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478|回复: 12

谁来为一线机构的创新实践“买单”

[复制链接]

122

主题

1924

回帖

2301

积分

黄河

积分
2301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8-6 19: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新”,现在几乎是公益领域中最热门的一个词,经常在各种沙龙、论坛、交流会上听到各种人的侃侃而谈。然而,在实际的公益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成功案例确实不太多。

是一线的公益机构没有创新的意愿和动力吗?显然不是。是他们思维不活跃、能力有局限吗?是,但不全是。
一方面,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特征的一线机构的工作,需要有对“需求”的辨析及把握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具备不会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工作资源、工作方法和社会关系的协调等难以使用老办法“一着通吃”,发展出新办法需要做很多的尝试、开拓,还不一定成功;这个过程中衍生或增加的成本由谁来承担,常常困扰着试图“创新”的一线机构。

当试图创新的机构总是面临“后方空虚、供给不足”的情况;当做得越多、“赔”得越惨的情形一再重现;当“我们和困难谁先倒下”的拉力赛只是由一线机构独力支撑……能够成功实现创新的几率不会太高也就可想而知了。

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那么,正视实施创新过程中可能(也许是必然)增加的成本,并恰当地支付这个成本——这个问题不容回避地摆在公益基金会和各类捐助人面前。

从泰安爱艺的案例来看,青川项目的资助人提出的要求无疑是合理的,但和他们为此给一线机构支付的工作成本相比,则可说是相当苛刻。一个人,半年的人力经费,要想满足他们期待的要求,几乎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是泰安爱艺使尽浑身解数争取到其他一些特别的帮助,这个项目恐怕早就草草收场了,最终探索出来的那条成功之路也就半途而废。

这个案例,给基金会和各类支持机构的提示是:必须加强自己的工作实感、提高业务能力,恰当评估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实施项目的成本,理解一线机构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创新时可能面对的困难和风险,给与积极、到位的支持。其实,创新开拓、注重效果,不仅仅是一线机构的责任。在公益行动中,支持方和实施方的“伙伴”关系,不是一个说辞,它真正体现为公益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互相激励,共担风险。那种成本和要求不成比例,“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资助方式,不仅无法催生更多的创新实践,恐怕连做好一般的“大路货”工作都很不乐观。


当“创新”成为公益领域中的共同呼声时,我们希望看到,这种呼声促进公益行动的各方反省自我,改善自我,真正形成高质量的“合力”,为社会的公共利益和福祉更有效地做出贡献。(本文作者为一基金会的负责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漂泊,遗忘 + 1 赞一下 非原创 加1就好啊

查看全部评分

此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8-6 20: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72

主题

772

回帖

844

积分

黄河

积分
844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8-6 21: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是要有成本的,呵呵

72

主题

1010

回帖

1222

积分

湖泊

积分
122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8-6 22: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漂泊,遗忘 于 2010-8-7 00:21 编辑

“要鼓励创新、支持创新,那么,正视实施创新过程中可能(也许是必然)增加的成本,并恰当地支付这个成本——这个问题不容回避地摆在公益基金会和各类捐助人面前。”

这话太现实了 现实的让人难以接受
一个机构要运作, 成本是多么高。 多少年来,身边的多少机构频频成立,却又在短短的时间里频频倒下。一个机构为了生存失去了多少做事情的能力。 一个机构,为了生存,单一在行政上面一线机构就要付出2个人的全部时间。为了生存的成本,节衣缩食。甚至发不出工资等等(很多机构早些年的时候)
成本,生存。困扰着众多一线机构。

有这样一个模式:
基金会资助——一线机构——报告基金会——基金会报告捐赠人——捐赠人得知使用情况

循环一圈后,我时常质疑:
质疑我们的捐助是否一定要明白的清清楚楚这些钱花的怎么样?

