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adowless 于 2009-12-7 22:48 编辑
写给济溪的零零碎碎
前言:
其实这篇文章真的不是有意去迎合济溪五周年,也没想去刻意乘此机会拿点分数。这些是我很早之前就想说的,这学期刚刚退出协会一线,难得有时间开始思考整理一些东西,就顺手涂了一篇,赶在五周年之前发了出去。马马虎虎算是一份礼物吧,写的很乱很杂,大家拍砖要笑着拍,轻点啊。
窗外下着雪,今年的第一场雪。我的电脑一如既往的停留在了济溪。
我的济溪之旅简单介绍:
来到济溪已经一年多了,时间不长。作为一个已经退出协会一线工作的环保志愿者,我仍然保留了每天上网必看济溪的习惯。
在08年的暑期,因为老会长的推荐也因为想为自己的团队顶贴而来到了济溪。还记得当时第一感觉是:眼花缭乱。本身接触到的网络知识就少,一下子看到论坛这种形式手足无措,还想着这么多子版块这么多帖子怎么看的完呐。
定下心来,找到湿地使者行动专区,开始灌水顶贴,开始了济溪之旅。
随后自己开始做协会,因交流、学习需要而开始了很有规律的灌水,每天少则一两帖,多则十余贴,不多也不少。当时也因为这个理由申请灌水勋章,很坦诚的理由,幸运的是管理员最终授予了。
济溪的变化:
济溪一直是在变化之中,一直是伴随着质疑和问题走过来。不可否认,一个组织的发展过程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一直记得《济溪,你能坚持多久》这篇文章,很多人在上面一直讨论到现在——济溪仍在,但是问题依旧存在。
具体来说就是:老人在渐渐离去,新人羽翼尚未丰满,中年人开始撑起济溪的天空。
其实我想说的是,一些老人仍然活跃在这个舞台上,虽然走了很多。老人应当给予新人宽容、引导,给予中年人支持帮助和建议等等,这些不多说了,大家都明白。对于新人我只说一点,新人的灌水是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只不过时间有长有短。当新人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有了感触以后就会开始自己的思考,而不再是人云亦云了。当然如果你一直没有转型,那就说明有问题了。对于老人和新人这两个群体,我还想说的是双方都需要主动:老人需要主动热情的邀请新人参与讨论、思考并适时鼓励;新人需要主动积极的去和老人沟通学习,接受建议批评,而不要害羞的躲在一边静静观望。在这里教新人们一招,遇到聊的投机的老人直接加他QQ慢慢聊,不要怕,说话尊重礼貌点,老人都是从学生过来的,他们不会摆什么架子的。
我不知道“中年人”这个称呼是否妥当,我把这类人群定位为既算不上很老的老人,也不算新人,是一个处在过渡带的群体。这批人应该算是除了那些活跃的新人之外的活跃分子,他们的身影在济溪经常能看到,能和新人打成一片而又能和老人侃侃而谈,他们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原创和思考。在进一步的成长之后他们将会正式接过老人们的重担,也许现在他们已经开始了。
有人常说,济溪的老人越来越少了,新人们却一直成长不起来。其实我觉得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人们毕业了,新人们刚入学刚刚接触环保,一些中年人刚刚退出一线工作还没来得及转换角色,必然造成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待到几个月或者半年之后,这些中年人会负责起来的,新人也会更加成熟,那时候会好起来的,这当然只是我一个小小的猜测,还有待证实。
话虽如此,我听说过济溪的精华呈下降趋势。要怎么评价这个数据呢?首先我认为济溪以往的精华中,以我个人观点有些根本不能算精华或者在现在的背景之下已经失去精华价值了;其次现在论坛精华和原创的确少了,如果说只是这几个月的现象,那前面说的“青黄不接”可以拿来解释,如果总的看来是这样的话,我就不清楚了,还需要大家的反思。
老人的宽容与新人的浮躁
这个标题难免有些武断,所有人都需要宽容,拒绝浮躁。只是我认为这两个群体更需要注意这两个词。
济溪也有不少老人脾气有点火爆。我以前也差不多,但后来觉得没必要,这种风格我认为不太好。工作的时候认真严肃的处理掉,可以很干脆,强硬一点,但是这种习惯最好不要带到其他地方。我甚至在济溪看到有老人对新人冷嘲热讽,尽管主要原因是出在新人身上。作为曾经的新人,我很理解他们。要做到宽容是不容易,但是有的时候一句话就可能把一个环保界的大树苗子压死了。
我看到了陌上的留言,我理解成“恨铁不成钢”,慢慢来吧,会好起来的。
郑总在多个场合里提起“浮躁”,暂且不谈这个社会是如何的浮躁,就问问做社团和在论坛上的表现吧。
做社团的,有多少人是为了追求虚荣名利而去的?我承认每个人都有虚荣心,但是虚荣心是分大小的,是分场合的,更重要的是虚荣心是不是你做事的动力?这类例子极多,懒得一一举例了,老人们说的也不少。
再看论坛,一些需要大家思考的文章也许无人问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不愿意静下心来认真把一篇很长很长的文章看完,或者草草看完以后由于没有理解而不敢发表意见。相比这些,我宁愿选择那些友情顶贴的新人。
其实做任何事,都需要一颗沉稳的心,不要被一些繁杂的事冲昏了头脑,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插一句:读书可以让人静下心来,真的。
送给大家一句话,罗瑞说的,我非常喜欢,在很多场合也提起过:我们要做温和的坚持者。
济溪的“没落”和各社团组织发展自己网络有关?
