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楼主: 隐形的诺顿

20年前的论战闪回 拒签三峡论证书的人

[复制链接]

49

主题

45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9830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4: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水利委:今年抗洪还不能全都指望三峡大坝

[导读]三峡工程迎来建成后的最大洪峰,大坝防御能力如何?白岩松转述长江水利委官员的话说,今年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大坝上。因为想要完成任务,它得达到175米的高程,但底下还有很多人没移走。

《新闻1+1》2010年7月19日完成台本——洪水:今年与98年真一样吗?

视频:《新闻1+1》抗洪不能全都指望三峡大坝

主持人(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1+1》。

在今天一天的新闻当中,我想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跟长江流域的洪水有关,而在各种各样的新闻标题当中,最吸引人注意的是长江上游的洪峰可能会超过1998年。1998年的大洪水当时的灾情,当时军民共同抗洪的场面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而12年过去了,相同的大洪水袭来,我们的抵御能力是否发生了改变?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7月19日 新闻

主持人: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消息,长江三峡水库预计将会迎来超过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上游洪峰的最高值。

解说:今天,陕西岚皋县发生山体滑坡,20人下落不明;今天,重庆城口县发生山体滑坡,并形成堰塞湖,上万人安全受到威胁;今天,四川广安渠江发生160年来最大洪峰,整个广安老县城已有三分之二被洪水淹没;今天,特大洪水席卷鄱阳县北东中部,15个乡镇平地起水1至2米;今天,重庆潼南、云南绥江、南京湖口、江西九江、湖北武汉黄梅、安徽砀山,我们已经很难一一梳理全国各地严峻的灾情。而来自国家防总的数据,今年以来各地的洪涝灾害已经造成近亿人口受灾。今天,最让人不安的消息同样来自国家防总,长江上游逾6万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正式形成,这也是三峡大坝建成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

此外,防总还通报说,长江上游支流嘉陵江、岷江和沱江发生超警洪水,嘉陵江支流、渠江、汉江支流任河与坝河发生超历史记录特大洪水。长江上游干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且继续上涨。长江中游主要控制站九江、大通河段仍超过警戒水位,洞庭湖水位与昨天基本持平,鄱阳湖水位稍有回落,淮河上游干流发生超警洪水,太湖水位继续缓涨。

魏山忠(长江防总办公室主任):预计未来一到两天还有强降雨发生,受降雨影响,三峡入库流量预计将直逼7万(平方米/秒),洪水的峰值将超过历史上的1954年和1998年的(最高峰值)。

记者:大概是哪天?

魏山忠:大概在7月20号晚上将达到这个峰值。

解说:今天,一系列消息显示长江干流将接受洪水的考验。

魏山忠:尽管这次峰值很大,但从洪水的量级上来讲,还远不及1954年和1998年,加上三峡水库的巨大的拦洪作用,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现在三峡的调度,一个是迎战上游可能发生的大洪水,同时要尽量做到不过多加重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坚持24小时密切地监测预报,滚动地会商,密切地关注整个汛情的进展。

解说:事实上,连续的暴雨已经使长江中下游的江西、湖南、湖北等省面临严峻考验,而面对此次长江上游有可能超过1998年的洪峰,很多人对三峡工程寄予厚望。今天,三峡集团总公司将下泄流量由34000立方米每秒逐步加大到40000立方米每秒。

蔡其华(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现在按40000立方米每秒控泄,不大。城陵矶超警戒大概0.7米,沙市不超警戒,武汉江段也不超警戒。如果不是按40000立方米每秒控泄,70000立方米每秒下来,中下游将全线超警。那将使防汛面临严峻形势。

解说:消峰40%,这是今天我们已经看到的长江三峡大坝发挥的作用,而一场比一场猛烈的暴雨,一个又一个超历史记录的洪峰,面对汛情我们希望三峡大坝能在接下来发挥巨大的作用,以减轻中下游的压力。而在长江中下游,事实上目前所发生的险情已经在触动着公众的神经,我们希望不要发生1998年那样的洪水。

字幕提示:1998年6月12日-27日,鄱阳湖水系暴发洪水,抚河、信江、昌江水位先后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12年后,今年6月21日,江西抚河上游一处大堤突然出现决口。

1998年7月24日,宜昌洪峰流51700立方米每秒,石首、监利等水文站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

12年后,今年7月19日,长江水利委员会预报,三峡入库流量预计将直逼7万平方米/秒。

1998年8月,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水位居高不下,长江上游接连出现5次洪峰。

1998年7月和8月,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达到2.23亿人,超过3000人死亡。

2010年8月,我们会面临什么?

主持人:看着这些非常熟悉的画面,让人觉得揪心。岩松,今天第一个问题单刀直入,12年过去了,我们的抵抗能力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吗?

白岩松(评论员):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不发生像1998年那样的洪水上,因为老天爷的事儿我们还真管不了。但是我们必须寄希望于即使发生跟1998年一样的洪水,甚至超过1998年的洪水,但是由于这12年来我们所累计的进步,我们也不至于那么狼狈,损失也可以降到最少。

主持人:这个希望,这个信心非常足吗?

白岩松:我觉得首先从技术上的层面上来说,虽然明天早上8点钟到三峡库区洪水的峰值将达到7万立方米,超过了1998年,但这只是局部的。这个局部既包括空间,也包括时间,因为总的降雨量1998年更长。另外,总的洪水量也远远不如1998年。因此,在数字上我们好像先踏实了一下,但是别忘了1998年的洪水主要的压力在8月中旬,还真不是现在。但是我更关注另外三点变化,简单地说三个相当于题目吧:

第一,1998年的时候还有很多的豆腐渣工程,我们水利的设施还欠账很多,但是1998年发起了大江大河这种水利以及堤坝的整治,我们该发挥作用了吧?

第二,1998年洪水的时候,三峡大江截流刚过了半年的时间,三峡工程还没影儿呢,但是现在三峡工程已经到了175米高程,能不能发挥它蓄洪调沙,尤其蓄洪整个这么重要的作用?

第三,2003年的“SARS”之后,各地政府都有了相关的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预案,也包括洪水来袭。因此,我们可不可以更有序地去防洪,不至于出现人海战术,成千上万人到堤坝的被动局面?

如果这三点解决好了,即使有超过1998年的洪水,可能我们也不那么狼狈,损失也会很小。

主持人:那在今天,包括这几天的新闻当中,你刚才看到的三点变化,或者说你的三点设想真的在发生作用吗?

白岩松:我刚才说的都是问号,但是从一个新闻人的角度来说,希望它都发挥作用。比如说从堤坝的角度来说,因为从1998年开始的时候,当时1998年洪水一完,我就采访了新任的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他跟我讲,国家真的1998年痛定思痛。

主持人:下定了决心?

白岩松:对,国家出钱,大江的堤坝、主干堤坝全是国家出钱,这个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我相信豆腐渣工程朱总理在九江说完那句话之后,恐怕出现的概率也不会那么高。

主持人:现在我们特别关心三峡大坝。

白岩松:对。

主持人:你觉得在今年洪峰来的时候,三峡大坝能不能发挥设计的时候人们期待的那样的作用?

白岩松:既有好消息,也有不好的消息。好消,想想明天早上8点钟7万立方米来到,但是三峡送到中下游的时候才是4万立方米,起码它把3万立方米留在了自己的库区里,而现在还不到150米的高程,还有一定相当大的余地。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发挥了三峡在面对洪水时一定调峰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我说还有不好的消息呢?因为现在,按理说我们到了175米高程,可以抵御百年洪水,但是现在的三峡工程想抵御百年洪水是几乎不可能的,为什么?在175米高程之下还有2.847万的移民没移走。因此今年的三峡水库想要达到最高的调解洪水的能力,基本上还做不到。因此,有关的负责人也说,今年三峡库区面对洪水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主持人:究竟是不是有限的,有多有限?我们下面要做一个电话连线,我们来连线三峡枢纽建设运行局防洪管理处的王海处长,王处长,您好。

王海(三峡枢纽建设运行局防洪管理处处长):您好。

主持人:你觉得现有的库容量能不能迎接即将到来的洪峰?

