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6172|回复: 21

如何选择观鸟望远镜

[复制链接]

81

主题

360

回帖

2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27918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6-12-4 20: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了 就顺手贴过来了


出处:http://www.51wyj.com/qita/huikuan.htm     



译者注:观鸟爱好者在这个世界上是对望远镜要求尤其是光学质量要求最苛刻的一族,因此,望远镜厂商们都在观鸟望远镜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可以说,在50mm口径以下的望远镜中,观鸟望远镜代表了当今望远镜制造的水平,是最顶级的望远镜。但是使用者们似乎还远未满足,更高级的机种仍在在开发中。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对现代的望远镜技术有一定的认识,虽然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国情,但是其中所提到的望远镜质量的各方面因素对我们挑选望远镜认识望远镜都很有帮助。

  对于一个观鸟爱好者,望远镜在野外的表现可以归结为三条:影像质量,易用性 / 手感,以及防水抗震性能。完美的观鸟望远镜应该表现出鸟类的真实细节和颜色,就和看我们眼前的鸟一样,不管是在何种距离和何种光线条件下。你可以整天带着它们而不觉得精神和肉体上的疲劳。在雨中,或者意外浸水的时候,在剧烈的温度变化的时候,在各种可能遇到的碰撞和振动应该安全无碍。最后,这只望远镜应该还是你能买得起的,虽然我们这篇文章不会谈到价格的问题。

1. 成像质量
  做工和材料:高质量的成像需要高质量的材料和精密的加工技术(包括严格的质量控制),没有别的比这更重要的了!此外,好的成像需要复杂的光学设计,需要比较多的镜片数量(多片的物镜和目镜)。最好的望远镜里面有更多的镜片,更昂贵的光学材料,更多的光学表面,这些都必须精密地加工。所有这些镜片必须精确地安装而且要牢固可靠,不会由于振动而移位。所有移动部分必须平滑而且精准,不管是新出厂还是已经使用了多年。所有这些都使其成本更高。目前来看,一只真正高质量的的普罗棱镜望远镜大约要 250 美元以上,但是对于采用更复杂的屋脊棱镜望远镜来说,同等质量的望远镜价格要在 700-1000 美元左右(我们在这里忽略了耐用性,一般来说屋脊棱镜望远镜要更耐用些。当然 250 美元价位上的各种望远镜性能差异要比 1000 美元产品之间大得多。

  物镜口径:物镜的直径大小,以毫米做单位。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物镜越大,越能看清细节。从理论上讲,口径越大,分辨率就越高。不过物理上通用的“瑞丽判据”对于像鸟这样的面物体并不是很适用。同样,物镜口径越大,集光的能力就越强。眼睛对光线的能量作出反应,进入眼睛的能量直接影响到我们分辩细节的能力。一般来说,口径越大,进入眼睛的能量越多,越有助于分辩。 更多的细节,更多的光线……这都需要更大的口径。但是,高质量的小物镜即便是 20mm 也可以在野外提供令人惊异的满意图象,特别是白天光线良好以及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对于普通的野外观测, 30-35mm 已经可以提供足够的细节表现,除非是在极端恶劣的光线条件下。事实上,在通常的观鸟距离上( 40-60 英尺),几乎所有的望远镜都看起来不错(只有直接互相对比才能分出优劣)。如果需要各种条件下都有很好的表现,那么就需要 40-50mm 口径的物镜(所谓“全尺寸”, 20-29mm 为“口袋尺寸 " 便携望远镜, 30-35mm 为中尺寸望远镜,译者注)

  在三种条件下需要全尺寸的望远镜:距离超过150英尺,特别是像麻雀那样尺寸的小型鸟类,大物镜可以显出和小口径的不同。这并不是简单的分辨率的问题,尽管分辨率可能有些作用。你可以在这个距离看到更多的颜色,大口径物镜汇聚了足以刺激颜色感觉细胞的能量,而小口径望远镜看起来就稍微发灰。当光线不足距离又远时会更明显。应该说这种差距在短距离上也是存在的,只是不是那么明显罢了。当你观测暗黑的树林中时,特别是一部分的视野在光亮中,大物镜有助于分辩暗光部分物体细节。最后一种情况,是在黄昏,黎明等光线不好的条件下。尽管这种条件在别的地方往往被当作大口径望远镜的主要优势,其实却是最不常碰到的。在中等距离上,好的 23mm 望远镜表现和 50mm 望远镜差不多,大口径望远镜的优势只是体现在: 50mm 的望远镜可以在黎明时候早观测 5-10 分钟,黄昏时能够多观测 5-10 分钟,或者可以在稍远一点的距离上观测到同样的细节。对于手持望远镜的倍数(7-10 倍)来说,大于 50mm 的物镜口径已经很难提供更多的细节了。

