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662|回复: 0

[2011] 第十一届重庆大学生绿色营杂感---我们共同的绿色青春交响曲(二:主曲7月20日到8月

[复制链接]

27

主题

175

回帖

225

积分

湖泊

积分
22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1-9-3 19: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曲(7月20日到8月4日)

当前奏在最后一个夜晚之中缓缓地沉静下来,很快很快,很快就在7月20蓬勃的朝阳之中渐渐地高涨了起来……而且就从此刻开始,这部绿色青春的交响曲的主旋律,慢慢地由我们过渡到了他们,由这里熟悉却狭隘局限的校园,蔓延到了那里陌生却广阔无垠的滔滔长江,浩浩三峡……


于是乎,我感想的触角,也该慢慢地努力跳出那本来狭隘的局限了,因为真正更有价值的沉淀,我想,绝不应该仅仅迷失在那些风景里,浮浅在那些琐事上……

只是,很惭愧,也许年少浮躁轻狂,也许心智幼稚不经,也许理性严重缺失……这自身种种的毛病与不足,竟让我不知不觉之中迷糊了本应更加明亮和更加开阔的视眼,而没有更细致更长远的去发现和观察更多值得挖掘和深究的东西……也致使我封闭了本该更加开放和更加理智的心思,而没有更留心更沉静地去体味去感悟更多具有更深刻和更久远意义的事物……还有本应更近一些去触及的那些东西的双手也似乎迟钝了,那本该更注意倾听的那些事物的双耳也堵塞了……总之,反思过后的我,无不深感己之不足……


只是,我知道现在不是追悔的时候,况且走过的路也会自有它的独特价值,空悲叹是没用的……所以眼下最要紧的事,就是努力尝试着凭借着仅有的那些记忆以及经历,静静地深入一些去探索、去思考以及去沉淀吧。而我们十五天所走过的路,就像是一条蜿蜒的彩链,而那些我们只做短暂停留然后匆匆路过地方,就恰似这条链上的记忆珍珠,需要我们共同去沉淀,一起去编织,最后才能收获绿色青春的瑰宝。下面,我就试着以一个过客的姿态与视角,去回顾和沉思那每一个驻点的事儿人儿吧。

万州。是的,这就是我们的第一站,重庆市的第二大城市,新生朝气蓬勃的港口城市,万州。


然而,就在这诺大的城市里,我们并没有收获什么,或许是刚刚开始准备不足,又或许是人小地大手足无措吧。总之,仅仅停留一晚之后,我们甚至放弃了当初在广场再次开营和试着宣传的计划,就匆匆地赶上汽车赶往下一站了。


就这样,赶路的问题就似乎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贯穿我们整个营期之中一大难题。对此,虽时过境迁,但我想,走与停,快与慢,取与舍……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往后漫漫的人生旅途中,都需要而且应该好好去面对去思考去处理的一大人生辩证难题。

白帝城。到达奉节汽车站之后,我们甚至没有一刻的停留,就毅然的徒步开去了……


最后在开营第二天的傍晚时分,我们赶路的匆忙脚步,终于暂时的驻留在了紧邻长江边的白帝城白帝村中的,一户好心肠的长江之家,

也是我们遇到并落点的第一户三峡人家。家中只有相依为命的老两口,爷爷是当过13年兵之后的退役军人老年依旧精神抖擞,而奶奶是一个朴实的农妇。而他们的儿女们都常年工作、生活在外了,可他们老两口却怎么也割舍不了这宁静的老家以及那种过了几十年的简单甚至劳苦的却又知足常乐的幸福小生活。


而我不由地去想,这长江沿岸,究竟生活着多少向他们一样曾经几乎仅以打渔和种庄稼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而现在又安土重迁了三峡人家呢?而他们真的过得比以前好了吗?这孤家老人空守家门的滋味,里面有夹带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而又有多少会去理解和抚慰?……不知。。。然而当我们又一次匆匆地成为了他们记忆越渐模糊的过客,他们,千千万万的他们,依然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仿佛会亘古不变……

石庙村。当零星残雨之中脱下湿透了的甚至一泥泞不堪的衣物,风雨中翻山越岭前行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我们,就来到了石庙村,是的,一个瞿塘峡边高山峻岭里的恬静自然的小村庄。

没错,这里的自然风景这里的恬静舒适,或许在一个旅者的眼里是一个好去处,但是,对于土生土长在那儿的人们呢?那儿的人之中,接触最多印象最深的是“大帅”,一个很爱学习也挺有头脑的初中生,交谈中发现了他挺多他那年岁时自己所没有的很多特质,于是禁不住地想和他多交谈以及多多鼓励他。


