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6713|回复: 22

[济溪小玩] 成都熊猫金卡七日游路线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7 19: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12-17 19:39 编辑

时间事项交通备注
D1
13:20-15:19从重庆去成都D5107次火车
15:20-16:30入住***青年旅舍步行至人民北路二段北乘坐57路公交7km至武侯祠步行60m到达酒店
18:30-20:00和成都朋友在***吃饭(地点待定)
20:40-22:00***青年旅舍1路公交10km到武侯祠下车
22:00-23:30吃夜宵
D2(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早(7:00-7:30)由成都出发,途经郫县(1小时后)到达都江堰市,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的中华第一古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约2.5小时),远观重建中的二王庙,参观李冰父子治水的丰功伟绩和前人所留下的治水总结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决:“遇湾截角、逢王抽心”。过安澜索桥观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坝、宝瓶口引水口,进离堆公园观碑亭、离堆、伏龙观、堰功道、川西第一名园-清溪园,后出景区。(参观858全家红公司30分钟-1小时)到青城山脚下午餐。午餐后,游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称的道教发祥地——青城山(约3-4小时),途步到月城湖(或乘船,费用自理)经湖边栈道至索道站,乘索道(费用自理)至步云廊索道上站,步行经慈云阁到上清宫游览,之后1730分左右在山门口集合乘车一小时后返回成都,结束愉快旅程!(散团地点:琴台路、春熙路或宽窄巷子请自行选择其一)
去茶店子步行60m至武侯祠站,乘坐82路公交11.4km至茶店子公交站,步行300m
茶店子站每日7:00--19:30有开往都江堰的流水班车,客满即走。
都江堰
青城山
回成都茶店子客运站都江堰至成都的长途车
回***青年旅舍
D3(生态环保教育一日游)
上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外北三环熊猫大道1375步行60m至武侯祠车站,乘坐1路公交9.8km至昭觉寺横路,换成198路公交6.9km至熊猫基地,步行约124m
下午GreenSOS会议
晚上成都朋友聚会地点待定
D4(大邑一日游)
刘氏庄园
建川博物馆
晚上在大邑住宿
D5-D6(自然风景两日游)
从大邑直接前往天台山
天台山
30日下午从天台山返回成都入住***青年旅舍
D7(蜀汉一日游)
7:00-7:30起床
7:30-8:00早餐
8:00-9”30杜甫草堂附件四
10分钟到20分钟从草堂北门去武侯祠82路公交车(2.8km)到达一环路菊乐路口不行0.8km
1.jpg
10:00-12:00武侯祠附件一,附件二
12:00-13:00
13:00-14:00武侯祠锦里附件三
14:00-14:30去永陵博物馆步行0.9km至高升桥乘坐513路公交车4.7km到永陵路口
2.jpg
14:30-16:00永陵博物馆
16:00-16:30乘车去金沙遗址博物馆步行300m至抚琴南路乘坐163路公交车5km至金沙遗址步行400m至售票处
3.jpg
16:30-18:00金沙遗址博物馆
18:00-19:30晚饭
成都夜市



附件

1、熊猫卡11个景区开放时间

2、****青年旅舍介绍

3、都江堰景区介绍(附交通图、导游图)

4、青城山景区介绍(附交通图、前山导游图)

5、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附交通图、导游图)

6、活水公园介绍(附交通图、导游图)

7、大邑刘氏庄园介绍(附交通图、导游图)

8、建川博物馆介绍(附交通图、导游图)

9、天台山风景区介绍(附交通图、导游图)

10、杜甫草堂介绍(附交通图、导游图)

11、武侯祠介绍(附交通图、导游图)

11-1 武侯祠

11-2 诸葛亮生平

11-3 锦里

12、永陵博物馆介绍(附交通图、导游图)

13、金沙遗址博物馆介绍(附交通图、导游图)

14、成都小吃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9: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熊猫卡11个景区开放时间