  镀膜技术: 镀膜对影像亮度和锐度的影响几乎和镜片本身一样重要。每一个玻璃表面都会反射原本应该透过的光线。这些光线在镜筒内部和镜片之间反射就会破坏图象的颜色,细节,反差。单层镀膜( C )通过在玻璃表面镀上一层氟化镁减小反射光,全表面镀膜表示在所有表面镀有增透镀膜,这对影像的反差有不小改善。多层镀膜( MC )表示在某些表面镀有多层镀膜,反差会更好一些。全表面多层镀膜( FMC )表示在所有的镜片表面都镀有多层镀膜。某些厂商比如莱卡,即使是在最高档的望远镜上的最外镜片表面仍然使用了单层镀膜。据说是因为专门设计的单层镀膜更加耐久可以防止擦伤,而且最外一个表面反射出去的光线不会明显影响图象的 反差。他们的理论我没有办法去验证,因为我没有办法得到符合条件的两只别的方面一样的望远镜来测试。所有这些差别并不是绝对的,同样是 MC , C ,或者 FMC ,有些望远镜就比别的镀膜要更好一些。最好的 FMC 8 × 20便携望远镜看起来比镀膜较差的 7 × 35 望远镜更亮,更锐。好的镀膜同样可以增强望远镜在观察暗影中物体的能力。有些望远镜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 ,30mm 的望远镜可以达到普通 40-50mm 毫米望远镜的能力。

像差:变形是最明显的像差之一,但是危害最小。我们都希望有平坦,无弯曲的图象。要达到我们的这个希望确实是对工程师的考验。在很多望远镜中,甚至包括某些最昂贵的机种,你都能发现我们技术上的局限(或者是在人们能够承受的价格范围内所能做到的局限)。在某些望远镜中,特别是广角设计的望远镜中,要想达到中央和边缘同时聚焦是不可能的。如果调焦使得边缘清楚了,那么中央部分又会模糊,这就是场曲,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像差。同样,在边缘有时候会出现凹陷或者凸出的现象,在视场边缘观察一个直线物体很容易发现这一点)。这和把球形的地球展开成平面的地图有点类似,当我们这样做时,边缘就会有一些变形。确实有极少数很特殊的望远镜可以做到视场很大而且边缘变形极小,但是这些望远镜价格在 2000 美元以上而且有 3-5 磅重。有些特殊设计的天文望远镜用目镜可以也做到这点,重量和体积都和一大罐罐头一样。你能想象把这种目镜装到手持望远镜上面么?即使装上了,价格呢 ? 况且这些像差有那么重要么?最好的望远镜总是在消除变形和体积,重量,价格之间寻找着平衡,只要中心部分基本完美,边缘的一点变形不算致命。毕竟人们总是把目标放在视场中央观察。

  但是,像散却是不可忽视的,像散广泛存在于光学器材中,对成像质量影响要严重得多。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注意。像散的原因是从物镜折射过来的光线不能完美汇聚于一点。设计者花了巨大的精力和经费来补偿像散。像散主要有三种:最常见的是色差,透镜折射光线时由于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不同而没有办法汇聚在一个像点上。几乎所有的望远镜都使用了消色差镜片,一般是由两片不同折射率的光学玻璃构成,可以把两种特定波长的光汇聚在一个焦点上,这是一个显著的进步,有了它,我们才有今天可以使用的望远镜。当然还有少量色残余色差无法校正(或称为二级光谱)。更进一步,还有可能使用一些昂贵的光学材料比如ED, SD(超低低色散玻璃),萤石等以及复杂的光学设计例如多达5片的物镜,让三个波长以上的色光汇聚在一个焦点上。这就是所谓的复消色差(APO)以及超消色差。市场上确实有少数采用了ED光学玻璃的产品来减小残余色差(比如 Celestron 和 Swift 就有一些标注了 ED 的望远镜,莱卡也有此类产品,但却没有在广告中加以说明)。所有这些产品都没有敢宣称自己做到了复消色差,而且他们确实也没有做到(译者注: Takahashi 的萤石望远镜 22 × 60 号称自己复消色差,而且确实是真正的复消色差)。 ED 玻璃的使用确实减小了色差,不过却没有完全消除。从我的观测经验来说,有所进步,不过不很明显。最大的区别是反差有所提高,这并不奇怪,因为一些失焦的光线被消除了。更仔细的观测可以发现,其色彩更清纯,而普通望远镜与之相比总是会把色彩搞得稍微浑浊一点点。另外ED玻璃的望远镜有助于分辩色彩的细微过渡。

  第二种像散到最近才引起望远镜厂商的重视,这就是球差。普通的望远镜镜片表面是球面的,从理论上讲,球面是无法把镜片上每个点的光线都汇聚到焦点的(可以理解为,球面只是一种理想镜面的近似,但是由于非球面加工很困难,所以只能加工成球面)。同样,球差也会使得成像稍微浑浊而损失一些细节。解决的方法是至少在一个光学表面上加工成非球面的复杂形状,这样就有可能使得边缘的光线和中心一样准确聚焦。这在天文中的施密特望远镜中最早应用。尼康在某些型号便携望远镜中使用了这种技术,从效果上来看,确实提高了反差和亮度,呈现出更高的分辨率和图象质量。在使用中感觉到,这项进步是明显的,可以看到比别的同规格望远镜更多的细节,甚至有很多更大口径的望远镜也要甘拜下风。最后一种像散是彗差。当一个星点在视场中央成像时是一个点,但是偏离中央后就会在背离中心的方向拖出一个象彗星一样的尾巴,越靠近视场边缘就越厉害,这种像散叫做彗差。在现代光学设计中彗差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即使在昂贵的高档望远镜中,在视场边缘仍然可以发现由彗差引起的轻微模糊。但是不要把彗差和场曲混淆,彗差无法像场曲那样通过调焦消除。

  需要指出的每一片镜片都对系统总体的像差有着影响,目镜往往要比物镜对像差的影响还要大。不精密的棱镜角度和表面精度也会引入像差。考虑到这整体设计的复杂性,我们应该为今天望远镜的表现而惊叹。当严格检验望远镜的分辨率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可不是把检测图表上面两条细线分辩出来那么简单。在这种检验时,也许两只望远镜有同样的分辨率,但是却在成像质量上有着巨大差异。其中的一只可能看起来发灰而且线条模糊较之另一只。我认为这就是由像散引起的,主要是球差和彗差。同样,我认为在使用中,这种差异也是存在的,像散控制好的望远镜总是看起来要锐利一些。我期待着在未来十年中非球面加工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望远镜的制造而带来的一次革命。我期待着这种进步就像我们经历的从单层镀膜到多层镀膜,或者如同 Phase coating( 相位校正镀膜)引入屋脊棱镜制造而带来的进步一样,甚至更多一些!

