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993|回复: 16

关于绿驼铃的新闻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2 1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9-22 11:50 编辑

一个大学生的意外死亡与一个环保组织的难产
来源:公益时报     2006-11-28 11:48:00
  本报记者 宋扬

  新闻背景:今年暑假,北京交通大学2004级学生高富浪与另外18名大学生对甘肃省甘南若尔盖湿地进行环境考察。7月28日,两名队员和一名导游在黄河中游泳,女大学生小徐被困河心岛上。21岁的高富浪携带着由10多个空塑料瓶组成的“救生圈”营救小徐,返回途中被黄河水卷走。
  发展顺利的小草根突遇危险事件
  “队员告诉我这件事时,我一下子就懵了。”
  绿驼铃的发起人和负责人赵中如此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绿驼铃是甘肃兰州的一家环保NGO,也是此次夏令营的组织者。
  当时赵中在忙别的工作。现在他后悔不已,“去年我还参加了绿色营活动,今年没有去,没想到出事了。”
  事发后,身在兰州的赵中第一时间赶往玛曲处理事件。他联系了高富浪的家人和北京交通大学,共商处理办法。
  “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和准备。” 赵中说,绿驼铃的成员多次到高的家里探望其父母,但还没有做出任何赔偿。
  对于一个刚刚运作两年,“靠向国际组织伸手要钱做项目”的组织来说,赔偿资金成为很大的难题。
  活动之前,绿色营为队员购买了保金为3元的保险,最高索赔金额为6000元。但是截止到发稿日期,保险公司的还没有理赔。
  “我们和家长商量,赔偿的事能不能先缓一缓。”赵中很无奈,“我们一定会给死者的父母赔偿,但现在我们没有钱。”
  绿驼铃只能通过项目结余资金拿出一部分钱,另外,绿驼铃计划通过募捐募集一些钱。
  这之前,绿驼铃的发展状况,用负责人赵中的话来说,“发展太顺利了。”今年年初,赵中和同伴制定了绿驼铃2006年的三个发展目标: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全职的工作人员,正式的登记注册。
  到7月份,前两项目标已经实现,登记注册也在积极进行中。
  “我们已经向兰州环保局递交申请了,环保局领导已经基本同意了,接下来就是走审批程序的问题了。”赵忠表示,正式登记的希望很大。
  但是意外事件改变了他的步骤.
  “8月份后,绿驼铃的活动基本上都停下来了,最近才刚刚重新运作。” 赵中坦率的表示:”注册的事情,也先放一放,等这件事完全解决了再说。”
  绿驼铃的缘起:环保NGO门槛最低
  2004年,赵中大学毕业后,一个人从家乡安徽来到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在大学期间,赵中加入了学校的环保社团,与全国高校环保社团的同学都有联系。来到兰州后,赵中马上联系到了兰州几个大学环保社团的同学,很快和他们熟识起来。
  “找到家了。”赵中如此形容当时的感受。
  2004年11月4日,在甘肃政法学院的一间教室里,赵中在“家人”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绿驼铃”,致力于西部环境保护事业。当时绿驼铃的成员,除赵中和几个发起者外,主要是兰州各高校的学生,甘肃各大学的学生社团也以整体的身份加入绿驼铃。
  赵中选择了做环保,不只是大学时作环保社团的经历,在他看来,环保组织最容易做,入门门槛最低。
  “不管你有没有钱,都可以做。对于环保组织,有钱可以做项目,没钱也可以做一些宣传活动。”
  绿驼铃对主要工作方向的设计是“促进甘肃的环境保护工作、采取行之有效措施解决甘肃环境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促进甘肃高校环境类社团发展、举办组织针对环保志愿者的培训和能力建设。”
  绿驼铃成立后,不但获得了国内众多民间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以资助草根NGO知名的GGF和太平洋环境组织都先后给予绿驼铃资助,现在的绿驼铃才拥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
  自成立以来,绿驼铃组织先后开展了“水果贺卡”、“甘肃环保作品FLASH大赛”、“绿色中国迎奥运,保护母亲河”、“2005年、2006年甘肃省大学生绿色营”、“退耕还林(草)与当代大学生论坛”等活动;实施了 “民勤环境宣传教育”、“羚羊车环教培训”、“兰州市环境教育基地建设”等环境教育项目。
  绿驼铃的两大困境:没有合法身份、没有人参与
  绿驼铃一直想拓展成员的范围,希望有各个行业、领域、年龄层的人加入。但是现实中,其参与者主要仍是在校学生和绿驼铃成员拉来的亲戚、朋友。
  对此,赵中十分不解:“绿驼铃做的宣传活动也不少,还做了一些免费的广告,可是,从来没有人主动要求加入绿驼铃。”
  没有新鲜的力量加入,同时绿驼铃原有成员也在不断的变换。“人员变化很大,很不稳定。”赵中曾两次用这样的话语形容绿驼铃。
  绿驼铃最初核心的8个人,现在只剩2个。原因很简单,绿驼铃的成员最初都是学生,不可避免的因为毕业,继续求学深造,先后离开了。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离开兰州的。” 赵中表示。
  尽管没有正式登记注册,赵中认为绿驼铃是甘肃的唯一的草根民间组织,理由是“我们有固定的办公所,有全职的工作人员。”
  尽管如此,赵中仍然希望“有个大组织招安我们就好了。”
  也许,这个愿望在发生溺水事件后就更加强烈了。
  链接
  发稿前,记者获悉,高富浪的父母已收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为高富浪颁发的“见义勇为”荣誉证书。 高父说,除了证书,海淀区民政局还给予1000元奖励,北京交通大学校方和同学还给予捐款2万多元。
  据了解,高富浪遇难后,其队友在互联网上建立了“高富浪纪念馆”,倡议为高家捐款。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1: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9-22 11:42 编辑