景区名称

景区开放和关闭时间

天 台 山

24小时开放

都 江 堰


时:08:30---17:30

节假日:08:00---18:00

青 城 山

刘氏庄园

09:00---17:30

西岭雪山前山

08:00---18:00

西岭雪山滑雪场

因景区建设,至12月31日均为08:30---14:00

熊猫基地

08:00---18:00

武 侯 祠

08:00---18:00

金沙遗址博物馆

08:00---18:00

杜甫草堂

08:00---18:00

永陵博物馆

08:00---18:0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9: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12-17 19:31 编辑

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南桥、灵岩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玉堂镇境内,为岷山支脉,距成都56公里。赵公山因传说中财神爷赵昱赵公元帅归隐处而得名,是青城“洞天福地”的福地所在, 海拔最高峰为2434米。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5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旅游小贴士

游览经验推荐:

1、若只以看江水大坝为主,一般的游览一个小时就够了,当天可赶往青城山,或从青城山下来后顺路一游都江堰。

4、从南门进,看看公署、纪念馆和商店,走过一座桥,坐单程旅游车往鱼嘴去,然后过索桥前往二王庙,秦堰楼可看到全堰的风光。

3、景区门票价格:都江堰门票:90

4、都江堰半票:45 购买对象(1、身高1.1-1.4米之间的儿童;2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凭本人有效证件;3、教师在每年7-8月份和教师节当天凭本人有效证件。4、学生证、军官证)

成都到都江堰交通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9: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12-17 19:36 编辑

附件4

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成都平原西北部边缘、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内,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古称丈人山,为邛崃山脉的分支。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2007年测到的数据)。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说。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

青城山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5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说。200011月,青城山与都江堰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道教

青城山上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张道陵,原名张陵,客居四川,学道于鹤鸣山中,依据《太平经》造作道书,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并根据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被后世尊为天师,改其名为张道陵。传说道教天师张道陵晚年显道于青城山,并在此羽化。此后,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祖山,全国各地历代天师均来青城山朝拜祖庭。天师道经过张陵及其子孙历代天师的创建和发展,逐渐扩及全国。晋隋时期,天师道有北天师道和南天师道的兴起和地区教派的产生。青城山所传属于南天师道的正一教派。

至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后来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禄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封上柱国蔡国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书立说,对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散,直到清朝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

主要道教建筑

●建福宫

●老君阁

●园明宫

●上清宫

●天师洞

前山景区

前山以常观、上清宫为核心,宫观相望,古迹甚多。建福宫、祖师殿、朝阳洞等人文景观与金鞭岩、石笋峰、丈人山等自然风光彼此增色。主要景点为老君阁、月城湖、天师洞、上清宫、五洞天、仙履清凉、碧翠青城、天然图画、祖师殿、朝阳洞、园明宫、建福宫

建福宫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1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瑞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

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天然图画位于建福宫与天师洞之间,海拔893米,两峰夹峙。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亭阁后是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

天师洞

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自建福宫北行两公里即至青城主观——天师洞。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像。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胸围7.06米、直径2.24米。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两千余年。

1943年夏,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来青城山写生。他在天师洞独居一室,先后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山鬼》等多幅作品,送给青城道士的《奔马》和《天马》图,已制成石刻陈列。

祖师殿

祖师殿位于天师洞右后侧山腰间,出天师洞过访宁桥即到。祖师殿又名真武官,创建于唐代。唐代诗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张愈均在此隐居。唐睿宗的女儿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该殿环境幽静,殿内在真武祖师、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图壁画、诗文刻石等。

朝阳洞

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朝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介石题寅。宫内祀奉道教始祖李老君,有老子塑像和《道德经》五千言木刻,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上清宫后为老霄顶、建有呼应亭、是赏观日出、神灯和云海奇观的绝佳地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9: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12-17 19:38 编辑

附件5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成都熊猫基地),是一个专门从事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保护教育和教育旅游的非营利性机构。