  此外,我认为观鸟望远镜使用者的需求是对光学设计的一种强大推动力。现代的望远镜对于打猎,观看运动,军警监测,看风景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观鸟还是不够!观鸟对于望远镜的成像有着最苛刻的要求。鸟类的羽毛有着自然中最丰富的细节,最广泛的色彩。我们需要能够分辩出这一切。没有人像我们这样对完美成像的要求如此执着。

  装配质量:不管镜片和棱镜本身是如何之好,如果装备失准也是白搭。典型的望远镜每边最少要有6片镜片,最好的望远镜多达10片。任何一片如果偏离光轴都会损害像质。每只望远镜有两只镜筒,如果不平行,两边的成像就会互相偏离。我们的大脑神经总是尽力把这两个图象重合在一起,但这会使眼镜和神经非常疲劳,引起头晕眼花。同样,两边的焦距不一样也会如此。最后,望远镜的镜筒还必须和光学设计匹配

下面讲讲几个望远镜的参数:放大倍数,出瞳直径,相对亮度,黄昏因数。

  放大倍数就是指图象大小看起来是肉眼看到的几倍。在通常的手持望远镜(7-10 倍之间)中,放大倍数对图象质量的影响不大,但是对易用性影响较为明显。在观鸟使用中,如果望远镜质量都很好,7、8、10倍能看到的细节没有太大差异。对于我个人来讲,觉得观鸟时7倍稍微小了一点点,而10倍在长时间使用时又会疲劳,所以我比较喜欢8倍望远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也适用,更不是说8倍望远镜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出瞳直径表示出射光束的直径,可以由物镜直径除以放大倍数来计算。把望远镜平举离开人眼一段距离,看到目镜中的那个亮圆的大小就是出瞳直径。相对亮度是出瞳直径的平方,表示看到物体表面的亮度。但是亮度不能简单用出瞳直径或者相对亮度来衡量,在实际使用中发现,10X50的望远镜总是要比7X35的亮些,尽管他们都有5mm的出瞳直径。事实上,或者从人眼的感受来说,所有上面那些因素:物镜直径,镀膜,残余像差都会影响亮度。没有一个简单机械的亮度衡量方法或者参数。

  黄昏因数也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参数,它更复杂一些,基于医学的理论。它的计算方法是放大倍数乘以物镜口径的结果再开平方,用来表示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望远镜分辩细节的能力。但是同样由于有上面那么多复杂因素的综合制约,这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并没有很大的帮助。

  很明显,图象质量是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但是只有其中很少的几个能够量化。有很多是难于测量的(在厂商的介绍或者技术数据列表中,两只价格差距达到3-4倍的望远镜有时候看不出什么区别),现在最好的建议是买一只能负担的、质量最好的望远镜、同时它的口径是你愿意携带的最大的。这可以帮助观鸟者得到最好的图象。

易用性 / 手感

  当然,成像质量不是全部,望远镜是你必须携带着或者拿在手中使用的。接眼部分必须让你看起来方便舒适,能够快速而精准地调焦,还要能够很好地握持……不管是在刚开始还是一天疲劳旅程的尾声。所有这些可以归结为几个因素:

  重量和平衡:重的望远镜挂在脖子上或者长时间举着会更快地引起身体疲劳。 20 盎司(567g) 和 28 盎司(794g) 的望远镜之间的不同在几个小时观测后会变得非常明显。特殊设计的宽型背带可以缓解一部分疲劳,可以把重量从更敏感的脖子处肌肉分散到肩上,使得携带更舒适。从我个人来讲,如果没有这种配件,不愿意携带超过 25 盎司的望远镜超过一个小时。重的望远镜举在眼前也要多费力一些,而且更难以拿稳,需要更多的臂力,进而引起的肌肉疲劳和抖动会影响观测。然而,我使用过的望远镜越多,我就越能体会到,望远镜的平衡比重量本身更为重要。平衡和望远镜的大小形状有关,平衡良好的望远镜必须是这样的 : 当你用手指握住望远镜,稳定的把持住,能够舒适地调焦时,重量的压力可以平和地分配到手指和手掌,向下通过手腕传输到手臂的骨骼上,而不是肌肉上。良好的平衡设计是科学更是艺术,我不得不为那些为此作出贡献的设计者们表示敬意。由于良好的平衡设计,对于大多数使用者可以承受使用 30-32 盎司( 850-907g)的望远镜做长时间观察,而当放下望远镜时不会有肌肉的疲劳。与之相反,使用一只平衡糟糕的望远镜哪怕只有 20 盎司(567g)作一个小时的观察也是对使用者的一场恶梦。市场上确实有些此类产品,在便携望远镜中更常见一些,可以说怎么拿在手里都不自在。