有人提及,现在很多社团拥有自己的网络,从而分散了个人在济溪上的精力与时间。我个人认为,只要协调好就不矛盾。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济溪可以看做一个小区里的露天广场,学生社团自己的网络则是住宅的小花园。你可以在自家的院子里自娱自乐,培养起自己家的温馨感觉,但是外面的世界有很多新鲜的、重大的事会发生或者展示在广场上,你在自家院子里是看不到的。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忘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比如我现在就是开三个论坛:
济溪论坛,关注其他组织动态,学习、分享、思考等;
安青论坛,我们学校的论坛,关注校内新闻并注意同学对协会的建议与评价,以作出适当反馈与调整等;
安大环协论坛,协会自己的论坛,与协会的孩子们一起分享快乐、提出建议、引导思考等;
一些资源可以互相转发。
所以我认为,自己的社团有了网络就不来济溪了,这个理由不是理由。从操作上来说,只不过让你多开几个网页而已,不麻烦。
如果你放弃了济溪,说明另有原因。很多时候济溪只是沦为部分人的工具与灌水打发时间的场所,一旦他们一退出协会,就退出了这个圈子,也就退出了济溪。对此我只能说很遗憾。
我并不是为了济溪说好话,只是我一直坚持一个想法:做学生社团的,眼光一定要长远,一定要“睁眼看世界”,这就需要一个平台来承载这样的需求。济溪可以做到,也是目前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如果济溪这个平台没落了大家会受到损失,反之在济溪主动点会促进自己的成长和社团的发展,济溪也会得到好处,双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是绝对赞成“分享改变世界”这句话的,我也经常鼓励我们协会的孩子上济溪逛逛。
济溪对新人的吸引:以大讲堂为例
我记得我刚当会长那年,接触到了江赣学堂和济溪大讲堂,前者严肃认真,后者活泼自由。作为新人自然愿意往热闹的地方跑,所以就在大讲堂那个QQ群里特别活跃,大水特水。
我特别要提及松鼠和花花这两个人,这俩人都是非常主动非常活跃的和新人交流,新人在他们面前感觉不到胆怯之意、陌生之感。可能有人说他们特别不正经,但是不要否认这种风格让很多新人认可了济溪,他们用这种方式更快的引导了新人,为济溪提供了新血液。从这点意义上说,他们是功臣。当然这俩人只是代表,类似还有很多人,比如何水、狐狸、奶爸、包子等等,以郑总为首的一批老人虽然平时比较正经,但也经常体现出这方面的潜质。
可以去看看花花的签名的第一句话,好好理解一下。
大讲堂对新人的吸引(条件是有松鼠花花这样能活跃气氛的人存在):
新人可以在“松鼠花花”们的鼓励下自由交流、开玩笑,从而建立起初步的信任与感情;其次通过大讲堂自由发表自己的思考,气氛活跃的展开讨论和学习,自己得到成长;开始接触济溪继续和“松花”们在论坛上交流灌水;开始沉下心来思考学习……
我也不是有意去夸老鼠和花花,客观评价一下,顺便感谢一下他们对我当初的支持和帮助。
这个例子也是我上面所说的:老人也需要积极主动的与新人沟通交流。
最后再补充一句,济溪的大讲堂应该要尽快做起来了。今年新人在论坛注册数量的滞后也多多少少和大讲堂迟迟没有开始有关。
济溪未来之路,何去何从?
对于这个小标题,我认为自己还不够格来评价分析。只能暂时说几句现在的感想。济溪以后是要慢慢往实体化发展的,再也不同于以往的交流网络。这样来看,一个组织的网络就必然要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优先服务,而以前也许仅是只要大家多在济溪上交流就算是为济溪发展做出贡献。对于论坛这块,我只是想提醒,要定位为:为全国青年环保社团组织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这有点公共的意思。但前面说了,济溪既然是一个实体组织了,自家的论坛岂有不为自己做广告的道理,我只是希望论坛应当以前者为重点。
这个认识很肤浅,还请大家原谅。其他的以后想到了会再补充的。
写在最后的:
我仍然会活跃在环保这个圈子里,很留恋这个地方。也许再过几个月我就要正式闭关开始准备考研了,但是不会因此放弃环保,放弃大家这些好朋友。我之前看过很多老人的文章,赫然发现了自己当时的留言,很水,自己一点印象都没有。现在要留言也许会有很多思考的东西写出来,也算是成长吧。
我很喜欢看黄真平写的文章,虽然不太赞同他的某些观点。
有天看过素心的文章以后无意中发现素心的最后登录时间是11号,也就是前几天;剑客也在今天出现在了某一个帖子中,突然就觉得这些老人并没有完全离我们而去,他们仍然在远处默默看着我们,看着济溪,尽管我们和他们不熟悉,他们也不认识我们。但是这是一种缘分,算是朋友了。
很开心能和大家认识,借用剑客的那篇文章来结束这篇胡言乱语——做环保,做朋友。别忘了我们曾经是朋友,现在一直是朋友,将来也永远是朋友。
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 产朝
2009年11月16日 深夜于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