成都熊猫基地建立于1987年。截止目前(2008),成都熊猫基地以建立初期从野外抢救的 6 只大熊猫为基础,已成功地使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增加到 83 只。我们通过与其它单位交换保存的遗传材料,保持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值得骄傲的是:二十年来,我们没有从野外捕捉过一只熊猫。这体现了我们在野外(就地)保护和圈养(迁地)大熊猫种群数量健康增长方面特有的责任和坚定的信念。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位处成都市北郊斧头山,距市区10公里,有一条宽阔的熊猫大道与市区相连,现已成为国内开展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移地保护的主要基地之一。常年饲养有大熊猫、小熊猫、黑颈鹤、白鹳和白天鹅、黑天鹅、雁、鸳鸯及孔雀等动物。在由68300多种高等植物所构成的基地人工生态植被内栖息着野生鸟类2990多种。现在的基地,翠竹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自然山野风光和优美人工景观巧妙融合,各种珍稀濒危动物在其中悠然自得地生息繁衍。

由于成都熊猫基地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关注动物健康与福利的研究,我们已成功繁殖大熊猫 85 124 只,现有83只。同时,我们也为其它大熊猫圈养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并派专家协助其大熊猫的管理、饲养以及繁育方面的工作。为了交流经验、共享信息,提高圈养大熊猫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保护大熊猫的目的,我们每年组织召开了大熊猫技术年会,邀请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参加。

成都熊猫基地占地 106 公顷,随着三期工程的扩建,基地面积扩大到 200 公顷。小熊猫,金丝猴及其它濒危野生动物将在这里繁衍生息。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外北三环熊猫大道137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9: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12-17 19:40 编辑

附件6

活水公园

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内的府河边,是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从1997年春天活水公园破土动工, 到目前工程初步完成, 投资达3000万元人民币. 活水公园自始至终所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是超乎寻常的。

无论是民间旅游团还是官方考察团, 或者是外地新闻记者莅临成都, 必参观府南河, 必到活水公园去感受独特的景观创意。成都府河南岸有座新奇别致的活水公园,据说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生态环境公园。

这一段河堤,像梯田一层层铺展到府水之滨,一缕缕碧草从“田”里的石缝间顽强地探出头来,织成一幅幅流青溢翠的“井”字地毯。这面山坡上郁郁葱葱有绿树有红花更有一片密麻麻比人还高的冷蕨苗,还有那咿咿呀呀悠然转动的水车,仿佛一下子把人带到那原始古朴的年代……取自府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或涓涓细流,或激情跌宕,变幻出多姿多彩,并发生质的变化,向人们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变“活”的生命过程。

园内的中心花园雕塑喷泉、自然生态河堤、“黄龙五彩池”等自然风景和几十种水生植物、观赏鱼类巧妙融合在一起,集教育、观赏、游戏为一体,使人们在走近自然、融入自然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活水公园不光是对于水资源的处理尤为独到,在植物配置上也是相当的适时适地。活水公园再现了四川成都峨眉山风景区自然地森林景观。将山地的林带景观搬移到城市之中,并对与周边的环境起到了一定的生态保护,生态系统的微观调节的作用,可以说是中看又中用。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9: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12-17 19:43 编辑

附件7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的刘文彩庄园系大地主刘文彩急剧暴发后建造的。庄园占地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1055平方米,为南北相望相距300米的两大建筑群。南部是刘文彩的老公馆,1932年建造;北部是刘文彩为自己和弟弟刘文辉(1949年起义,解放后曾任国家林业部部长等职,1976年在北京病逝)建的新公馆,1942年落成。

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是中国社会历史类的遗址性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以东1公里处。馆址原是川西封建地主刘文彩公馆,由南北相望的老公馆和新公馆两大建筑群组成。195811月建立“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1999年元月,为“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大省”,大邑刘氏庄园被四川省政府作为全省旅游优先发展的六大景区之一列入《四川规划省旅游发展总体》。20005月,大邑刘氏庄园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200111月,大邑刘氏庄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建于195810月,1966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9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之一。该馆建立四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藏品,内涵丰富。现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规模宠大,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及庄园遗存的大量实物和文献资料,加上独具特色的庄园陈列,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认识和研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文化建筑及中国四川军阀史、民俗学的重要场所和实物现场,是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社会发展史的一个断面。