  在厂商提供的数据中你可以找到重量,但是只有亲自拿在手里才能够告诉你它的平衡设计到底如何。要想从外表预测一只望远镜是否握持舒适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不管是大块头的普罗棱镜望远镜还是苗条的屋脊棱镜望远镜都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也许评测报告比如我的评测会有所帮助,我对此确实很敏感,但是要知道关于平衡的感觉一部分是取决于手的大小以及臂力,也许我的感觉不完全适用于您。

  调焦轮的位置和易用性:没有什么比调焦轮不能轻松地把手指放在调焦轮上更难受了,如果要把手指完全弯曲才能摸到调焦轮那也是非常不舒适的。非常紧的调焦轮,或者太松或者旷动的调焦轮都难以使用。调焦轮的位置应该是在不影响手持位置的前提下,两只手的食指都能舒适的放置在上面,调焦轮转动时应该完全平顺而不应有异常的跳动或者忽紧忽松的现象。调焦应该快速,最好能一次拨动的动作就能够完成从近到远的调焦,而同时你又能够作最细微的调节。

  望远镜形状和表面材料:望远镜的形状对上面提到的平衡影响很大。望远镜的形状必须适合手型,握持牢固而舒适。表面材料种类繁多,有硬有软,有平滑的也有带小疙瘩的或者条纹的,不管是现代的半软质材料或者是传统的硬饰皮手感都还不错。我个人觉得在长时间使用以后还是半软质的橡胶包裹更舒适一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光学因素也会影响易用性:

  视场大小:我们的眼镜大约有左右160-170 度的观察范围,在垂直方向会窄一些。我们总是习惯把物体放在中心位置观察。当我们只用望远镜时,实际视场会一下子减小到 5-8.5 度。我们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确实令人惊异。这部分是由于我们眼镜获取的信息本来大部分就是从靠近中心的一部分获得的。较大的视场会减小看起来的不自然的感觉。视场主要由两方面决定,其一是放大倍数,低倍数一般来说要比高倍数视场大些。另外是目镜的设计,通过目镜设计可以或者更大的表观视场,但是要提高复杂性,增加重量并且在光学性能方面作出一定妥协(请参照上面的“变形和残余像散”)

出瞳距离:出瞳距离是你能够看全整个视场时,眼睛和最外的目镜片之间的最大距离。广角设计的望远镜往往要把眼睛贴近目镜才能看全整个视场。如果距离太短,会容易引起疲劳,也容易引起杂光反射。出瞳距离要在10mm以上才能够较为舒适地使用。如果要戴着眼镜观测,就需要更长。大部分望远镜为了带眼镜的观测者设计了可以翻折,可以旋出或者拉出的眼罩使得可以调节眼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每个戴眼镜的观测者所需要的出瞳距离不是很一致的。但是通常 12-15mm 的出瞳距离可以让他们看到 70 %到 80 %的视场, 20mm 就可以看到整个视场。我个人觉得如果没有良好的眼罩长度调节机构的话,太长的出瞳距离也是不方便的。如果出瞳距离太长要保持瞳孔落在合适的位置会比较困难,有时候会出现黑影的现象。最完美的解决方法就是配备可以精确调节长度的眼罩,这样可以方便地适用于不同的观测者。

  景深:我们肉眼有很大的景深, 3米外和无限远的物体在我们的眼中可以同时清晰。但是对于望远镜就不同了,望远镜的景深要小很多,使得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往往需要调焦以得到清晰的影像。由于我们眼睛本身有一定的调焦能力可以让在望远镜中也获得一定的景深。这种景深和望远镜的倍数有关,高倍望远镜的景深要比低倍小很多。接近自然景深的望远镜可以减缓眼镜的紧张程度,减少调焦的次数,特别在长时间观测时比较重要。

  放大倍数:这在前边已经提到过了,倍数对易用性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望远镜倍数越高,其景深和视场就越小。更明显的是另一方面:对影像稳定性的影响。当放大倍数提高后,望远镜细微的抖动也被放大了。从抖动不停的望远镜中获取细节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际中,一个训练有素的观测者配以有着良好平衡的望远镜可以从10倍望远镜中获得细节, 8倍望远镜当然要更容易。一些测试指出,从7倍望远镜和10倍望远镜在手持情况下获得的细节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在长时间使用后的疲劳程度则是明显不同。使用一个10 倍望远镜时,使用者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去稳定望远镜以及努力从晃动中获取细节,这样往往在短时间的使用后就会让使用者感到疲劳。景深的减小使得望远镜不得不多次重新调焦,这样在长时间观测中有点得不偿失。正如前面提到过的,我个人喜欢用8倍的望远镜观鸟,即能够获得满意的细节又不容易疲劳。


耐久性 / 防水性能

  望远镜是精密的仪器,滥用都有可能导致损坏而降低性能。镜片可能会偏离光轴,镜筒可能会变得不平行。镜片可能会碎裂,镀膜可能会擦花。灰尘的进入会使得机械部分运转不灵活。耐用性和价格几乎是成正比的,甚至是影响耐用性的唯一因素。 1000美元左右的望远镜都很结实耐用。而100美元以下的产品几乎没有结实耐造的(译者注:对于美国和欧洲的市场)。虽然有人认为屋脊棱镜望远镜更结实一些,但是事实上,一只1000美元的普罗棱镜望远镜可以和一只1000美元的屋脊棱镜望远镜一样结实。而200美元的屋脊棱镜望远镜不会比200 美元的普罗棱镜望远镜更结实。