王海:三峡现在已经具有正常运行期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的能力。应该说剩下的库容主要是留着应对以后更大的洪水,并不是说一次洪水之后就用完的,因为后期可能还会有大的洪水。作为三峡枢纽来说,本身是具有221.5亿的防洪库容,作为枢纽本身应该是安全的。

主持人:您讲的是它的一个安全性,现在可能很多公众非常关心,针对今年即将到来的大洪水,三峡库区能否起到蓄洪、泄洪设计上的作用?

王海:应该来说三峡今年是具备有正常运行期设计的防洪能力,这是肯定的。

主持人:好,我们也拭目以待。

其实像三峡的洪水,长江的洪水三峡库区之外,在中下游很多的湖泊也应该起到非常重要蓄洪的作用,但是我们依然在新闻当中看到了这些湖泊的堤坝告急的消息。

(播放短片)

杨松涛(本台记者):这里是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的棉船镇,近期由于长江水位持续升高,导致棉船镇的这条堤坝发生了东岸渗漏和泡泉。

徐文东(南京军区某部工兵营营长):当时水已经漫过围堤了,险情比较严重。

解说:昨天位于长江中心的九江县江洲镇、彭泽县棉船镇江岸相继出现崩岸险情。长江棉船段水位已超警戒1.4米,在棉船镇金星村九组的两处崩岸,险段长度已经超过200米,而保护人口3.7万的江州大堤,水位也已超警戒线1.1米。事实上,江西九江的棉船大堤在1998年的大洪水时发生过三次崩岸,当时的崩岸造成了大堤外的防护林带向里收缩了100多米,而江州州头段的堤坝在当时决口300米。近年来,这段堤坝一直属于抗洪能力的薄弱区。

杨松涛:今天我们又到了棉船镇,到了昨天我们去采访崩岸的现场,经过南京军区某部工兵营的官兵昨天一整天的抢险,现在崩岸现场可以说是险情基本排除。今天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这些官兵正在进行另外一项工作,正在进行抛石护堤。

解说:很多人不会忘记12年前的1998年,那个夏季洪水成了最重要的记忆。29个省市自治区受灾,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1600余亿。事实上,对于1998年的那次洪水,事后就有水利专家分析说,除了一些大堤大坝的工程质量之外,分蓄洪量的大量减小和湖泊调蓄能力的降低,也是主要原因。

今天,面对长江上游有可能超1998年的洪峰,我们最大的变化或许就是三峡工程全部峻工。从大江截流到首批机组开始发电,再到全部机组投入运行,整个工程的投资不少于1800亿,而它的防洪功能显然是排在第一位的。此外,1998年大洪水之后,国家连续投入300多亿,重点加固长江中下游堤防。然而12年后,对于分蓄洪量减少和湖泊储水能力降低的现实,却依然让人忧心忡忡。

陈建湘(城陵矶水文站勘测队副队长):主要隐患是防止出现管涌或者滑坡,超过32.50米的警戒水位,湖南省要有几万人员上堤巡查。1998年出现历史最高水位35.94米,也就是到这个位置。

记者:1998年的时候曾经到这儿?

陈建湘:对。离现在水面还有3.5米的高度。

解说:今天,超过警戒水位的洞庭湖已经启动防汛三级预案。事实上,洞庭湖防汛是长江流域最为敏感和重要的一个区域,而去年年底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洞庭湖储水量只有7.7亿立方米,不到分水器正常水量的十分之一。

同期:开发区内一个排涝通道银湖却正在大规模施工,10亩湖面被填埋。山西运城的苦池水库当中,却建设了一排别墅和数百米长的商业街。

解说:今年6月,一份武汉市水务局的调查数据就显示,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面对这样的现状,湖泊与水资源环境研究领域权威专家金伯欣认为,武汉湖泊数量减少、面积锐减,既有特殊历史背景下围湖造地、围湖养鱼的“历史之殇”,也有因城市建设需要而填湖占湖的“发展之殇”,更有屡禁不止的违法填湖的“现实之殇”。而在全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中,萎缩减少面积9570平方公里,共减少蓄水量516亿立方米。“填排涝湖,造高尔夫”、“水库边上造别墅”,媒体的大量报道透露出的是公众对于防汛现状的一种担心。

7月15日以来,连续的强降雨已经使江西、湖南、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纷纷告急,面对不断出现的泥石流、山洪、城市内涝、一些堤坝决口的新闻,使我们对今天长江上游出现98洪峰的新闻显得格外敏感,防患于未然,我们准备好了吗?

主持人:现在我们要来电话连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严登华教授,严教授,您好。

严登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我们看到了长江中下游的一些支流,包括一些本来应该有蓄洪能力的湖泊也在频频地告急,除了降雨量大的自然因素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原因?

严登华:从工程的角度来说,因为长江中下游中小型防洪的水利工程都是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新建的,当时的技术水平、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水平跟现在相比来说,都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一个方面,这些工程都运行了几十年,虽然我们最近一些年来都非常重视这些工程的除险加固工作,但是因为数量非常大,很难一步到位。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这些工程缺乏一些有效的配套措施,包括通讯和预警预报的设施都比较弱一些。

还有一个方面,整个的管理水平、调度能力以及管理人员整体的专业水准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主持人:能够做到除险加固的能够占到百分之多少呢?

严登华: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但是相比于前几年来说,这个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主持人:是否在今年这样一个降水和洪水的面前真的发挥了作用?

严登华:应该说发挥了它很积极的作用。

主持人:可是我们看到告急的消息也是不少。

严登华:是,因为这些险工险段、病险的这些水利工程数量还是非常多的,前期一些历史的欠账在今年全部暴露出来了。

主持人:好,谢谢严教授提供的观点。

岩松,其实严教授讲的是一个历史欠账问题,其实今年看到的这个灾情有没有新的隐患存在?

白岩松:我刚才说了,从1998年开始的时候国家痛定思痛出钱,对主干防洪的堤坝进行了连续的修建。这一点我觉得担心的程度要减少了,但是别忘了支流的一些堤坝是由地方出钱,在地方出钱的时候资金跟不跟得上,工程的质量怎么样,这是一个要让你必须感到担心的地方。所以会看到今年很多并不是在长江主干堤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反而是到了支流或是怎么样,这是今年跟1998年不一样的一种隐患。

还有在这十几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抢地其实也在抢自己的命,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湖泊的存在是一种天然的水库,它会对有洪水或者大水的时候,会起到自然平抑的作用。但现在把人家库容的量、面积越减越少,是盖了别墅、盖了房子,又开始占地了等等,好像表面得利益了,但关键时刻这东西要你命啊。所以我觉得但愿不出问题。

主持人:像这样的隐患,你觉得它还有可逆的可能性吗?

白岩松:我觉得这个东西就是看你怎么严格地去执行我们相关的法规。因为每次总是在遇到灾情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不看重的东西原来这么重要。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没人看重这些事情,但是这个时候就要看重了。我觉得国家也应该像查很多的事情一样,像一个红线死保土地,也要保证湖泊,因为不能总是依靠建一个又一个三峡大坝,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看着急剧衰微的一个又一个湖泊的时候,你会感到很担心。但是面对今年,首先当然不希望洪水很快能够过去,不希望发生1998年那么大的洪水,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有另外的一种相信,这12年的进步,我们应该对假如今年发生了跟1998年一样的洪水,甚至更大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保有谨慎的乐观。

主持人:谨慎的乐观?

白岩松:对。

主持人:前面你也提到了这些年各地都在建立一个应急预案。

白岩松:对。

主持人:这个应急预案的启动,在今年的抗洪当中发挥的作用你看到的有什么?