1965年,在原庄园主刘文彩的收租现场,雕塑家们将中国的传统雕塑技法和西方的现代雕塑艺术结合起来,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了中外闻名,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超级现实主义雕塑杰作《收租院》 ,对外展出后,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该馆内的川西民俗博物馆,新开的“小姐楼”等内容丰富多彩,建筑风格独特,是认识旧中国国情和民风民俗的重要场所。

该馆馆藏文物2700多件,内有一级品15件,包括一套清代紫檀木镶大理石桌椅,其中8把坐椅通高108厘米、宽99厘米、坐深60厘米,嵌有各色宝珠27颗,四周有螺钿装饰的花草图形。

老庄园呈不规则多边形,四周由6米多高的风火砖墙围绕,7道大门耸立,大门两侧墙壁均有枪眼;内有27个天井,180余间房屋,3个花园。老公馆是刘文彩先后霸占23户农民的屋基和田地,于1932年营建起来的。刘文彩每撵走一户或几户农民就砌一堵墙,开一道门,修一座房屋。庄园内重墙夹巷,厚门铁锁,秘室复道,布局零乱,阴森恐怖,整座庄园宛若黑沉沉的迷宫建筑

老公馆为主要展出区。基本陈列由序馆、雇工院、刘文彩生活现场、大型泥塑《收租院》4个相联系的部分组成。新公馆布置有川西民俗陈列。

景区构成:主要由三部份构成:老公馆、新公馆、珍品馆。

刘氏庄园:

又叫老公馆,文革时又叫收租院,曾是全国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文革期间红遍全中国,曾一度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皆因塑造了一个人人憎恨的大恶霸、大地主的刘文彩形象,作为不忘阶级苦、牢记泪仇的革命对象。

目前刘氏庄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本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刘湘、刘文辉先后成为大军阀,控制川康两省,刘氏家族也随之急剧暴发。庄园就是在这个时期营建起来的。

庄园占地总面积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1055平方米,老公馆布局错综复杂,迂回曲折,形象的反映出刘氏家族蚕食土地,扩建庄园的进程;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及遗存的大量文献资料,上千件文物和近万件展品,构成了有机的整体,是近代四川地主庄园建筑形式和风貌的典型,显示了在军阀混战中暴发起家的军阀、官僚、地主、恶霸四位一体的近代地主庄园的特色,是认识和研究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文化及四川军阀史、民俗学的重要场所和实物现场。这里田连仟陌,沟渠纵横,农舍点点,林盘棋布,庄园在绿树翠竹掩映中,高墙矗立,雕梁画栋。

大邑刘氏庄园的展览由三部分组成:老公馆复原陈列刘文彩家人的生活现场敢欺付你示了独具蜀文化特色的民俗风情,珍品馆又将庄园内府鲜为人知的生活存照和稀世珍宝奉献给观众。

川西民俗馆:

又名新公馆,距老公馆300米处,据说是当年刘文彩修建送给刘文辉的,但后来因为临近解放而没有住成,到是长工临时居住过。后来,改建成了展览川西民俗风俗的地方。

新公馆由两座一样的大院所组成,但目前只开放了一座大院。每一座大院由三个类似于三个四合院的院子组成。第一个大院主要是用来展览川西婚俗仪式的,第二个大院主要是用来展览川西人的生产用品及工具的。第三个大院主要是展览川西民风民俗及土特产品等。

新公馆与老公馆的建筑风格完全不一样,老公馆壁垒森严,显得封闭,而新公馆则落落大方,布局规整、配置对称、主次分明,体现出封建秩序及尊卑高下的等级关系,颇有大家风范。