[经济时报]甘肃\"绿驼铃\"的2006和今后


    2007年1月1日,绿驼铃(甘肃省绿驼铃环保志愿者网络,Green Camel Bell)没有举行特别的庆祝活动。总协调人赵中在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实验室里做实验。绿驼铃专职工作人员江琳像往常一样接待着来联络、交流的环保志愿者,陆续来了几个人,江的工作不比往日忙碌多少。

    绿驼铃2006年换了新的办公地点,是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Global Greengrants Fund,以下简称GGF)在兰州市买下的一套房产,交由绿驼铃作为固定办公场所长期使用。GGF以向发展中国家草根环保NGO提供小额资助(资助额每年200-3000美元)为宗旨,是支持绿驼铃创办、发展的主要基金会。

    拥有专职工作人员和固定办公地址是绿驼铃2006年最值得欢欣的事情,在绿驼铃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一样的意义。但是,2006年又是绿驼铃遭遇前所未有坎坷的一年,起因是7月23日的高富浪事件。

    事件波澜

    2006年7月,由绿驼铃牵头,18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环保志愿者组成了2006年甘肃省大学生绿色营玛曲分队,计划对甘肃玛曲若尔盖湿地进行为期14天的环境、生态和人文考察。\"大学生绿色营\"是绿驼铃环保志愿活动的常规项目,已经举办了两届。

    7月28日中午时分,绿色营队伍徒步到黄河达麦西乡境内。因为接下来的徒步路线就要远离黄河,队伍的向导、队长和队员徐某三人下黄河游泳,其中徐某因体力不支被困在了黄河中心小岛上。队员高富浪主动提出去救人,他携带简易救生装置从中心小岛上救回了徐某,自己却因为体力不支在回游途中被黄河水冲走。

    高富浪是北京交通大学2004级学生,环保志愿者,2006年11月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追认高富浪为\"见义勇为人员\"。

    \"高富浪事件是绿驼铃现在面临的第一重要问题\",事情过去5个月之后,绿驼铃总协调人赵中仍然无法释怀。高富浪的生命是绿驼铃2006年沉重的代价。

    高富浪事件一度引发多方争论,一名大学生参加环保组织时丧生,责任应该谁来承担?绿驼铃是苦恼的,高富浪事件反映的绿驼铃组织能力建设问题再次凸现。

    \"我们咨询过律师,高富浪被追认为见义勇为烈士,就是肯定了他的行为是个人行为\",赵中这样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赵中的此番话得到了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肖潇的肯定。

    \"但是,我们作为一个组织,就像一个企业,既然出了事情,也负有一定的责任\"。赵中说,事情过去5个月后,对高富浪事件的思考和总结是绿驼铃的主要工作。绿色营虽然已经举办了两届,但是,在野外应急辅导、队员人身保险、心理辅导等方面还有很大待改进的空间。

    高富浪事件发生至今的5个月,是绿驼铃发展相对停滞的5个月。绿驼铃曾广泛开展了中小学环境教育、水环境调查、野生动物保护调查、环境突发公共危机介入、绿色社区建设等多项活动,特别是绿驼铃开展的环保乡土教材编写工作,已经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本报2006年6月7日曾有专题报道《环保乡土教材:直面民勤荒漠化难题》)。但是,高富浪事件后,大多数活动都停止了,直到2006年11月才随着专职工作人员的确定恢复起来。

    能力建设

    绿驼铃是甘肃省目前组织建设完备、有效开展活动的惟一环保NGO。
   根据中华环保联合会2006年发布的《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蓝皮书》,截至2005年,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共2768家,参加总人数22.4万人。环保民间组织主要由四种类型: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49.9%)、民间自发组成(7.2%)、学生环保社团(40.3%)、港澳台及国际环保民间组织驻大陆机构(2.6%)等。

    自我国开始建设环保民间组织以来,环保NGO十余年内发展迅速,作为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部门,环保NGO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像绿驼铃这样由民间自发组成的\"草根环保NGO\"因其广泛的社会基础,被认为是环保NGO发展的主要方向。\"草根民间组织的活跃,显然是民间组织活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前提\",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教授这样认为。

