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赠额是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最直观的指标之一,对于基金会而言亦如此。历经2011年的风雨洗礼,慈善劝募遭遇挑战。如今,各大基金会2012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已陆续出炉,它们的筹款情况究竟如何?原因何在?其背后又是怎样的公益慈善发展景象?
收入减少
8月30日,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友成基金会)邀请数家媒体,就9月末即将召开的第二届“新公益嘉年华”暨首届“中国社会创新论坛”进行沟通。据了解,此次论坛将探索城乡社区发展新模式和相关社会议题的解决方案,目的是推动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各类社会公益组织以及企业创立新的伙伴互动形式。
与此同时进行的,还将有友成基金会成立五周年的答谢会。在媒体沟通会上,记者了解到,虽然该活动筹备已久,但活动经费仍在募集中。友成基金会副秘书长宋波对此并不回避,称经济状况欠佳给基金会募捐带来不利影响。
宋波告诉记者,2012年初,友成基金会的计划募款数额为五千万,但2012年上半年,基金会的捐赠收入仅为一千万,“其中还包括物资折合人民币的金额”.
他坦言,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完成年初的募款计划非常困难。“很多理事单位的经营状况都不良好,自然会压缩对基金会的支持。”宋波告诉记者,以此次活动为例,原本计划捐赠200万的某经营地产的理事单位,最后仅仅捐赠了20万。
友成基金会于200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国内首家由两岸三地着名企业家发起,以扶贫开发等公益事业为主要目的的非公募基金会。而未来,“新公益倡导”则将变成友成基金会的重点工作部分。
实际上,面临募款压力的不仅友成基金会一家。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由企业家发起的、以企业作为主要募款对象的非公募基金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济问题。
万通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万通基金会)秘书长李劲也在近日表示,由于经济下滑,企业利润变少,给基金会带来募款压力,一直以“独立”为口号的万通基金会也将向企业回归。
根据万通基金会成立之初,万通董事会通过的“决定万通地产税后利润的0.5%,加上万通实业税后利润的1%,每年滚动投入到基金会”的决议,2012年,万通基金会的固定捐赠收入按此计算仅为250万。
“冯先生个人又捐了200万给基金会,就是450万。”李劲告诉记者,450万--就是万通基金会2012年到目前为止的所有捐赠收入。
状况不堪
实际上,经济危机对企业基金会的影响早从2011年起就已经显露端倪。
记者在友成基金会2011年年度报告中发现,基金会年初资产合计约19931万元,截至2011年底,友成基金会的资本总额约为18637万元。
2011年一年,友成基金会的捐赠收入为4012万元,投资收入为-1235万元,本年度的公益事业支出为3290万元。也就是说,在投资亏损的背景下,友成基金会2011年就已经入不敷出。
宋波告诉记者,去年基金会投资亏损了一千多万,主要是在股票的二级市场上投资亏损,大约亏损了百分之十几。
虽然捐赠收入减少,投资又不能缓解现状,但宋波表示,这并不会对当下进行的公益项目产生影响。“拿这次的论坛来说,实际上在两年前就已经着手计划,活动整体预算在200万左右,机构针对这个活动进行了单独的募款。”宋波说,虽然少数企业减少了对活动的支持计划,但由于与政府合作,提供部分场地,也节约了不少预算。目前,针对该活动,基金会已经为论坛筹到大约70万元。
“真筹不够就基金会往里填钱呗。”同时,宋波告诉记者,年初,有一个理事单位捐赠了友成基金会大部分的员工工资,解决了大问题。
与友成基金会不同的是,万通基金会从成立之初的策略就是“小而精”.万通基金会于2008年成立,注册资金来源于万通地产、万通实业和万通控股集团董事长冯仑的个人捐赠共计400万元。2008年汶川地震,基金会公益支出较大,动用了原始基金,基金会账户只剩208万元。到了2009年,基金会将原始基金数额变更为200万元。
从捐赠收入上来看,2008年,基金会的捐赠收入约为130万;2009年和2010年,捐赠收入持续上升,分别为627万和1330万;而2011年,基金会的捐赠收入又有所下滑,为401万,其中包括冯仑的个人捐赠25万。再加上2012年的450万,万通基金会近5年的捐赠收入不到三千万。
由于原始基金很少,又出于上市公司对于股东负责任的考虑,这家以试水性质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从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投资行为。冯仑彼时将万通基金会的定位总结成7个字:独自、专业、可持续。但目前看来,在捐赠收入下滑的背景下,该基金会甚至没有通过投资收益来支持后续运作的可能性。而其“独立性”也将受到考验。
