也是老村民从上百块石旮旯山石缝里刨土拼凑出来的,村民们的日子异常艰难。

  贞丰县林业局局长马子六说,贞丰县地处北盘江流域,境内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占总面积的70%,强度石漠化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当地老百姓将其形象地描述为:“石头越来越大,路子越来越窄,收入越来越少”。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石漠化治理已刻不容缓。但老百姓要吃饭,哪怕有一点点土,他们都要种上庄嫁,长此以往,贞丰县陷入了越垦土越少,越垦人越穷的被动局面,治理进度非常缓慢。目前,全县80多万亩石漠化面积,仅治理20多万亩。石漠化治理任重道远。

  石漠化不可怕
  长期从事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贞丰县林业局局长马子六对记者说:“石漠化并不可怕。只要顺应自然规律,加以科学治理,石漠化山区也可以因势利用,转变为财富。”

  马子六的话并非凭空而论。十多年来,他根据石漠化独特的特点,选育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金银花和花椒品种来种植,不仅治理了极强度石漠化,还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片区是极强度石漠化地区,土地上70%以上是石头。自2001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目前,整个片区已种植花椒5万多亩。由于花椒树根系发达,枝繁叶茂,不仅减少水土流失,而且能够促进生态平衡。到2006年底,顶坛片区水土流失防治率达94%,土地石漠化治理率达92%,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6.7%上升到现在的70%。

  依托得天独厚的干热气候优势,顶坛花椒已成为一个品牌,收获季节时,来自四川、重庆、湖南、江西、云南等地的客商争相上门抢购。生态恢复的同时,过去靠吃救济粮和返销粮度日的顶坛百姓腰包渐渐鼓了起来,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高于全省水平。据统计,到2006年底,顶坛片区仅花椒一项,收入超过5万元的人家有70多户,3-5万元的有200多户,其他农户年收入都在1-3万元之间。目前,全县已种植花椒10万亩,每年为农民增收9000多万元。过去给农业生产带来破坏的石头,如今已成为农民的增收工具。

  马子六说:“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贞丰‘顶坛模式’否认了在极强度石漠化地区不可居住人类的结论。石漠化综合防治不仅仅是生态的恢复,关键是要选准产业,解决老百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6.jpg

石漠化治理任重道远 (资料图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绿源”环保协会  地球,你我共有;绿色,你我共享。http://www.hnly.org 凤凰环境保护发展中心:http://www.pepdc.cn  创建和谐的绿色家园是我一生的梦想!

736

主题

848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44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0: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7.jpg

石漠化治理点燃贵州石山区群众绿色希望 (资料图片 来源:贵州日报)

8.jpg

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在加剧 (资料图片)


  石漠化综合防治需要全面保障
  当前,我国石漠化面积已经超过30万平方公里,中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2%-4%的速度扩展。石漠化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据有关资料综合显示,“十五”期间,贵州石漠化面积平均每年以600-9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目前扩展速度有所降低,但增长的势头还未得到根本遏制。目前,贵州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已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和19%。

  喀斯特石漠化与贫困是一对“孪生兄弟”,长期制约着贵州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贵州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55万,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总数的12%以上;20多万户因强度石漠化而失去生存条件,需进行生态移民。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中央已确定要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其中55个县安排在贵州。目前,相关前期工作正在积极准备中,年内即将启动。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教授熊康宁说,从目前各地石漠化综合防治取得成功的实践看,石漠化综合防治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要做到生态修复、草地畜牧业、水利水保与农田基本建设、喀斯特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区域经济等多方面的结合,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统一。

  贵州基层干部和有关专家认为,当前,国家应从组织、法律、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给予保障。

  组织保障。成立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协调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切实加强国家在石漠化综合防治的宏观调控。

  法律保障。研究制定石漠化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权责、保障权益,使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政策保障。完善土地使用政策与制度;制定荒山荒坡荒沟防治与开发政策;进行政府职能转换试点,政府应逐渐由决策者转为引导者;石漠化防治成果奖励的激励政策等。

  资金保障。统筹安排石漠化综合防治经费,按照事权、财权划分,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的投入做出长期安排。同时各级银行需增加用于石漠化综合防治的贷款,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

  科技保障。深入研究喀斯特作用机制和本质规律,针对实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喀斯特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和技术示范,探索生态重建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于石漠化: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呈现出“石漠化”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面积也在不断加深和发展。

  “石漠化”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资源的丧失,形成1厘米土层约需4000年时间,再加上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水土资源不断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不仅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将使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许多地方不得不考虑“生态移民”。(周芙蓉)

9.jpg

人为破坏是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资料图片)

来源:新华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绿源”环保协会  地球,你我共有;绿色,你我共享。http://www.hnly.org 凤凰环境保护发展中心:http://www.pepdc.cn  创建和谐的绿色家园是我一生的梦想!

33

主题

473

回帖

374

积分

溪流

积分
374
QQ
发表于 2007-11-3 13: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植被没了。石头自然就裸露出来了。
维护自然生态,改善长江环境。

736

主题

848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44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4: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的家乡啊,我在那儿生活了十几年,也是眼睁睁看着植被一天天减少,光秃秃的山头越来越多啊。。。 [s:4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绿源”环保协会  地球,你我共有;绿色,你我共享。http://www.hnly.org 凤凰环境保护发展中心:http://www.pepdc.cn  创建和谐的绿色家园是我一生的梦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9 22:47 , Processed in 0.03824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