文物珍品馆:

紧临老公馆,主要用来展示刘文彩及老公馆的生活存照和稀世珍宝。

收租院:

1965年,在原庄园主的收租现场,四川的雕塑家们把中国的传统雕塑技法和西方的雕塑艺术结合起来,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手法,仅在四个月的时间内,就塑造了114个真人大小的泥塑群像。群像深刻地揭示了解放前封建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的真实情景、是中国农村的真实写照和艺术缩影。雕塑《收租院》的创作,究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和谐的统一,是我国雕塑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创新工作,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化和群众化,作了可贵的探索和贡献。雕塑对外展出后,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受到许多国内外人土的赞誉,被誉为“雕塑革命”和“超级现实主义的先驱和成功之作”,被列为建国以来雕塑领域取得的两大成就之一

门票:通票50

位置:位于四川大邑县安仁镇场口

成都—温江—安仁。成都火车站、金沙汽车站有车发往安仁,票价10元。

安仁镇有众多高低档旅馆,房价是25元至80元不等,宾馆是128588元,刘氏庄园100米有一座以休闲,娱乐,住宿,餐饮为一体的金桂公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9: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12-17 19:43 编辑

附件8

建川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Jianchuan Museum Cluster),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500亩,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将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20余个分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聚落25个博物馆2个主题广场分别由矶崎新、切斯特·怀东、邢同和、张永和、彭一刚、马国馨等国内国际知名建筑大师、雕塑大师担纲设计,创造国家级建筑、雕塑精品。

抗战博物馆系列,建设有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川军抗战馆等分馆及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和中国壮士群塑广场;

红色年代博物馆系列,设有瓷器陈列馆、生活用品陈列馆、章钟印陈列馆、宣传画陈列馆、票证陈列馆、镜鉴陈列馆、音像品陈列馆等分馆;

民俗博物馆系列,设有老公馆家具馆、三寸金莲文物馆、老七十二行馆等分馆。

此外,还包括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国防兵器馆。

建川博物馆聚落现馆藏珍贵文物超过2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达121件,这在国内民营博物馆中首屈一指。

建川博物馆聚落匠心独具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博物馆”的概念,不仅超乎想象地在国内第一次将多达20余个博物馆汇集在一起,而且还进一步将各种业态的配套如酒店、客栈、茶馆、文物商店等各种商业等汇集在一起,让这些配套设施呈现亚博物馆状态,形成一个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影视拍摄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新概念博物馆和中国百年文博旅游及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同时,建川博物馆聚落与老街、老公馆群街坊构成的古镇旅游区、刘文彩和刘文辉公馆田园风光区形成了安仁古镇的三大旅游版块。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9: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12-17 19:46 编辑

