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使者答辩总结
某某
首先还是说一下自己出去的观点吧:
第一,我们真的应该走出去,外面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可能也不仅仅是学习,更总要的是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项目.
第二,我们不够专业,没有深度;从和川大的答辩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一点,他们就比我们专业.这就是他们的优势.
第三,我们的特色还只属于我们,不能自给自足.分享不仅改变别人也改变自己.在答辩中,明显的感觉到,老师对川大和农大很熟悉.而我们只有”听说,好像…”这些词汇.
第四,继续挖掘自己的特色,不管是WWF,NGO还是学生社团,谁都知道环保很重要,但是如何让别人接受(其实和做其他事业是一样的),方式很重要,要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承诺的”亲民”政策其实就是很好的.我们都知道,别人不知道.
第五,如果说是做学生社团,我们是相当优秀的,如果是做环保,我们还差很大一截.也不是自卑,事实就这样.虽然我可以说川大的内部建设没我们好,但是他们做”这一类”项目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模式.这也就是优势. 给一个活动,我们可以比川大做得好,给一个湿地使者的活动…那就不一定了…还有就是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新的东西,比如绿地图,我觉得我们这次一定程度上这个就输给别人了.
总结一句从分享里面学到的东西吧,唤醒更多的人做环保,我们还是从感情驱动的角度出发比较好.这是环境教育应该注意的,在我们内部其实这一点也做得不错.对于企业可能利益驱动的可能性更大吧…
所以我们做活动的时候,互动,体验之类的环节还是很重要的,在分享过程中我们的运用也得到了好事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