    但是,草根环保NGO因其草根性、自发性的发展特点,又呈现了较之其他环保民间组织更加艰巨的组织能力建设问题。

    高富浪事件之后,绿驼铃的志愿者受到了很大的心理震撼,很多志愿者对绿驼铃产生了较强的不信任感。事件稍显平静后,总协调人赵中找来心理辅导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及时总结出高富浪事件报告进行公示,并呼吁各方帮助困难的高富浪家庭。通过这些活动,绿驼铃艰难地进行着重建工作。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黄浩明博士认为,发展中的环保民间组织,其内部能力建设存在五个方面的\"缺乏\":缺乏明确的远景和宗旨;缺乏明确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缺乏诚信、透明、责任和自立机制和组织间联合;缺乏全面的资源管理系统;还缺乏激励机制。

    使命感和商业化

    诸多NGO研究机构都给我们呈现了这样的环保NGO发展路径:环保NGO刚成立时,专心于\"找活动\",比如组织捡垃圾、宣讲环保知识;发展一段时间后,开始思考自己的组织建设、能力建设,思考\"项目\"的整体运作方式;第三阶段,开始思考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哲学,环保NGO内部形成\"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和哲学\"这样的共识。

    但是,NGO研究者、支持者看到的往往是千篇一律的面孔。在环保NGO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主要是GONGO,即有政府背景的NGO的转型问题),如何建立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和哲学成为一个令人焦虑的问题。

    NGO的发展方向有三个,第一,推动信息公开;第二,推动公众参与;第三,推动政府政策。这样的发展方向确立的是环保NGO坚定的\"使命感\",是每个环保NGO都应该在自己的组织文化和哲学里明确的。著名环保人士薛野在2006年一次全国性环保NGO论坛上的此番发言得到了广泛认同。

    NGO转型等时代背景下环保NGO的发展,还包括了由职能化向商业化转型的\"历史任务\"。非盈利的环保NGO通过商业化、市场化手段推动的是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黄浩明博士认为,环保NGO可以采取\"项目外包\"、社会短期招聘等方式来获得专业性支持,\"需要强调这样的商业性。\"

    绿驼铃的2006年,在坎坷中走过了,作为这样一家发源于民间的草根环保NGO,他们面前的是一如既往的环保志愿行动。对于绿驼铃,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支持机构来帮助其发展。其中包括: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和组织能力建设支持,研究机构通过理论和思想教育的导向性支持,NGO国际交流中的专门课程培训和到国外民间环保组织学习、工作等等。

    ■实习生 李鹏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1: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9-22 11:45 编辑

一个环保NGO的西部生存现实
王鹏  
2008年04月12日13:03  来源:经济观察报


  一个环保NGO的西部生存现实

  26岁的赵中长发盖额,眼神疲惫,说话谨慎,生怕自己的意思被对方误解。作为甘肃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绿驼铃”(GreenCamelBell)的创始人之一,他所扮演的角色让他不得不小心谨慎。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两年前,“绿驼铃”的一位工作人员的话被一家媒体曲解报道,导致当地一个县级政府给“绿驼铃”很大压力,最终这位工作人员不得不离开。“我们太脆弱,需要直面的事情太多,稍有不慎,就会失去阵地!”赵中说。

  5年前,赵中大学毕业后,从家乡安徽来到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同年,在一所大学的一间教室,他和几个环保的志同道合者成立了“绿驼铃”。去年10月,“绿驼铃”在甘肃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注册,完成了一个从志愿者组织向社团法人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赵中也辞去了中科院的工作,成为“绿驼铃”的专职领导人。

  “绿驼铃”的宗旨是致力于西部环境保护事业。在中国西部,环境恶化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全国有一半的生态脆弱县和60%左右的贫困县在西部,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7%,而且草原正严重退化,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占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

  但是赵中现在面临的问题和西部的环境一样糟糕。他要处理的关系听起来就令人头疼:他既要和媒体搞好关系,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他要向投资方争取越来越紧张的项目资金;他要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让他们来配合或者支持项目的进展;他要和志愿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更重要的是要和西北日益恶化的生态作抗争。而实际上,在面对这些难题的时候,他甚至没有一个稳定的核心团队来保证一切正常运转。

  3月中旬,“绿驼铃”又走了一个人,离开的小伙子具有和赵中他们一样的理想,却难以忍受常年的低收入——20多岁的年龄、1000多元的工资、难以稳定的工作,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这段时间里,已经走了十四五个专职的工作人员。最短的工作了1天,大多数也仅能坚持三五个月。”赵中说。

  有时候,这个团队多达数十人,有时候,却只有他一个光杆司令。

  大学生之死

  3月底,赵中从甘肃会宁县连夜赶回兰州。这些天,他正在会宁帮当地的农民申请一个沼气池项目,此项目在“绿驼铃”的帮助下刚刚通过环评;同样,他的另外一个改善当地土地盐碱化、提高农民收入的种植葵花子项目刚刚起步。

  他回兰州的原因要在第二天早上9点法院开庭前,和状告他的那一方见一面。

  这个官司已经打了两年。

  两年前,“绿驼铃”号召全国大学生环保组织大学生利用暑假到甘南玛曲进行湿地考察。其中一个队员下河游泳,无力游回,另一位学生在救助过程中溺水身亡。当时的“绿驼铃”还没有正式注册,溺水学生的家人将赵中个人告上了法庭。