白岩松:首先我们回忆1998年洪水的时候,要知道相当多靠的是人拉肩扛,甚至士兵堵,成千上万人上堤坝,所以谱写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抗洪精神。但是总有精神是不行的,因为它对人的压力简直太大了。所以有两点,长江水利委的主任蔡其华,一是她说到了,今年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到三峡大坝上,因为想要完成任务,它得达到175米的高程,但是底下还有很多人没移走。另一个就是不能走人海战术,不能被动。
家庭  4/0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快乐的生活  0.01/0  没感觉的 找个人陪着  0/0  没必要祸害他人 感情  0/0  年轻就该冷漠,年轻就该残忍(更是对自己) 活的阳光一些  0/0  你笑一个不阴暗的给我看 身体  N/A  身体是用来虐的,此生难得 相信我的人  ?/A  呵呵,不要相信我,对彼此都好 还属于地球人的GSEANer除了我愿望都会实现的

49

主题

45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9830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4: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环境影响:可能被夸大,仍然很严峻

1,“影响气候”的指责缺乏依据

近年来,中国南方频现异常气候,四川和重庆等地出现酷热、大旱以及暴雨等异常天气,三峡时常成为矛头所指。而国家环保总局审查通过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结论是:三峡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温度、湿度、风和雾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公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则表示,有人认为三峡库区对三峡周边广大地区的气候产生了严重影响,并把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归结为三峡工程的影响,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三峡不是“大空调”

很多人在质问,不是说“三峡是最大的空调”吗?现在怎么又会有大干旱?

实际上,他们的这种质问,还真是有些道理。因为,所谓的“大空调”是个别记者杜撰出来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夸张说法。

水库建成后由于储存了巨大的水体,必然会影响到周围气候的温度变化。所谓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人所共知的自然现象。水库对周围地区会有冬暖夏凉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由于三峡水库的水体毕竟只有几百亿,而且分布在如此广阔的地域内,因而不可能有太大的“空调”效果。其实,所谓大空调之说,只能是一种比喻。《中国三峡工程报》 早在2002年7月22日的“世界最大的人工湖?”一文中,就对三峡是最大的人工湖和大空调的说法作过一些更正说明。三峡根本就不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湖,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空调。

3,库区环境治理任务艰巨

根据2007年由中国科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显示,三峡库区的污染问题形势严峻,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至135米之后,监测结果显示,三峡在135米蓄水过程中和蓄水后局部时段,香溪河等12条支流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华(藻类过度繁殖)现象,回水区水流减缓,使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报告称,地面污染源是三峡库区的主要污染源,占到总体污染的60%—70%,主要来自库区的农药和化肥使用。

4,比起地震,山体滑坡是更值得重视的地质影响

三峡工程曾被指责为库区地震的原因之一,其实大坝与地震的关系以目前的观测手段尚无法证明,但山体滑坡已经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据新华社记者报道,重庆库区的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3月18日,受试验性蓄水及退水影响,重庆库区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等14区县发生166处地质灾害灾(险)情,崩滑体总体积约6024万立方米,影响人数11535人,已造成土地损失约2380亩。值得注意的是,166处灾(险)情点中,新生突发性灾(险)情点达到121处。三峡水库每年从145米蓄水至175米,再消落回145米,所产生的30米消落相当于百年一遇的长江洪水,对库岸边坡的考验就可想而知。
家庭  4/0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快乐的生活  0.01/0  没感觉的 找个人陪着  0/0  没必要祸害他人 感情  0/0  年轻就该冷漠,年轻就该残忍(更是对自己) 活的阳光一些  0/0  你笑一个不阴暗的给我看 身体  N/A  身体是用来虐的,此生难得 相信我的人  ?/A  呵呵,不要相信我,对彼此都好 还属于地球人的GSEANer除了我愿望都会实现的
发表于 2011-5-24 14: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肿么办···处于旱区了貌似···

宜昌旱的这么严重咩?那俺们暑假的鸟营是不是可以考虑换方向~~~嗷呜
跑遍天下 看遍好鸟  1/100  差距啊!忍住!努力之 有几个老铁    3/6       还有2个我想要的挖 治拖延症 起码早1天完成 1/5   现在身上还背着好多作业 找到或者是再找些自信  3/10     木自信是罪恶的源泉

49

主题

45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9830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4: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气象局局长:极端天气气候与三峡工程无关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把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归结为三峡工程影响,缺乏科学依据,也不会得到科学界认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工程仅对周边地区气候有些许影响,但微不足道。

三峡使局地降水量增加

但影响范围有限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烈荣告诉记者,三峡水库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就是湖北、重庆部分地区的水面增加了1500平方公里左右,水面蒸发范围大了,局部地区降水量增加了,但范围极其有限。三峡周边区域比三峡水库面积大几千、几万倍,其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

原国家环保总局审查通过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对三峡水库形成后的气候问题作了科学分析,基本结论是:三峡建库后,对库区及邻近区域温度、湿度、风和雾的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公里。

三峡增加了水分的内循环

但无法影响大范围的气候

专家介绍,就自然降雨而言,大气中的水分循环包括外循环和内循环,外循环即按地球自转规律水汽随大气环流进行输送的循环,内循环即局部区域内大气局地环流中的水分循环。

郑国光告诉记者,从气象学的角度看,三峡工程建成增加了水分的内循环,而大区域范围的水分外循环并不会因为局部地区的地表改变而改变。外循环对降水的影响占95%,内循环对降水的影响仅占5%左右。

他指出,把这种微调作用和大气环流异常引起的大范围高温热浪、极端干旱、区域暴雨洪涝联系起来,没有科学依据。

长期从事水利问题研究的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表示:“三峡大坝形成的是狭长的条形湖,少量的水汽只能影响到局部地区气候。就如同某个城市的小湖,周围可能凉快一点,水汽高一点,昼夜温差小一点,但无法影响大范围的气候。”

三峡使冬季增温不足0.5℃

夏季降温不足0.3℃

而在气温方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重点实验室的王国庆教授表示,大面积水体替代陆地,确实将对区域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总体表现在对气温的“缓冲”和“调节”上,通过升高最低气温、降低最高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气温的日差以及年内变差和年际差异。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根据三峡蓄水前后的气候监测资料分析表明,三峡水库对气温的影响是冬季增温不足0.5℃,夏季有降温不足0.3℃。

“就地质危害而言,经过强化治理,十年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大幅减少,该治理的治理了,有隐患的消除了,实现了十年地质灾害人员‘零伤亡’。”李烈荣说。

游客行走在小三峡“仿古栈道”上。巫山小三峡由龙门峡、巴雾峡和滴翠峡构成,是三峡旅游线路的主要景区之一。三峡工程蓄水156米后,小三峡原有的古栈道没于水下。 新华社发
家庭  4/0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快乐的生活  0.01/0  没感觉的 找个人陪着  0/0  没必要祸害他人 感情  0/0  年轻就该冷漠,年轻就该残忍(更是对自己) 活的阳光一些  0/0  你笑一个不阴暗的给我看 身体  N/A  身体是用来虐的,此生难得 相信我的人  ?/A  呵呵,不要相信我,对彼此都好 还属于地球人的GSEANer除了我愿望都会实现的

49

主题

45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9830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4: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的旱热与三峡大坝有何关系?