  防水密封性能和此情况类似。1000美元的屋脊棱镜望远镜不一定会比200美元的普罗棱镜望远镜密封更好。但是某些采用真正内调焦的屋脊棱镜望远镜要比那些移动物镜或者目镜调焦的屋脊棱镜望远镜或者普罗棱镜望远镜密封性能更好。对于密封良好的望远镜,才有可能在内部充入氮气或者别的干燥气体并密封。这样的望远镜对内部或者外部的潮湿都有很好的防护能力(温度剧烈变化时内部不会结雾)。此外,内调焦不会像移动外部部件那样像真空泵那样把灰尘带入镜筒内部。厂商们有时候通过在移动部件上使用O形的密封圈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密封圈有可能老化而失效,如果老化破裂又会阻塞调焦系统。其实内调焦并不一定是屋脊棱镜望远镜的专利,厂商们完全有能力做出内调焦的普罗棱镜望远镜,只是价格可能也要1000美元左右。望远镜的防水密封性能也是决定其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望远镜价格超过700美元而没有充氮防水,那么你就有理由拒绝它!(但是事有例外,因为个人喜好不同,比如我就仍然喜欢Zeiss的7×42,尽管它高价而不防水)

  最后我们又回到了开头,一只好的望远镜应该易于携带使用,结实抗造,防水,在任何环境中拿起来就能用……完美无缺的望远镜现在还仅存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只能努力在市场上的几百个品种中尽力去寻找最接近自己需要的一只。也许市场上已经有特别对你口味的望远镜,它可能会让你非常满意。你也可以继续阅读我们以及别人的测试报告,如果没有用过型号,尽可能去握在手里试用一下。总之,不要放过那个可以给你带来最好图象的望远镜(以及你愿意买的望远镜)。我们观鸟者在望远镜上花的时间太长了,我们都需要更好的图象和更舒适的观赏!
乖宝不乖鸟儿乖
发表于 2006-12-4 20: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还说怎么没有望远镜的呢,,现在就来了 呵呵 真是及时,谢谢楼主了

163

主题

4341

回帖

2497

积分

长江

积分
2497

认知组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06-12-7 19: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转了!
www.greenhau.org

266

主题

2038

回帖

7948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7948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6-12-7 23: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好贴  够专业
但我们用什么好
什么是我们能承受的呢
我是水贴观察员,我们要严厉打击所有论坛的水贴,一直到济溪论坛又绿有专,成为中国最伟大的环保论坛!!!

2

主题

16

回帖

6

积分

冰块

积分
6
QQ
发表于 2006-12-8 09: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计划着以后用第一笔钱来购来着,谢谢楼主嘎!

581

主题

5402

回帖

4879

积分

北冰洋

Nothing is impossible for the

积分
4879

认知组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QQ
发表于 2006-12-10 15: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选购一款合适的双筒观鸟镜-转自蔚蓝光学

[原创]如何选购一款合适的双筒观鸟镜

蔚蓝光学 woodlander

1) 倍数:观鸟用双筒双筒镜放大6-10倍比较恰当,我一般选8倍镜。新手往往喜欢用高倍双筒双筒镜,其实真正的高倍双筒镜是不适合手持的,因为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需要架在三脚架上使用,携带性和移动性不好,最近观测距离也比较大。有些高倍双筒镜采用小口径,成像会比较昏暗,而且高倍数带来的抖动会降低观测的舒适性,抵消高倍数本身的细节辨认力。而更多的高倍双筒镜往往采用虚标倍数来迎合普通消费者的心理,标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其实只有8-10倍



2) 镀膜和透光率:好的双筒镜镀膜反光都很幽暗,不但颜色还原准确,亮度也比较高。而低挡双筒镜往往采用红色反射膜来欺骗消费者,谎称具有红外线夜视功能。这种镀膜的双筒镜,由于大量反射红色波段可见光,不但导致成像亮度下降,而且成像严重偏青,白鸟会变成青鸟。最好的镀膜是全表面镀多层膜,次之是部分表面多层膜,再次是普通单层增透膜,其次是无镀膜,最次是红膜(还不如不镀膜)。透光率不但和镀膜类型有关,还和采用的光学玻璃对光线的吸收率有关,对屋脊棱镜来说,采用银膜比铝膜好,而采用多层电介质膜又比采用银膜好。高透光率,不但能提高亮度,间接提高清晰度,还能让色彩还原更准确



3) 棱镜类型:一般来说ROOF棱镜双筒镜更适合观鸟,这种双筒镜的外型特征就是镜筒是两根直管。而PORRO棱镜双筒镜的外型是弯弯曲曲的。原因是ROOF棱镜双筒镜的物镜中心间距小,观察近距离目标时立体感小,两眼看到的图象容易重合成一个圆。还有一种反向PORRO棱镜双筒镜的立体感更小,也适合观鸟,不过国内看到的都是比较低端的产品



4) 调焦类型:观鸟和普通观景不同,尤其是观林鸟,鸟与人的距离是忽远忽近。所以需要采用中央调焦才能适应被观察物距离的快速变化。另外调焦阻尼也要适中,对于观鸟这种需要频繁调焦的场合,过紧的调焦阻尼,会让手指酸疼,SW HABICHT系列的双筒虽然具有顶级的光学效果,但过紧的阻尼以及PORRO棱镜结构,决定了它不是一款好的观鸟双筒镜。如果选左右调焦型双筒镜,那么建议选用大景深的双筒镜,这样一般距离的变化可以不调焦依然保持清晰成像