  事后处理持续至今。“基本上已经达成协议,就剩下最后的一点事情了。”赵中说。

  这突如其来的事故无疑给赵中和“绿驼铃”一次难以言表的打击,“曾一度让我们迷茫和失去信心,我们想到过放弃。”他说。随后发生的事情更让赵中心寒。事故发生后,大多数学生志愿者自发离开,并且有3000元的活动经费随之不翼而飞。

  这家民间环保组织在成立之初,采取的模式就是与大学生志愿者合作。当时“绿驼铃”的成员,除赵中和几个发起者外,主要是兰州各高校的学生,甘肃各大学的学生社团也以整体的身份加入“绿驼铃”。

  在2005年的工作总结中,“绿驼铃”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作为甘肃地区惟一的民间环保组织,她以甘肃地区高校已有的环保类组织为有生力量。

  赵中在这一年的总结报告中写到:在办公室不大的空间里,来自各个学校和单位的环保青年们聚集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着身边的环境问题,分享着从事环保工作的个人心得……

  大学生溺水死亡事件之后,“绿驼铃”和大学生之间的合作逐渐减少。自2007年5月起,“绿驼铃”定期组织志愿者们徒步考察了黄河南岸沿线。志愿者范围扩大,有老师、学生、民间组织人士,也有工人、技术员等,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不过8岁。

  尽管如此,这家民间环保组织还是没有找到除了和大学生合作之外的更加成熟的发展途径。他们选择在巩固和大学生志愿者交流的基础上,发掘新的路径。

  “于是,很多学生社团骂我变质了。但是我想从一个为大学生服务的组织变成一个有一定独立性的社会团体,是一个合理的过程。”赵中说,“绿驼铃”工作的重点不再限于带领大家到黄河边上捡垃圾。

  在不解和官司缠身中,赵中辞去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听说最近原单位涨了不少的工资,这让他多少有点不舒服。“早点涨,我也可以多拿点。”他开玩笑地说。

  2007年10月,“绿驼铃”在甘肃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注册,业务主管单位为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业务范围是开展绿色论坛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组织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研讨、交流和咨询活动。

  “绿驼铃”自此开始和农民、政府官员大量接触。“我们想做一些项目,来树立‘绿驼铃’的品牌。”赵中说

  但是与政府关系的处理,并不比处理其他关系来得轻松。

  绿灯和红灯

  “绿驼铃”成立之初,和政府部门有过两次直接的接触。

  2006年5月29日下午,兰州石化公司已经停产检修的有机厂苯胺装置废酸单元发生火灾。从事发当天晚上起,兰州及兰州下游城市许多居民收到黄河水质污染的消息,开始蓄水。市民对事件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恐慌的局面。

  5月30日中午,“绿驼铃”就此事件召开了紧急策划会议。经过讨论,首先将此次事件定义为突发性环境公共危机。预计开展的工作包括:同政府权威部门和相关单位联系,收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并在网站、大学校园和社区中进行宣传,让民众了解事实真相,减少谣言带来的恐慌;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收集公众的态度和意见并反映给政府部门,让公众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进行公众参与;畅通信息传送渠道,保障下游公众对此次事件的知情权;建立民间环保类NGO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长效反应机制。

  实际操作中,“绿驼铃”在向政府和企业寻求资料和参与机会时遭到拒绝。他们又希望甘肃省环保局、甘肃省环境监测站等部门提供事故发生后黄河水质监测数据等资料,并进入事故现场观看企业采取的围堰、封堵排污口措施,但均没有实现。

  第二件事是保留兰州电车行动。2006年10月,“绿驼铃”同兰州门户网站兰州信息港共同开展了 “您对兰州取消部分无轨电车线路的看法”在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有874人次参与了调查,其中66%的调查人群(460人次)明确支持发展电车,仅17%的人表示反对电车。

  “绿驼铃”向相关部门连续提交了4次关于保留并发展兰州无轨电车的倡议书。但政府仍然宣布,今年5月底无轨电车将退出公交舞台。

  和政府的关系,是“绿驼铃”最为谨慎的。他们要依靠各级政府部门来为自己的项目开路放行,并且获得尽可能的支持。“这直接关系到“绿驼铃”的生死。”赵中说。

  研究甘肃NGO的博士生胡志说:双方的这种合作不是建立在一种较为平等的关系和基础之上的。

  一些NG0组织的负责人也认为,政府往往是“绿灯少,红灯多”。相应的业务主管单位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民间组织“批评的多,支持的少”。

  一家NGO组织的秘书长承认:“民间组织需要政府的关爱,政策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

  “我们‘绿驼铃’和县级政府的关系大体是,如果资金是我们掏,那么他们的配合也会很好。和省一级,那当然是我们求他们办事了。”赵中说。

  血液循环

  资金问题是“绿驼铃”发展的另一座“大山”。

  完全依靠国外资金的资助,让赵中多少有些担忧,害怕一夜之间发生变化。他现在最想通过有限的国外资金,在当地“造血”,以便将“绿驼铃”的环保事业继续下去。

  2004年12月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GGF)共资助“绿驼铃”3100美元,用于组织的架构建设。2006年3月,在GGF的资助下,“绿驼铃”拥有了长期的固定办公室。

