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064|回复: 0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为生态"容颜"而战

[复制链接]

796

主题

1687

回帖

7万

积分

太平洋

积分
7877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1-30 12: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起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生态问题常常是最为敏感的话题。的确,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作为中国最北部的生态屏障,这片“绿色净土”更显得弥足珍贵。

  “美丽与发展双赢”,在万众瞩目中,呼伦贝尔给出了令世人满意的答案。作为这一理念的强力支撑,生态建设是全市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留住绿色,方能彰显魅力,呼伦贝尔,正在为“容颜”而战。

  “退”后一步天地宽据

  统计,2007牧业年度,呼伦贝尔牧区牲畜头数为549.4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减少近30万头(只),草原畜牧业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这个结果并非“自然减员”,而是“有意为之”,用市委书记曹征海的话说:退,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呼伦贝尔草原,被评为“中国最美的草原”。然而,她的生态也是最脆弱的。据统计,呼伦贝尔草原的平均植被厚度只有3-4厘米,部分牧草下面是厚达百米的沙土层。也就是说,草原一旦被破坏,将很难在短期内恢复。

  2006年秋天,“有进有退,科学发展”理念在呼伦贝尔市落地生根:“退耕、退牧、退伐、退污染小工业企业”,这些与生态息息相关的内容让所有关注呼伦贝尔的人们为之一振。呼伦贝尔市郑重提出:“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禁牧休牧各2500万亩,到2010年,退牧还草2650万亩,草原载畜量由600万头(只)减少到400万头(只),畜牧业将加快由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其实,近年来,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与“退”字有关的努力一直在进行着。据统计,2000年至今,呼伦贝尔市累计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38个,建设总规模近2400万亩,其中仅退牧还草项目就达到28个。在退牧还草项目区内,大面积的中、重度退牧草场得到治理和恢复,亩产草量、植被覆盖度分别较治理前提高20-30公斤和20%-30%。项目区内牧民纯收入平均增加了250元。

  与此同时,呼伦贝尔广大牧区也在积极探索“退”的途径。新巴尔虎右旗创造性地实施了“收缩战略”,将一部分牧民集中退出草原,转移到城郊发展。新巴尔虎左旗牲畜数量由2005年的200万头(只)压缩到今年的144万头(只)。以退为进,正在成为呼伦贝尔保护草原生态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治”来绿意染沙峦新

  巴尔虎左旗甘珠尔庙东北部,昔日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海。新左旗从2005年起对这片不毛之地进行治理,如今,这里的植被覆盖率达到35%。科学治理、全民参与的举措,让新左旗沙地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治理局面由守转攻,局部环境逐渐改善。据统计,新左旗沙地扩展速度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18.4%下降到13.1%,占全市沙化面积的比例也从1997年的66.7%缩小到61.2%,沙地治理面积达到60万亩,草原、沙地围封保护面积达到1230万亩,占可利用草场的51%。

  新左旗是呼伦贝尔草原治沙的一个缩影。如今,在呼伦贝尔草原,防沙治沙已经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程。陈巴尔虎旗每年自筹100万元资金用于治沙,鄂温克族自治旗郑重宣布于2008年消除沙害。近年间全市累计投入防沙治沙资金7000多万元,治理流沙面积40万亩,封育沙地樟子松240多万亩。从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与1999年的数据比较来看,呼伦贝尔市流动沙地面积减少了115.2平方公里,固定沙地面积减少了259平方公里。呼伦贝尔市防沙治沙的形势呈现出局部好转、整体遏制的良好局面。

  “保”得绿水绕青山记

  者在呼伦贝尔市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读到了这样一个数据:大兴安岭林区活立木总蓄积量比“天保”工程实施前净增8000多万立方米,位居全国四大国有林区之首。对于呼伦贝尔乃至东北地区,这无疑是个莫大的喜讯。

  从1998年起,国家在呼伦贝尔市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市的6个地方林业局,年木材采伐量由原来的38.2万立方米减少到11.1万立方米,调减幅度达到70%。自2001年以来,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累计投入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资金近14亿元,极大地保护和改善了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状况。

  与此同时,呼伦贝尔市建立起国家、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9个,保护区总面积达到6750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7.7%。大批珍禽异兽出没于林海草原,呼伦贝尔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堂。(江新辉)
[fly]做事情做就做好,要不就别做![/fly][move]人生如棋,大胆者举棋从容落子有声,胆小者心思缜密步![/mov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22 00:48 , Processed in 0.03254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