后来知道他也很喜欢地理于是乎还把自己笔记本里的国家地理的纪录片翻出来给他看,甚至还教了他用望远镜观鸟了,还有那本野外观鸟手册也让他翻看了挺久……只是不知,这一切对他来说还新鲜的事物,是否会给他的成长到来那么一点点的帮助呢?还有最后留给他的联系方式会用到吗?……
也许是同出于农村吧,他让一直关注着三农问题的我,又不禁地疑问,这里乃至整个三峡山区的教育现状和问题是怎样的呢?而那些纯真的农村小孩子们,你们是否能够得到快乐健康的成长呢??。。。然而,无奈,作为一个你们生命里匆匆地过客,我并不能为你们带来生命,反倒是你们给了我很多体味和感触……所以,我只有永远默默地祝福你们,诚愿你们都能真真正正的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成长哈!~

平槽村。这,我想大家是怎么也忘不了的。因为,这是一起亲历了那又热又渴又饿又累的炎夏大中午之后,在下午三四点才找到的一户“救命”的好心高山农家。


只是,这真真的就是一户极其典型的三峡高三人家。以土豆和玉米为主食,肉菜是自己养的然后挂上和吃它一整年猪肉,其他的也基本还是自给自足,甚至很久才进巫山县城赶集一次,而那就在眼下的长江下去搭船也要走上一两个小时才到达江边,就连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的饮用水,都还只是靠老天爷恩赐的天水,还要到挺远的地方一点一滴的都必须挑才能用上。更有甚者,他们现在还穿着自己亲手一针一线缝补的鞋子……而且,那些又大又红,又鲜艳又生态,又甜美又安全的番茄,竟然因为交通不便、市场不畅等等诸多原因,也只能屈居高山不出深林了……


这里种种的景象无不给我一种亲切熟悉而又带有淡淡忧虑的感觉,隐隐约约中体味到了蜗居象牙塔永远都无法体味和感触到的很多很多,很多的弥足珍贵的东西……只是我仍然无法改变它们什么,但它们却无形之中改变了我很多很多……只能满怀感谢地祝福你们了,可亲可敬的高山好心村民们。

柳平村。只是午餐时短暂地在巫山县城驻足了那么一会,一路随船漂泊就很快来到了神往已久的云雨巫山脚下。但是在走了整整一个下午之后我们才最后驻扎在了半山腰中的一户瓦屋农家。刚好和洞洞拐当爹妈做了两三个小时的一顿晚餐的经历,

让我对那相对挺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及对柴米盐油酱醋茶这些生活事儿的体味和感触,更深刻了也透彻了……只是过客毕竟过客,什么调查走访都没做就在鸟语花香云雨迷人的清晨再一次的匆匆上路了。


青苔村。这,是一个我们中午短暂停留却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村子。地处云雨巫山最高处,真正的高山深处有人家。


本来有一条直达的小公路以为生活状况不错,可近看连烟火人家都没几间,遇到的第一户还是两夫妇都身患重病的“双残户”,别说借过弄餐中午饭,就连看到他们都让人心里顿涌一股股酸酸的不是滋味的滋味。而当我们听说那条盘旋在峨峨云雨巫山的小公路是当初村民们自己日出而凿日落而归长期地艰苦打磨才亲开出来的,还有听到这里的幼小的孩子需要4点钟从这和其他几个小孩甚至独自步行三四个小诗到遥远的柳平村上学时,我知道我正在亲眼目睹着那些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的如此劳苦那般艰辛的生活……


然而出来更加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以及爱护好身边的人,我也帮不来他们哪怕一丁点什么……就要急急忙忙下山去了……

青石村。神女峰山下神女溪岸边的一个农家乐的小小的聚集地,所以这里完全没有了之前我们说到的“村”的味道,而是充满了商业气息,只是也很清淡的生意,不免引起了我对农家乐的一些思考。


是的,农家乐,这也算是旅游这冗长而繁多的产业链里的小小小节吧,也算是生态生产形式的一种,但当你看到现今中国到处翻新复古到处“遍地开花”却几乎千遍一律毫无特色可言,更别提什么保护中国乡村传统风俗文化传承中国优良传统的,所谓的农家乐时,你又可以对这样的昂贵而又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东西,报什么兴趣呢?真不知中国的农家乐啥时候才能真正的有点农家真真正正纯纯粹粹的“农家味”??!……呵呵,也罢,谁叫现在是重经济而轻文化的念头呀……

