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660|回复: 17

[分享总结] 【探讨】自然有答案山水自然教育交流会案例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6 09: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主要是分享案例预报:
成都观鸟会 沈尤 《如何让青少年成为环境教育的传播渠道》
四川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教育中心 周谨 《自然体验在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探索》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杨帆 《以安龙村为例,探讨农耕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关系》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黄膺 《自然学堂--重建人和自然的连接》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教育部 李莹 《环境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探讨--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案例分享》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师 蔺汝涛 《高黎贡山环境教育思考与展望》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副教授 殷荭 《绘本之美、乡土之美、心灵之美--云南碧溪绘本图书馆》
用影像记录自然,分享自然知识与自然之美 张铭 《寻找黑夜精灵--造访夜行动物之旅》
野草生态社区发展中心 何磊《泥土。心灵。社区--城市农业实践感悟》

记得要看到第二页哟,整理的不是很流畅,不过大概意思应该没有问题。而且其中抛出了好多问题,希望大家能一起探讨。
自然教育探讨http://forum.gsean.org/read-htm-tid-105112.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嫕媔更混淡 + 2
木头~ + 2
希怀 + 4 春子哥辛苦啦
白狼小将 + 2 -

查看全部评分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09: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位分享嘉宾是来自成都观鸟会的沈尤,他为我们带来《如何让青少年成为环境教育的传播渠道》
2008134328748373022996852012111609522620121116095226.jpg

沈尤老师从成都观鸟会基础的方向出发,通过观鸟来对环境教育进行推广。而对于青少年来说,让他们参加进来的方式也会比较独特。通过成都观鸟会设计青少年自然教育的教程,联系学校开展教育,同时也于企业志愿者联系,从分弥补了NGO资源不足的问题。还通过种子基金支持青少年(小学、中学、大学),自己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教育和亲近自然的项目,这样让青少年成为环境教育的传播渠道。沈尤提出通过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要做到:目标直接、形式简单、让参与者感兴趣、并且需要递进推动。同时也有一些难处,比如学校不重视会导致部分学校的教育项目中断。做为NGO开始的时候很难对教育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呈现,让学校知道我们有能力做到自然教育并且有效果。解决的办法:在现场可以让家长看到孩子参与活动时的高兴状态,和参与后的收获,通过家长向学校建议,推动校方重视。除此之外,成都观鸟会也在通过教育局等政府部门来推荐政策普及。

PS:成都观鸟会种子基金针对大学生团队每年有3000元左右的资助,每年10只队伍。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发表于 2012-11-16 10: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会挺长的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1: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位嘉宾:四川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教育中心 周瑾《自然体验在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探索》
2008134328748373022754942012111611250320121116112503.jpg


周瑾老师和成都观鸟会角度完全不一样,她站在校方的角度为我们带来了学校在环境教育中的一些分享。
她认为大学是青年人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应该把握这个时间亲身体验不同的经历。通过大学教育的平台上尝试年轻人探讨和反思可持续生活的相关理念,让在校大学生有一个机会去深入思考和时间课堂上所接触的理念和知识。
周瑾他们破大学课堂的局限性,通过建立一个公共教学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在校内开展选修课;结合程度在地的青年学习网络,生态农业项目,和自然体验活动,使学生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通过学习--讨论-思考--行动--反思--研讨--行动等环节的实施使青年人理解并探索自己认可切能够践行的可持续生活理念。从而逐步在内心萌发可持续生活的价值观。突破拘泥于校内的理念,走出校园感受体验并且行动,从中走出一部分愿意自愿行动的青年尖兵。
在这个尝试中行动者出现了很多,他们开始在校园做一元环保电影日、校园素食日,传播可持续生活理念。
开设的题目有: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外低碳经济实践、热点环境问题与探讨。选课的学生涉及的学科领域:美术、科学、工程、医学、经济学、管理理学、法学、文史类等。
在周瑾老师的教育课程中摆脱了书本,没有考试,但是必须要进行实践和行动。还带学生们到各个地方进行体验,按农村、黑熊救护中心。。。
周瑾老师提出一个观点:自然教育就是保护人的,自然不需要保护,因为只有将自己能能力高估与自然才会有保护一说。所以我们更多是要认识自然,让人类在自然中不受伤害,得到保护人本身。
选修的学生,非常多的有很多自己特别的感受,并且有了很多思考,收到了很多回复。
也遇到很多挑战:影响时间过短;大学生的社会压力大,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绳子学生在纷繁的世界面前不知所措,容易盲从,随波逐流。一旦走出课堂思想和碰撞很难继续下去。

