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blockquote] 自1998年开始,她先后投入20多万元,自费回收废旧电池65吨,开展民间环保活动,被誉为“中国民间环保大使”。2001年,她创办了第一个农民环保网站,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由农民创办的环保志愿者协会。 > 田桂荣多年来兢兢业业,以保护地球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为己任,扎根民间环境保护第一线,以惊人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在中国的环保事业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她是国际知名环保志愿者,多次荣获福特国际环保奖和格雷特曼等多项大奖,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曾入选“2003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物”。 1998年,当她得知废旧电池对人类有强烈危害时,毅然决定自费回收电池,并在《新乡日报》上以个人名义发出题为《不要再糟蹋地球了》的倡议书。她用绿色条幅制作了3000面三角旗,写上保护地球,保护家园,回收废旧电池的地址以及电话,制作了600只透明的废旧电池回收箱,5万张环保倡议书,到市内各学校发放。 2001年申奥前夕,她组织上万人在新乡体育场举行“万人签名绿色申奥”活动,为我国申办奥运加油助威。签名条幅送到了国家奥申委后,受到了国家奥申委的表彰。5年中,她先后在全省组织“生命之网爱环保”等大型环保宣传教育活动38次,参与人员28万。同时她还义务为大学生讲授环保知识,先后到100多个学校,为30多万学生讲解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近几年来,每逢暑假田桂荣自费组织志愿者到河南各地考察生态和研究分析河流污染,白色污染。 2000年7月12日,她率领30多名河南师范大学学生冒酷暑徒步150公里沿卫河、人民胜利渠、共产主义渠和黄河考察排污口,进行水源污染,水质分析,耐心地向排污企业讲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治理环境污染的理念。酷暑时节,他们脚上磨出了血泡,甚至集体中暑,但丝毫无法阻止他们考察河流前进的步伐。仅向黄委会和环保部门就递交考察报告8份,为进一步保护母亲河,净化水资源,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2004年7月,在她精心策划组织下,30多名环保志愿者参加考察黄河活动。经过多年实地察看,她发现河南的许多河流下游村庄都出现了癌症村、肿瘤村,所以她下定决心要把这次活动搞成功。在考察河流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把资金问题解决了。在活动中,她的腰严重劳损变形,而她自己却想,为了考察河流,即使长眠在黄河岸边也心甘情愿。
2000年获得国际大奖后,田桂荣没有止步不前,她清醒地看到,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要想在民间环保领域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创建环保组织。于是她费尽心血,四处奔波了200多天,投资3万元,注册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民创办的环保志愿者协会。随着会员的不断增加,环保协会也不断壮大,长垣县、辉县市、获嘉县和新乡铁一中等纷纷成立了分会。现在会员人数已达10000多人。
新乡市环保协会会长田桂荣的事迹《环保先锋田桂荣》经中国教育报刊社和当代中国著名人物美德故事编辑委员会共同评定编入中小学生德育读本《当代中国著名人物美德故事》一书。
环保先锋
电池是一种普通的日常用品,譬如手电筒,照相机,电子表,MP3等,都用得着它。可是,用过的废旧电池如果不经过处理就到处乱扔的话,电池里的各种重金属就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这里,我们给大家讲一讲环保先锋田桂荣的故事。
从卖电池到收电池
田桂荣是河南省新乡市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前两年,家里盖起了一座二层小楼。可是,小楼盖好之后,却不能住人。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田桂荣家的小楼里住满了各种各样的废旧电池。
奇怪!小楼怎么会成了废旧电池的家呢?要问这个,还得从头说起。
1991年,田桂荣离开农村,一个人到城里做起了电池生意。她为人谦和,又很实在,人们信得过她,所以,都愿意来买她的电池。时间不长,田桂荣的生意就红火起来了。这座二层小楼,就是她做电池生意赚钱盖的。
1999年,田桂荣去北京旅游。她在一家饭馆吃饭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叫《电池虽小危害大》。报纸上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够一个人用一辈子的。
田桂荣惊呆了!因为她是卖电池的,光从她手里就卖出过数不清的电池,何况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商场超市以及像自己一样的个体经营者也在卖电池呢?如果人们用过之后,把这些电池扔进地里或水里,那得造成多大的污染呀!
