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843|回复: 1

中国每年花费3亿巨资“申遗”为哪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9 12: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ragraph]

中国每年花费3亿巨资“申遗”为哪般?



中国每年花3亿用于"申遗"
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国区主席陈平近日透露,中国各地每年总共要花大约3亿元用于 “申遗”,很多地方不知道如何拍摄“申遗”宣传片,为此花费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还有很多地方因为不清楚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文本的写法,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在她看来,这样盲目地申报,并不能有效保护好当地文化遗产资源。
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今年6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后,我国世界遗产地增至45处,数量仅次于拥有48处遗产的意大利。而国内不少地方为申遗花费不菲,已不是新鲜事。有媒体报道:河南安阳殷墟申遗投入2.3亿元,广东开平碉楼为申遗花费1.36亿元,贵州荔波申遗举债2亿多元,河南登封十年申遗共投入8亿至9亿元之巨,丹霞申遗更是创下了12亿至13亿元纪录。当然,上述数字中部分地方的开支包括为诸如旧城改造配套的项目,并不能完全算在申遗头上,但花费不菲的确可算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与之相比,京剧申报非遗只花了20多万元。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申遗耗费最多的其实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和精力,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申遗资料中文本、图片和视频材料俱全,为了顺利申遗,有时需要组织全国重点院团和有代表性传承人共同参与完成申报材料。

上海市群艺馆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黎明表示,申遗花费不能一概而论。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类统称为世界遗产。其中,自然遗产数量最大,申请文本要求高,航拍遥测资料耗时久,申请花费也多。例如,中国丹霞地貌属“捆绑式”自然遗产,包括湖南緉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六个地貌点,长城也属“捆绑式”遗产,各种投入累计起来也很惊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陈勤建认为,申遗尤其是非遗保护,相对文化事业整体开支而言,比例并不算高。比起申请,陈勤建更忧虑保护问题。他以蚕桑丝织技艺为例,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仅染色一项就分为数百种,目前全国懂得染色并鉴别的工匠不超过10个。陈勤建表示,“应该拿出更多钱保护这些传人。”他批评许多项目申报成功后只考虑经济利益能不能变现,“我们反对的是以申遗之名滥用公共资源。”
短  评:巨资“申遗”:背地里打的是经济算盘
花费数亿元“申遗”与争当“贫困县”可谓“异曲同工”,背地里打的都是经济算盘。这样的“申遗”值得警惕,这样的观念会让文化保护南辕北辙。近日,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国区主席陈平做客“金沙讲坛”,讲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她透露,为了申遗,中国各个地方每年总共要花费约3亿元,各地应该冷静看待世界文化遗产,不能为了发展旅游而盲目申报。近些年,“申遗”在中国大地蔚然成风,一些地方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或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惜花费重金。申报成功之后,一些地方或上报文化建设政绩,或大搞旅游开发,都背离了申报时“加强保护”的承诺。对于“申遗”中存在的种种歪风,许多媒体提出过批评。与媒体和文化界名人的批评相比,陈平女士的批评性建议因其联合国官员的特殊身份,而有了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视角——为了发展旅游而申报“世遗”,不仅浪费地方财力,恐怕还会对“申遗”规则产生不良影响。有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有45处,超过西班牙,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拥有48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对于一个1985年才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行列的国家来说,短时间内拥有如此多的世界遗产,不仅源于悠久的历史,恐怕也离不开“申遗”过程中举国体制的力量。2010年,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族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而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的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却缺席此次申遗,有分析称,张掖退出的原因是财力不足。据媒体披露,湖南崀山得到3.3亿元的拨款支持承诺,广东丹霞山上报资金支持1.4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对经济不发达的张掖显然是个难题。申报世界遗产需要如此之多的投入,吓退的不仅是中国西部小城张掖,恐怕还有更多经济落后国家。一些地方政府把“申遗”当成争夺金牌的竞赛,最终破坏的恐怕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游戏规则。现实中,与申遗心态相似的,还有“争抢”贫困县。今年年初,湖南省新邵县被评定为贫困县后,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打出了“热烈祝贺我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庆祝标语;而山西省大同县在当了16年“小康县”后,经多方努力和奔走,今年终于被评为贫困县,领导干部同样喜笑颜开。花费数亿元“申遗”与争当“贫困县”可谓“异曲同工”,背地里打的都是经济算盘。这样的“申遗”值得警惕,这样的观念会让文化保护南辕北辙。
  来自:环球网  http://hope.huanqiu.com/domesticnews/2013-08/4299307.html  
如需首页发布文章,请站内私信

0

主题

45

回帖

44

积分

清泉

积分
44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

发表于 2013-9-22 10: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顶一下,支持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2 01:34 , Processed in 0.03324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