碚石。这,是我们整个营期之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村子了。三四天的时间以及那里的特殊的人儿事儿,这一切似乎都注定了它要成为我整个营期之中记忆最深刻也是感情最浓重的一个村子。


26号的下午,当我们还在迷蒙的云雨巫山之中需找着合适的落脚点时,那位热情好客的老爷爷就已经主动的邀请我们一行十五个人落脚他家了。而后来的两三餐,村民们都很热情的为我们提供了菜等等的帮助。只是,只是没想到,后来他们的“热情”高涨到让渐渐有些害怕了……从那天晚上他们的不自觉的村民大聚会以及纷纷的议论开始,有一种浓重的社会气氛就这么慢慢地浓重,然后在第二天的早上我们深入每家每户做调研走访时,所有隐蕴着的一切似乎就要集体爆发了一样…  

当众口皆云“中央政策确实好,可基层干部落实不到位。”的民声民怨民苦,在我们这些鲜少到来而且声称是做调研走访的大学生这里,似乎找到了倾诉之处甚至爆发之点时,他们的那种积压和堆积了以及的强烈的种种诉求,仿佛就要倾吐于我们,寄希望于我们了……而明明知道只能理解与同情却不能为他们的问题的解决到来任何实质性帮助的我们,开始有些害怕了,甚至有些营友慢慢地负罪感越来越重了……


就在这种种无奈的窘迫的情形之下,我们就像逃兵似的退回到离碚石县城较近的半山腰的两户人家那了。而就是以这里为驻扎的大本营,我们开始了两天的调研活动,更加深入也更加具体更加全面透彻地进一步了解到了真正的移民的一些现状与问题。也收获了挺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与快乐。而除了调研,在此就不得不提到我们和蔼可亲的袁爷爷以及我们慈祥有爱的奶奶了。除了这两天他们生活上的关照,我想我被他们所深深地触动的,更多的是他们心中的那份真挚淳朴的爱。那一张大家都连连称赞和由衷地羡慕的恩爱的暖暖的相片,


那一份写在离别前读在离别时的浸透着满满的情意的欢送和祝福词,尤其是那一幕离别时慈祥的老奶奶的用她那苍老且受伤的却充满着爱与不舍的双手,紧握着洞拐甚至最后潸然落泪的情景……





这一个个细微却动人的细节,无不给敏感的我以久久不能平息的触动……我知道,我在这,收获了太多太多的爱与感动……特此衷心地感谢以及诚挚地祝福你们。放心,我们都会好好的。嗯,说好了的,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再来看望你们的。


秭归县。碚石船出去巴东,无奈辗转郭家坝,怎料人家啃生人,最后沦落江边撒。明日再寻迷失路,下午暴走害大家。


再日隧道穿越无数,终归抵达学校安处。就这样,两三天之后我们来到了我们最后的留宿处,秭归县的中国地质大学科产研野外实习基地。我们这些在外流浪了十几天的大学生,来到了这不仅可以吃食堂(虽然真的比西大贵很多)而且可以免费住寝室的类似学校的地方,我想大家都少不了会对这里有那么一份特殊的情愫吧。

而且在这我们不仅在这附近进行了唯一一次在城镇的大规模调研活动,还在烛光中举行了一场简单却凝重的缅怀马霞阿姨的活动,还有那一场特别的学术报告会,还有回家前的一起集体疯狂大购物……呵呵,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忆。

三峡大坝。呵呵,这未免感觉小得让大家都失望不少甚至大跌眼镜的三峡大坝,
当时我也真不知它究竟凭啥可以宣称世界宏伟的工程,中国千年之梦,甚至雄踞世界水电站龙头地位,更加之只能匆匆忙忙,草草莽莽地远远观之,还是蓄洪时期没有开阀泄水,更不能亲睹发电、航船过阀等等具体的景象了……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给我们曾经不知想象过多少回,期盼过多少遍的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大打了折扣。然而,当我今天真正地从《再说长江》的纪录片之中比较详尽地了解和认识了有关三峡大坝的方方面面之后,我才又不禁地由衷地憧憬和仰望起它。这不能不让我想到,其实,我们真真的很容易被一些表象所迷惑,甚至仅凭感觉或者以偏概全或者断章取义地去认知以及判断一个事物……


在游览完三峡大坝回来之后,其实我们的徒步之行,也算是结束了。所以当岁月流淌到这的时候,我们的绿色青春交响曲,也真真的越来越接近尾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9-12 06:02 , Processed in 0.0337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