田桂荣坐不住了。从这一刻起,她就决定,把能造成重大污染的废旧电池收起来。
说干就干。
从北京回到老家后,田桂荣立即找人印了一万张宣传弹,做了三千面环保小旗,制作了上百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大张旗鼓地搞起了环保宣传。
半个月过去了,回收箱里也没有几节旧电池。对她的宣传,人们只是一笑了之。
“既然环境保护这么重要,人们为什么却对我的宣传不理不睬呢?我是坚持下去,还是放弃这项工作?”
田桂荣陷入了苦苦的思考之中。
“不行,无论如何,我也得把这事干成!”
于是,田桂荣宣布;回收一节废旧电池,付两分钱,并在她的商店旁边挂起了“以旧换新”的牌子。
此举果然大见成效。收回来的废旧电池一天比一天多,可是田桂荣的钱也越来越赔的多。
很多人都笑话她:我们的废旧电池扔都没地方扔,可她还出钱收,真是大傻瓜哦!
外边人不理解倒也罢了,家里人也很不理解;放着好好的买卖不做,偏要来弄这没名堂的事情干啥呢?不理解归不理解,可家里人还是得支持她。因为家里人知道,她认准的事,一定会干到底,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就这样,三年过去了。远近八方都知道新乡市有一个热爱环保的田大妈。田大妈的行动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他们主动把用过的废旧电池送到这里来。这样,连收带送,田桂荣的废旧电池,总计已经达到了六十多吨,象一座小山,越堆越高。
要给它们安个家
废旧电池是收回来了,但如何处理,却成了田桂荣最挠头的事情。
开始,田桂荣把收购来的废旧电池堆在自己的出租屋里。后来实在堆不下了,有个单位特地腾出两间库房,让她用来盛放电池。再后来,库房也盛不下了,田桂荣干脆把它们放进自己新盖的二层小楼里。
老是这样堆着,终究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呀!于是,田桂荣向社会呼吁,希望环保部门和专家能给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可他们也没有什么好措施。/因为国家直到现在,既没有一个能真正处理废旧电池的厂家,也没有这方面的相应技术。
几年来,田桂荣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再加上屋子里堆满了废旧电池,以至儿子的婚期被一再推迟。
正在田桂荣陷入进退两难的时候,有一个厂子捎信来说,他们可以按三百块钱一吨的价格,回收并处理掉这些废旧电池,并承诺不会造成污染。
这可是天大的喜讯!田桂荣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如果这个厂子真能全部回收的话,自己不仅有钱过日子,也能够再进行废旧电池的回收工作了。
可田桂荣是个细心人。她转念一想,既然连环保部门和专家都拿不出个处理办法来,他们这个厂子又是怎么搞的呢?是遇上了高人,还是其中有诈?她要先弄个明白。
经过多方了解,田桂荣终于搞清楚了,原来这个厂子回收电池的目的,只是想要里面的金属,而这些会造成污染的材料,他们也没有办法处理。唯一的办法,就是深埋或随便扔掉了事。
随便扔掉自不必说,就是深埋,也会造成污染。因为地下还有水呀!地下水的污染同样也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这回收工作不就等于白做了吗?”
