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573|回复: 2

5月27日给马霞阿姨扫墓兼缅怀马霞朗诵会安排

[复制链接]

35

主题

50

回帖

100

积分

溪流

积分
100
发表于 2006-5-22 09: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27日给马霞阿姨扫墓兼缅怀马霞朗诵会安排


早9点20德胜门集合(德胜门城楼北边广场集合)
1.9:30准时出发,如有未能赶上公交的同学,请自行和孙家杰 (13810098229)电话联系安排下一步安排;
2.坐919快或345快到中国政法大学下车,集体包车前往德陵;
3.德陵马霞阿姨扫墓,朗诵会;
4.德陵前空地上野餐;
5.大家集体商议回城安排:1、坐小5路到昌平,然后返回北京;2、步行,途径十三陵水库,徒步回昌平,然后返京。


经费预算:
 919快或者345快来回费用 12元
 集体包车费用 每人5元以内
 小5路回昌平2元
 午餐自行解决



装备、食品要求
1、轻装前进。
2、登山/运动鞋、眼镜、帽子。
3、饮用水2升/人,酌情自备午餐。可多带巧克力、牛肉干等高热量易携带食
品补充。
4、垃圾袋。可用其他塑料袋,必须带走自己产生的垃圾,尽可能的带走别人
的垃圾。
5、相应药品。创可贴、止痛剂。
6、有相机的带上。


出行注意事项
1.体现团体精神,不可迟到,全程听从领队安排,意外协商解决。
2.仔细阅读本计划。
3.可能发生的集体费用AA(比如腐败)。
4.集合及途中坚决不等人,拖后腿的坚决写作业。(抄写《马霞生前的一段讲 话》5遍,包括中英文)




天气预报
请在出发前一天查阅
中央气象台网站:http://www.tq121.com.cn/
中国气象局网站:http://www.cma.gov.cn/
天气在线:http://www.t7online.com/


朗诵会要求
现招聘朗诵会朗诵内容人员(从今年预备营员中),具体见朗诵内容。
每一段内容需要一名营员,共需要14名营员,视报名先后顺序确定人选。
报名方法:孙家杰 13810098229 sungood123@163.com
备注:请直接电话联系报名,确认后请发送短信或者邮件,并在信件内容中注明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包括邮箱和电话,最好移动电话)具体朗诵会人员安排以及朗诵内容会在随后以短信和邮件的方式反馈给报名人员。




缅怀马霞朗诵会


一、 唐锡阳•《环球绿色行》•绿色营
(一)
(要求一名)
唐锡阳,《大自然》杂志前主编,环保作家和环保活动家,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特聘环境使者,2002年10月代表大学生绿色营获得福特环保奖首奖。
男。1930年1月30日生于湖南汨罗。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分配到北京日报,任编辑、记者。1957年被打成右派,一直在农村和工厂劳动。1980年落实政策,调北京自然博物馆创办《大自然》杂志,他在主编《大自然》的同时,就关注中国的自然保护问题,集中精力考察全国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有关自然保护的文章,并出版了专著《自然保护区探胜》。此书1987年获全国地理科普读物优秀奖,并列入向全国青少年的推荐书目;其中《又有五只朱鹮起飞了》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以后又相继出版了蒙古文本《天鹅之歌》和在台湾出版的《珍禽异兽跟踪记》。1999年出版了青少年读物《到自然保护区去》,同年主编并在香港出版了有关绿色营的大型画册《从世界屋脊到三江平原》。
1982年唐锡阳在西双版纳考察亚洲象的时候, 结识了美籍文教专家马霞(Marcia B. Marks),共同的理想使他们走在一起,开始了为自然保护事业而奋斗的共同生活。在马霞的帮助下,唐在纽约和伦敦出版了英文专著Living Treasures,因此获得一些国际环保组织和朋友的帮助,在1989年至1992年之间,夫妇俩先后考察了前苏联、德国、瑞士、法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以及香港的50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经过这一系列不平常的绿色旅程之后,他们潜心写作三年,共同出版了《环球绿色行》。1999年又出版了其英文版A Green World Tour。