今年入夏以来,重庆地区遭受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灾害。截止到8月中旬,重庆全市有39个区县不同程度受灾,全市几百余座水库干涸,三分之一的乡镇出现供水困难。除了降水量极少以外,今年重庆地区的气温还特别高。綦江、万州、云阳、开县、巫溪、彭水等地日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的酷暑天气持续超过一周。8月15日,重庆綦江县再次刷新当地的最高气温,达44.5℃。这是重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同日,重庆市全市40个区县中有35个最高气温超过40℃,重庆主城区气温高达43℃。此外,有些地区的实际温度可能更高,根据第一财经报的报道,在綦江县气温达43.5℃的时候,当地气象部门称,地表温度已经达到77℃。重庆不仅打破了有史以来的温度最高、降雨量最少、干旱和高热持续时间最长的纪录。长江水位也创造了历史新低。

非常凑巧,今年5月20日长江三峡大坝刚刚建成封顶,然而,入夏以来重庆就遭遇到特大干旱。这种巧合难免会让人们议论纷纷。众所周知,我国的三峡建设由于某些意外的客观因素,似乎和中国的民主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很多分明是一些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却屡屡被人为的加上政治色彩,成为海内外媒体、舆论关注的焦点。这次的重庆气候变化当然也不会例外,不少人都在纷纷猜测三峡大坝的气候影响作用。

一般来说大型水库建成以后,水面增加,必然会加大水蒸气的蒸发量,肯定会增加局部的水汽小循环。这是水库增加当地的空气湿度和降雨量,改变局部生态环境的重要功能。然而,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好事,增加局部降雨量再加上水库蓄水以后对上游的排水产生的一些障碍,肯定也会增加上游地区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所以,很多对三峡持否定态度的人,就喜欢利用这个自然变化的特点来做反面宣传。有人曾经信誓旦旦的预言说,三峡建成后必然就会水灾搬家、水淹重庆。不过,这次老天可真是跟那些喜欢拿三峡哗众取宠的“预言家”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你们不是说三峡大坝要造成重庆的严重洪水威胁吗?我偏偏要给你来一个特大干旱。

然而,某些带着有色眼镜看三峡的人并不满足于这些污蔑三峡言论的破产。即使三峡大坝建成后的事实,已经对他们水淹重庆的“预言”进行了最有力的驳斥,但是,这些人反对、污蔑三峡的态度是绝不会改变的。因此,有人就把“必然水淹重庆”的咒语扔在脑后,立刻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反过来又抱怨“你们不是说三峡是大的空调吗?”。说实在的,他们的这种质问,还真是有些道理的。因为,所谓的“大空调”不过就是个别记者杜撰出来的一种不负责任的夸张说法。

水库建成后由于储存了巨大的水体,必然会影响到周围气候的温度变化。所谓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人所共知的自然现象。水库对周围地区会有冬暖夏凉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是,由于三峡水库的水体毕竟只有几百亿,而且分布在如此广阔的地域内,因而不可能有太大的“空调”效果。其实,所谓大空调之说,只能是一种比喻。《中国三峡工程报》 早在2002年7月22日的“世界最大的人工湖?”一文中,就对三峡是最大的人工湖和大空调的说法作过一些更正说明。三峡根本就不是世界最大的人工湖,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空调。

此外,目前还有一种比较时髦的说法认为,四川是一个盆地,长江是唯一的出口,是三峡大坝阻断了太平洋方向沿江西进的水汽,从而造成了四川盆地的干旱少雨(所谓木桶理论)。这种独出心裁的说法之所以能广泛流传,是由于从理论上很难得到证实。因为,我们人类目前的认识水平,还不能达到精确计算某一局部地区大气流动运行规律的程度。严格的说我们现在对普通流体力学中的三维湍流问题还都不能精确求解,何况如此复杂的地面气候系统。那些挖空心思整天拿着放大镜给三峡挑毛病的人,当然是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好机会的。不过从世界各国的水坝建设史上,还没有发现有哪座水坝阻断了大气循环,彻底的改变了某一地区的气候的先例。况且,我国的三峡大坝虽然是今年才全部封顶,但是,实际上早在2003年就已经蓄水发电,大部分的大坝也早已经建成。也就是说大坝的实际影响,早就应该已经存在了。几年来三峡大坝不仅没有减少四川盆地的降雨量,而且重庆开县地区还曾经连续2年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增加降雨量应该是正常的)。当然,那时候的三峡大坝右岸部分还是围堰,这要比现在正式大坝低30米左右。

既然我们在长江峡谷地带(所谓木桶理论的开口处)已经增加上百米高的大坝,都不曾有过什么异常的气候影响,那么现在仅仅在已建成的大坝的某一部分补齐这二、三十米(豁口)的高度差之后,无论从哪方面分析,似乎都不应该造成如此巨大的气候变化。然而,由于我们毕竟还缺乏对大气中水汽流动规律的精确计算手段,最后的令人信服的确切结论可能还要由实践来做出回答。如果这种大坝阻断气流动的木桶理论成立,那么重庆地区的这种特殊的气候变化,就应该多年不变的长期持续下去。估计这种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退一万步说,即使真的出现这种世界奇观,也并不是什么绝对的坏事。我们已经有了2003年三峡发电以来的成功经验,只要再想办法适当降低某一部分大坝的高度就是了。然而,如果真的能够通过实践证实,仅仅一段二、三十米高的大坝豁口就能对地球的局部气候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其意义绝对是非同小可。我国早就有人建议在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个口子,让印度洋的水汽直接进入我国新疆地区,彻底改变西部沙漠的气候。这种大胆设想的可行性,至今谁也不能断定。如果三峡大坝的建设实践能够证明,地面障碍物对气候的影响程度,确实能够达到如此敏感的地步,恐怕我们就可以放心的去尝试人们梦寐以求的空中调水的计划了。

除此之外,我们也并不能说三峡大坝对这次重庆的干旱炎热就没有任何影响。正是因为有了三峡大坝已经存蓄了一些去年的洪水,重庆市区长江段出现的航船搁浅的现像,才没有在整个长江中上游航道出现。而且,三峡大坝以下的长江流域,也没有过多的受到长江来水量剧减的严重影响。所有这些都要得益于三峡大坝对自然灾害的巨大调节作用。实际上我们真是应该庆幸,如果没有建设三峡工程和它去年存蓄下来的上百亿方洪水,很难想象历史最枯水位的长江流域将是一种什么样子。遗憾的是我们的三峡工程至今还没有完全投入运行,还没能存蓄更多的洪水发挥它的最大效益。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把三峡工程的防灾减灾巨大作用如实地告诉公众。

相反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如果现在金沙江上游具有多年调节功能的龙头水库虎跳峡电站已经建成,下游重庆今年遭受的这种特大的干旱,肯定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尽管虎跳峡水电站的建设规划,早已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但是,由于国内外反坝组织的暗中策动,8万多虎跳峡移民的问题,至今还成这个为长江上游龙头水库建设的巨大障碍。

事实说明,长江三峡大坝只能对其下游的水资源调控发生作用,而重庆地区的水资源调节问题,不管是洪涝还是干旱,都必须依靠长江上游的龙头水库解决。特别应该强调,这次特大干旱只是偶然的气候变化,实际上按照一般规律三峡建成以后,重庆地区的降雨量还是应该加大,想办法抵御该地区的洪水威胁,还应该是我们今后的主要任务。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该加速上游龙头水库的建设,用科学的手段抵御各种自然灾害。

总之,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发展人类文明才是抵御自然灾害最有效的手段。希望我们社会各界能够从这次重庆遭受的特大自然灾害中,吸取到足够的教训。用事实和科学道理肃清各种污蔑三峡、反对水坝的欺骗性宣传。认识到192个国家首脑一致通过的《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的“行动计划”是正确的。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加速水利水电开发,是减少灾害、摆脱贫困、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家庭  4/0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快乐的生活  0.01/0  没感觉的 找个人陪着  0/0  没必要祸害他人 感情  0/0  年轻就该冷漠,年轻就该残忍(更是对自己) 活的阳光一些  0/0  你笑一个不阴暗的给我看 身体  N/A  身体是用来虐的,此生难得 相信我的人  ?/A  呵呵,不要相信我,对彼此都好 还属于地球人的GSEANer除了我愿望都会实现的

49

主题

45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9830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4: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科院报告称长江水生态不断恶化

长江水生态形势不容乐观。图为去年冬季鄱阳湖干涸的湖滩。季 风摄

2005年长江流域水质评价河长各类别比例图

新华网4月16日电 4月14日公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是长江的第一份整体“体检”报告。这份250页的报告显示:目前长江总体基本健康,局部不健康,近年来一直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长江正面临着水资源、水灾害、水环境、水生态四大水问题困扰。”报告的主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研究员告诉记者,这四大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防洪减灾形势依然严峻,水质呈整体恶化趋势以及水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等方面。