田桂荣断然拒绝了他们,宁愿自己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电池终于有了家
田桂荣的付出和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新华社“新华视点”专栏以《谁来援助这位环保先行者》为题,报道了田桂荣面临的困境。这一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紧接着,全国几十家媒体也相继转发了这篇文章,有的还刊发了相关的评论,对田桂荣的环保行为表示支持。
许多单位和个人纷纷打电话或写信给田桂荣,表示要为她提供帮助。国家环保总局的领导得知该消息后,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当地环保部门尽快对田桂荣回收的废旧电池进行处理,以保护环保志愿者的热情。
为此,河南省环保局在新郑市建成了一个三百多平方的仓库,用来暂时存放田桂荣回收的六十多吨废旧电池。待建成一个真正能处理废旧电池的工厂后,再运到那里进行处理。
由于受到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田桂荣不再是孤军奋战了,全身都充满了力量。她不仅下决心要把环保事业继续做下去,还要做大,把全社会的人都动员起来,积极投身到这项关系全人类,也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崇高事业中来。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真的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抱着一试的心理,田桂荣参加了范岭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在竞选演说时,她提出要建设生态农村,让大家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2006年4月19日,她被深受污染之苦的村民选举为村委会主任。
田桂荣 从农村妇女到环保村长
日前,在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会议室里,不时地传出阵阵掌声, 这是该院校在组织“我爱蓝天更爱白云环保知识讲座”,演讲者就是“中国民间环保大使”田桂荣女士。演讲结束后,记者有幸采访了这位传奇人物。
地球人的责任
从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到民间环保大使,田桂荣的转折看似偶然,但其人生经历又让我们看到了必然。
1998年夏天,已从事8年电池专卖、并成为当地有名的“电池大王”的河南省新乡农民田桂荣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电池虽小污染大》,说的是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简单的推算使田桂荣感到震撼:我一年要卖上百万节电池,如果埋到地里,那么将污染100万平方米的土地,多么可怕的后果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人人有责。从此,田桂荣决定回收废旧电池,投身公益事业,为环境保护鼓与呼。
一开始,田桂荣用绿条幅制作了3000面三角旗,上写“保护地球、保护家园”和自己回收废旧电池的地址和电话,到新乡市各地发放。她还在《新乡日报》上以个人名义发出了《不要再糟蹋地球了》的倡议书。
越是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田桂荣越是感到环保的重要。“臭氧层被破坏,天上有个大窟窿”、“母亲河受到污染,多少辈人喝过的河水现在连牲口喝了都会得病”……污染的严重危害深深撞击着田桂荣的心,她对环境保护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她生意不做,家不管,一有机会就向人们宣讲环境污染的危害,攒的钱基本都贴在环保上了。
2001年福特环保奖的颁发,更使田桂荣坚信这条路走对了。“但是一个人力量毕竟太小,如果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自己就不再是孤军奋战了,就会有更大的力量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田桂荣立志组建一支环保宣传队伍,她把目光对准了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近几年,她面向大中小学生宣传环保,先后到华北水利学院、郑州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等110多所学校为30多万学生进行演讲,宣传环保知识。她寄希望于当代大学生,希望大学生们多参加环保公益事业活动,为保护环境尽力。听了她的宣传,河南师范大学的一位学生找到田桂荣,第一句话就是:“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环保宣传员。”说完,两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从此,环保宣传队伍逐渐壮大,新乡市的大中小学校、机关、商店等地方,都留下了田桂荣宣传保护环境、回收废旧电池的身影。为了引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田桂荣还自费制作了数千面印有“以旧换新、拯救地球”字样的绿色环保旗和5万多张环保倡议书,在学校、机关、商店等地散发,并制作了600只透明的废旧电池回收箱,放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