(二)
(要求一名)
1996年初,昆明的读者向唐锡阳反映,云南德钦县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准备采伐10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林中还生活着200多只滇金丝猴。唐锡阳震惊于这个信息,一方面帮助首先呼吁这个问题的奚志农向宋健同志(当时国务委员兼中国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和其他方面反映情况;另方面发起和组织大学生绿色营前往调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马霞虽然已患绝症,仍积极支持这个活动,拿出一万元,并要求唐锡阳亲自带队。也就在绿色营出发的当天,马霞去世了。唐锡阳背负着妻子的遗托,带领绿色营远征滇西北。在宋健主任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终于保护了这片原始森林及林中的滇金丝猴。
以后绿色营每年组织一次,1997年为了保护原始森林奔赴西藏东南地区,1998年为了保护湿地前往东北三江平原。1999年奔赴新疆,主题是探讨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的关系。2000奔赴南疆,考察沙漠化并关注西部大开发的问题。2001奔赴云南思茅地区,协助IFAW做缓解人象矛盾的项目。2002奔赴渤海湾,调查海岸滩涂湿地。2003奔赴四川若尔盖,探讨人文传统和自然保护的关系。2004年奔赴海南,主题是“珍惜热带资源,关注海洋生态”。2005年奔赴甘肃,重走河西走廊,去体会同一个省份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状况。这十年中,除了2002年访问北欧、2003和2005年有特殊情况没有亲自参加以外,每年他都以古稀之年和年轻人一道跋山涉水,奔波于各种环保焦点之中。
(要求一名)
绿色营营员主要是热爱自然、关注环保的大学生,面向全国,包括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在国外学习的大学生。到大自然去,到实际中去,深入环保焦点进行调查研究,相互切磋,把考察的结果向各级政府汇报。这对参加者本人,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和锻炼。所以绿色营是个特殊的学校,是培养绿色人才的熔炉,是传播绿色种子的“星星之火”。
现在北京和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的许多环保骨干,如奚志农、张立、郝冰、胡佳、严峻、温波、史立红、谢蕾、张娅、卢红雁、徐健、何健洪、须黎军、邹颂华、吴永攀、赖芸、楚英豪等,都是当年各届绿色营的营员。
而且这个活动通过电视报刊报道、巡回摄影展览、放录像片,出版书籍和画册,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环境意识,促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唐锡阳相继在北京、昆明、厦门、广州、桂林、哈尔滨、上海、杭州、香港、深圳、南京、西安、成都、重庆、兰州、徐州等地作过一百五十多场环保讲座,影响十分广泛,上海、南宁、重庆、厦门、西安、南京、成都、绵阳、广州等地大学生也相继组织了绿色营。



二、 朗读马霞生前的一段讲话
(要求男生一名)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是如此自觉自愿地彼此合作,相互关心,而这正是此次远行所必备的精神。
你们向大自然学习,希望不只是看看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和美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体验大自然,感知大自然。这需要虚心、细心和耐心。记得我们背着背包,穿越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大雾山国家公园的时候,领队总是嘱咐我们要记住所有野花和各种植物动物的名字以及相关的知识,正如我们参加一次集会,总想多认识一些人,多知道一些有关的事情。
这种学习不仅仅限于野外,今年有一天,我在观察窗外燕子的时候,突然发现在它们的尾羽之间分布着红色的斑点,立即查阅鸟类图谱,才知道它们叫金腰燕,是我从未见过的品种。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满足于知道“这是燕子,那是麻雀”,还应该知道是什么样的燕子,什么样的麻雀。我们希望别人理解我们各自的个性,我们也应该努力发现植物、动物的特点。
所以,希望你们不仅仅从望远镜中搜索广阔的景色,还应该调过头来,好好观察一下脚边的小花小草,你们就会被生物多样性的类型、姿态和颜色所倾倒。这些千变万化,有些是功能性的,譬如为了吸引昆虫,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无疑都是宇宙间丰富多彩的最好验证。
不要只是闷头赶路,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应该静下心,让大自然迎你而来。大自然有秘密,正如你们的心中也有秘密一样,甚至有时候连你自己的秘密你也不清楚。在你们共同相处的一个月中,你们将彼此学习。无论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还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寻求自身正确位置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一次极其难得的经历。你们首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认识别人,然后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你们年轻人对世界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其实,这种好奇心我们也有,但被不必要的凡夫俗事所掩盖了。这种对世界的好奇心,总是和灵感及创造力结伴而行的;没有这些,世界上就不会有伟大的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昭示着奇异,还蕴育着真理和力量。
还有许多的话想说,不罗嗦了。我的思想将一路上跟随着你们。盼望你们归来,焦急地等待了解你们这次旅行的所有细节。所以你们应该携带一个旅行日记本,在笔记中充分敞开你们的心扉。
在这次旅程中,你们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







