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7-16 21: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本来是怕引起争议,我的回帖前一部分转到小额资助内部发了.
由于吴的鼓励,故再贴回来吧.
我的本意是希望评委们多多讨论总结思考的.当然,也是与社团共同思考.个人认为,这次得到资助的社团项目并不一定说没有缺点,综合势力强而已;没得到资助的社团项目也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不要灰心啊。整体实力是通过经验\\时间积累便能够拥有,而深入思考只能由思考本身完成,是无法被替代的.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也只是粗浅的想法,没有更系统地去想。希望抛砖引玉吧.
-------------------------------------------------------------------------------------------------------------------
原帖如下:
评后感,期待争鸣
作为评委一员,我非常尊重和欢迎最终的这份结果,这是大家智慧的体现,所谓众望所归。但是,我觉得这么多评委付出的劳动,不仅仅体现在获得一个最终的评审结果上。
每一位评委对于不同的项目有自己的评价和倾向。而我偶然地发现这种评价和倾向并不是一边倒的,其中包含了非常有趣的多样性,其实能够很好地反映评委们对于社团活动的思考。在评审期过后的一段平静时间内,大家如果能够再次思考和交流一下这些思考和各自评价原则,将是一件非常有提升意义的事情。
因此,就吴提出的思考,我谈一点自己粗浅的想法。期待争鸣!
事实上,评审标准是最终导向..
对于吴说的合作性的多这一点,我认为交流价值一项,是明显倾向于合作性组织的,而评审标准中并没有体现你说的鼓励单个社团活动的内容.
并且,评审标准中也未对活动设计中体现的思考深度和对本地区实际问题的潜在解决程度或科技含量提出要求。
因此,合作性的,设计本身比较规范的,由比较有项目书书写和项目计划经验的活动肯定会得到优先评价;思路比较新颖或思考比较深入,但其他方面经验不足\\整体力量薄弱的活动就可能被筛掉了.
所以我本人认为,我们的这次评审是比较中庸的,鼓励了规模、合作、合理、规范;漏掉了可能新颖、深入但单薄、总体力量不足,而又真正需要鼓励的,有利有弊吧.
对于分值设置。创新性附加分的分值比例应当说是合适的;持续性虽在分值上有体现,但解释比较含糊。建议以后同样的评审中更加侧重科技、持续深入解决具体的本地问题的项目。
个人在阅读活动计划过程中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即活动的环保主题和目的是否具体。因为在主题具体的前提下才谈的到深入和持续,或者说持续性强的项目必然导致主题越来越具体和深入。目前,很多社团的活动仍集中在泛泛的无特定主题环保宣传和调研上。没有特定主题和具体关注的问题,直接结果是活动无法更深入持续进行,对环境问题没有持续思考,无法在社团以后活动中持续关注,没有本社团特色,没有东西引导他们找到影响本地某特定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和解决方法。
基于以上,本人仅代表个人对没有通过评审的北京物资学院项目、华中农大走向长江项目、西南科大非法采金项目、武汉三校湿地项目、西安交大毛乌素项目,以及通过评审的绿野天宝岩项目、湖南绿色营项目表示由衷的敬意!我在这些项目的设计者身上看到了他们大量的先期调研工作,对环境问题更具体、深入 、理性、实践性的关注和思考。
--------------------------------------------------------------------------------
hollywood :
实际上交流价值,合作性社团有先天优势不假,绿野项目有外地参与者,这一单项也给的满分。但是关起门来做活动,就没有鼓励了。
确实,鼓励单个社团一点,没有体现在评审标准中,只能说我心理上有这个因素,是从扶植弱势的角度,但是从公平竞争的角度,实在是合作性社团占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