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890|回复: 0

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获成功 累计繁育成功30多头

[复制链接]

300

主题

1752

回帖

1243

积分

黄河

积分
1243
QQ
发表于 2008-2-2 23: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获成功 累计繁育成功30多头
为全球濒危鲸类保护提供了可行途径

1.jpg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出生的第一头长江江豚(2005年),这也是世界上淡水鲸类第一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摄影:王小强)



人民网北京2月2日讯 (记者赵永新)经过20多年的不懈探索,中科院水生物所成功实施了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目前已累计繁育成功30多头江豚。据专家介绍,此举是世界上对一种鲸类动物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迁地保护的唯一一次成功范例,所取得的成果可为世界其它濒危鲸类或水生哺乳动物的保护提供借鉴。

  长江江豚(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是一种小型齿鲸,它和白鳍豚都是长江独有的哺乳动物,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及其部分支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江豚的栖息地遭受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已下降至约1800头,濒临灭绝。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需求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亟待为该物种的抢救性保护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科院水生生物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开始进行江豚迁地保护的探索。据王丁研究员介绍,项目组在1990年捕获5头江豚,放养到湖北省石首天鹅洲21公里长的长江故道中。20多年来,项目组在长江江豚的生态考察、捕捉运输、生境规划、驯化饲养、繁殖管理、水质监控、营养调配、疾病防治、孕豚护理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首次实现了长江江豚在人工环境中的成功饲养和繁殖,是世界上淡水鲸类动物在人工环境下的第一次繁殖成功,首次将“迁地保护”理论成功地实践于一种大型的水生哺乳动物。

  由叶朝辉、杨叔子院士牵头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研究对长江江豚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科学家在濒危珍稀水生野生动物迁地保护方面的原创性贡献,在国际鲸类学界和保护生物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2.jpg
豚妈妈“晶晶”和她的两个儿子。大儿子“陶陶”出生于2005年,二儿子“乐乐”出生于2007年。  高宝燕摄


3.jpg
       哺乳(摄影:王小强)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环保,是一种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27 05:23 , Processed in 0.03060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