  同年在获得美国纽约绿地图总部授权绘制兰州第一份绿地图以后,“绿驼铃”又绘制出一份新的兰州黄河绿地图。

  2006年7月,在“甘肃水环境项目”(为期两年)的支持下,“绿驼铃”拥有了全职工作人员。

  “我们的绝大部分资金来自境外,大都是项目资金。”赵中说。

  去年,一个国际环保组织抢走了原本可以投入给“绿驼铃”的钱。“这让我很郁闷!”赵中无法掩饰自己的担忧——没有了投资,“绿驼铃”的发展又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没有政府背景,就是一个单纯的草根NGO,维持生存和发展只有靠自己。”他说。“造血”这个词一直围绕在赵中的脑海中,他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的“绿驼铃”。

  3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赵中赶到贫困而盐碱化问题突出的会宁县。农民吴宝林和老柴正在家中等着他。赵中主要是要和老柴商量,在盐碱化严重的南咀村寻找50户人进行一个项目投资。

  “‘绿驼铃’打算拿出一万元给贫困农户垫付葵花籽。”赵中的计划是,等收获之后,收回籽种钱。他们担保给农民葵花籽的保底回收价,按照这个保底价,农民的年人均收入能够从现在的500元上涨到1000元。

  葵花的种植也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的盐碱化,在当地属于环保且经济的作物。

  “这个村子会逐渐建立起一个新式的农村。”说到兴奋之处,赵中隐藏已久的理想又不经意间脱口而出。而他的听者,那位叫做老柴的农民有些云里雾里。

  赵中赶忙解释他前面所说的是一个理想村落,包含了很多内容,但是无论他多么的苦口婆心,老柴还是难以理解。

  老柴关心的是利润。“不能让葵花的利润外流。”老柴说。他每一年要向广州的加工厂家发葵花籽3000多吨,他这里一斤2元2角钱收购的葵花籽,到了广州摇身一变,至少在7元以上。

  走访了两个村庄后,赵中的理想化村落梦想在走访中一点一点的消失。在回兰州的路上,赵中说:“对种葵花,农民没有想象的热情。”

  污水之困

  赵中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只有在谈到他十分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眼睛中才透出兴奋。保护母亲河,治理黄河污染一直是 “绿驼铃”的主要工作,但赵中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百美纸业有限公司和兰州新西部维尼纶有限公司(简称兰维)一直是他们所关注的两个点。

  百美是一家合资的造纸企业,2006年2月曾因污水排放屡禁不止,被原国家环保总局与监察部列入25家挂牌督办案件 “黑名录”。兰维厂2006年2月7日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11家环境问题突出的企业之一,被限期整改、挂牌督办。然而,这两家企业如今的污水处理并不容乐观。

  2008年3月20日,赵中从当地媒体上又一次看到关于百美的报道,这让他长久不语。这个报道这样描述这家企业的排污过程:

  “……一股红褐色的污水从污水池中流出,流到312国道一侧的水渠内一直向东奔流近5公里后,转向北侧荒地上一条人工挖成的水渠里。污水发出‘哗哗’声,同时产生大量白色的泡沫,气味异常刺鼻。污水一直流到夏官营镇境内的宛川河,在宛川河榆钢段时,裸露的河床上,一条约一米宽的红褐色‘溪流’泛着白色泡沫蜿蜒而下,走近后仍能闻到淡淡的刺鼻气味。在桑原子宛川河和黄河的交汇处,红褐色污水才变淡。”

  在甘肃环保部门的督促下,兰维厂投资5000多万元的2万吨/日污水处理及1.68万吨/日回水处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外排污水纳入西新线管道工程已基本铺设完成,但是目前还在协调管理对接事宜。“以前的几根排污管道现在只剩下一根,还是在排放污水。”当地居民说。

  “能不能找到合资方,从合资方入手,解决一下污水的排放?”百美纸业的问题让赵中难以释怀。而百美纸业有限公司规模小、利润低,要完全解决污水的问题,难度很大。

  而在南开大学的一份报告中称,黄河兰州段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将污水直排。地方经济和环保的明显冲突,让当地政府处于艰难的取舍中。

  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非政府环保组织的重要性。政府对民间环保活动家们进行奖励,并且放松了对民间反污染团体的控制。但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仍然不愿意让这些民间环保活动家影响这些污染工厂的运营,因为这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

  这也让赵中开始考虑“绿驼铃”存在的意义。“至少是一个旗帜,旗帜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兰州大学的胡小军博士说,他是一位长期致力于NGO工作和研究的人士。“草根NGO现在做的事情,等到时机成熟了,就有深远的意义。”胡小军说。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1: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9-22 11:49 编辑