5) 防水和防震:观鸟活动往往都在户外进行,观察环境多变,最好选能防浸水的双筒镜,这样才能使镜子内部保持密封和稳定,不起雾不长霉。对于表面包胶的双筒镜,不但防震效果好,而且握持起来也更舒适



6) 最近观测距离:我们希望有较小的最近观测距离来观察隐藏在树丛中的小型鸟类,透过双筒镜,鸟儿仿佛就在你眼前,羽毛清晰可辨,连眼神都能看见,感觉好极了。ROOF棱镜双筒镜的最近观察距离可以做得比较小,某些极端的机型甚至可以近到1.2米。不过很多双筒镜并不提供这一数据,需要另外咨询商家或厂家,另外裸眼视力不同的人,在不带眼镜的时候,即使是同一个双筒镜,它的最近观测距离也不相同,近视的人裸眼最近观测距离更近。老花的人裸眼最近观测距离要远些



7) 景深:对观鸟的人来说,景深是个比较矛盾的参数,景深大,则不需要频繁调焦,用起来比较方便,但对于观察林鸟来说,前景和背景不容易虚化,鸟儿不容易突出。而景深小,虽然观察林鸟时前景和背景虚化明显,鸟儿主题突出,但距离一变就要重新调焦,手指要始终搭在调焦轮上,比较累。这个要看个人喜好了,没有什么固定标准



8) 出瞳直径和规格:出瞳直径不但和成像亮度密切相关,也和观察的舒适性密切相关。2.5毫米的出瞳直径适合在光线明亮的环境中观鸟,比如8X20/8X21/10X25,这些规格的好处就是体积小重量轻,不过舒适性一般。3.75毫米出瞳直径则可以放宽对光线的要求,比如8X30/8X32,可以满足大多数场合的观鸟要求,体积重量舒适性都比较均衡,我就是选用了这种规格。而5毫米以上出瞳直径,基本上是全天侯型,尤其擅长在黄昏和黎明时分观察林鸟,比如8X42/8.5X42,亮度清晰度熟悉性都很高,不过体积和重量略大



9) 眼罩和出瞳距离:最好选可以翻折或者可以旋升的眼罩,对近视眼/老化眼/散光的鸟友来说,看鸟和在阳台看风景不同,阳台观景时眼镜可以摘下来慢慢调焦,而看鸟往往先带眼镜搜索潜在目标,假如搜索到潜在目标后摘下眼镜再使用双筒镜,中间有几秒钟时间人眼会丢失跟踪目标,如果鸟飞走或跳到另外一根树枝上,你可能没有丝毫觉察。即使鸟的位置没有变化,人眼从戴眼镜(图象清晰)到摘下眼镜(图象模糊),位置记忆会出现淡化,所以在观鸟过程中眼镜基本上是不好摘下来的,于是就需要一个可以翻折或者可以旋升的柔软眼罩。很硬的眼罩,比如62式军用双筒镜或俄罗斯BAIGISH系列双筒镜,会令戴眼睛的人非常不舒服。另外出瞳距离也不要选太短的,15毫米以下的出瞳距离会迫使你把眼睛紧密的贴在目镜后面,否则就看不全视场。而太长的出瞳距离,在观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黑影,也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



10) 具体选择:根据不同预算,可以有不同的推荐,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a:100元以下,可以考虑TASCO8X21,光学可以接受,小巧轻便,适合学生用户,不过出瞳直径较小,要认真调节两支镜筒距离才行,很难有震撼的感觉,另外这一机型有很多仿制品,需要认真辨别。蔚蓝光学处有售



b:100-200元,可以考虑BOSMA6X18,好处就是光学不错,超小巧轻便,充氮防水耐用性好。缺点就是左右调焦,用起来有点费力,蔚蓝光学处有售。或者选择熊猫7X35蓝膜镜,好处就是光学上很不错,明亮清晰,观察舒适,色彩真实。缺点是做工比较差,立体感强,不防水,不过考虑到售价,还是很不错的选择,在淘宝网上有些云南的商家有销售,可以通过首页搜索“熊猫7X35“找到



c:200-500元,可以考虑BOSMA8X25 西光代工版,这个版本的国外机型是NIKON SPORTSTAR III,优点是光学素质不错,清晰度较高,缺点是不能防浸水,只是普通生活防水。或者考虑BOSMA8X25天之骄子,光学素质不错,清晰度高,FMC镀膜,防浸水。以上两款蔚蓝光学均有售



d:500-1000元,可以考虑NIKULA8X42,出瞳直径大,成像明亮舒适,清晰度也很不错,价格相对较低,可以在淘宝上搜索相关字样找到商家,另外北旅之星论坛也有售。BOSMA8X32和BOSMA8X42也是很不错的镜子,光学和做工均很优秀,缺点是市场指导价偏高,不过可以有一定折扣,蔚蓝光学有售



e:1000-2000元,这个价位不再推荐国产镜,可以考虑上OLYMPUS EXWP 8X42,国内售价1400-1500,光学做工等各方面都很均衡,性价比很高。国内鸟友可以向上海斯塔购买。NIKON MONARCH 8X42售价在1800到2000之间,光学上比OLYMPUS更好,主要是清晰度和亮度更高,不过是国内组装的,所以外观工艺不是很好,也是一个高性价比产品,可以在香港买到,或者向国外的望远镜邮购网订购


