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楼主: 白狼小将

[草原之殇] 穿越内蒙古高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0: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 27、在呼伦贝尔市的新巴尔虎右旗,我们借宿在一户牧民人家。这是一户典型的蒙古家庭,他家的生活方式却也代表了牧民的普遍状态:在旗里有商品房,儿女在城市上学,蒙古包已经定居下来……当我们提出和他们一家合影时,他们换上了已经很久没穿的蒙古长袍。
27.jpg
28、呼伦贝尔草原像一张巨大无朋的绿毯,辽阔无边,让我们之前一路上见过的草原都相形见绌。远处马群在草原上自由奔腾,给草原增添了无限生机。看到此景,大家纷纷举起相机一阵狂拍。
28.jpg
29、广阔平坦的草原上,一条笔直的公路伸向远方,仿佛天路。公路两旁,一群牛在低头吃草,当我们的车这条天路上疾驰而过时,它们只是懒懒地抬起头见惯不惊地看了一眼,然后继续低头享受它们的美味。
2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0: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 30、制作草原植被群落样方。在这个一米见方的范围内,包括的植物有克氏针茅、羊草、狗尾草、野韭、多根葱、小画眉草、冷蒿等十几种。
30.jpg
31、傍晚的草原万籁俱寂,夕阳下的勒勒车和绚丽的晚霞,更增添了这份宁静。在草原插队多年的张承志在书中写道:“享有纯粹而悠久的安宁,也许是牧人的一项奢侈。漠北草原,那里静谧得简直能听到40里开外一只獭子的咳嗽。草海潮动时,能吸附一切近在咫尺的声音……”
31.jpg
32、在新巴尔虎右旗,我们借宿在一户牧民家里。晚上住在蒙古包里,外边的狗叫声此起彼伏,月亮很圆,很低,就挂在我们住的蒙古包外。
3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0: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 33、我们住宿的蒙古包,被主人收拾得一尘不染。仔细打量,蒙古的顶棚由被蒙古人叫做“乌尼”的撑杆撑起,呈穹隆状。“乌尼”共60根,不多不少,这是很有讲究的。这60根撑杆,与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的精确度差不多,牧民可以根据太阳照射在撑杆上的位置来判断时间。
33.jpg
34、在新巴尔虎右旗的牧民人家借宿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牧民每日的生活作息。由于经度靠东,这里日出很早,4点左右天就亮了。天刚亮,甘迪嘎就和他的父亲嘎拉布日从几公里外的蒙古包赶来为羊群检查身体。他家有一千多只羊,待一只只检查完毕,一天里的第一件事才算完成。
34.jpg
35、清晨4点,甘迪嘎带着编辑黄菊去看他们家的马群。为了保证草场质量,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头数有严格规定,他家的草场上只能养30匹马。甘迪嘎从小与马群一起,对它们了如指掌。他像介绍熟识的老朋友一样和我们说起每匹马的名字、性情。
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0: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今晚先发着这么多先,30多张图够大家看一段时间的了~~~~
剩下的睡醒一觉再发~~~

如果嫌网页卡的亲们可以考虑
1、买书吧,哈哈
2、全部发完后我会把整理的这些图片做个附件上传,不过觉得还是得配上文字才更好看
(PS:要不要给版权费的呢?注明了转载出处了喔~~~)

