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126|回复: 0

[反思/行动]人类必须面对自己的造孽

[复制链接]

110

主题

92

回帖

362

积分

湖泊

积分
362

社区居民原创达人

发表于 2013-8-15 10: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类必须面对自己的造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摄影师Chris Jordan一开始也不相信污染到了这个程度,到自己亲自去看过,才知道是那么可怕。一个叫做中途岛(The Midway Island)上面的信天翁BB死后的尸体腐烂了,露出肚里的垃圾(塑料袋、塑料瓶盖等等)。有些信天翁的尸体几乎都化掉了,那些吃下的塑料仍然没有化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想象着,如果人类活在这样一个垃圾带里,吞下垃圾,最后被垃圾撑破肚子,会怎样的情形?我不是激进的环保分子,也没有什么理论去说服人。可是我跟黄猫都坚持在生活中尽量做到环保。首先我们坚持尽量少置物的理念,希望在死后不要留太多垃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都不愿意买太多衣服的原因。

最近碰巧厕所马桶坏了,老是漏水,所以我们索性关了马桶的水阀,用洗衣机水等生活废水来冲厕所。平时尽量存雨水和干净的生活废水来浇花。顺手关灯是肯定的了,出远门也是坐公共交通而不会开车。尽量不买用不到的护肤品和化妆品,都是用完了再去买。

而爱书的我,也尽量不买书而阅读电子书和借书。我觉得电子书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可以大大减少树木的砍伐!而且人类摄取知识也不会因为纸书变电子书而减少,我也很愿意为电子书支付费用。就我自己所知的,制纸一直是江河污染的一大杀手。而且印刷所用的油墨也是有毒污染。因为我在物流行业,知道油墨属于危险品,处理要很小心的。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印刷品都是made in china?人家就是不想砍自己的树,污染自己的水。

(关于电子书和纸书哪个污染大,因为我不是环保专业,我不能说准确,大家可以参看回复中一位专业人士的意见:"本人在欧洲学环境科学,上学期做过这方面的系统分析模型,表示即使把电子书回收(电子垃圾)的危害计算在内电子书仍然比较环保,当然这是建立在电子书长期使用(我记得使用期限是两年)不频繁更新换代的基础上的。书的主要污染在于浪费木材和印刷污染。印刷污染其实还蛮严重的,我也是做了这个分析才知道。不过最后的建议还是已经有电子书的同学尽量用电子书,因为电子书由于其特殊的屏幕设计设计在阅读过程中的电量消耗是非常少的。我们当时在报告里也提到了如果能增加公共图书馆建设,也可以成为一种不错的解决方式"-from Eva.)

因为知道塑料是污染的第一杀手,我们开始减少塑料的消耗。去购物拿环保袋,尽量不买复杂包装的东西,尽量不买零食(零食的塑料包装所耗材料比一般食物要多),饮料是从来不喝。我的饭盒也不用塑料的,买了几个玻璃饭盒,虽然贵点,可是想到更健康和环保,就觉得值了。以前我会买那种很大的垃圾袋来装垃圾,可是现在尽量用掉小垃圾袋。

或者这种生活方式在有些人看来很抠门,可是我们不在乎。尽量少消耗能源、资源、物料和水源是我们的生活理念。我们相信,生活的小小举动,能够有积极的影响。虽然很多时候,污染并不在我们视线范围内,可是并不代表不存在。好像这个垃圾带,似乎很遥远,可是或者其中漂着几个我们随意扔掉的垃圾袋。

摄影师Chris Jordan拍摄中途岛信天翁尸体的作品。不知道要不要翻墙,但希望大家都能看看:http://www.midwayfilm.com/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看了些视频和图片,海鸟的确能够吞下很大很长的东西。例如海鸥就能够吞下一条美式热狗肠。它们的喉咙能够扩张到身子那么粗大,仰着头把东西向下吞。更多资料请大家自行发掘。(引用eva的话:"这个问题站在科学的角度上解释一下,因为信天翁的照片在我们上课的时候用过,也有老师在做相关的分析(欧洲某校,环境科学专业)。首先那些东西不是“跑到”消化道外面了,而是因为肌肉组织比骨头和羽毛降解速度要快,因此等肌肉降解完之后这些东西才能被看到。至于“塞得满满的”,因为其他食物都可以被信天翁消化掉,只有这些塑料制品没有能力被消化掉也没有能力被排出体外(可以联想一下如果人吞下了较大的玻璃球什么的为什么要开刀而不是等着它被自然排出体外,简单解释就是胃上面的开口比下面的大),长期累积在胃里的后果。