周瑾老师说道:我们不能保证这样做可以改变世界末日的到来,不能保证让地球不至于毁灭,但是我们可以让这些都来的慢一些。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1: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为嘉宾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杨帆《从环境教育到自然教育》
2008134328748373027089402012111611281220121116112812.jpg

杨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在环境教育、自然教育方面的尝试。内容非常丰富,也非常有意思,记录起来有点难呀!
首先为我们介绍了河研会的工作方面:在2005年开始工作重点关注在成都河流上游的面源污染问题。开展了许多农村社区与儿童的环境教育,通过各种类型的项目向农村社区传递环境知识。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四川农村教育及能力及建设项目:
目的: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目标:促进社会意识转变,提高社区对于项目的参与
对象:志愿者()城市+社区 社区儿童
内容:专业的社区工作方法(环境教育的专业方法很少);怎家儿童对社区环境认识
方法:培训、实践(针对儿童的夏令营)
反思:环境教育人的可持续性较难,培养的志愿者队社区的支持没有达到期待的目标。
他们也在农村社区村小学来开展更多与环境相关的活动,比如让小学生参与水稻种植的活动,让青少年更亲近和体验自然。当然也有些思考:在诶我们分享的水稻种植体验视频中接受媒体采访的小学生流利的讲说到底是不是我们需要教育出来的呢?还是我们应该关心更多不够那么优秀,不够那么自信,不够那么说话的孩子。
在项目进行中,很神奇的发现很多队伍没有选择其他的方式,而是选择绿地图呢?可能是因为简单、效果很直接、容易展示,所以大家可以设计和开展项目中也许能有所借鉴。在农村环境教育项目中也发现本地化很难实现,比如老师是外地来的,孩子是别的社区小学的。。。。

杨帆在他的实践过程中也给我打来很多思考:
对于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到底什么人可以成为环境教育者?很多老师说他们没有对自然那么有感觉,所以无法做的非常生动。
-如何培养?
-环境教育的职责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如何评估环境教育的效果?
-环境教育和社区工作的关系是什么?
-是谁在接受教育?公平吗?很多时候当地的孩子会带着大人们玩,这个到底是谁在教育谁?

-环境教育与自然教育的差别
环境?自然?
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满足谁的需求?
我们期望带来什么改变?
自然教育可以满足那些需求?

将这些问题都留给大家吧!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3: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四位: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黄膺 《自然学堂--重建人和自然的连接》



2008134328748373028402452012111613492320121116134923.jpg

山水的介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更多介绍不再描述:
中国西部的文化与生产方式保持着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先来分享两短话:
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田,没有田就没有粮,没有粮就没有人。--西双版纳 傣族谚语
人和虫子的区别很大、但对于大自然来说,生命是一样的,大自然为所有的生命而存在。--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扎西桑俄
同时介绍到几个视频作品:
《兄弟》--南加
《牛粪》——关于脏的概念的文化差异
《索日家和雪豹》——朱加。当朱加在想拍保护雪豹的过程中,发现不知道应该从保护雪豹开始还是从生计开始?

乡土文化是传统智慧的重要力量。传统智慧和乡土文化对生态保护的推动,当地的自然守护者,民间的保护力量,既高效又可持续。
分享一个藏乌的保护案例:藏乌孵蛋时容易被牛羊践踏,当地的人就想了个办法,通过藏乌画在唐卡上,然后由活佛等签字,并展示给当地民众、通过宗教的力量,藏乌孵卵的时候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山水的策略:通过研究、政策、报告;也通过自己投资策略;也通过故事产品公众的传播和连接;维护人与自然的奇妙连接:是否可以通过成立一个自然学堂来实现公众参与。建立社会公众和自然的连接;推动更多社会力量认可生态的价值;给予守护者以力量。
探索一:游学——自然旅行。山水带领高端人群加入自然旅行,这些人群包括学者、企业家、科学家等等,希望通过游学的交流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产生更大的力量。
6月贡嘎营、7月大熊猫生态系统科学营
8月最后的荒原——三江源生命源头的探寻之旅:三江源生物多样性调查

目标:
推动跨界的交流:科学团队、保护实践、社区、宗教VS,多远化的圈外体验者(工商农教政。。。)
基于保护实践的自然体验:野外监护,巡护,社区调查
强调与当地人的连接。

