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楼主: 白狼小将

[草原之殇] 穿越内蒙古高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9: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 55、从新巴尔虎左旗至鄂尔多斯,这是我们最为曲折的一段行程。我们原定翻宝格达山,沿国境线至东乌珠穆沁旗,在被至少5人告诫不能翻宝格达山之后,我们听从了一位蒙古族摄影师的建议,改走小路、抄近道。
55.jpg
56、正是在走小路的途中,我们遭遇陷车、迷路,也因此收获了很多意外的风景。但是要陪同我们考察内蒙古西部的专家已在鄂尔多斯等待我们,最后一天,我们日行1000公里,几乎是一路狂奔,终于在夜里两点抵达这个“魔鬼城”。
56.jpg
57、我们在草原上寻找通往东乌珠穆沁旗的道路,一路遇到不少艰难曲折,却也得到了不期而遇的收获。山坡上,大片的贝加尔针茅在风中如波浪荡漾,那是我们一路上见到的最美的针茅。
57.jpg
58、针茅可以说是内蒙古草甸草原上最具标志性的植物,而牧羊人却对它感情复杂。每年初夏,刚发芽的针茅可以让绵羊过足口舌之快,然而到了7、8 月份,针茅长出长针一样的芒刺,长刺刺到羊的身上,令它们痛苦难耐不说,羊皮上还会被扎出一处处针眼——被针茅扎过的羊皮是不会卖出好价钱的。
5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59、我们这段主要考察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的草原类型丰富,地形地貌多样,编织出一幅壮丽的织锦。这里是草原的“图书馆”和“画廊”,是游牧民族的故乡。
59.jpg
60、草原上小径分岔,完全不分主次,我们不断走错路,其中一次,当我们沿着一条自以为很正确的路爬上山坡时,后面有两只小狗一直追着我们叫个不停,直到我们发现走错路时才反应过来,它们是来提醒我们掉头的。
60.jpg
61、在历经多次迷路后,夜里11 点,终于抵达扎木钦苏木,大家身心俱疲,村子里唯一的一家餐厅早已打烊,任我们如何请求都不愿意再开火,最终答应借我们厨房,但得我们亲自下厨。那天晚上,我们6 个人合吃了一锅米线。
6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9: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 62、夜里11点我们到达锡林浩特,这里明显比我们以前走的地方要活跃、发达,路上车流不断,因为这里距离北京只有一天的行程,正好位于北京的正北方。锡林浩特所在的锡林郭勒草原是典型草原,就是植物学家眼里真正的草原。
62.jpg
63、在浑善达克沙地,我们调查的植被样方是比较特殊的一处:相比于草原和荒漠,这里的植被群落结构更加复杂,除了草本植物,沙地中还出现了乔木层——树种很单一,全是榆树。在15米见方范围内,我们逐一测量榆树的胸围粗细,样地中共记录到胸围60厘米以上的中、大树11 棵,郁闭度达到40%。
63.jpg
64、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之间,生长着无数鹅黄的、紫红的、青绿的榆树疏林和灌丛状的植被,它们看起来似乎毫无秩序,但是却像一个高明的画师随手描绘而成的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画面之上各种色彩浓郁混杂,却又分明倾泻出一种酣畅淋漓的自然之美。这是摄影师在浑善达克沙地腹地拍摄到的美景。
6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9: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65、夏季的内蒙古草原,最著名的美景莫过于“风吹草低见牛羊”——羊群洁白,云朵般游弋在草原上,仿佛是英文字母“S”,又似阿拉伯数字“5”。在牧区,自古有着“草原五畜”的提法,这“五畜”之中,牛、马、骆驼各占一席,其余“两畜”则被山羊和绵羊占据。
65.jpg
66、内蒙古的牧羊人总是把绵羊和山羊按照2:1至3:1的比例混养在一起,这两种羊在一起生活,恰能够取长补短。绵羊生性慵懒软弱,只顾低头吃草,狼来了也不知道报警。而山羊机警活跃,绵羊群掺入山羊,可以扩大放牧半径,而且可以提前报警。
66.jpg
67、在草原五畜中,牛算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它随处可见,太过平凡而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在牧民的生活中,牛却占有者不可替代的位置,它将身体全部都奉献给了牧民,在蒙古的历史中甚至将牛视作图腾。
67.jpg
68、这是我们的图片总监王彤带领的摄影小组在鄂尔多斯拍摄的乌审马。乌审马全名叫鄂尔多斯乌审马,是四大蒙古马之一。四大蒙古马中,百岔铁蹄马只有几十匹了,剩下的三种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足10万匹。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体育局的职业驯马师茫来为我们挑选的这种白色的乌审马,数量就更稀少了。
68.jpg