38

主题

1829

回帖

21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91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2-10-27 00: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新,明媚
可为做过的事后悔,不为未做的事遗憾!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9: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 36、在新巴尔虎左旗的另一户牧民家,主人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家里的亲戚以及附近的朋友也纷纷赶来一同享用。没有电,大家就着烛光,一边啃着散发着浓郁香味儿的手把羊肉,一边吃着女主人用羊汤煮的手擀面。这是草原上很传统、很经典的一幕。
36.jpg
37、草原上每家每户都隔得很远,平时相聚很少。对孩子来说,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家里来了客人。我们的车还没来得及停稳,双胞胎阿吉娜和阿丝娜便狂奔过来,和编辑高新宇、宋文、黄菊一起撒娇嬉闹。
3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9: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38、暮归的羊倌胯下骏马,头戴斗笠,手持套杆,乘着最后一抹黄昏,赶着羊群回家。图片总监王彤当时正在开车,被这场景吸引,突然一脚油门冲到羊群前面,然后迅速抓起相机熄火下车,拍下这张精彩的照片
38.jpg
39、如同汉民族的龙一样,蒙古族的马不但是其民族精神的体现,而且也是文化图腾的象征之一。畜牧之用、战争之用、竞技之用对马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但这些都曾压在草原上的骏马身上。像画面中这样自由奔跑的蒙古马,已经很难在草原上看见了。摄影/阿音。
39.jpg
40、套马是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分绳索套马和挥杆套马两种,图中展示的是挥杆套马。蒙古族男子在套马比赛中,以能套住最烈、最野的马为荣。套马杆平时不用时都会珍藏在蒙古包的西侧,不可以乱动。摄影/赵兰富
4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9: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41、弯弯曲曲的莫尔格勒河像新抛光的银链般闪亮,也成为陈巴尔虎草原上最美的地方。这是一条发育在冲积平原上的蜿蜒型河流,河曲发达。物极必反,河流“弯”到极限就会“裁弯取直”,图中断续的积水河道和被植被覆盖的“隐形”河道,是“裁弯”时留下的痕迹。
41.jpg
42、这张照片拍摄于根河,呈现的是沼泽湿地地区常见的网状河流的特点。从空中俯瞰,细而弯曲的河道与浅而宽的河道并行,好像一幅画家还没有想好思路就急于落笔,又想办法修补错误的油画。这些河道留下或清晰明确或杂乱无章的矛盾曲线,暗示了这个网状河流区域是由弯曲河流演变而来的秘密。
42.jpg
43、这是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部的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大兴安岭的余脉,其地貌以丘陵和高山台地为主体,夹杂着宽阔的平川地。和一望无际的草原不同,这里展示了内蒙古之美的另一面——虽无奇峰怪石,但山谷中溪流纵横,沼泽与湖泊如明镜点缀其间,孕育了众多滋润草原的河流。
4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9: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44、每年11 月上旬草原就会进入稳定的积雪期。如果雪太深把草埋住,牲畜走动困难,再加上风雪交加的“白毛风”,就会成为“白灾”,若准备不足,牲畜可能会大批死亡,损失巨大。不过,牧民们也有抵御的方法,如降雪过后,可以先放马群,马不怕白灾,把草踏出来后,便可以牧牛牧羊。
44.jpg
45、下雪了,草场被大雪覆盖。马群的蹄铁踏在雪上,没有“哒哒”声——它们像清道夫一样把雪踢散,让枯黄的草重现地表。有马群开路,牛和羊就可以在冬季的草原上吃到被埋在雪下的干草。
45.jpg
46、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骏马哟,拴在那门外榆木的车上……”这是长调民歌《钢嘎·哈拉》中的歌词,这首歌在锡林郭勒草原上辈辈相传。蒙古族是与马为伴的民族,这里的马有着美丽的长睫毛,睫毛之下,它们的眼睛情感深沉——眷恋世代奔跑的草原、感恩自幼呵护它们的主人。
46.jpg
47、蒙古人为什么要不停迁徙游牧?有一段著名的对话:妈妈,我们蒙古人为什么总是不停地搬家?妈妈答:孩子,我们要是定居一地,大地母亲就会疼痛;我们不停地搬迁,像血液在流动,大地母亲就会舒服。你给妈妈上下不停地捶背,妈妈会很开心;假如固定一处,合并成一捶,妈妈会怎样?
4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9: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48、这是摄影师在达里诺尔上方捕捉到的画面,他力图将达里诺尔火山群和达里诺尔同时呈现在读者眼前。20多座火山锥雁行式排列于整片熔岩台地上,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地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有的还在奋力地挽留最后一抹绿意,而一池微波荡漾的湖水,仿佛想走近火山群一探火山奥秘。
48.jpg
49、这是一张深秋时节的航拍照片,整个夏季还披着绿装的乌兰哈达火山群,现在以最真实的面貌和质感呈现给我们。火山岩被风化后呈现出的暗红色,火山锥体上放射状的楔形裂隙,给人一种火山正在喷发、熔岩正在流动的错觉。
49.jpg
50、湛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洁白的羊群,这些要素本身就构成了一 幅赏心悦目的画卷。在这样的画卷中,如果再加入火山的衬托,更是锦上添花。画面中这个朝东南方向敞开怀抱的火山锥,是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边的马蹄山。很显然,它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外形。摄影/杨孝。
50.jpg
51、柔和的绿绒毯般的草地,让人有把它披在身上的欲望。草地上由近 及远地缓缓升起数座火山锥,锥体并不高大,让人不禁惊叹:火山竟有如此温柔的一面。除了画面带来的美感,这张照片真正吸引我们之处在于:拍摄地点位于阿巴嘎旗,这个火山锥体现了阿巴嘎火山群锥体起伏和缓的火山风貌。
51.jpg
52、形同明月的月亮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海拔约1200米,水面直径200余米,水深7 米,被群山环绕,深藏闺中,直到最近才为外界所知。以前这里人迹罕至,湖岸的森林里栖息着很多野生动物,湖边的兽道,便是那些常年出没于此的动物留下的。
52.jpg
53、大兴安岭广袤无边的金色林海,将位于分水岭上的吉尔果山托举起来,接近满月状的吉尔果山天池像是被精心保护的瑶池,深藏在山顶的凹陷处。因为她的点缀,而使画面如同梦境,这梦境如今已成标志性景观。这道景观由数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造就。摄影/杨孝。
53.jpg
54、从柴河驱车前往阿尔山途中,我们邂逅了这片黑褐色玄武岩组成的石海,在这片石海东北方向1 公里处,有一个火山溢出口,大约3 万年前火山喷发的熔岩在此汇聚,由岩浆流淌而成,宛如一条石河,在国内外都极为珍稀。
5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2 02:27 , Processed in 0.0410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