做为捐款人,我们会说:我们捐的钱怎么花了?因此我们需要基金会给我们交代清楚,一分钱花哪里都算明白。而做为基金会在这个时候有些像房地产的中介一样,下放压力给一线机构,让一线机构做详细的报告,不能有半丝结余。 一线机构压力无比之大,何以解决?
为什么一定要让捐助人知道这么清楚?是为了让基金会好生存? 基金会为什么不能顶着些压力? 一线机构为什么不能承受这种压力?
质疑这样的循环
这是一个死循环  死循环[s:92]
女士喜欢长的坏坏的男士 不是喜欢长坏了的男士 微薄 http://weibo.com/yiqieyuanlai

72

主题

1010

回帖

1222

积分

湖泊

积分
122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8-7 19: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个很重大的发现,对这类问题在论坛中关注率可能有一些,但是回帖率确实很差。难道是因为不了解,难道是因为很深奥?
女士喜欢长的坏坏的男士 不是喜欢长坏了的男士 微薄 http://weibo.com/yiqieyuanlai

402

主题

243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5957

最佳创意奖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0-8-7 2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朴犷者 于 2010-8-7 21:02 编辑

《炮轰公益项目评价的创新性维度》



您要是说做个企业,想要做的好,必须得创新,搞个蓝水战略,业务创新,技术创新,抢占先机,抢占市场,因为人家企业要挣钱,人家这是要原始积累,人家这是要建立一种独特性,然后搞垄断挣大钱的。
做公益跟做企业一回事么?做公益不创新是不是很难混得下去?
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创新性,不是不要有,不是不要提倡,
但是在目前的情况看来,资助的公益项目,
创新性被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但实际上未必应该如此
创新性要排在很多”性“的后面:

1,效果性:在一个项目周期里,用了这么多的资源,到底不可逆地改善了多少事情改变了多少的人。
这个效果性决绝对对要排在创新性的前面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效果性是包含创新性的,因为创新说白了就是一种效果最大化的手段而已,而创新其实不过就是在已经有的各种人力物力环境的元素的取舍和排列组合,一个好的创新是这些元素的取长补短的最优组合)

2,可复制性:就是指这个项目在另外一个时间周期和物质环境下,另外一些人运作成功的可能性。
这个也十分十分地要排在”创新性“的前面。一句俗话说的好,双拳难敌四手,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比如多背一公斤,比如地球一小时,比如周一请吃素,这个号召很有技术含量么?不见得吧!五个字就能让人明白的道理是什么创新?反而是一种简单的信念支撑的简单的公益,影响也是最大的。
再举一个企业的例子,这个某牛做的一个公益的事情,就是让穷地方的穷学生每天喝上一杯奶的项目,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最后能够达到一个好的效果——每天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好吧!

甚至就像楼上几位说的,有的时候,过度突出”创新性“甚至是一种对”可复制性“和”效果性“以及”可持续性“的伤害。
我就不多说了。

所以,奉劝那些评委们,不要把评价企业创业的那一套东西,原封不动地搬到公益创业中来(就是指评价企业的那几个”性“再加上”公益性“)。

我认为,在公益项目的评价中,如果效果性是5分满分的话,可复制性差不多也是占5分,创新性占1、2分也就不少了以视作鼓励,不要再多了,再多就不好了。

122

主题

1924

回帖

2301

积分

黄河

积分
230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8-10 00: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漂泊,遗忘


    没办法 大家都只对八卦的帖子关心

72

主题

1010

回帖

1222

积分

湖泊

积分
122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8-11 17: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伊枫


    这难道就是一群热血青年 一群为环保的学子
   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看帖很深,不知道怎么回复!  呵呵 很冷

122

主题

1924

回帖

2301

积分

黄河

积分
2301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8-11 19: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漂泊,遗忘

思考的人少了

72

主题

1010

回帖

1222

积分

湖泊

积分
122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0-8-11 20: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伊枫

   责怪的人越来越多了,思考的人越来越少了
  总是拿着很古老的名言来证明一切
  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创新
  希望有更多的理论,不论对错
  时间证明了2个:一个是理论被实践检验  第二个是时间改变论证观点和事情

    你现在在西安吗?[s:9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9 22:32 , Processed in 0.03988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