水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率不高;洪水灾害仍是心腹大患

报告指出,长江水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总体开发利用的程度并不高。

据杨桂山介绍,长江的水量是全国总量的35%,但汛期水量占去了全年水量的70%—75%。据1990—2000年的数据分析,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16.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太湖水系为84%,而金沙江水系则只有4.3%。

洪水灾害历来是长江流域的心腹之患。1998年后,虽然没有出现流域性的大洪水,但随着枯水期的过去,长江防洪形势仍十分严峻。而且,未来气候变暖的趋势,对长江防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杨桂山说,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洪水危害最严重的中游地区防洪压力。但长江中下游仍有80万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积,河道泄洪能力和湖泊调蓄能力仍显不足,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而且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将引起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动与江湖蓄泄关系等发生新的变化,“洪涝灾害仍然是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心腹大患”。

干流岸边污染带达600多公里;白鳍豚、鲥鱼等难觅踪影

对于长江目前的水环境质量,报告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污染严重,整体呈恶化趋势。”

“长江干流岸边的污染带累计已经超过了600公里,令人担忧。”杨桂山援引报告中的数据说,像岷江、沱江、湘江、黄浦江等支流污染严重,超过40%的省界断面水体劣于Ⅲ类水标准,90%以上的湖泊呈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

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污染加剧的原因除各类点源和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外,重大工程建设导致的水文情势变化和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也应引起重视。

中科院水生所王丁研究员是去年长江豚类6国科考队的负责人。在来回近3400公里的长江干流上,王丁带领的科考队在近6周内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江豚种群下降的速度也让专家们吃惊。

“豚类是淡水水体污染物的‘放大镜’,它们在长江中的日渐濒危预示着被称为‘母亲河’的长江将渐渐失去生命的气息。”王丁说,“这可以看成是长江整个生态系统正在不断恶化的一个标志。”

让王丁印象深刻的是,考察沿途,长江上平均每公里约有12艘船只。由于一些非法渔业活动和挖沙船的存在,长江干流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真正的渔民和正常的渔业活动反而变得无鱼可打。

“江湖阻隔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凸显出来。”杨桂山介绍说,长江中下游湖泊密布,湖泊阻隔导致湖泊水流不畅、淤积加重、面积萎缩,加剧湖泊水质恶化、沼泽化和富营养化,造成天然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物种生物多样性下降。

“‘长江三鲜’之首的长江鲥鱼不见多年,鲜美的长江河蟹现在只能依赖人工繁殖。”杨桂山遗憾地说。

专家观点:“由开发优先向开发与保护并重转变”

作为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长江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报告指出,长江保护与发展取得了重要成绩,但也面临着各种资源环境问题。

报告说,“长江保护与发展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

众多专家都强调,长江的水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中科院院士孙鸿烈说,长江的保护和发展不仅关系到流域180万平方公里、4亿人,还“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但是,长江流域的水行政管理涉及到供水、防洪、环保、农业、水电和航运等10多个部门,沿线又关系到19个省、市、自治区。在水环境管理方面,也存在着“水利不上岸、环保不下水”和上下游割裂状况。

“长江豚类及其他生物资源迅速衰竭,跟长江存在的管理问题有着一定的关系。”王丁这么认为。

同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逐步增大,也对长江的保护和发展构成了挑战。

据了解,长江目前已建成大中小水库近5万座。大量的闸坝破坏了水系的连通性,导致河流的纳污能力大幅度下降。部分闸坝在整个枯水期基本关闭,排入河道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闸坝前大量集聚,当汛期首次开闸泄洪时,这些被称作“死亡之水”的高浓度污水集中下泄,极易造成突发污染事故。

因此,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判断——“长江保护与发展正进入由开发优先向开发与保护并重转变的重大变革时期”。

杨桂山说,在向政府官员、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发出的开放式问卷中,如何保护长江“母亲河”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涉及十大热点问题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起并编撰,是长江保护与发展系列报告的首部。今后,将每两年发布一次报告。

报告涉及长江水污染、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与长江泥沙、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利用、气候变化与长江洪水、长江上游水电开发、三峡工程建成后的防洪形势变化与影响、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问题、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保护、长江中下游江湖阻隔等十大热点问题。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评价说,这是一部系统理解长江保护与发展态势的权威材料。
家庭  4/0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快乐的生活  0.01/0  没感觉的 找个人陪着  0/0  没必要祸害他人 感情  0/0  年轻就该冷漠,年轻就该残忍(更是对自己) 活的阳光一些  0/0  你笑一个不阴暗的给我看 身体  N/A  身体是用来虐的,此生难得 相信我的人  ?/A  呵呵,不要相信我,对彼此都好 还属于地球人的GSEANer除了我愿望都会实现的

49

主题

45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9830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4: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滑坡体惊现险情 三峡水库面临地灾新考验

云阳县故陵镇一处360万立方米的古滑坡体惊现险情,其背后是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与库区复杂地质状况之间的矛盾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桂林徐旭忠

三峡水库今年首次迎来最大幅度水位消落。从2月初开始,三峡水库水位从试验性蓄水的最高峰172.3米缓慢回落,按照调度规划,到今年6月水库水位将降至145米。

一切在预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受水位涨落和连日晴雨交错的影响,三峡库区云阳县故陵镇一处360万立方米的古滑坡体复活。这座名叫凉水井的滑坡体于去年11月蓄水期间发生变形,今年3月中旬以来,监测发现滑坡体变形加剧,随时可能滑入长江。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面对险情,三峡水库地质灾害应急机制立即启动。从中央到地方,国土、航道、海事等多个部门迅速实施应急监测、勘察及航道维护。由于滑坡体尚未解体,截至4月10日,凉水井滑坡体仍处于二级预警状态。

凉水井滑坡险情显然不是独例。三峡水库首次冲击175米水位以来,库区已陆续出现数百起崩滑险情。175米试验性蓄水至退水期间,仅重庆库区14个沿江区县就发生地质险(灾)情166处。2008年11月23日,长江巫峡口发生一起滑坡,5万立方米的岩土从陡峭的江岸上瞬时滑落江中,激起巨大的涌浪,巫峡通航局部受阻近两天。

对于已经持续建设18年的三峡工程来讲,这些险情并不全是坏事。它如同一次次严峻的检验:耗费巨资的地灾治理行动使蓄水后的三峡地质条件有所改善,但进入175米高水位运行后,三峡水库已然迎来了地灾新考验。

凉水井滑坡险情

4月3日,重庆高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下称高新院)突然接到重庆市国土局通知,三峡库区云阳县故陵镇凉水井滑坡体变形加剧,请立即前往勘察、监测。

作为国土部门委托的专业地质勘察单位,高新院负责人立即带领多名技术人员携带器材、设备赶赴现场。技术员魏有勇已经是第二次来到凉水井,他发现与12月初相比,这个一座小山似的滑坡体已经明显变形,滑坡体周围的拉裂缝已经完全贯通,随时有可能下滑入江。

体量庞大的滑坡体一旦突然滑入长江,后果不堪设想。这一重大险情迅速上报到国务院,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交通部、三峡总公司等部门人员相继赶到现场紧急勘察、会商。

4月7日,重庆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专家组副组长、国家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殷跃平介绍,凉水井滑坡是此前国家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至4月初出现重大险情,滑坡体长250至370米,宽200至370米,总体积约360万立方米。

殷跃平表示,根据滑坡现场调查情况、应急勘查报告及监测数据,国家工作组和专家组研究讨论后一致认为:滑坡体出现拉张裂缝,处于变形阶段,目前不影响通航;鉴于滑坡体尚未解体,按地质灾害四级预警等级划分标准定为Ⅱ级(黄色)预警。