f:2000-4000元,这个价格推荐8X20的四大天王,SW 8X20外观最精美,LEICA8X20BR/BL综合评分最高,尤其是光学和人机工程,售价都在4000左右。NIKON8X20和ZEISS8X20比较便宜,不到3000,不过NIKON偏黄,ZEISS做工不算精良。SW的镜子可以找北旅的BGS代购,LEICA蔚蓝光学接受订货、ZEISS上海斯塔有售,NIKON只能在香港或者国外望远镜邮购网订购

g:5000以上,特别推荐SW SLC 8X30,售价6500左右,顶级光学,价格相对便宜,请注明要最新电介质棱镜镀膜,老款的是镀银膜棱镜,成像偏黄。在SW/LEICA/ZEISS三大家中,风格各有不同,我个人比较倾向SW EL系列,它的做工和人机工程都是最好的,光学略逊于ZEISS的FL系列。LEICA BR/BL系列的光学/做工/人机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亮点,也没有明显的缺点。ZEISS FL系列在做工和用料上不及上面两个品牌,但光学却是最好的,绝对有视觉震撼感。SW的镜子可以找北旅的BGS代购,LEICA蔚蓝光学接受订货、ZEISS上海斯塔有售
China Students for Birdlife中国学生鸟盟/中国高校护鸟联盟 GreenWild Association of XMU厦门大学绿野协会

581

主题

5402

回帖

4879

积分

北冰洋

Nothing is impossible for the

积分
4879

认知组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QQ
发表于 2006-12-13 23: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远镜片的养护 http://www.skylook.org/info/info/info.php?sessid=&infoid=695