附件9

天台山风景区

天台山响水滩瀑布天台山古名东蒙山,远古洪荒时期,大禹治水路过蜀国时,曾选此山为台登高祭天,故得“天台”之美名。

汉末道家在此相山凿洞,筑坛祭神,正式易其名为“天台山”,天台山便增添了宗教文化内容。三国蜀汉之初,诸葛亮曾到临邛察看“甲屯”垦植和开掘“火井”情况,乘坐“木椅车”上山眺望,留下了“天车坡”、“望军顶”等地名。南北朝时期,西游僧人普达舍耶云游到此,创建了天台佛寺,隋唐时期,宗教漫延,初唐时火井县令袁天罡尊崇道教,因而天台山以道家势力为大。五代时,天台山又修一座规模宏大的城隍庙,两宋时期,天台山儒、道、佛三教并存,三家争山夺林,各营院园,道观佛寺,官房多达百余处,宗教势力泛滥,各派矛盾百出,于是出现了州通判、推官驻山主政之事。其时有文同(北宋画家)、陆游(南宋爱国诗人)等领衔管理天台山宗教事务。宋末及元代,天台山日渐衰微,于是又有明洪武年间“福琛开山”之事。明末(大顺三年),张献忠一支军马败退时路过邛州夹门关,有天台山三千棍僧堵截,张部于是绕青草坡从天台山后山而上袭击了宗教集团,于是天台山宫观寺庵尽毁。清代,道家、佛家力图光复宗教名山,但规模远不及昔日。民国年间,天台山一带兵匪肆虐,社会不安定,朝山之事几乎灭绝。“文革”期间,天台山宗教文化遭到极大破坏。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位于“文君故里”四川省邛崃市西南端,属邛崃山系,距成都110公里,距邛崃45公里,景区面积达192平方公里,山顶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主峰玉霄峰海拔1812米。天台山为国内罕见的箱状向斜山地,丹霞地貌变化丰富
,山体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成U字形,山势亦由低到高,形成三级台地,故有“天台天台,登天之台”之说。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达94.4%,动植物种类丰富,有珙桐、红豆杉、银杏等20余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及大熊猫、红腹角雉、大鲵等7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目前天台山已纳入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范围。


“山奇、石怪、水美、林幽”势天台山享誉中外的特色。“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是天台山之灵,金龙河自天台山顶蜿蜒而下,形成长滩、叠溪、瀑布、海子……诸多景物借水幻化,向世人展示出一幅“九十里长河八百川,九千颗怪石两千峰”的中国山水画长卷。

天台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远古时代,天台山即为古“邛”族生息繁衍之地;巴蜀开明时期,古蜀国国王鳖灵在此“登高祭天”;汉代,道家在此相山凿洞,筑坛祭神;宋代,儒、佛、道“三教合流”,道观、佛寺、官房多达108处,形成庞大的宗教山城。至今,天台山还留存有“和尚衙门”、“和尚街”、“雷音寺”、“第一禅林”等众多罕见的历史文化遗迹。天台山也是红军长征经过成都唯一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成都市唯一的红色旅游区,景区的红军长征邛崃纪念馆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当地特产:

文君酒、文君绿茶、瓷胎竹编工艺品、邛陶、邛竹枚

交通指南:

成都经双流、新津至邛崃到景区130公里;经温江、崇州、大邑至邛崃到景区为145公里。前者在新南门、高笋塘等处上车,后者在金沙汽车站上车。在青羊宫、城北汽车站乘长途汽车也可到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7 19: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安野人 于 2009-12-17 19:47 编辑

附件10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现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博物馆。是当年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由后人重建得以保存并成为纪念杜甫场所。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

草堂内杜甫像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1961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馆,2006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现存杜甫行踪遗迹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处。

“少陵草堂”碑亭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博物馆按功能区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和服务区(草堂寺)。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性景点和成都的著名景观。

成都杜甫草堂正门匾额的\"草堂\"二字为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写。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诗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都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少陵\"本为地名,汉宣帝墓称\"杜陵\",宣帝皇后墓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杜甫曾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 \"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

工部祠后有近代1997年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杜甫草堂还有一处位于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由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在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

2005年重建的万佛楼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凭栏远眺,美景尽收眼底,是杜甫草堂又一标志性建筑和文化旅游新亮点。位于原梵安寺古建筑群第三重大雄宝殿的“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64平方米)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馆内的基本陈列《诗圣著千秋》,荣获了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创意奖。采用现代的陈列手段和鲜明而形象的陈列语言,展示了杜甫诗歌的辉煌成就,表现了杜甫思想的深远影响。还有“情系草堂”文献图片资料展览,展示了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海内外知名人士到草堂参观留下的图片、签名、题词及礼物。

“唐风遗韵”游客服务中心是一个以杜甫草堂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市场。杜甫草堂诗书画院与“唐风遗韵”相邻,集书画展览、交流、购销、收藏为一体,是开发传统优秀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高品位平台。

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增加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而且为这块圣地增添了新的光彩。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是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其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后世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例如“三吏”“三别”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9-1 15:33 , Processed in 0.084876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