4月8日,本刊记者深入凉水井滑坡体探访险情。滑坡位于故陵镇水让村,在云阳县城下游38公里。记者从云阳县城驱车1个多小时到达故陵镇,然后乘坐渡船航行半小时后抵达凉水井。在当地国土干部指引下,记者看到呈舌形的滑坡体依附在长江南岸的山体上,从江面抬头仰望,陡峭的山体上可见多处鼓丘,爬上山脊,滑坡体周围呈带状分布的大裂缝清晰可见。

江岸边围起了警戒线,险区内零星分布的一些民房早已无人居住。正带领10余名民兵警戒巡逻的故陵镇副镇长卢术林介绍,由于凉水井滑坡体属于库区二期地灾群测群防监测点,险区内11户55位村民早在去年11月滑坡体变形后,就被政府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进行了临时安置。

记者爬上陡峭的滑坡体,看到滑坡体后缘的裂缝已经完全贯通,左右邻江的山体少部分已经沉入水下。云阳县地质环境监测站的人员透露,地质专家勘察后认为,凉水井滑坡体一旦整体下滑入江,可能引发5至10米高的涌浪、波及3至5公里的水域。现场监测人员则表示,4月份以来滑坡体变形趋于细微,近期突然整体下滑入江的可能性不大,但三峡水库水位仍在继续下降,库区雨季也即将来临,滑坡险情目前仍很严峻。

现场监测人员介绍,目前已经对凉水井滑坡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滑坡体上设有24个裂缝观测点,还架设了一台由中国科学院提供的自动化地表位移监测器。为方便监测、确保安全,4月9日,当地政府还连夜在江对岸山坡上搭建起一座简易板房供监测人员24小时值班,气象部门也派出专人对险区的天气状况进行监控、报送。魏有勇告诉记者,在加强监测的同时,他们还将对滑坡体进行补充勘察,相关的数据将为国土部门最终制定滑坡体处置方案提供关键性的参考。

为确保滑坡附近水域航行安全,长江海事、航道部门及时发布航行警告、划定航运避让区,海事巡逻艇在险区水域频繁游弋,航道部门在险区水域设置了警示航标。截至4月10日,滑坡体附近水域船舶通行如常。

地灾呈现新动向

对凉水井滑坡体进行勘查后,地质专家们坦承,险情的发生与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及退水有直接的关系。库区干部则透露,去年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蓄至172.3米时被紧急叫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库高水位运行后,库区陆续出现一批新的地质灾害险情,威胁到水库安全运行。

库区的地质专家们表示,长江三峡地区拥有高山、峡谷的特殊地理形态,库区两岸山势陡峭、岩石破碎,历史上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调查显示,三峡库区20个区县中,绝大部分属于滑坡等地质灾害高危地带。国内外已建水库的统计规律也表明,水库蓄水至高水位1到3年内,会有老崩滑体的复活和新生型(次生)滑坡的产生,其中新生型滑坡约占三分之一。尤其是当三峡水库蓄水至175米时,水位最高将比蓄水前提升100多米,对库区地质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加上三峡水库每年都要经历反季节的175米至145米间水位涨落,初期将引发新生型滑坡、塌岸和部分老滑体的复活以及新老滑坡入江的涌浪等灾害。

重庆库区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18日,受试验性蓄水及退水影响,重庆库区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万州等14区县发生166处地质灾害灾(险)情。崩滑体总体积约6024万立方米,塌岸长度约14520米,影响人数11535人,影响房屋面积28.98万平方米,已造成土地损失约2380亩。值得注意的是,166处灾(险)情点中,新生突发性灾(险)情点达到121处。

巫山县巫峡镇龙江村李家坡,在试验性蓄水期间发生山体滑坡,滑坡体横宽800多米,纵长为350米,面积为达到0.35平方公里。险情危及龙江村64户221名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受损房屋面积19000多平方米,滑坡体上的建筑大部分已成危房,受损耕地面积达520亩。巫山县委、县政府紧急将滑坡影响区的居民撤离疏散,才避免了人员伤亡的情况。

万州国土局负责人介绍,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万州江岸共发生塌岸、古滑坡体复活之类的险情16起。今年2月份开始退水后,又发生5处塌岸险情影响到15户居民64人的安全。云阳县从去年蓄水到今年退水以来,库区范围内发现大的崩滑险情14处,涉及362户共1293人。

云阳县城的双江街道滨江北路外侧库岸,一处编号为182号的滑坡体,在今年三峡水库退水期间发生严重变形。记者看到这个滑坡点沿着库岸100多米,面积达五六千平方米,库岸上厚实的水泥路面已经大量塌陷、裂缝,最大的裂缝可塞进人的拳头,一些裂缝距离连片的居民楼不足1米。云阳地灾防治中心主任张保民介绍,这个地灾点涉及居民440多人,由于没有纳入国家三峡地灾治理项目,无法开展治理,只能进行监测。

亟待建立长效机制

为保证三峡工程安全运行,2001年以来,中央已投入120多亿元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对涉及13个县级以上城市和100多个乡镇集镇的滑坡进行了监测、搬迁避让、库岸防护,并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175米试验性蓄水后,库区已经实施的治理项目运行基本正常。

但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干部和专家普遍认为,三峡水库高水位运行以后,库岸再造仍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根据三峡办后三峡工作规划,国家目前已经启动对蓄水后新发现地灾情况的全面排查,目前重庆库区地质灾害点初步普查达到9324处,其中蓄水期间新形成的地质灾害的隐患点有3812处,要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必须建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长效机制。

他们建议,对于水库运行期间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长期监测预警、应急抢险和持续防范。在三峡库区前几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国家先后投入上百亿元资金,这种集中防控库区地质灾害措施十分必要。但库区175米蓄水后,水库运行期间新生型滑坡和老滑坡的复活,在个体上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大规模治理可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只有建立起长效机制,才能在水库正常运行后,对库区地灾进行全程监控、应急处置和长期防范。

其次,要尽快建立前期已治理项目的管理维护机制。张保民说,目前库区地灾治理项目只有两年保修期,保修期过后治理单位撤走,项目后期的管理、维护责任主体和经费都没有明确。一些护坡工程,长时间无人维护、修缮容易被冲蚀,导致工程失效,甚至加快滑坡体失稳;已经实施的库区地灾防治和监测预警工程没有后期维护费和监测运行费,同样需要长效机制来维持。

此外,目前三峡库区地灾防治所采用的责任在地方、审批在中央的工作机制和体制,难以适应应急抢险、防灾减灾的需要,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瞭望》文章:三峡库区地灾的防治

何谓地质灾害?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时,便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

三峡库区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是典型的峡谷地理形态,其自然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暴雨洪水频繁,历来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三峡库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早在宋朝就有记载。从1982年到三峡水库修建之前,也发生过崩塌、滑坡等70多起。1999年三峡工程开工后,有关技术部门对三峡库区历史上发生的1302个滑坡进行了研究,对蓄水后不稳定、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采取了措施。2000年左右,国土资源部对库区涉及到的每个县都进行了地质调查。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三峡库区的主要外动力地质现象,也是库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推进,目前整个库区已发现的崩塌、滑坡达4000多处。为保证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2001年以来,我国政府已投入了120多亿元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截至目前,三峡库区共防治500多处滑坡,搬迁600多处,监测、预警3113处,库岸防护250多公里,涉及13个县级以上城市和100多个乡镇集镇,对所发现的不稳定滑坡地段全部进行了防护。

此外,三峡库区还形成了一张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网络。地质灾害治理部门在长江干流、支流两岸设置了上百个监测点,重点对新县城、移民新场镇、交通干线及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居民集中点进行监测。

国土资源部等相关单位着力研究地质灾害的监测手段,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在重点地区建立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沉降GPS监测网。库区各地镇、村同时组织了群众协助监测。近年来,这一预警系统已经成功预报了地质灾害数百起,成为一张及时、可靠的“安全网”。