69、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在内蒙古广阔的沙漠中,骆驼以它的耐饥渴、耐高温、坚忍、忠诚,成为了沙漠牧民心中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悠远的戈壁,苍凉的沙漠上,东来西往的驼队,不仅促进了物质的流通,更连接起了东西方的文明。
6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09: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70、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蓝天,把自己也染成了天空的颜色,远处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湖水,哪里是天空,眼前的美景便是天水一色的呼伦湖。呼伦湖的整体形状是一个斜长方形,湖的北岸的西南岸为砾崖阶地,东岸和南岸为平坦的草原。
70.jpg
71、这连绵起伏的茂密森林,出现在内蒙古阿尔山市东北方向的大兴安岭中,颀长而笔直的白桦树和兴安落叶松将山林点缀得无比秀美。那湛蓝色的湖泊是阿尔山天池,它仿佛森林的眼睛,安静地凝望着天空。阿尔山天池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封闭型火口湖,没有水流注入和流出,湖水静得似乎要凝固起来。
71.jpg
72、眼前的吉兰泰盐池或许丰富了我们对湖泊的印象,随着视觉的延伸,一池卤水映出了万里晴空。卤水中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后析出,并层层沉积,在湛蓝的湖水中画出随意而优美的曲线。吉兰泰盐池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缘,气候干旱,成盐条件好,矿床已有100多万年的形成和积蓄历史。
72.jpg
73、连天的沙漠中,明镜般的湖泊被碧绿的草地深情地拥吻着,这是库不齐沙漠腹地的七星湖,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湖泊和它周围的植被冲淡了沙漠的冷酷和荒芜,如果不是身临其境,谁会想到漫漫黄沙之上竟如此生机盎然。
7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 74、这段旅途快速而干脆,我们用一天的时间穿越了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并经河套地区进入磴口县。与我们接近“几”字型的路线一样,鄂尔多斯的边界也正好是一个硕大的“几”字,这个字由黄河勾勒,将鄂尔多斯高原与它北边的河套平原和西边的阿拉善高原截然区分开来。
74.jpg
75、如果不是亲手触摸到地表的细沙,我们很难想象已经进入了毛乌素沙地。在这里,丛丛簇簇的鄂尔多斯蒿、沙芥、旱蒿等沙地植物色彩各异,它们不仅固定了沙丘,还让沙漠看上去明快而活泼。
75.jpg
76、鄂尔多斯高原处于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人工种植的森林,也看到了很多低调朴实的本地固沙物种。这片沙丘绿色斑斑,确切地说,它们还算不上沙丘,只能说是连绵的小沙堆。沙堆上的植被,是清一色的“唐古特白刺”。
76.jpg
77、这是我们在库布齐沙漠南缘见到的场景,路边一望无际的粉白色花海让我们暂时忘却了奔波的疲劳。神奇的是,这是一片“葱花花海”——遍地绽放的,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著名的美味野菜——沙葱。这些野生的葱微辣而多汁,它们是牛羊适口的美食,甚至还有为牲畜催情的功效。
77.jpg
78、刘书润教授在给编辑黄菊讲解各种植物的知识,王彤躺在地上,为他们记录下了这张角度独特工作照。
78.jpg
79、制作植被群落样方
7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0: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80、阿拉善是我们行程的最后一段,也是路途最为漫长、内容最为饱满的一段。这一段的最终目的是抵达内蒙古的最西北角——500 号界桩。
80.jpg
81、盐湖是我们考察的首要内容,吉兰泰盐池是内蒙古面积最大的盐池,位于阿拉善左旗、乌兰布和沙漠西缘。为了考察盐湖,我们邀请了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郑喜玉研究员同行,他主编了《内蒙古盐湖》一书,这本书是内蒙古盐湖的圣经。
81.jpg
82、我们在吉兰泰盐池看到两个盐堆:一个黑的,像一个大土堆;一个白的,就像我们想象的盐堆的样子。我们爬了上白色的盐堆,抓起一粒来尝了尝,非常鲜美。可以想象,如果用它来炒菜,味道肯定不错。但后来被告知,白色盐堆是工业盐,黑色的才是食用盐。
82.jpg
83、从吉兰泰盐池出来后,接着去雅布赖盐池。雅布赖盐池由很多个大小不等的小盐池组成,图片总监王彤爬上堆在盐池边的盐山上,正为寻找一个合适的制高点拍摄全局而犯愁。以他为参照物,我们可以看出这盐堆有多大。
83.jpg
84、吉兰泰盐池的盐沟
8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0: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85、看完盐湖,我们接下来的目的地是巴丹吉林沙漠。这是巴丹吉林沙漠南部的金字塔形沙丘,由方向不固定的强风塑造而成。这种沙丘具有不同方向的脊线,棱面会有3到4个,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五六个。当不同方向的风势均力敌,相互竞争着把沙粒吹来此处,就会形成高大、壮观的金字塔形沙丘。