“基金会是否可以向企业理事会申请扩大捐赠的比例,比如将0.5%扩大到1%?”记者问道。
“绝不可能,经济状况越不好,企业越不愿意向外拿钱。”李劲回答。
压缩开支
收入下滑,基金会要解决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年度检查。李劲告诉记者,从往年的经验来看,基金会约需要70万元左右的行政经费来维持正常运转。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这就意味着,基金会每年至少需要700万元的捐赠收入并且全部投入到公益项目。
而以万通基金会2012年450万的捐赠收入来看,基金会可支配的行政经费最高为45万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劲考虑过采取一些机构的方法,将项目官员的工资分摊到项目支出中。然而这种做法很快变得行不通。
7月29日,民政部正式印发《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对于规范基金会接收和使用捐赠行为,基金会的交易、合作、保值增值行为以及基金会的信息公开行为作了更具可操作性的指导。其中,进一步明确了“项目人员的工资福利应计入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和“公益事业支出”的规定。
“这就把分摊这条路堵死了。”
行政支出不能压缩,又不能分摊。除此之外,李劲想到最现实的做法只能是向企业“靠拢”:“将主要员工的工资都放到企业里去,包括秘书长、项目官员、传播官员,都由企业来发工资。”
这种通过降低行政经费来降低募款压力的方法,李劲之前从未尝试:“坦率讲,我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除行政支出外,基金会还必须从项目入手,通过减少项目支出来应对现状。
8月6日,万通基金会组织合作伙伴进行了一场项目交流研讨会。除了对项目进行总结和梳理外,李劲也表示了基金会的捐赠收入将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运作。
对此,李劲告诉记者,“项目支出可能会有所减少,一些做得比较难的效果也不是特别好的事情,可能会砍掉。另外一些可以延迟的开支,就不催促财务开支,基金会是资助型的,比如12月份要清款的项目,那就先缓一缓,明年再清。”
相关链接
红丹丹:“政府购买”后安全上岸
公益人对于“政府购买”的期望在民间公益组织“北京红丹丹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红丹丹)身上得到了印证。
“虽然经济不好让企业效益受影响,但今年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政府购买,所以,总的来说,我们感觉发展前景很乐观。”红丹丹创始人、中心主任郑晓洁的声音透着喜悦。
据郑晓洁介绍,去年,红丹丹的“盲人出行”项目实现了北京市的政府购买,得到5.6万元的项目费用,今年红丹丹提交了三个项目参与政府购买的申报,郑晓洁觉得“申请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去年政府购买占红丹丹总收入的5%,今年应该可以达到30%,我们明显感觉到一年比一年好!”在政府的扶持下,郑晓洁觉得,虽然全球经济衰退,“但我们并没觉得受到威胁”.
许多民间公益组织正受益于积极的政府政策,在公益筹资整体不景气的环境下走上“安全岛”.
协作者:抵御危机依靠公众信任
虽然政府保障让民间组织在危机下仍能平稳发展,但另一家“还没受什么影响”的民间公益组织创始人则表达了一种更好的保障方法。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协作者)主任李涛说:“从长远来看,公益组织抵御经济危机冲击的最好方法是依靠最普通公众,如果我们的发展都是依靠普通百姓的支持实现的,那即使经济危机到来,百姓对你的信任不会影响小额捐款,即使捐款会缩水,也不至于酿成大危机。”
“公益组织要健康发展,真正可以依靠的是最普通公众,因此,降低公益组织的注册门槛,放开公益组织的公募权,才是对公益组织长远健康发展的保障。同时,也只有让公益组织真正依赖公众,而不是依赖企业,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公益组织的透明化进程。”李涛说。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唇腭裂慈善救助机构美国微笑列车创立于1997年。虽经历过经济危机时期,但由于一半以上的捐款都来自于个人,而个人常态的小额捐款受经济危机的冲击不会太大,所以,微笑列车始终保持着高效运转,以“平均每5分钟完成一台免费手术”的速度为全球各地的贫困患儿带来新生。
(据《京华时报》)
(来源:公益时报)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