每逢寒暑假,田桂荣都要自费组织志愿者考察白色污染、河流污染和湿地保护等等。第一次考察黑水卫河,因为闻多了排污口的废气,她中毒晕倒在路上。这次经历更坚定了她投入环保事业的决心。几年来,她坚持到各地宣传环保知识,挽救受污染的河流,并为受到损害的村民伸张正义。她带领环保志愿者多次冒酷暑,徒步150多公里,沿卫河、沁河、黄河等河流考察排污口,进行水源污染调查,水质分析,并向环保部门递交考察报告24份。开展大型环保宣传教育活动50多次,行程上万公里,撰写环保调查报告36件,发放宣传资料24万多份。
环保路上的酸甜苦辣
当记者问起回收废旧电池的那段经历时,田桂荣心酸地说:“那可是一段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日子。”
环保路上,田桂荣走得并不轻松。田桂荣回收废旧电池的头3个月,回收箱一直空空地。刚开始没有人主动来送,田桂荣就拿出自己做生意赚来的钱,以每节2分钱的价格自费收购。1999年春节,田桂荣想出宣传新招——哪里有人就往哪扔电池,同时发放回收宣传单。冰天雪地里,孤军奋战的田桂荣骑车迷了路,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干。
终于有了回应。这年春节,一位80岁高龄的老人给田桂荣送来了第一批回收成果——9节废电池。随着废电池越收越多,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田桂荣出名了。伴随出名而来的是,四面八方的电池都朝她这里汇集。2001年,田桂荣收的废旧电池已达20余吨,堆满了她的店铺和住房。这时,田桂荣开始感到压力和苦闷。
因田桂荣痴迷于回收废旧电池,家里生意日趋滑坡,店铺亏损得一塌糊涂。家里的矛盾逐渐升级,儿子的新房被电池占着结不了婚,外孙女也不认姥姥。满腹委屈的田桂荣,把家里的阳台当成了“哭台”,丈夫老范丢给她一句:“哭什么,都是你自找的。”当时,“不提倡集中废旧电池”的说法更让田桂荣感到压力和彷徨。进退两难的田桂荣憋得实在受不了,就跑到太行山上放声痛哭。
2001年,骑虎难下的田桂荣去北京取经,《中国环境报》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刊登了田桂荣的呼吁:《谁能帮我处理20吨废旧电池》。田桂荣没想到,“真经”没取到,媒体的关注再次引发更多的电池涌向她这里。
丈夫老范再也无法忍受,提出回老家种地。“实在不行,离婚了也要搞环保。”田桂荣的倔劲9头驴也拉不回。从2000年到2002年,每年春节全家都要一起过年,老范先把电池从房里背到院里,一家人挤一张床过完年,老范再背回去。在那几年里,田桂荣投入了9万余元回收废旧电池65吨,使近700万平方米的土地免遭废旧电池污染。
正当田桂荣被几十吨废旧电池压得直不起腰的时候,2001年,她获得了福特汽车环保三等奖。田桂荣希望得到一等奖,那样就能获得比两万元更多的奖金来回收废电池。某报记者曾和她开玩笑,别人都是有环保组织的,你没组织,所以只得三等奖。听罢,田桂荣心中一动,如果成立环保协会,就不再是自己孤军奋战了,会有更多的人来一起关注环境、宣传环保,会有更大的力量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于是,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田桂荣开始筹建环保协会。全国第一个农妇想成立环保组织,没这样的先例。田桂荣跑环保局、跑民政局,前后跑了200多天,光环保局就跑了几十趟。有人讽刺她,废旧电池都没法处理,还想成立环保协会?努力的结果只换来一堆“难吃难咽的话”。这时,有人建议,建不了协会就建网站。
2001年底,田桂荣投入3000元, 请人建起了“田桂荣环保网站”,并开始学习打字和网站管理。至今,网站已在田桂荣的指导下改版了5次。2002年2月,筹建环保协会的努力终于有了 结果。协会成立的时候,田桂荣在台上讲话,老范在台下流泪。他说:“老田跑得太辛苦了。”
有了协会和网站,大家称田桂荣为“双枪老太婆”。此后,“双枪老太婆”还先后帮助一些学校、公司建立了环保组织。目前新乡市几乎每个县都有环保协会的分会,全国会员已达1万 多。协会和网站每年的运转费用支出,最少需要3万。为了协会的活动,田桂荣也去企业拉过赞助,但收效甚微。所以,目前大部分活动经费还得田桂荣自己掏腰包。
2002年12月,田桂荣的废旧电池终于有了新家——河南省环保局在新郑市建起临时仓库。此时,除了以100多元钱卖给某单位10多吨搞科研外,田桂荣收集的废旧电池已达65吨。老范光装袋就装了一星期,15米的卡车拉了整整两卡车。
田桂荣有一个梦想,她说:“你看我穿的这身‘蓝天白云’,我的目标就是天更蓝、云更白,这代实现不了还有下一代。”从开始回收废旧电池起,蓝底白花的衣服田桂荣已经穿了6件。让子孙后代拥有更蓝的天,更白的云,让我们的地球更洁净,这就是这位外刚内柔的女人朴素而又崇高的情怀。