85.jpg
86、这是巴丹吉林沙漠里的蜂窝状沙山,它的特征在于沙丘的脊梁(沙埂)呈环状,丘间的低地是圆形或椭圆形沙窝,在低地中则往往生长着植物。高大的沙山一直从眼前蔓延开去,但这只是巴丹吉林沙漠中众多高大沙山中的一角。
86.jpg
87、巴丹吉林的新月形沙丘。在巴丹吉林沙漠,摄影师在迎风面航拍,用镜头抓取了这幅画面:一个个新月形沙丘的“背影”优雅地侧卧在沙地上,天空的蓝色光影被倒映在沙波纹上,似乎正随我们的呼吸而起伏,那完美的曲线令人怦然心动。
87.jpg
88、腾格里沙漠复合型新月形沙链与丘间湖泊。沙漠里的天空异常蔚蓝,当纯净的天色倒映在更纯净的海子里,就会蓝得勾魂摄魄。腾格里沙漠是中国湖盆最多的沙漠,大小湖盆达到了422 个,但仍然有大面积存水的海子已经比较少见。
88.jpg
89、巴丹吉林沙漠的面积比整个海南省还大,只住着不到30户牧民。但是,在这片外人以为无比荒凉的沙漠里,遍布着大约119个湖泊(这个数字还有很多其他说法),每户牧民拥有至少4 个以上的湖泊,它们中一定既有淡水湖又有咸水湖。从这张遥感图上就可以看出,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有多密集。
89.jpg
90、在巴丹吉林茫茫大漠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湖泊?专家研究发现,祁连山的冰雪融化后,通过地下深处的断层(即地质上著名的阿尔金断裂带)源源不断地进入沙漠,也就是说,500公里外的祁连山冰雪融水是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水的发源地。
90.jpg
91、在巴丹吉林沙漠的沙丘上,只有星星点点的禾草和蒿草,一队白色的羊群正缓慢地翻越沙丘前去觅食,前方还有一层接一层的更高大的沙山等着它们。我们不禁担忧:这些羊如何才能吃得肥壮?
91.jpg
92、在巴丹吉林沙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沙漠中竟然能驾车纵横驰骋。一辆破旧的北京212 吉普车,竟能开得像过山车一般,一会儿冲上沙峰,一会儿跃入沙谷,这让我很惊奇,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沙漠里是不能开车的。
92.jpg
93、进入巴丹吉林沙漠的第一个晚上,我们连续遭遇了迷路和陷车。在一个连脚都能陷下去的地面上,真的无法对脱离困境抱有希望,只要车随着沙坡向下滑,所有拉着绳子试图阻止它下滑的人都会因为脚下无法受力而全被拽倒,然后再次尝试。当我们成功自救后,4个人的鞋坏了两双,狼狈但是欣喜。
93.jpg
94、我们的车正从巴丹吉林沙漠的一个个沙山前驶过,车开得特别刺激, 一会儿波峰,一会儿浪谷。我们的目标是必鲁图——沙漠珠峰。到那里为的是登上巴丹吉林沙漠的最高峰,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沙山,垂直高度约435 米的必鲁图,当地人称之为“沙漠珠峰”。
94.jpg
95、在爬巴丹吉林沙漠最高峰(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沙山)必鲁图的途中,每个人都举步维艰。幸运的是,当我们四肢并用着爬上峰顶时,最后一抹夕阳正等着我们,晚霞映红了茫茫无边的沙山和点缀在沙山中的湖泊。我们瘫坐在沙脊上,累得一句话也说不出。
9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10: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paragraph]96、离开巴丹吉林,我们下一站是内蒙古的最西北角。从额济纳旗出发,经甘肃省酒泉、嘉峪关、玉门,在一个叫桥湾的地方北上,目标是中国与蒙古国、甘肃与内蒙古相会处,一个编号为500 的界桩。经过14个小时奔波,终于在太阳落山前赶到了那里。就在到达那里的一刹那,我们的车却爆胎了。
96.jpg
97、“中国500”的界桩矗立在一个山头上,站在这里甘肃、内蒙古和蒙古国的大地尽收眼底:无论东西南北,每个方向都是空荡荡的戈壁,只有稀稀疏疏的梭梭和白刺,点缀在这黑黢黢的大地上。这一带就是赫赫有名的黑戈壁,也是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因为远离海洋,而成为欧亚大陆最干旱的地方。
97.jpg
98、历经一万多公里,在第22 天的时候,我们终于抵达了内蒙古的最西北角——500号界桩,有我们身后的界碑为证。我们身心俱疲,但已如愿以偿。
98.jpg

404

主题

959

回帖

1960

积分

黄河

积分
1960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2-10-27 12: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走的记者才是好记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2 03:43 , Processed in 0.04619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