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18实习第21天 周五,晴。 今天进入实验前期阶段,思考能不能利用咖啡渣的天然大地色、深浅不一的棕调去契合乡土主题,无需调色便有泥土、木纹的厚重感。粗糙质地让画面触手可摸颗粒肌理,麦田的起伏、石墙的斑驳都能立体呈现。同时,咖啡渣务必彻底烘干(晒/烤/炸锅低温慢烘),或许可以混合白乳胶作基底,丙烯上色——咖啡的质感会从颜料中透出来。 今晚上开展了第三次交流会,小伙伴主要讲了环保公益概况,我也有感而发,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第一点主要是“面对上述种种制度约束,社会组织会主动寻求政府庇护或者‘广撒网’接项目加以应对,这反过来牺牲了自身的独立性或陷入繁琐的申报流程,进而导致了组织自身能力难以养成、‘无质变’的业务增长。其次是购买服务制度对社会组织行动的异化。当前,各种以设定期限、合同管理和指标考评为特征的项目制管理,使得社会组织沦为行政指标的被动执行者,被迫优先识别政府指标,频繁应付高密度的会议、检查和考评等。‘不管已经承接的项目的效益如何,社会组织长期处于续约、扩大或争取新项目的压力之下。’在实践中,社会组织只能聚集项目书的关键指标或是制造‘亮点工程’,以求达成委托方的项目管理要求。” 第二点是我对公益环保四个字的思考,以前我常常看到一句话“君子论迹不论心”,从实际行为到内心动机,一层层剖开,极容易钻入牛角尖。公益需要的是“可持续的善”,而不是“完美的善”。用护士的例子很贴切——带着房贷压力工作的急诊科护士,难道救人的价值就打折扣了吗?一方面,机构组织内省,优化治理结构,完善自律机制,做到不损害服务对象利益、不侵占公益资源;一方面,公众多一些监督与耐心,在符合机构章程及法律规范的情况下,允许参与者获得合理回报和容错率的存在;一方面,警惕无良媒体的无限放大,优质媒体对公益组织合理合法监督、对公众正能量引导,毕竟公益需要的是“可持续的善”,而不是“完美的善”。用护士的例子很贴切——带着房贷压力工作的急诊科护士,难道救人的价值就打折扣了吗? 第三点,一个非常现实的困境:明明有禁烟标志,却在实际生活中形同虚设,导致不吸烟者被迫承受二手烟危害。餐饮等公共场所违规吸烟率之高,公民遭遇二手烟后采取行动比例之低,居然诡异地达成了和谐的局面。有关部门的介入势在必行—— 也许有些东西是不现实的、是有失偏颇的或以偏概全的,但这是此时此刻我想说的、有疑惑的、正在思考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