立志建立生态村
一天,老家合河乡范岭村一位乡亲找到田桂荣说,你整天保护这保护那,为啥不保护保护咱范岭村的环境?对呀,保护环境为什么不能从自己身边做起呢?田桂荣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清清的卫河水从村庄北边流过,夏季的夜晚,经常可以看到从河里爬出来乘凉的乌龟和螃蟹。可是,自从近几年村庄附近建起了不少化工厂、镀锌厂后,河里不仅鱼儿绝了迹,发臭的河水让人几乎不敢走近。
从2005年秋天开始,田桂荣对卫河和共产主义渠的污染情况作了全面调查,并把自己的调查结果汇报给政府主管部门。没想到,有关排污企业不但没有关停,当地一些人还说她举报企业偷排污水,是为了自己出名而断大家财路。
此外,也有人风言风语传说:田桂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把污染企业都关了,当地经济还咋发展?村民还咋奔小康?有人干脆当面对田桂荣说,别看你得过这大奖、那大奖,有本事你来试试,看你有啥本事不让企业偷排污水?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真的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抱着一试的心理,田桂荣参加了范岭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在竞选演说时,她提出要建设生态农村,让大家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2006年4月19日,她被深受污染之苦的新乡县合河乡范岭村的群众选举为村委会主任。
临上任前,一位领导官员对她说,作为一村之长,你既要搞好环境保护,又要努力发展经济,要力争做到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和谐发展。
有关人士认为,素有民间环保大使之称的田桂荣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并被寄予治污重任,表明了公众对民间环保力量的期待和重视。但从一个热心环保事业的志愿者,到一个重污染村庄的领头人,田桂荣能否适应这一角色转换?她要把污染村变成生态村的梦想能否实现?
田桂荣上任后,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托人给她捎话说,我办企业这么多年,挣的钱几辈子也花不完,现在想回报社会。你当了村长,以后村里有啥难事,尽管开口。另外村里的几个小镀锌厂更让人左右为难。明知有污染,也不好让他们关停,只有想办法让他们治理污染。因为村里有300多人就在这些企业上班。还有村东头的那家颜料厂,不但污染水源,还经常向外排放有毒的氯气。每次排放氯气时,整个村东头都没有人敢靠近。在上任期间,有时候遇到难处,她后半夜在办公室流尽了委屈的眼泪,自言自语地说:“当村官难,当女村官更难,难的不是少活5年,难的是少活10年。”
面对种种困难,田桂荣并不气馁。在她的努力下,省政府有关部门拨出专项资金,给范岭村又打了一眼136米的深井,以代替已被污染的水井,供村民生活饮用。对村东头那家化工厂,她准备首先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监督,促使企业治理,使企业做到达标排放。对村里的五六家镀锌厂,田桂荣决定由村里建一个统一的废水处理池,把废水处理后再向外排放。另外,她利用范岭村离新乡市比较近的优势,已组织十几家村民购买了大卡车,大力发展运输业,还准备组织有知识的青年人出国务工,逐步实现范岭村经济转型。
田桂荣告诉记者,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田桂荣说她不是女娲,她要带领更多的人来补天。她不是大禹,她要学大禹的精神来治污。要想治污,保护环境,就要付出代价,企业就要增加生产成本,就有可能受到企业的抵制。我知道这很难,但我决不退缩。
说起范岭村的未来,田桂荣满怀信心。今年,计划再给村上修一个文化大院,建设新农村,必须培养新农民,还计划让庄稼也喝上放心水,增添数眼机井。由于对环保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突出贡献,田桂荣先后曾荣获多项奖励:2001年获得福特国际环保奖和美国格雷特曼奖;2002年,获得全国第二届“保护母亲河奖”;2003年,获得“《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奖”。 2005年11月,获得福特环保汽车奖环境教育二等奖。 2005年12月,当选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2006年3月,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2006年4月,荣获2006年度地球奖提名奖。就这样,田桂荣从曾经的青春靓丽,走到了老年,今年56岁的她还没有“退休”的意思。这位“民间环保大使”仍东奔西跑,为人类的环保事业马不停蹄地奔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