如果一定要怀疑是假的我也没什么好说的,最后一个例子,我们有个老师经常收到全球各地的样品请求帮忙分析从鸟胃里取出的塑料)。")

后记:有争论,有疑问是好的。可是有疑问之后,如果能够再去发掘进去就更好了。如果怀疑信天翁能否吞下塑料,能够消化掉,大家不妨去找更专业的资料。如果怀疑相片是否真实,希望大家可以找更多资料和证据去证明。可是我怀疑,很多人连文中那个视频都没看过。只想从我这篇短短的日志里获得全部所有的信息,是否太懒惰了一点?

在我写稿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自己对自然和环境了解是那么有限。可是我耐心学习,我知道了澳洲有更为隐秘的食火鸟,而它们数量减少,会导致热带雨林的某些植物的灭绝;南极的一个叫做罗斯海的海域,是全球唯一生物链还没有断裂的海洋,而现今遭到商业捕鱼的威胁;美国曾经大量捕获黑鳍鲨,而鲨鱼的减少,导致扇贝的减少,整个沿海扇贝养殖业就破落了……地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生物链,不可否认,一环断了,大自然会重新洗牌分配,有新的秩序。可是一个新的平衡需要上千万年来达到,人类会不会受影响,不可而知。但如果老是从人类会不会受影响来思考,人大多会想:“不会有影响,人类是最顶端的生物……”人类或者是目前最强大的生物,但不代表不可替代的。

环保不环保,其实是个人的事情,你喜欢,可以选择环保,你觉得环保无用,你也可以继续污染,谁也不能勉强谁。而我们,选择环保的生活,并不是强迫其他人也做同样的事情。我热爱大自然,我喜欢动物和植物,一定程度上,我是爱自然,而想去保护自然。我也不会奢想改变世界什么的,只想个人努力做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另外还有人说,环保的话,内需怎么办?经济停滞了怎么办?咋一看,似乎经济效益跟环保是有冲突的,可是经过这几年的观察,我发觉环保是能够跟经济效益融合一起的。就拿旅游来说,如果一个森林保养得很好,不但本地,海外游客也会来,有人来就不可避免有住宿饮食交通等消费;如果森林被砍伐、水源污染,动物死一半,就算将山围起来收费,长远来说,经济利益也是受损的。

另一个例子是电子信息化。我的公司最近加入了ISO14001。自从going green之后,工作的内容不变,方式改变了一点。例如我们开始无纸化办公,减少了80%的纸张使用量(物流行业的用纸量是很厉害的)。之前的牛奶罐用完就扔,现在放在另一个桶回收;关闭了一些没有人用的办公室,随手关灯和关电脑屏幕,尽量减少用电。我不知道中国怎样,但澳洲有不少公司和个人都在努力朝着环保的方向走。我也不见得经济有什么损害,就是换一个方式做事情而已。

特别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要推进政策立法、使用环保物料等等宏观方面的措施,其实很难。有些事情,当然是政府需要做,这方面的努力要继续,可是同时,也不要老是将责任推到政府、工业界身上,首先自己在日常生活做起比较实际。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就行了,不是么?

来源:豆瓣 小黄兔的日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中东面的垃圾圈较大,情况更为严重。很多垃圾已经化成微粒沉在水下,密密麻麻地跟海洋融为一体。之前不少国家都有将垃圾扔在深海的习惯,他们认为海洋有一套神秘的系统,能够将垃圾“消化”掉。海洋或者有这个净化功能,可是当污染速度超过净化速度,海洋是无法消化掉。再加上人工化学合成品不同于生物,是很难很难完全消化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因为海洋环流的关系,全球的海洋垃圾都聚在一起,成为一个垃圾带。垃圾带有东和西两个较为密集的垃圾圈,西面的在日本东南面,东面的在美国跟夏威夷之间。两个垃圾圈统称“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大太平洋垃圾带)。
来源:http://mp.weixin.qq.com/mp/appmsg/show?__biz=MjM5ODExNDM0Mg%3D%3D&appmsgid=10000927&itemidx=2&sign=934615693db8ad79617f5917e3ce5d7f&scene=3#wechat_redirect
我向星辰下令,我停泊瞩望/我让自己登基/做风的君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1 22:58 , Processed in 0.0400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