地灾防治工作的有序推进,确保了三峡水库安全运行。国务院三峡办有关统计显示,2007年至今,由于防治、救援等工作组织得当,三峡库区已经连续两年多实现库区内无一人因地质灾害死亡。根据实地调查,三峡水库蓄水也没有造成危害重大的地质灾害。
家庭  4/0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快乐的生活  0.01/0  没感觉的 找个人陪着  0/0  没必要祸害他人 感情  0/0  年轻就该冷漠,年轻就该残忍(更是对自己) 活的阳光一些  0/0  你笑一个不阴暗的给我看 身体  N/A  身体是用来虐的,此生难得 相信我的人  ?/A  呵呵,不要相信我,对彼此都好 还属于地球人的GSEANer除了我愿望都会实现的

49

主题

45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9830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4: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航运作用还需要长期开发

1,“巨轮直航重庆”目前难以实现

三峡设计和论证过程中,曾经提出“万吨轮直达重庆”的诱人蓝图,但实际上,长江中下游一座座跨江大桥早已形成百桥锁江,巨轮无法从桥下通过,进入长江上游。

对于“巨轮入重庆”的构想,三峡的出现理顺了上游航道,而下游要不要拆桥让船,已经引起了持续的争论。

2,航运效率需要进一步改善

据公开的信息,三峡船闸设计之初确定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为5000万吨,双向运行为1亿吨,而实际上,三峡船闸的五级船闸启用后至今,双向船闸的通过能力到5000万吨就已经出现饱和。而且,由于永久船闸分为五级,因此通行速度较为缓慢,理论上过闸要2小时40分钟,在目前实际运行中,往往需要3.5个小时以上才能通过。重庆市交通部门提出要尽早论证、规划并最终在三峡大坝上建设第二座双线五级船闸或第二座升船机,并称“这才是打开长江通航瓶颈的根本办法”。
家庭  4/0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快乐的生活  0.01/0  没感觉的 找个人陪着  0/0  没必要祸害他人 感情  0/0  年轻就该冷漠,年轻就该残忍(更是对自己) 活的阳光一些  0/0  你笑一个不阴暗的给我看 身体  N/A  身体是用来虐的,此生难得 相信我的人  ?/A  呵呵,不要相信我,对彼此都好 还属于地球人的GSEANer除了我愿望都会实现的

49

主题

45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9830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4: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炸掉南京长江大桥疏通长江黄金水道

“账其实很好算,与其花数十亿改建,不如干脆炸掉南京长江大桥,彻底疏通长江黄金水道,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到10年就能超过上千亿,”在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建设的呼声日隆之时,一位不愿具名的桥梁专家日前通过媒体发出这番肺腑之言。

多座跨江桥束缚长江航运

有关专家指出,长江的水量是欧洲第一大河莱茵河的6倍,但运输量却仅为莱茵河的 1/6。这种差距除长江水道省市跨度大、区域协调困难、各自利益平衡等主观因素外,跨江桥梁的因素也成为约束长江航运变身“水上高速”的最大瓶颈。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金义华,明确指出了目前长江干流上部分桥梁建成带来的“后遗症”,其中最典型、影响最大的就是南京长江大桥。

金义华说,南京大桥以下港口由于不受桥梁净空高度的限制,3万~5万吨级货轮可乘潮直达,而南京以上港口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投资数10亿元在芜湖、安庆、九江、黄石、武汉、城陵矶、重庆等港口建成的数十座5000吨级外贸码头和集装箱码头,却很少有大型外轮靠泊。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进入长江的国际航行船舶虽然超过1万艘次,但99%的船舶均在南京以下港口。

大桥太矮堵住万吨巨轮

为什么南京长江大桥会对通航造成巨大影响呢?原来是桥梁净高不够而“腰斩”了长江。

1931年,美国万吨级“加利福尼亚”油轮曾自长江口直达武汉。但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净空高度仅有24米,如同一座千年铁锁,把大船挡在桥下,丰水期仅能通过3000吨级船舶,万吨级外轮根本不可能通过,限制了长江作用的发挥。后来新建的芜湖、铜陵、安庆等长江大桥的净空,也“将错就错”地比照南京长江大桥的净空高度建设,致使南京至铜陵213公里可供万吨级海轮通航的深水航道未得到充分利用。

据金义华介绍,新中国成立前,长江上没有一座大桥。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到1995年,长江干流上的大桥也不过8座。然而,截至目前,长江宜宾至上海段已建成通车的桥梁有39座,在建的11座,近期拟开工建设17座。到 2020年,长江上还将建桥(包括隧道)70座,未来10年内,长江大桥将突破100座,2020年将达124座。近3000公里的长江干流上,平均不到 30公里就会有一座跨江桥。

建议:皖鄂各掏500万炸桥

不愿具名的桥梁专家透露,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改造问题讨论延续多年,最终没有实质性结果的原因其实在于改建的资金无法落实。

由于该桥隶属关系复杂,铁道部、交通部、江苏省等多个省部级单位均对其有管理权,具体到投资问题就很容易相互推委,无法达成共识。反过来说,改建的最大受益者到底是谁,各方也各执一词。

该专家建议,以不到1000万元的炸除清理方案换来上千亿元的黄金水道收益,国家完全可以出面进行协调。1000万元的资金很容易筹措,炸掉后受益最大的安徽和湖北两省肯定愿意出这笔钱。

南京誓护桥 重庆促拆桥

两副市长舌剑唇枪

对于南京长江大桥保存与否的问题,近年已引发多次争议,当中最为激烈的,莫过于重庆副市长黄奇帆与南京副市长蒋裕德的一番舌剑唇枪。黄奇帆曾在一公开场合要求拆除南京长江大桥,但在场的蒋裕德则以“大桥五十年都不会倒”作响应。

今年1月上旬,上海举办关于“长江黄金水道开发”的主题报告会。与会的重庆副市长黄奇帆演讲时,暗批南京长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阻碍重庆的发展,应该考虑将其拆除。

在同样场合的南京市副市长蒋裕德则指出,把长江上的几座老桥拆掉,但实际上恐怕很难做到。他笑言,现在南京长江大桥净空为24米,一般的船只没法通过大桥开往中上游,令南京港吞吐量大增。他又笑言,南京长江大桥再用50年也无问题。

有分析指出,两名副市长的言论,都不外关乎一个“利”字,大型货船无法通过南京长江大桥,令南京能从中获得中转、运货等巨额经济利益;一旦将大桥拆除,这些利益将会变得一无所有,故南京极力反对拆除南京长江大桥。相反重庆却因欲再发展经济,南京长江大桥无疑是“绊脚石”。

网友激辩

反方:

●南京长江大桥也算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怎么能拆呢,就是不通车了,放着看也不能拆啊!

●南京长江大桥已经是历史文物了,连小学课本扉页上都有它的玉照。它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吗?

●都什么年代了,发展还要靠内陆水运?多修点

高速公路和铁路,少收点过路费,安徽和湖北一定会发展的。看看安徽的路,就知道安徽注定落后了。

正方:

●南京大桥的确阻碍了长江上游的发展,生产要素既无法向上聚集,上游的工业制成品又无法本地出口,只得到南京或下游来出口。

●为了国家发展,真要拆除南京长江大桥,也不是不可考虑。
家庭  4/0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快乐的生活  0.01/0  没感觉的 找个人陪着  0/0  没必要祸害他人 感情  0/0  年轻就该冷漠,年轻就该残忍(更是对自己) 活的阳光一些  0/0  你笑一个不阴暗的给我看 身体  N/A  身体是用来虐的,此生难得 相信我的人  ?/A  呵呵,不要相信我,对彼此都好 还属于地球人的GSEANer除了我愿望都会实现的

49

主题

45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9830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14: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峡船闸紧“卡”长江黄金水

新华网湖北频道10月13日电(记者 施勇峰 戴劲松)

三峡大坝使长江上游通航条件发生巨变,但三峡船闸却让长江黄金水道饱受“卡脖”之苦。是工程设计失误,还是过闸船型不标准?再次拷问三峡工程设计。

船行三峡,乘客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船舶通过三峡船闸等待的时间特别长,过闸特别慢。但在三峡永久船闸通航之前,管理部门宣传口径是:船闸通过三峡船闸需要2.5小时。

三峡船闸从2003年6月18日试运行以来,船舶过闸时间一般在3.5小时以上。而且由于目前三峡工程水位在135米高程运行,过闸只需通过4级船闸,如果2006年三峡水库蓄水至156米高程时,船闸要启用5级,过闸时间更长。至于货船,在三峡船闸长时间待闸和滞留已成了家常便饭,有车主告诉《瞭望新闻周刊》,等待上滚装船的车辆,有时一等就是几天,长长的车队有时一排就是几公里,经常把公路堵死。

和乘客、船主一样,参与三峡船闸验收的专家们也有同感。但在验收报告上签完字的10余位专家的忧虑是:从试运行情况看,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离设计要求显然还有一定差距,而这恰恰是未来数十年内长江能否重现昔日“黄金水道”风采的关键所在。

“卡”在何处?

