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526|回复: 3

生态文明: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复制链接]

505

主题

2804

回帖

5万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52515

评估组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QQ
发表于 2007-12-13 22: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态文明: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强调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它并非凭空诞生,而是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现实背景。

  A 生态文明倡导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都主张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以“向自然无限索取”和“征服自然”为指导思想,而生态文明则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倡导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强调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生态文明力图用整体、协调的原则和机制来重新调节社会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观念和生态秩序,因而其运行的是一条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演变的生态轨迹。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的各种危机日益加深。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现代环境科学与生态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运用生态学理论和观点对工业文明的危机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从而意识到,工业文明的危机虽然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归根结底,它们都是生态危机:资源衰竭是人类滥用自然资源的结果;环境污染是人类向生态环境肆意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的结果;人口过剩是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不适应的结果;能源短缺是人类过度开发环境中的矿物燃料的结果;城市环境恶化是城市发展、城市结构、城市功能与环境不相适应的结果;贫穷与饥饿也部分地起因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不协调。正是在对工业文明的生态反思中,生态文明概念逐步得到形成和发展。

  B 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自古以来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每一种文明都有其特定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并且这种意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文明的兴衰。

  生态文明奉行“人是自然的一员”的哲学观点,在生产和生活中遵循生态学原理,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增殖资源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具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公共与稳定”等基本功能的世界政治经济体制与秩序;依靠不断发展的适应科学技术、进行适度规模的社会生产与消费,以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提高人类整体生活素质,实现社会与自然的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的生态与科学基础 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是地球生态系统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它的全部。换言之,文明的发展并未超越地球生态系统的发展。因此,文明的发展必须以地球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维持为前提,否则,这种文明必然是“短命”的文明。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生态系统不断进化基础上的持久的文明,它要求科学技术既要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又要认识与调节人类自身,认识与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与调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生态科技、绿色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为生态文明提供了科学基础。

  生态文明的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是解决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学科。在工业文明时代,人力和资本是稀缺资源,而生态资源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逐渐耗尽、能源危机不时爆发,经济学家开始认识到生态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稀缺资源。于是大量经济学研究将目光投向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生态环境的产权、定价、保护、生产,循环经济等问题,为生态文明奠定了经济学基础。

  C 生态文明的现实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党和政府日益重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1994年,我国率先制定并出台《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1996年在“九五”规划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张。1999年,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着重强调要“切实把人口、资源、环境这三方面的工作抓紧抓好”。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主张。直到2007年十七大将生态文明概念正式写入政治报告,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生产实践领域,以生态学为基础形成的生态工艺和生态工程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多个方面。生态农业在我国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大有取代传统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道路之势。我国是最早利用生态工程技术的国家之一,但主要集中于农业生态工程领域。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湖泊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的备受关注,我国湖泊专家提出了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技术路线。近10多年来,又对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物理生态工程、生物浮床技术、沉水植物修复技术等生态工程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水保界环保专家也开始关注生态工程技术及生物进化技术。此外,生态工程还被应用于城市和乡村规划与建设之中。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已经意识到大自然的绿色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因此追求生活环境的高绿化率。人类开始喜爱“绿色旅游”———置身于景色优美的林区,进行保健和体育运动。追求“绿色食品”———未受污染的新鲜农产品或简单加工的、未添加任何人工化学成分的食品。人类甚至还追求“绿色服装”———直接以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服装。此外还有绿色化妆品、可降解饭盒、可分解纸袋、可回收电池、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等等。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转变反映了人们的生态需求,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原址:
http://theory.southcn.com/llzhuanti/sqd/bgjd/content/2007-12/10/content_4288075.htm
用佛家出世心态,用道家入世修为用儒家中庸处世,用法家之术治世用易门与未知世界融合,做到天人合一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用心做事,用爱做人实在的行动胜过华丽的言辞

21

主题

1149

回帖

636

积分

湖泊

积分
636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7-12-14 01: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文明
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文明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明天会更好

77

主题

597

回帖

497

积分

湖泊

积分
497
QQ
发表于 2007-12-15 18: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明,现在物质很文明!!

文明,精神也很文明!!!

文明,道德最不文明!!!!
绿色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归宿 ---------------绿苑磁湖

46

主题

183

回帖

139

积分

清泉

积分
139
QQ
发表于 2007-12-18 11: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吗??


        很难说,不过他是建立在我们现在的历史状态下的,与任何其他文明形态都有根本的不同.
我们可以建立起来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23 19:47 , Processed in 0.03176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