大步跃进生态GDP   西部向环保要脱贫
来源: 时代周报 发布时间: 2009年02月19日 16:09 作者: 王鹏


  生活在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在虎筛芳当人大代表的记忆中,年年免不了提到改善当地环境这一项。“年年在提,年年一样。”“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说法充斥着各级政府的文件和媒体的报道中。
  光秃秃的山坡上看不到树的影子,庄稼无法下种,十年九旱的定西市同样难以避开这次30多年不遇的大旱。2009年2月8日清晨,甘肃省人大代表、34岁的虎筛芳在她位于定西市岷县鹿峰村的院子里徘徊良久。太阳无遮拦地扑射在她的脸上,院子里投射着她和两个晃动孩子的身影。虎筛芳的心情有些沉重—日益恶化的环境、靠天吃饭的生活、以及没有计划的明天,这样的生活她还要持续多久?
  多病的父母,无法外出打工的丈夫,再加两个年幼的孩子,虎筛芳一家人总是处在经济拮据带来的压力中。“我的家庭一直入不敷出!”“在西部的大多数地方,贫穷和环境恶劣形影不离,互为因果。”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绿驼铃)主任赵中说。

  政府向生态GDP的转向

    生活在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在虎筛芳当人大代表的记忆中,年年免不了提到改善当地环境这一项。“年年在提,年年一样。”“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说法充斥着各级政府的文件和媒体的报道中。参与中国环境管理项目的世界银行也认为中国的环境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认同“只有地方和中央政府机构大力扩大和加强协作机制,才能应对这一挑战性议题”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
  2008年3月28日,中国环境保护部正式挂牌成立,从环保局到环保部的变化标示着中央对环境保护的进一步重视。
  2009年初的各省两会,对此有了积极回应。尤其在生态脆弱的西部各省,生态建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占比重在明显扩大,位置也在往前靠。2009年,成了完成十一五规划中两个环境目标的关键年份:能效提高20%、主要污染物减少10%。
  生态问题、生态地位突出的青海省,省长宋秀岩在200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认真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扎实推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坚持既考虑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做好当下工作,又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更加注重以规划为先导,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建设水平。
  在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陈述,要把推进绿色工业化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大力提高工业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对于效益差、污染大、没有市场优势的企业,要借助市场力量予以淘汰……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陕西省,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广西称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
  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生态建设的方向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似乎能从中看到政府即将强力主导的影子。

  为环保填了30万“跑路费”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处于水土流失、生存环境恶化、污染蔓延的噩梦中。在西部12个省市,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500亿元,占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在首次中国环保体制改革会议上,北京大学张世秋教授说,中国面临着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而且还将在近期内持续下去。她认为中国当前正处于环境管理体制转型最关键的时期。环境危机最近引发了社会冲突,并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改善生态和生存环境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做着各种尝试,然而,他们的努力充满了艰辛。
  农民企业家、人大代表吴宝林跑了3年的项目终于看到了一丝的光亮。这位50岁刚过的农民在多年前就有办一个沼气公司的梦想:“城市在扩大,污染越来越严重。”因为多年为县城大街免费洒水,吴宝林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接见和赞誉。
  从2006年当上人大代表以来,吴宝林多次提出环保节能的项目,却没有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为此,他跑遍了从县到中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多数情况下碰到的都是冷漠的面孔,“心里虽然凄苦,但仍然有信心。”事实上,为了这个项目他当时已经投入了近30万元“跑路费”,这把他逼到了“一条路”上。
  2007年,在焦头烂额中吴宝林碰到了赵中。在绿驼铃的帮助下,吴宝林完成了沼气项目的环评报告。
  直到2008年底,项目终于有了新的进展,“因为碰到了为农民办事的好领导”,甘肃省相关部门支持他项目经费50万元—虽然这和他预算的1000多万元还有很大的差距。
  “今年过年,我在修厂房。修好了厂房,就去北京要钱。”吴宝林认为因为以前没有相关政策,他这个项目很难得到官方批复,而现在“碰上了好政策”他才敢建厂房,也才敢去北京找相关部门要钱。

  “我们不是来添乱的”

    “对生态问题,政府也经历了一个认识转化的过程。”赵中说。同样,政府相关部门对绿驼铃的逐渐重视也让赵中感觉:民间组织绿驼铃的元年来了。
  2009年2月9日,正当赵中从尼泊尔风尘仆仆赶往他在甘肃兰州七里河区明仁花苑17幢4单元102室的办公室的时候,在办公室的徐定艳和冉丽萍早就安排满了各自近日的行程,而赵中的火车票已经买好,10日晚他将远赴哈尔滨。“这几日找赵中的人太多了,电话都要打爆了!”“和政府部门的接触在增多!”在2008年,绿驼铃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青睐”,这是他们不敢想象的。“在此之前,基本上是能躲开就躲,除非必要时,不会和政府部门打交道。”随着政府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各级政府治理生态恶化的方式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如对于环境恶化之地的搬迁,对农业生态恶化区大力兴修水利设施等等,各方争议还在持续。“地方政府在治理生态中也兼顾了GDP,这与生态治理的长期性之间有一定的冲突。”兰州大学干旱农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一位教授称。
  “如果政府的个别部门是污染制造者之一,治理环境的问题就更难处理。”绿驼铃负责柴家峡水电站和梁家湾村饮水问题调查项目的冉丽萍女士最近一直在为这件事情忙碌。2009年2月10日,她打通了梁家湾小学王校长的电话,告诉他会将净水器送到学校,并且会为学生们做一些水环境的宣教。
  2008年9月3日,绿驼铃工作人员从梁家湾村卫生所余大夫处了解到该村仅2008年上半年就有10人死亡,对当地居民饮用水作了初步调查。
  冉丽萍说,因为柴家峡水电站是由几个公司和兰州市个别政府部门组建的,所以她的调查工作就显得艰难。“乡政府也想解决这件事,但是他们要等区政府的答复;区政府也想让村民尽快解决污染水的问题,然而柴家峡水电站的复杂股份让解决问题充满了曲折。”当地政府采用何种方式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支持力度,目前还不可知。“我们人手不足,现有的项目已经饱和,这些项目大都和政府关联不大。”赵中还是谨慎选择和政府的深入合作。
  而至今,赵中依旧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文县当地官员面前,因为他感觉现在的灾区各级政府对志愿者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而对绿驼铃这样的民间机构还不一定能够接受。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1:3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9-22 11:40 编辑