问题、挑战:
活动设计上的不足:当地守护者、文化、生活的展示不足
工作人员:能力有待提升、相互还需要努力配合。
包装不佳:如何对内容和形式进行包装
招募、市场推广欠缺:现在还是非常不专业,渠道很窄小,目标群体如何细分、什么方式、什么渠道。
体验者的期望值如何管理。

探索二:推动自然教育/自然学校/网络建设
通过建立自然学堂:开展自然讲堂、对话、分享会;开展自然教育交流会;通过培训、考察等开展讲堂。希望通过自然学堂能搭建一个分享交流的网络,为大家一起探讨。在自然学堂下还有乡土的视角展示乡村的文化的乡村纸眼影像计划、乡村之眼草原乡村电影节、乡村之盐图片展,等等。

总体希望能够使人和自然建立连接!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4: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位嘉宾: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教育部 李莹 《环境教育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探讨--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案例分享》
2008134328748373025487762012111614091220121116140912.jpg

李莹为我们带来在黑竹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中的得失和思考,一同分享并探讨。
地点:凉山地区,偏远,相对落后
基本模式:学校开始环境教育课程,交给学生,再由学生到家长,通过学生、学校和家长再进而影响社区。
出了一本环教手册《》,(看上去非常不催待补充)教材主要分了森林和水源两个部分。
她们做了什么:
夏令营:保护区夏令营活动,当地学生、当地开展、社区宣传。也有带到城市体验,后来觉得山里孩子到城里之后太突然不太好,所以就设计成当地的夏令营。
效果:有一定的成效,保护意识,家乡自豪感有所提升,对家长社区有所影响。缺少监督时候还是很难继续保持。

她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持续性:
1效果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比如游客的干扰,有些父母对想法的干扰;
2项目的持久性:资助方不资助在呢么版,老师的热情和学校的热情没法持久保持,接受教育理念的学生无法持续。
3。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比如菜笋子(语言、民族、语言障碍、国家政策)
4.保护和生计之间的矛盾。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20

主题

483

回帖

299

积分

黄河

积分
299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2-11-16 14: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教育就是保护人的,自然不需要保护。
路在脚下,不停息,不放弃!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4: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位嘉宾: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师 蔺汝涛 《高黎贡山环境教育思考与展望》
2008134328748373029312352012111614394520121116143945.jpg

地点:高黎贡山:(请百度)
保护区的工作使命:一个确保,资源安全;两个加强,加强一帮人的能力建设,加强检测与研究; 三个服务,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园社区居民;
蔺老师语言诙谐幽默,寓意深刻。他讲述,在保护区第一阶段,1983-1994高黎贡山保护区保护政策是 ,严格管理“一草一木不许动”。结果社区关系非常紧张;第二阶段:1995--2005年,主要问题:盗伐、盗猎仍然严重,保护区地位非常低。保护区提出:建立和谐保护区。保护区进行换位思考,1995年成立了中国成立第一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开创全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先河。广泛开展环境教育工作,也请名家进行设计、拍摄作画等等,进行传播和宣传,设立各种基地。但是政府提供的资金只能满足人员的基本开销,后来引入麦克阿瑟项目,fccdp项目,得到当地政府的护持项目,社区支持度不断提高。这个时候去的了很好的成效:保护区盗猎行为基本杜绝;保护区与社区关系融合;社区民众意识提高很多。然后通过包装,设计logo、树立明星物种、环境教育灌输社区居民的自豪感。经过一系列的工作,保护区盗猎行为大幅度下降;社区群众为家乡而自豪,参与环境保护;保护区跌日提高,公众认知度增强;高丽贡山逐步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高黎贡山自然教育的展望:建立高丽贡山自然学校,为公众建立一个回归自然的路,社区群众不再是高丽贡山面临的威胁。依托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立自然学校需要将自然保护置身于公众视野,通过公众进行监督,以避免不科学的开发和滥用环境资源。避免不同利益群体对保护区的威胁。
实现自然保护最高境界——生态价值观改变。

最后一句话:欲改变自然,先改变自身。
||| |||   济溪环境交流网络 www.gsean.org  ||| ||| ||| |||                      分享改变世界           ||| |||

207

主题

1941

回帖

2621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2621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12-11-16 15: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来哥上传一下这些案例的文档总结。

内容来自[手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5-10 15:37 , Processed in 0.04179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