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旅程——三江自然体验日志篇 by 辛勤
佐为在最后的分享中说,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编排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回来以后我把“自然教育”之父约瑟夫.克奈尔的经典之作《与孩子共享自然》1、2通看了一遍,再把这次自然体验的安排梳理了一遍。说实话,和约瑟夫的“自然教学法”的四步骤:激发热情、集中精力、直接体验、分享启示不完全吻合。但是仍然觉得,每一时、每一刻,都如此完美。在一项活动中,佐为让我们为本次体验打分,只有我打9分的满分。也许对我来说,每一个时刻都是完美的时刻,每一次旅程都是完美的旅程。因为完美只在当下,过去已成云烟,未来深不可测。
以下是按时间顺序梳理的部分活动,算是我的自然日志吧:
一、寻找你的自然伙伴——小小的蕨类
在这个环节中,我寻找到的是一片小小的、非常不起眼的蕨类植物。我选择它的原因是在它身上,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特质:纤弱与顽强的统一,以及造物的完美、无穷尽。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的话,很容易忽略它。但是它的生命力又如此顽强,虽然是在深冬,它的身影却布满了路边的石头、树根、树皮,而且呈现出非常有生机的绿色。这体现出生命力的对立统一:纤弱而又顽强,亦如人的生命,在茫茫人海中每个人都是那么渺小,然而每个个体都在尽力活出自己的精彩。我观察到蕨类植物的“叶”不像我们通常认识的植物是片状的,而是线条状的,并且是非常对称地长在“枝条”两侧,呈现出独特的线条美。如再继续观察,会发现每片细小的“叶”两侧也生长着对称的“叶”。我试着画下这片蕨类,却发现要想完全地表现是不可能的,因为“叶”的生长是无穷的,如果要画是永远画不完的。因此在这片小小的蕨类植物上,我看到了大自然造物的完美和无穷尽。
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风之谷
当眼睛闭上的时候,其他的感官就会特别敏锐。不管你信还是不信,静下心来以后,我听到了十几种声音:流水声;风吹过耳朵“呼呼”的声音;风吹地上树叶的沙沙声;风吹树枝、树叶摇晃的沙沙声;风吹书页翻页的声音;脚踩在枯叶上沙沙的声音;脚踩在树枝上的“噼啪”声;脚踩在小石头上的声音;鸟鸣声“啾啾”;肚子咕噜咕噜的声音;自己呼吸的声音;山上石头滚落的声音;山上枪响的声音(同志们都不信,可是后面两天的见闻证实了);脑袋里自言自语的声音;风在山谷里回响的声音;柴火烧得“噼里啪啦”的声音;还有佐为走来走去衣服摩擦的声音。总得来说,风“呜呜”回响的声音是一切声音的背景。所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说大自然的奏响了交响曲不为过。 三、讲述自然物的生命史——大爱自然
这个环节我们三个女生(⊙﹏⊙b为自己汗一个)共同表演一棵树的生命史。虽然表演内容被佐为批判,不过我们想表达的意思是:人类对一颗树予取予求:乘凉、采果、栖息、砍枝……而树甘心奉献,无怨无悔,哪怕最后被当成柴火烧掉。自然对人类的无私包容和人类对自然的予取予求形成鲜明对比。 晚上的团队游戏玩得很开心很high。谢谢佐为牺牲自我,成就大家。
四、手指触摸的感受——一叶一枯荣
在这个环节,原想找到一片完整的绿叶(摆不脱求全求好的思维),发现是徒劳的。最后摸索到一片枯叶,轻轻一捏都要碎掉。但是背面摸起来毛茸茸的,和新鲜绿叶比起来,却有冬日难得的温暖感。仔细看,丑丑的枯叶轮廓和线条还在,枯黄的颜色还挺耐看呢。自然哪管你人喜不喜欢,它就在那里,随季节而枯荣。
五、野外徒步——一花一世界
玩了“自然摄影师”、盲行。虽然选择了一幅全景画面画下来,可是打动我的其实有很多东西。就在我们围圈的地方,我就发现了几种不同的树叶。王波居然每种都认识,有青岗、三叶木通、川桂。在路上,还艳遇了一种很美的植物—西南绣球花,虽然已经枯萎了,可是仍然风姿绰约。风吹的时候,叶子(花瓣)快速扇动,真像灵动的蝴蝶。心里一直惦念着,回程的时候专程去找。后来“我的秘密花园”我也以它为“猪脚”编了一个“绣三球”的故事忽悠大家。谁能说,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每一块石头,没有它自己的故事呢?