三、 朗读这段讲话的英文原文
(要求女生一名)
I'm very proud of all of you. You've all been so eager and willing to help and to cooperate with one another. That's the right spirit with which to begin your trip.
You're off to learn about nature. I hope you won't just admire the grand vistas and spectacular trees and animals. To experience nature you must learn to know it intimately. That takes patience and humility. I remember when I went on a backpacking trip into the wilderness area of the Great Smoky Mountains in North Carolina, the outfitter of our group advised us to learn the names of all the wildflowers we saw. He said if we were to go to a party and found people there we'd never seen before, we would be sure to learn their names and something about them. It was the same when we went into the wilderness--we should learn the names and connections of everything we saw.
And not just in the wilderness either. One day I was watching the swallows flying back and forth to their nests under our eaves here in Beijing when I suddenly noticed they had red patches between their tails. I immediately looked them up in my bird book and discovered they were red-rumped swallows, a species I had never seen before. We shouldn't be content to say, "Oh, those are swallows; those are sparrows. " What kind of swallows; what kind of sparrows? We should honor them with the same individuality we want others to see in us.
So I hope you'll not just look through your binoculars at the far-distant objects, but turn them around and look through the other end at the tiny flowers and ferns at your feet. You'll be amazed at the intricate patterns, colors and shapes you'll see. Some are functional, to attract insects and such, but some we cannot explain other than as proof of the enormous diversity of our universe.
Be quiet and let nature come to you. Don't plod on unseeing, unaware. Nature has secrets, and so do you. Your own secrets may be unknown even to you. During your month together you'll learn from each other as well. It can be a harmonious and expansive experience in terms of human relationships just as it should be in terms of your finding your own place in the grand scheme of nature. Learn to appreciate one another and you'll learn to appreciate yourself.
You're young enough to retain a sense of wonder toward the world. Actually, we're all young enough, but sometimes we bury this sense of wonder under cares and concerns that we rather needlessly pursue. Wonder goes along with creativity and inspiration--without it we would have no great writers or artists and no great scientists. Nature not only fosters a sense of wonder, but confirms its truth and validity.
I could say much more, but I don't want to ramble on. My thoughts will be with you constantly, and I shall be anxious to hear all the details of your trip when you return, so keep a journal and keep your hearts open. The more you give during this experience, the more you'll receive.


四、朗读新疆西天山林业局离休干部高志毅的一段评点:

(要求一名)
我能够流利地背诵马霞的“遗言”。这对七十多岁的我来说,不容易。我不是百读不厌,而是常读常新。如果有机会到北京,我一定去她墓前拜谒,内容之一就是背诵这篇讲话。



五、朗读沈孝辉老师《雪山寻梦》中的一段
(要求一名)
一霎时,虫鸟掩息,群山静默,天地肃然!
白马雪山夏日是短暂的,高山带的夏日更是来去匆匆。刚刚进入8月中旬,已使人感到阵阵“秋风送爽”,然而,生长在气候恶劣的雪线之下的花草,却开得分外鲜艳夺目。它们该是也有一种紧迫感和拼搏感吧!山花在活着的时候,吐尽芬芳惠人间;而就逝去以后,就还原养分归大地。“质本洁来还洁去”,它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它们将生生不息,与山河永存!
这时候,我忽然想起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名句:
“使生如夏花之绚丽,
死如秋叶之静美。”
拥有夏花秋叶崇高品格的,正是马霞啊!