(2005年04月15日 16:05)  
  望远镜镜片发霉是大家都不想碰到的事情,但是如果不了解要处理的方法,就可能会弄坏镜片;置之不理,则会产生不容易清理的局面。以下用问答的方式,通过对一位天文学家的采访,帮助广大天文爱好者掌握望远镜镜片的一般?ぶ?丁?
  问:镜片是否有发霉现象,应该多久观察一次?
  答:两三个月看一次就够了。一般的镜片组都受到良好的覆盖,不会有灰尘的侵入,但是这些覆盖也会让镜片组处在一个静止空气的环境内,营造出适于发霉的环境,所以每两个月打开这些箱盖、镜盖,花上大半天透透气,哪怕透的是湿气都好。就算是发现发霉,范围也应该仅止于最外侧的镜片,因为两三个月的时间,还不足以让霉菌侵入镜片组内。
  我自己放在山上的望远镜,虽然当地湿度很高,但在没有防潮设备的情形下,光是每两三个月定期开镜盖透气,每次只透上一两分钟,就维持了两年没有发霉。直到这一年大半年不开镜出现霉斑,才知道透气的好处。
  问:是不是放在防潮箱内,连同干燥剂一同锁上,就可以保持干燥?
  答:一般的防潮箱与干燥剂,经常是会起初让人安心,最后才发现酿成大错。这样的组合其实就算能防潮,维持干燥的时间也只有几天而已。因为水分子比一般空气主要成分的分子还小,小的缝隙一样钻得进去,因此有些照相馆对经常开启的防潮箱主张三天换一次。
  市面上所卖的新式干燥剂,像克潮灵那一类就很好用,大型望远镜放在一般的塑胶置物箱(没有任何气密装置),配合这类的干燥剂,放在湿度并不低的房间里,也可以撑上几个月。
  换电子式的防潮箱也是一个好主意,但是大体积、可以放大型望远镜的大容量规格产品又非常昂贵,我自己是舍不得花这样的钱的。
  问:是不是放在湿度很高的环境,就会发霉呢?
  答:一般家庭的浴室湿度很高,也经常处在高于室温的状况,那里面的镜子会不会几个月不清洗就发霉呢?结果是不会的,稳定的湿度与静止的空气才会促进发霉,高温则可以加速其过程,但是浴室和洗手间的温湿度都是不稳定的,又是通风环境,所以可能放在一般防潮箱中的光学镜片都发霉了,浴室的镜子还是沾满雾气而不发霉。
  问:要用怎样的清洗剂,才能轻松把镜片洗干净?
  答:浴室和厨房里的可用的清洗剂很多,首先要排除的是会残留油脂以保养皮肤与头发的清洗剂,如保湿沐浴乳、洗面乳、洗发乳等,那会让您总是洗不去那层原先要用来保护皮肤的保护膜。
  应该用的是不会有残留物的清洗剂,沙拉脱与洗碗剂就符合这样的要求,可以轻易地洗去镜片上的污物,同时会迅速地随着水流而去除清洗剂,不会有残留。我自己选用的安丽洗洁剂,是要经过稀释几百倍后使用的那一种。
  还有一种另类清洗剂——牙膏。牙膏的特性不仅不会有残留,而且会吸附脏污,但用起来要小心些,免得反而刮伤镜面,而且要采用膏状的(白色的那种,不是白玉双星那种),不要用像花王哈丽露那种颗粒状的牙膏。
  问:镜片如果脏了,或是发霉了,要如何清洗?
  答:如果您依照以上的所有建议,就算是目镜或相机镜头等类的镜片组发霉,范围也应该会仅限于最外侧的两面。最容易产生霉斑的地方在镜片周边,但是有时在中央区域也会分布不少。我都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清洗的:
  (1)将镜面直立,靠近水龙头冲上一两秒,让水冲去最大的颗粒状污物,并在镜面上留下一些大水滴,下一个步骤会有用。
  (2)镜面朝上,轻轻地滴上几滴洗剂,不要怕太多,诀窍是让清洗剂混合着留在镜面上的水,成为“滑滑的”样子,也要注意不要让水混着清洗剂进入镜片组的里面。
  (3)其实要让水不进入镜片组内,只要留一点心,想搞砸也不容易。缓缓地、轻轻地用自己的左手或右手食指,将已滴在镜面上的清洗剂抹满镜面。如果有些人的手很粗,就应该改用沾湿的面纸取代食指来抹镜面。
  (4)将镜面直立,靠近水龙头,让水冲去清洗剂。请放心,冲上十几秒,是不会让水进入镜片组内部的。一般的光学镜片组,即使不是充氮或真空的镜片组,在这方面的密合度也不会让大家失望才是。
  (5)用沾湿的面纸抹去残留的大水滴,但不要让镜面完全干燥,留一些水,下一步有用——这听起来好像是泡面中的炸酱面一样,面泡好后不要将汤汁完全沥干一样。
  (6)再用干的面纸抹清镜面,因为镜面仍有一些水分,所以面纸在擦镜时会有些湿润,成为极为柔软而可吸附微小颗粒的最佳工具。碰到残余的污渍可以用些力气去擦,因为足以刮伤镜面的颗粒都已经在第4步骤完成后清除了,所以即使用些力气去擦也不容易推压沙粒造成镜面的刮伤。
  如果不用干的面纸擦,可以考虑使用沾上药用酒精的面纸来擦拭,一些婚纱摄影礼服的摄影师偏好这样清洁镜头。因为酒精不但可以协助水分快速挥发蒸散,同时溶解污物与防霉的功效也很好。至于酒精会不会对镜片表面有所损害,那我没有经验。不过用酒精擦自己的镜头,此项行为并不构成犯罪,因此试一下无妨。当听说我用清水擦拭时,摄影师们都连忙劝阻我,说这样会发霉,要用酒精才好,就知道他们对药用酒精的钟爱了。
  (7)一边擦去污渍,同时吸干残留镜面周边的水。有时会发现擦周边时会有脏污,多半是润滑油或镜箍的生锈,不用担心。
  (8)如果感觉不干净,可以从第1步骤起重进行一次,否则可以到此结束,镜片风干半天后就可以覆盖入库了(以前我因为用的清洗剂不对,常常要洗到第3次)。
  问:如果发霉的现象已经蔓延到镜片组内,要如何处理?
  答:如果在清理镜片组外侧的霉斑之后,发现原来里面也发霉了,就只好挑一段不用镜头的空闲期间,送商家清理。因为如果按照以上的方式运作,霉菌长到里面去的机会很少。我一向会把不需常常面对的事情,交给要天天面对同一件事情的专家办理。人的一生总有很多事情是要付费委托别人办理的,毕竟就算自己是外科医师,也不太方便割掉自己的盲肠。
  如果自己懂得如何处理(我是说镜片的清理,不是割盲肠)的话,我还是要提醒一点,那就是镜片千万不要放反了,那会使以后的光学成像产生很大的误差,再好的镜片也会失去效能。
  因为我对这方面的情况很了解,所以还在互联网上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天文爱好者发现镜片清洗后成像很差,连月面都无法对焦,认为是光轴偏了。但是因为那是8厘米短焦折射镜,所以我认为光轴偏差的影响不会那样明显,肯定另有原因。想起他是清洗镜片后发生的,于是我做出了以下判断:
  第一,他是将主镜组做了完全分解,不只是洗了外侧镜面;
  第二,因为那种类型望远镜的主镜组是两片消色差透镜,第一片镜因为两面凸面差异明显,会放错方向的可能性较低,但是第二片凹面镜因两边差异通常较不明显,放反方向就难以察觉;
  第三,改善对策是重新拆开主镜组,将第二片镜反向安置。
  当我将自己的看法告诉这位天文爱好者后,以上三点均获得证实,原因的确不在光轴!
China Students for Birdlife中国学生鸟盟/中国高校护鸟联盟 GreenWild Association of XMU厦门大学绿野协会

81

主题

360

回帖

2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27918

社区居民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3 23: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长了知识啊
呵呵 我想买个熊猫的或者西光的
恩 或者有钱的话olympus
梦想单筒啊~
乖宝不乖鸟儿乖

581

主题

5402

回帖

4879

积分

北冰洋

Nothing is impossible for the

积分
4879

认知组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QQ
发表于 2006-12-13 23: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西光的大家的评价还不错,但是熊猫的望远镜如果是低价位的,我自己不赞成买,因为上次买了五台,质量普遍不好。
  另外,博冠BOSMA的效果还不错,我上次买的天之骄子系列的,性价比还不错。170的山鹰系列的也还不错
China Students for Birdlife中国学生鸟盟/中国高校护鸟联盟 GreenWild Association of XMU厦门大学绿野协会
发表于 2006-12-13 23: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

怎一个专业了得呀…………
用佛家出世心态,用道家入世修为用儒家中庸处世,用法家之术治世用易门与未知世界融合,做到天人合一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用心做事,用爱做人实在的行动胜过华丽的言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20 02:35 , Processed in 0.04770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