六、静思——放空自己,享受一个人的世界
脑袋里没有声音的时候,内心很宁静,更多地站在自然的角度思考。这时候感受到,在大自然里,树、石、鸟、山、水,他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我们只是匆匆过客,来访者。可是人类往往太自以为是了,觉得自己是自然的主宰,可以对自然为所欲为。 正在此时,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一行人牵着狗下山,从我们面前走过。他们背上的行囊都满满的、沉沉的,可是不用说,我们也猜到了里面是什么。这就是前面几天听到的隐隐约约的枪声的来源。在这几分钟里,他们没有发出声音,我们也没有发出声音。在这静默中,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目送他们远去。这时,我仿佛听到这里的母亲——大山在哀鸣。如果大山有灵,看着它的孩子被伤害、杀戮,我想它一定会感到难过、悲伤。但是大山会恨这些人吗?我猜想,它不会,因为它知道,这些人不过是为了生计而已。而有一些人,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或是口腹之欲,或是虚荣,却助长了这样的恶行。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心里感到沉重,感到痛心,可是也感到我们的无力。这时我想起了扎巴多杰,为了保护藏羚羊而与盗猎者斗争,最后死在了盗猎者的枪下。我不禁感叹,一个人要有怎样的胸怀和操守,才能做到为了动物而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他一定是对自然万物的苦痛感同身受,我不由对他深深地崇敬。
七、清晨的静思——人与自然的异同
晨雾中的思考和漫步,这是梭罗的最爱。清晨7点半,起床后不洗脸不刷牙不梳头不吃早饭,我们在晨雾缭绕的树林中漫步。一切是那么的静谧,树木在慢慢苏醒,叶片上的霜慢慢融化,鸟儿已在树间飞行,林中吃草的马儿与我眼神相对。我的思绪非常散乱,但是理了一下,基本上是在想人和自然的关系。 首先,人与自然物的异同。人和自然中的万物都是由相同的几种元素:氧、氢、碳、氮等组成的,同样来源于自然,最后将回归于自然。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就是自然物,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从“人智学”的三元理论来说,人是由物质身体、灵魂、精神三部分组成的。自然物具有矿物质身体,具有生命力和感受,没有人的欲望(灵魂的欲望),不会人的思考(精神)。但是自然物身上无时不体现出自然的客观规律,无处不映照出造物的真理。人会思考,但是欲望太多,而被欲望蒙蔽了心灵,自以为是万物的主宰。然而不会思考的自然物,它的生命力却是远超过人的。乌龟的呼吸缓慢悠长,它的寿命可达200多岁。植物一动不动,寿命可达上千岁。不知是否欲望和思考会消耗生命力?
那么,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梭罗特别羡慕土著,因为他们对自然了如指掌,或者说他们自己就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这次认识的猫普人(熊猫普查哈哈)王波,就算“土著”的典范。他熟悉山里的一草一木,能叫出树、鸟的名字,随手捡起树枝就能做工具,看到鸟的羽毛能推理出“案发过程”,野外生存能力超强,轻轻松松举大木桩回来当柴烧,一把镰刀可以砍柴可以削土豆,有他在生火煮饭so easy……让人羡慕加崇拜。这次野营我们住在户外,吃在户外的经历,也让我获益匪浅。没有了城市的喧闹,生活简单到只有“吃饭睡觉打豆豆”,可是每天都非常充实、快乐,笑得我的鱼尾纹不断地出卖我。生火、做饭是最挑战的事情,我没敢生火(看看佐为被熏的),煮的饭一次糊了一次夹生,还好碳炒藕片“丑外慧中”被一抢而空。在户外住的4天,睡觉从开始的辗转反侧到后面舒服得不想钻出睡袋,从开始的担心到逐渐适应到乐在其中。对于我这个户外菜鸟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远离城市,远离现代科技,我不仅可以生存,还可以生存得不错(天天吃美食)。人真的可以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本就是一体,可以这么和谐相处。
辛勤炒菜 成都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