六、 朗读第一届营员谢蕾的一段话
(要求一名)
马霞在我们走的时候走了。
  那束代表着我们爱和敬的鲜花,便从此陪她进入天国。没有辞行,她已和我们一起上路。以在天之灵,护佑我们和我们的事业。
  为生而死为生生,老树倒下的地方,正是幼芽吮着乳汁,破土滋长的时候。 应了这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换取生前未竟的心愿,并以这样的方式,去唤醒和激励后来者。
  这样的逝去,其实是新的生命圈的辐射。
  所以,我更加充满信心和力量。此行不论甘苦,我定会大有收获。
  而今满载归来,我想轻轻说一声:马霞,我爱你。



七、 朗读《绿色营在西藏》中的一段“纪念马霞”
(要求一名)
  还在北京讨论绿色营计划的时候,胡佳就提出一定要在7月25日以前赶到拉萨,这天是马霞忌辰一周年,应当举行一个纪念会。
晚会就在宾馆的大厅里举行,非常朴素。只是张挂了绿色营的两面营旗,先让我点燃一
枝蜡烛,然后由主持人郎艳朗读了马霞在去年开营式上的讲话。一年过去了,听起来还是那么亲切,那么现实,那么需要,好像也是为今年的绿色营讲的。郎艳要我先发言。我只说了一点:“去年越过白马雪山海拔4300米垭口的时候,绿色营为马霞举行了一次高山祭奠。大家都为马霞献上了一束山花,因为马霞生前最爱山花,山花的性格也正是她的气质:非常渺小,非常顽强,非常美丽,也希望大家学习这种品质,把自己看得非常渺小,不光是个人,就是人类,在自然界里也是渺小的。只有这样认识,才符合我们的生态观。顽强,不论干什么,特别是从事自然保护事业,都得有点这种精神。宇宙间一切生命都是美丽的,我们的生命更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努力擦掉金钱、名利、贪婪、狭隘、嫉妒等尘土,让生命的美丽光泽充分显现出来。”
  接着是自由发言,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很动感情,等于是绿色营正式活动前的一次自我动员。
  胡佳说:“这根蜡烛就代表着马霞的光辉,正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四川联合大学卢红雁说:“刚才我读了马霞的英文讲话稿,非常激动;现在又听了中文稿,翻译得也很好。马霞的话是讲给去年的绿色营的,也是讲给我们的。”   武晓冬说:“马霞说她的思想将一路上跟随着我们,事实上从去年到现在,她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她说:‘无论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还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从寻求自身正确位置的角度来看,这都是一次极其难得的经历。你们首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认识别人,然后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段话等于给我们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课,够我们受益一辈子。”
  张立说:“从马霞身上,我真正懂得了以生命热爱生命的哲理。”
  北京大学研究生马宝建说:“马霞热爱大自然是一种境界。正如她说的:‘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昭示着奇异,还孕育着真理和力量。’”
  东北林业大学高环是团委书记,不改青年工作者的本色,充满激情地说:“马霞自视很平凡,很渺小,但在她的生命中,却有一种非常顽强的气质,使得她非常美丽和伟大。我们绿色营的成员都为马霞而感动。有一首歌叫《小草》,我觉得小草就是我们绿色营的象征。我想把这首歌唱给马霞和我们的绿色营。”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
    大地啊母亲,你紧紧把我拥抱。
  唱完一遍,意犹未尽,高环说:“我们再大声唱一遍。”
  歌声顿时高昂起来,但不变它的严肃和沉着。





八、朗读江天的一首诗:致马霞
(要求一名)

饱经沧桑的脸上
洋溢着天地的风华山水的神韵

每一个眼神
都传递着花草树木的心情

每一个声音
都诠释着鸟鸣、兽语和虫吟

你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你是大自然写给人类的一封信

九、 唐锡阳答读者问
(要求两名,一名记者,一名回答)
问:你能告诉我们吗,大自然给了您什么?
答:一切,真的是一切。我曾在纪念马霞的小册子中写道:“前半生备受摧残,我没有死,至少也该落个精神残废。但我还活着,还能挺起腰板为中国的绿色事业做点事,这主要得力于大自然和马霞给我的影响。她们没有告诫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但我从她们那里所得到的,远远超过这些。”我这里把马霞与大自然并提,是因为纪念马霞,其实马霞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通过她,我才能够更好地体检大自然和投身大自然。
问:那马霞阿姨给予您的又是什么呢?
答:和大自然一样,很清晰,但说不清楚。她净化了我的心灵,给了我生平最大的帮助。在认识她之前,我被各种非人的生活所困惑,所折磨,所扭曲,找不着人生的定向,是她帮助我,要爱大自然,要爱人,要真诚,要实事求是,要积极面对人生。这些都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行动。






