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418|回复: 4

环保NGO年会旁观记/陈嘉俊

[复制链接]

70

主题

42

回帖

191

积分

溪流

积分
19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12-27 12: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ragraph]作者:陈嘉俊


本人在2013年12月2-3日参加了中华环保联合的年会,跟大家分享一些实况和观点。  
那些会务工作,我就不去吐槽了,做得好不好见仁见智。说说我对这次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的环保组织年会的观察吧。

现象一:60、70后同志是主力军,80、90后更活跃

会场上可以看到好几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他们在环境保护工作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家庭;也看到好几位从事了民间环境工作十年以上甚至二十年的前辈在台上发言侃侃而谈;也看到好几位老前辈在吐槽环保工作的艰辛、政府的不公、社会的不理解等等。


与此同时,还看到一群80、90后的那群年轻人。他们面上似乎带着更多的笑容,谈论的大多是梦想、计划。但在旁观者看来,他们似乎很幼稚没有经过世面。他们来这里似乎不是为了寻找资源而是为了开拓眼界,而对于其他人来说也不打算在这群年轻人身上套点什么资源更不会考虑从他们身上学点什么。

从数量上来说年轻人群体是绝对少数。这次的主力军更多的都是那些在沉默或者到处抱怨的前辈们。


反思和评论:

   1、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参与环保NGO的工作,真没发现原来全国各地还有这么多环保NGO。在我印象中,除了自然之友、绿色营,剩下的都是青年环保组织了(例如南京绿石、绿色浙江、绿色潇湘等)。

我想,我自己真的太孤陋寡闻了——不读书不看报更不去仰望经典。但一方面,那些老前辈为啥在我们这代的年轻人中有这么低的能见度呢?哦,因为我们所了解的信息,基本上都是通过网络渠道获取的,而对于很多由中老年人发起和运营的环保NGO也许他们更少去运用网络和新媒体的手段进行传播(也许,甚至没有去做传播)。

这两代群体的隔离和割裂,互相不了解甚至都自以为自己才是对的,是不是一个值得反思的话题呢?


   2、那些哭诉的老同志啊,这一切,都不是你自找的吗?政府对你不公平打压你,社会对你的工作不理解,基金会给的钱少工作量又大,难道就只有你身上才出现吗?难道其他人就不一样?其实外部环境都差不多,你选择了这个你喜爱的事业也得同时接受这些阻碍和困难。

而且,为什么有些人面对同样的外部环境,别人能够做出成绩产生改变,而你却每天只能苦巴巴地吐槽呢?同样是投身环保工作十多年,为什么只有一个霍岱珊和于晓刚?其他人是缺少机会吗?还是缺少努力?在抱怨的时候,先想想你为了改变做了什么。


现象二:NGO交流环节成了吐槽大会、炫耀大会

年会在第一天晚上安排了“NGO组织交流座谈会”的环节。在我看来现场比分论坛的互动性更大,但场面有点混乱。表现为,交流会无主题也缺少协作者,举手就能发言,到后来甚至有人在抢麦发言;部分发言没有注意把握时间成了他的个人故事会专场;一直在说NGO的困难说自己的困难,偶然穿插自身的“威水史”,建设性的提议缺乏可陈。

反思和评论:

   1、我们的NGO同行就这么的没有“客户思维”吗?坐在台下的人为什么要听你炫耀自己?为什么要听你高谈阔论?


我们的NGO同行有很多陋习,其中一个就是表达欲望非常强,而这种表达却又是不看对象不分场合的。只顾自己能说的权利,不理他人感受。拜托,你在一群环保NGO面前就不要不断强调现在环保形势如何严峻了,请去唠叨国家主席去吧。

   2、对于抢着发言我觉得还算能够接受,但只看议题不看整体和系统的视野也太让人无语了。我很多次听到有人发言说,某某议题和某某议题都无所谓,中国的问题最关键是啥(然后我有个计划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我在这个事情上做了很多年了,大家一定要支持我)。

这种狭隘的思维和单线条的想法怪不得你做了十几年了都没有解决问题——你把自己跟其他人划分了上下,你把有机的环保问题和社会问题也简单地拆分并且分成三六九等,有人支持你才怪啊。

   3、大家都在谈论困难在哪里,问题在哪里,但很少人谈到如何解决问题,我要如何行动。

现象三:如果不是包吃包住,你还来吗?

看到很多“蹭会”的同行,很多人可能只来某几个感兴趣的分论坛,其他时间就在忙着自己的工作或者跑去见合作伙伴去了。

反思和评论:

免费的东西,不应该意味着低质量。

如果年会每年都是通过免费和包食宿等方式来降低门槛,只会让来参会的人更加随便对待,看似场面热闹实质无人问津。

另外,这样也会打击主办方和分享嘉宾的积极性——既然大家都不会认真听,那我为什么要认真讲为什么要认真准备呢?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端。

如果你的服务是足够好的,是满足环保NGO所必须要的刚性需求,就算你收费也会有人抢着来,而且他因为付费了还会更加珍惜参会的机会。而嘉宾也会好好准备,因为他知道万一他分享的是水货,参加的人可是真金白银交钱的,分享嘉宾会有好下场吗?

我给主办方的建设性意见就是,至少要有劳动的交换。例如要写参会总结才能报销,例如要回收多少会场垃圾才有饭吃。那场面就好玩多了。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的是,我们的环保NGO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其实并不高,扔到一个竞争的市场上,大部分会被淘汰。没有使命愿景只谈如何做事,没有基本的素质大谈对其他人的道德要求。只能默默地叹息,未来解决环境问题的,肯定不是你们这帮所谓的环保NGO啊!


本文并没有针对某一个机构某一个人,尝试总结概括一些我看到的表象和背后的问题和反思。

如果你中枪了,你可以选择:

1、大骂我一顿然后当没有看过这篇文章;


2、大骂我一顿然后灰心丧气;

3、大骂我一顿然后行动起来改变自己。


转自:青年环境评论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何水 + 5 手贱来评分,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207

主题

1941

回帖

2621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2621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13-12-27 20: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

内容来自[手机版]

10

主题

237

回帖

276

积分

湖泊

积分
27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3-12-28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生力量的培养和崛起很重要

72

主题

1859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7538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13-12-30 11: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手贱来评分,哈哈
发表于 2014-1-5 01: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期参加了一场NGO年会,但是并没有做深入的总结。看到标题的时候有了些许启发,便产生以下拙见:
现在环保NGO的主力军多是社会人员,也有一部分学生社团介入其中。有些时候,学生社团和NGO是互相需要的:两者之间互相整合资源以提升或宣传自己,其关键在于两者如何进行自身的定位。
前阵子看过几场《职来职往》,有些总结说的很现实,比如说,梦想不是人们求职的资本。亦因此,苦难亦不是获得同情的砝码。把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说出来便于大家互相理解,只是在自己吐槽之前或许应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去体谅他人。值得肯定的是,我们这边在这一块上做的很不错,很多东西不需要明说大家就能明白。
对于年会收费这一情况可能有待商量,特别是收费对象。大家做的是志愿工作,群体成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学生群体在经费这一块应该要加以考虑。
当然,年会的组织秩序、纪律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会场人那么多,有事没事地走动是很招人嫌弃的,特别是晃动的总是那几个熟悉的影子。除活动的主办方要注意会场秩序的安排外,与会人员也应自觉遵守相关要求。
“劳动的交换”的想法亮了,或许在不久以后会在某一次年会上出现这样的安排。
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腾讯、新浪官方微博: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湘大雷锋环协对外交流群:131450194~~~沙沙漏漏沙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5-12 22:22 , Processed in 0.03121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