原来在长江干流2800多公里的通航河道中,只有中下游1100多公里江段可以航行万吨级船队,而宜昌至重庆的川江段只能通行1500吨级船队。三峡天堑一度抑制了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运输潜能。

为了改善长江中上游的航运条件,加上权衡防洪、发电、水库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利与弊,终于实现了横断三峡这一壮举。

自去年6月三峡大坝实现首期蓄水至135米高程后,长江航务管理局提供的分析表明,蓄水通航一年多来,长江年货运量突破了3000万吨,比蓄水前增长了一倍。一切变化都似乎在印证设计远景:在长江上打造一条“高速公路”的蓝图已触手可及!

但航运部门的另一项监测报告无疑浇了“冷水”。往来于上中游之间的大小船只航运成本不减反增,恰恰就“卡”在了三峡船闸上:平均每天都有30多条船舶在船闸上下积压。

对在三峡坝区长时间待闸的痛苦和损失,一些船舶驾引人员和货车司机记忆犹新。一位船老大告诉,一些司机“弃陆登船”主要是冲着水路比陆路快且价格廉而来的。由于渝东、鄂西地区崇山峻岭,线路长达600余公里,路况差,收费点多,公路运输运营成本高。而两地水运里程不过320公里,同公路运输相比,水运运费低、里程缩短一半,时间节约60%以上,经济、效率高,安全有保障。仅仅在川江段行走确实快捷多了,但要再往下走就不畅了:过一次闸一般比从万州到三峡大坝的运行时间多出2至3倍。

滚装运输近年来在川江兴起,被誉为“长江上游水运新的经济增长点”,却也因船闸“瓶颈”遭遇重创。待闸时间最长的一次,让900多艘滚装船等了整整5天5夜,致使水果、肉类等一些鲜货变质,个别船方由此赔偿损失一次性高达3万元以上。一些货车司机担心车上货物被偷被抢,整天整夜守着车子和货物,不能随便走动。

万般无奈之下,许多船舶运输公司在刚刚享受“高峡出平湖”的快捷后,不得不重新选择翻坝转运的应急之策,甚至弃水登陆。于是,与长长的待闸船队相呼应,三峡沿岸又出现了长长的车队。

慢在哪里?

有关科研机构早就对三峡工程航运效益作了预测:到2030年,三峡船闸日均通过船舶44闸次,宜昌至重庆660多公里川江航道的年通过能力将提高到5000万吨,船舶运行周期将缩短一半左右,运输成本降低35%~37%。如今,三峡船闸实际运行效率远未达到设计水平的尴尬现实,已经使许多有识之士对这一美好前景产生了种种质疑。

而最尖锐的矛头指向了设计方案。今年“两会”前夕,考虑到三峡船闸运行及三峡通航情况可能会引起关注,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向交通部递交了一份紧急报告。报告称:“两线船闸在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每日仍会有一定数量的船舶待闸,而且船闸日均运行闸次离设计指标有较大差距。”

截至今年5月,双线船闸日均运行25闸次,日均通过船舶222艘次,日均运行效率仅相当于设计水平的57%。监测还显示:目前船闸实际进闸间隔时间为116分钟,这比设计的59.7分钟整整慢了56.3分钟,接近一倍。

究竟慢在哪里呢?一些专家曾向媒体解释说:过闸船型不标准,是影响当前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的关键。但三峡通航管理局的报告则认为,船型现状只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却不是根本原因。

据报告分析,导致三峡船闸目前日运行闸次与设计值存在较大差距的根源还在于工程设计问题,船闸工程输水条件变化的进闸时间延长、一闸首突出部碍航、二闸首液压设备选型不同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度达到了60.75%,而现行船舶(队)与设计船舶(队)存在差别的影响度相对而言则要低很多。

尽管有关方面强调设计方案着眼的是长江航运的未来,即“设计前提是2030年后长江上船舶已经标准化”,但若仍由现状持续下去,其间20多年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

如何提速?

船闸试运行一年多了,主管部门仍没有找到解决船闸提速问题的万全之策。据介绍,长江干线货运量一改上世纪90年代年均5%的增长速度,近4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出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去年,长江航道的货运量达3亿多吨,比上年增长了16.8%;今年前5个月,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达到1.58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9.2%,增幅再创历史新高。业内人士认为,在长江航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三峡船闸对长江航运的瓶颈制约将进一步加剧。

交通部水运司副司长徐光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由于受到当前运行条件的限制,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不大,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来提高三峡大坝的综合通过能力,以满足船舶过坝的现实需求,这将是长江航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首要课题。

经过初步论证,专家们已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一是加强运行管理,提高船闸通过潜能。一年来的运行数据显示,三峡船闸通过能力稳步提高,平均过闸时间由试运行初期的4.2小时缩短到3.17小时,日均运行闸次由初期的17.5次提高到27.4次,日均通过船舶艘次由初期的135艘次增加到234艘次。但相对设计年货运通过量为5000万吨的总目标仍有差距,也就是说还可以在调动、组织、保养设备等方面下功夫。

二是启动船舶标准化,既从尺寸上充分保证船闸空间利用率,又鼓励新建船只尽可能向大吨位发展,以保证闸室通过货运量最大化,逐步形成一个比较理想的船型结构。但徐光强调这需要一段时间,毕竟国家推行现有政策时,还有大量小吨位的旧船只存在,不可能全部淘汰。而且,启动船舶标准化也不意味着今后长江上行驶的全部是大吨位船只,因为长江上游有干线,也有支流,所以较小吨位的船只还会有一定比例。未来15年,交通部将致力推进三峡库区的船舶型号标准化工作,并决定2005年起开始禁止200吨以下的船只过闸,此后再逐渐提高过闸船舶吨位。

三是将本来作为特殊时期使用的翻坝转运长期化,并规定滚装船将全部走翻坝转运,而客船在高峰期时也将选择这一手段。像长江上运营的滚装船有99艘,每艘一般为120多米长、25米左右宽,与三峡船闸的单级闸室(有效尺寸为长280米、宽34米)相比,滚装船过闸时占用闸室面积较大。每天滚装船占过闸船舶的数量虽然只有10%以上,但占过闸面积却高达40%,让滚装船乘载的汽车下船上岸,途经三峡工程专用公路,绕开船闸,可大大减轻船舶过闸压力。为此,三峡总公司近期已开始在船闸的上下游兴建3个翻坝码头,以缓解船闸过船的压力。

但着眼长远,有关部门建议还是要尽快建设升船机。重庆市交通部门甚至提出要尽早论证、规划并最终在三峡大坝上建设第二座双线五级船闸或第二座升船机,并称“这才是打开长江通航瓶颈的根本办法”。
家庭  4/0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快乐的生活  0.01/0  没感觉的 找个人陪着  0/0  没必要祸害他人 感情  0/0  年轻就该冷漠,年轻就该残忍(更是对自己) 活的阳光一些  0/0  你笑一个不阴暗的给我看 身体  N/A  身体是用来虐的,此生难得 相信我的人  ?/A  呵呵,不要相信我,对彼此都好 还属于地球人的GSEANer除了我愿望都会实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4 02:23 , Processed in 0.0465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