十、《七个人和十五只仓鼠》
(要求两名女生,按照文中表明单双朗诵)
①这是马霞——我们母亲发表在美国《基督科学箴言报》上一篇文章的题目,它使我们想起了这段往事。
②1993年,母亲因为转换单位,暂无住处,只好临时和我们住在一起。老少三代七口人挤在一个60多平米的单元房里,一住就是三个月。①这确实难为了一个美国人。爸爸说,西方家庭人口很少,还至少有两个卫生间。 但我们只有一个,特别是一早一晚,上厕所、漱口、洗澡都要排队。②对于这种生活,母亲不但适应,而且做得很好。①为了和大家错开时间,她比平时睡得更晚,起得更早。晚上等大家都睡了,她才使用卫生间,要到十二点左右才睡。②早上不到五点就起,她轻手轻脚做着每一件事,不弄出一点声响,然后打着手电,步下二十四层楼梯去户外锻炼身体。回来时电梯工还没上班,她又爬上二十四层。①当她六点半钟吃过早点开始工作时,周建辉(马霞的大女婿)正好起来洗漱,接下来第三个,第四个……,天天如此。②这段生活她不但不觉得别扭,反而觉得很有意思,就写下了《七个人和十五只仓鼠》这篇文章。
①说起仓鼠,我们全家在马霞的诱导下,算是上了一堂生动的热爱动物的课。②周帆(马霞的外孙女)喜欢小动物,从官园市场买来一对仓鼠。金黄色的绒毛,圆圆的小耳朵,短短的尾巴,那样子简直是大狗熊的微缩,所以大家都叫“金丝熊”。 ①但它属啮齿动物,那嘴和小黑眼睛又像老鼠,它们有空就咬它们的小木板房,以磨砺不断生长的牙齿。
②母亲每天在工作之余,总要来到凉台上看望小金丝熊,向它们问好,和它们说话。①喂食的时候,它们就用前爪捧着食物往嘴里送,两只后脚支撑着整个身子。②它们进食很快,吃完了赶快抢剩下的食物,过不多会儿,就可看见它们腮帮子鼓起来,原来它们并没有把食物吃下去,而是储藏在腮帮子里了,真是贪婪的家伙!①母亲说:“应该给它们起个名字”,大家讨论了很久,才一致同意:现已有七人,按序号接排,叫“小八”、“小九”。
②每日吃完晚饭,把它们从笼子里放出来,让它们在楼道里“放风”。 ①两个家伙扭着屁股跑得挺快,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过了一个多月,它们生了一窝“小的们”。 ②由于我们经常给它们放风,他们要求自由的愿望加强了,经常用嘴掀动笼子的门,有几次已逃出来,跳到窗台上,又被我们抓回来。①有一天忽然发现“小八”不见了。大家把犄角旮旯找遍了,没找着,后来看到地漏雨水管的盖没盖上, 才惊悟到老鼠喜欢打洞的本性,一定是从这个小洞摔下去了。②这个洞太深,从二十四层直通楼下二层,高50多米。根据这个推测,我们俯瞰二楼管子出口的平台上,果然有一个金黄的小东西。①大家都惋惜它的去世,外婆对周帆说:“我们应该用小盒把它装起来,埋在树下。”②别人看来,大可不必对一只死老鼠这么费心,而我们照外婆的话做了,给仓鼠举行了一个简单而严肃的“葬礼”,实际是从心里表达了我们没有饲养好小动物的一种忏悔心情。①后来金丝熊繁衍了一代又一代,最后累计到“十五”。

35

主题

50

回帖

100

积分

溪流

积分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6-5-22 09: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经典的\"东东\",各地绿色营可以\"拿来\"参照
发表于 2010-9-12 09: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0189


    昨天,听了从全国营回来的同学做的分享,虽然无奈只听了一部分,但是,她带回来的马霞阿姨,似乎还在,在听我们诉说,自然认知的理念,也在慢慢影响每个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3 07:09 , Processed in 0.03941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