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437|回复: 0

《灾害中儿童健康保护指南》(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4 15: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灾害中儿童健康保护指南》

四、疾病监测
灾后疾病监测是预防灾后传染病流行和暴发的重要环节。儿童是灾后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高危人群,大部分传染病的流行都是从儿童中开始。加强对儿童人群中的疾病监测是灾后防疫的重要措施。

1、监测目标
灾害发生后要尽快确定监测目标,通常为普通目标和特殊目标两大类。根据目标再确定要收集的资料的种类。
普通目标,包括受灾当地的人口资料,灾情资料和流行病史等。
l         受灾范围、受灾人口数、妇女和儿童受灾数量等。
l         死亡和受伤人群数量,伤情特征,儿童受伤数量。
l         当地疾病流行史,是否为某种传染病的疫区或疫源地。
l         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受灾状况,能参与医疗预防工作的的人力、药品、设施和设备状况。
l         当地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包括交通、电力、通信、水、食品卫生设施等,从而对医疗防疫的紧急救援的保障条件有个初步的评估和了解。
上述资料对制定灾后防疫方案是必须的。这些资料中的大部方都是可以从地方政府和救灾指挥部获得,有关伤情的资料和信息仍需要到现场医疗急救点和收治医院调查和了解。

特殊目标,是为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灾后传染病的防治目的而设定的目标,主要包括三类资料和信息:疾病、危险因素和健康状况。
l         疾病资料,通常包括传染病、中毒、意外伤害、和非传染性疾病。
l         危险因素资料。包括传染病流行的一般危险因素和某种传染病流行的特殊危险因素。环境卫生、水源、人群流动、毒物场所、放射源、危险品库、大型聚居点、卫生习惯等。
l         健康评估资料。营养和营养不良、免疫接种、心理和精神健康、家庭护理等。

2、监测方法
所有调查和监测的计划和实施,都要考虑到灾害现场和紧急救援的危机特征,包括:
l         时效性和紧迫性,
l         资料和信息来源的局限性,
l         形势的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
l         支持条件和后勤保障的困难,
l         部门和系统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这些特征,需要我们能以危机状态下的非常规的设计和手段,迅速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且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根据有限的资料,及时做出判断,确定相应的策略,同时,要确保在困难的条件下有效地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能力、经验和技巧,与救援决策者和领导者的沟通,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能力。

基于疾病的流行病学监测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对各种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和规律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根据这些知识,结合灾区的地理、气候、灾情、灾害发生的季节等情况,可以判断灾后可能发生流行的疾病种类,以此作为防控的重点,同时也是流行病学监测的重点。例如:
l         冬春季节:麻疹、流行性脑膜炎、流感、百日咳、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
l         夏秋季节: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感染、沙门氏菌感染、伤寒、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霍乱等。
l         地方性传染病:疟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
l         疫源地传染病:鼠疫等。

基于症状的流行病学监测
在灾后的危机状况中,为了尽快掌握疫情发生的预兆,常常收集症状发生频度的资料,作为疾病监测的第一步,这种做法被称为症状流行病学监测。如果在儿童人群中某一类症状短时间内集中出现,可能预示某种疾病的发生或开始流行。

最常用的症状监测有二类:
第一类是发热,很多传染病的前躯症状都是发热,如果发热病人增多,就应该警惕。
第二类是腹泻,一些肠道传染病常表现为腹泻,同时,腹泻患儿增多,提示环境卫生状况的恶化。
对这二类症状的监测,可以得到很高的敏感性,而对疾病监测的特异性不高。为此,流行病学家又采用症状组合的方法:
l         腹泻的症状组合:腹泻伴粪便带血,可能与痢疾发病相关;腹泻伴水样便,可能与轮状病毒性肠炎相关;腹泻伴大量米汤样便,则预示霍乱的危险。
l         发热的症状组合:婴幼儿发热伴咳嗽、呼吸增快,可能与肺炎有关,发热伴卡他症状和皮疹,可能预示麻疹发生,发热伴头痛、呕吐、惊厥,可能预示脑炎发生等。
当监测到症状的增加或集中出现,就必须迅速派出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调查,配合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在诊断确定前就要对风险做出初步评估,并采取必要的临时防控措施。最终可能撤消预警,但也比在灾区延误某种传染病的控制要安全。
中毒也可能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伤亡。特别是当生产、贮存和运输有毒有害或危险品的设施遭受损害时,会造成重大中毒事件发生的风险。因此,在重大灾害发生后,也要加强对中毒事件发生的风险的监测和评估,并纳入流行病学监测的计划。
除了对传染病进行监测外,在灾后的恢复期还应该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评估。

3、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建立
在重大的灾害发生以后,要迅速建立疾病监测和报告系统。
l         监测系统应覆盖所有临时医疗急救点,当地的卫生机构,临时居民安置点。
l         明确监测的疾病和症状,以及信息报告的途径、方法和人员。
l         要实行零报告制度。
l         对重大疾病及可疑病例要实行个案即时报告制度。
l         重点疾病要开展哨点监测,作为对常规监测的补充和加强。
l         对资料要及时分析和反馈,缺乏反馈会降低基层报告人员的积极性。
l         灾区人员流动性大,参与监测和报告的人员更換时,要确保新的人员熟知自己的职责、任务和报告途径。
资料的形式通常有三种:计数、率和描述性资料。在常规的流行病学中强调率的计算和运用,通常将计数资料转换成率,再进行比较和分析。但是在危机状态下,很难获得准确的率的资料,因为很难获得计算“率”所必须的分母数。作为替代,在危机状况下,常用某一监测地点规定时间内的计数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如每日病例数,每周病例数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巫落落 +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9 07:31 , Processed in 0.03449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