西北有个“绿驼铃”
  鄂平玲  王敬泽
2009年08月22日10: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赵中(中)在京举行的公益项目展示会上介绍情况。
  鄂平玲摄
  赵中,27岁,祖籍安徽,2004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当年参与创建了“绿驼铃”环保志愿者网络。3年后辞掉公职,现任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主任。2008年4月,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事迹表彰奖。
  来自西北27岁的赵中,黝黑的脸上架着近视镜,腼腆的笑容里透出一股真诚与执著。谈到钟爱的环保事业,他说:“通过自身的努力激发公众热情,尤其是青少年对环境的重视并付诸行动,是目前我们努力做的事。”质朴的话语,把我们带进“绿驼铃”的成长历程。
  首创当地草根环保团队
  赵中与环保的情结,源于2003年在安徽上大学期间的一次登山活动。
  “其实,当初参与环保的目的并不单纯。后来,真的喜欢上了环保。”赵中坦露内心。
  2004年,赵中大学毕业后到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工程师。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业余时间把精力都放在了环保上。当年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共同创建了“绿驼铃”环保志愿者网络,开创了当地草根环保团队的先河。
  以宣传环保理念为己任的“绿驼铃”,与当地高校志愿者定期参加登山、观鸟、植树、回收电池等环保活动。2005年1月,赵中与张海带一批志愿者到“人沙争地”愈演愈烈的甘肃民勤县讲授环保课,并通过调查研究,以荒漠化为主线编写了一本3.6万字的乡土环保教材。
  “在广袤的沙漠里,听见铃声就能看见驼队,有驼队就会有人,有人就有希望。我们就是推进环保发展的排头兵。”谈到“绿驼铃”,赵中眼中闪着亮光。
  当好政府的“绿色参谋”
  2006年5月29日,兰州石化公司发生火灾后,许多兰州居民担心黄河水质污染,一时出现了恐慌局面。
  “绿驼铃”制定了会同政府部门积极协调,参与事件调查等行动方案。他们将收集的新闻报道、事故现场照片、污染物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突发性水环境灾害事例等资料,发布在网站和《绿驼铃电子通讯》上,为市民及时了解情况,消除恐慌心理提供了帮助。
  2006年7月,赵中与同伴们获知兰州将撤消部分电车线路的信息,马上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得出无轨电车的综合效益优于柴油(天然气)公交车的结论。然后,开展网上专题调查和电车运行线路优化方案的征集活动。此后几个月,“绿驼铃”先后向主管部门连续提交4件建议书,并与兰州市政协委员周迎平携手向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了“建议保留并发展兰州无轨电车”的议案,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7年7月,为了绘制兰州第一份绿地图,“绿驼铃”200余名志愿者累计用时3个月,徒步走访了兰州市东岗雁儿湾至西固和安宁交界的西沙大桥的黄河两岸,对黄河沿岸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相关地理文化调查。11月4日,由7块单幅图组成的兰州第一份绿地图定稿。绿地图采用世界通用的图示,清晰地标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与文化景点,为兰州的环境保护和规划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辞掉公职全身心投入环保
  “绿驼铃”的成功发展,极大地激励了赵中。2007年,赵中辞掉了研究所的稳定工作,全身心地投入环保事业。
  赵中痴迷于环保的精神,首先感动了家里人。已退休的母亲从安徽赶到兰州,成为 “绿驼铃”的环保志愿者兼义务值班员,鼎力支持赵中。2007年11月,“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完成了在甘肃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全部手续,实现了从民间志愿者组织到NGO环保社团法人的蜕变。“这里面有我母亲很大的功劳,许多手续都是她跑去咨询的。”赵中话语里流露出对慈母的感激之情。
  保护母亲河、治理黄河污染,一直是“绿驼铃”关注的要点。2008年7月,赵中与同伴到位于黄河边上的梁家湾乡考察当地水污染情况时发现,村民的日常用水是从附近企业拉来的。原来,村里没有自来水过滤设施,以前是直接抽取黄河水饮用,近年来黄河水越来越差。于是,赵中他们联系到一家净水厂商,为村里人口密集的地区免费安装了净水器,给村里每户发放了净水剂,使村民喝上家门口经过滤后的清洁水。
  同时,赵中与同伴加快了在兰州、会宁、文县等地实施的甘肃水环境、绿色社区、生态农业推广、地震灾区生态建筑推广等项目。去年10月,他们主持的 “葵花种植与生态农业示范推广项目”,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项目展示中获得了资助奖项。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11: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小伙创办环保组织“绿驼铃”摇响大西北

2009-09-21 12:34 来源: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作者:王俊

  东方网9月21日消息:为了环保事业,他辞去了中科院稳定而安逸的工作,在偏远的大西北一手创办环保组织“绿驼铃”。坚持,考验,6年的时间里,这个只有27岁的合肥小伙实现了自我的蜕变,“绿驼铃”也成为中国著名的NGO环保社团之一。

  “光杆司令”的坚持

  周一晚上,记者在合肥的牧云人书吧里见到了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主任赵中,这个年仅27岁的合肥小伙,是第四届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事迹表彰奖的获得者。

  网名为“半牙”的赵中顶着一头短发,他曾经是个户外运动爱好者,后来转而将全部热情投入了环保公益事业,据说他曾经在西藏旅游的时候掉进一个冰窟,坚持八天后才获救。这种冷静而执着的精神用在环保事业上,才成就了今天“绿驼铃”的成绩。

  6年前,赵中还在合肥工业大学读书时,曾经在一次登山活动中喜欢上了环保活动。毕业后他到中科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工程师,业余时间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共同创建了“绿驼铃”环保志愿者网络,开创了当地草根环保团队的先河。随着这个团体的发展壮大,赵中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最终辞掉了研究所的稳定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了环保事业。2007年11月,“绿驼铃”完成了在甘肃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全部手续,实现了从民间志愿者组织到NGO环保社团法人的蜕变。

  成立之初,绿驼铃采取的模式就是与大学生志愿者合作,但是组织的成员却不稳定,最短的工作了1天,大多数也仅能坚持三五个月。所以这个团队最少的时候只有赵中一个光杆司令。因为在20多岁的年龄里顶着大西北的风沙和各方压力来做一份只有1000多元月薪且不稳定的工作,让很多大学毕业生无法忍受。

  意外事件的考验

  除了应对各方压力,赵中还要面对一些意外事件。3年前,“绿驼铃”号召全国大学生环保组织利用暑假到甘南玛曲进行湿地考察,其中一个队员下河游泳,无力游回,另一位学生在救助过程中溺水身亡。

  当时的“绿驼铃”还没有正式注册,溺水学生的家人将赵中个人告上了法庭。这突如其来的事故给赵中和“绿驼铃”一次难以言表的打击,除了要面对官司外,赵中更要面对良心和理念的拷问:做环保事业做出了人命,他开始怀疑这份事业的意义甚至一度迷茫、失去信心,想到过放弃。

  后来在很多支持者的关心下,他才慢慢恢复了信念和信心。

  旗帜存在的意义

  成立两年来,“绿驼铃”做了很多在当地颇有影响的环保和公益事业。比如2007年7月,为了绘制兰州第一份绿地图,“绿驼铃”200余名志愿者累计用时3个月,徒步走访了兰州市东岗雁儿湾至西固和安宁交界的西沙大桥的黄河两岸,对黄河沿岸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及相关地理文化调查。2008年7月,赵中与同伴到位于黄河边上的梁家湾乡考察当地水污染情况时发现,村民的日常用水是从附近企业拉来的。原来,村里没有自来水过滤设施,以前是直接抽取黄河水饮用,近年来黄河水越来越差。于是,赵中他们联系到一家净水厂商,为村里人口密集的地区免费安装了净水器,给村里每户发放了净水剂,使村民们喝上家门口经过滤后的清洁水。当年10月,他们主持的“葵花种植与生态农业示范推广项目”,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发展市场项目展示中获得了资助奖项……

  “事实上我们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作为一个草根NGO组织,我们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旗帜,等到时机成熟了,会有更深远的意义。”赵中说。(王俊)

574

主题

3542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518

认知组终身成就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QQ
发表于 2009-9-22 13: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向绿驼铃致敬!精神值得学习!
哈哈,不过我可以没有这个选择。
雨峰——喜欢蓝天白云的日子,喜欢群星璀璨的夜晚。 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络:http://www.msc.org.cn 西工大绿色行服务队:http://www.nwpulsx.org 西工大星星火环保协会:http://www.xingxinghuo.net 我的空间:http://hi.baidu.com/lemonyustar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lemonyustar
发表于 2009-9-22 13: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好老的报道了

574

主题

3542

回帖

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6518

认知组终身成就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QQ
发表于 2009-9-22 13: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啥时候,互助网络有钱了,也可以慢慢发展!不过需要时间呀!
雨峰——喜欢蓝天白云的日子,喜欢群星璀璨的夜晚。 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络:http://www.msc.org.cn 西工大绿色行服务队:http://www.nwpulsx.org 西工大星星火环保协会:http://www.xingxinghuo.net 我的空间:http://hi.baidu.com/lemonyustar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lemonyustar

122

主题

1924

回帖

2301

积分

黄河

积分
2301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9-9-22 13: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嗨 绿色江赣生存比绿驼铃好不哪去
此号已被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1-4 11:02 , Processed in 0.29179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