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370|回复: 33

[杂七杂八] 在那遥远的山里,有我怀念的老家。

[复制链接]

74

主题

71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413

社区居民杰出新人奖

发表于 2014-5-18 10: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久很久没回的老家,乡村。

记得只是在七八岁的时候回过一次乡里,之后就再也没回去过了。去年暑假,时隔多年,再次回到了祖辈居住的地方。


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生活过的村庄吗?

大山 森林 堰塘 青蛙 蝌蚪 包谷馍馍 油渣子 烧柴 砖窑 腊肉 赶场。。。。。。

一九八九年的粮油交易记录以及相关的票证,上面写有某某公社某大队生产队某某人于何年何月何地向何供销社缴纳了多少粮食。交够国家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也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写照吧。


柜子里翻出的老相册,以及腐蚀得差不多了。里面的照片已经全都变色了,变得几乎不能辨认,只从多种多样的色彩依稀可以看出应该是彩照。


这应该是当时流行的歌手吧,据磁带上的繁体字倒有几分老年代的感觉。我查了查相关的资料:
林翠萍是60年代末的一个闽南语中国台湾籍歌手,95年退出歌坛。(生于1967年,一看就很老了。)


还有当年风潮一时的飞鸽牌自行车


谈谈你们小时候或者祖辈生活过的村庄吧?

那些只在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作品中才能出现的世界。

如果你有乡村的图,就一起贴上来,让大家怀念怀念过去与自然相依相存的生活。




WP_20140122_003.jpg WP_20140122_004.jpg
穿越过一大片森林,山路九曲十八拐,才看的到山坡边一些稍平整的土地上种植的庄稼。所谓庄稼人也就依靠这一大片农田过活,不过现在乡里劳动力已流失得所剩无几,只有些老人还守卫着相对城市收入而言贫瘠的农田。   

WP_20140122_005.jpg WP_20140122_006.jpg
WP_20140122_007.jpg WP_20140122_008.jpg WP_20140122_009.jpg WP_20140122_011.jpg WP_20140122_014.jpg WP_20140122_015.jpg WP_20140122_016.jpg WP_20140122_018.jpg WP_20140122_019.jpg WP_20140122_021.jpg WP_20140122_022.jpg WP_20140122_023.jpg WP_20140122_024.jpg WP_20140122_025.jpg WP_20140122_026.jpg WP_20140122_027.jpg WP_20140122_028.jpg WP_20140122_029.jpg WP_20140122_031.jpg WP_20140122_032.jpg WP_20140122_033.jpg WP_20140122_034.jpg WP_20140122_035.jpg WP_20140122_036.jpg WP_20140122_037.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收起 理由
木头~ + 3 木有老家~
巫落落 + 2

查看全部评分

足迹的串联,是为了重拾自然状态下的纯真。

74

主题

71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413

社区居民杰出新人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0: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WP_20140122_039.jpg WP_20140122_040.jpg WP_20140122_041.jpg WP_20140122_043.jpg WP_20140122_044.jpg WP_20140122_045.jpg WP_20140122_047.jpg WP_20140122_049.jpg WP_20140122_050.jpg WP_20140122_051.jpg WP_20140122_052.jpg WP_20140122_053.jpg
足迹的串联,是为了重拾自然状态下的纯真。

74

主题

71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413

社区居民杰出新人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0: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比过去在乡下的生活要美好的多吗?

当我回到乡里,看到留守在乡村的老婆婆、老爷爷的时候,他们很朴实地留我们吃饭。(我们家的房子已经不能住人了,他们是乡里为数不多的人家)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IPAD,也没用过电脑,手机什么的离他们也是遥远的。

但是我们就一定比他们更幸福更快乐吗?

科技和生活的进步真的让我们更加快乐吗?

快乐的高低与否与我们社会发展的程度真的有正相关吗?
足迹的串联,是为了重拾自然状态下的纯真。

74

主题

71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413

社区居民杰出新人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0: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仍然自己耕作,自己过活,保持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

照例的每月一到两次的赶集,买点生活用品,卖掉多余的蔬菜粮食。

平时喂喂猪,两个老年人之间摆点龙门阵。

节日的时候,给邻里送点蔬菜、送点粮食,等秋收的时候还专程到城里给我们送一大袋的粮食。

那个时候他们要走很长很长的路,从早上三四点就出发,一直走到下午才能到城里。

虽然现在交通发达了,但是他们仍然不舍得花钱。

他们有的是力气,他们锻炼了好的身体,也收获了我们所不理解的幸福。

当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想要有更加丰富的生活时,他们选择了留在乡村。

他们的心是属于乡村的,他们的童年牵绊着乡村,他们相依为命在乡村。
足迹的串联,是为了重拾自然状态下的纯真。

74

主题

71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413

社区居民杰出新人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1: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也有很多去乡村的时候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抱着体验乡村生活、受受苦、感受感受自然、体味体味农家乐的方式住在乡村,这个时候我们真正地喜欢乡村、融入乡村了吗?

我们从小就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人为地与自然相隔离,感受不到与自然相处的生活状态。

所以我们也体会不到从小在乡村生活的人对于自然的感情之深厚。

所以我们现在仍然在补没有乡村生活的课,仍然在努力地弥补乡村的课程。

或许我们还有童年关于乡村的记忆,珍惜吧,这是我们最美好的自然体验。

一则:年龄之小,足够纯真,可感乡村。
二则:处于乡村,自然触手可得,感情真挚。
足迹的串联,是为了重拾自然状态下的纯真。

74

主题

71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413

社区居民杰出新人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1: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的人们不知道什么是自然体验,也不知道什么叫做绿色营。

他们一直就在绿色营当中,一直就在自然体验当中。

我们所追求的东西,他们都明白。

短短一个暑期的自然体验或者营期,就能和自然做好朋友,是不现实的。

对土地深沉的爱只有耕作过这片土地的人才知道,他们播种、他们耕作、他们收获。

想到这里,觉得自己对于自然的感情真是浅薄。
足迹的串联,是为了重拾自然状态下的纯真。

127

主题

2477

回帖

2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5982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社区明星在线持久荣誉溪友

QQ
发表于 2014-5-18 12: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好久没回老家了,小时候住的还是宗族土楼的啊。
家里老屋的模样渐渐模糊,
再也回不去了。
小时候在老屋和小伙伴追逐奔跑,玩各种游戏,
傍晚跟着母亲一起去菜园、稻田,走过水塘、田埂,听着蛙鸣虫唱,
土地和青草散发着古老朴素的味道,
乡间小路上,夕阳照出来一大一小的两个身影。
庆幸自己有个美好的小时候,
一个属于大自然的童年。

80

主题

122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7778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积极参与奖

QQ
发表于 2014-5-18 13: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是阆中!!!!!!!

74

主题

71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413

社区居民杰出新人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4: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足迹的串联,是为了重拾自然状态下的纯真。

74

主题

71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413

社区居民杰出新人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4: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震:我也好久没回老家了,小时候住的还是宗族土楼的啊。
家里老屋的模样渐渐模糊,
再也回不去了。
小时候在老屋和小伙伴追逐奔跑,玩各种游戏,
傍晚跟着母亲一起去菜园、稻田,走过水塘、田埂,听着蛙鸣虫唱,
....... (2014-05-18 12:20) 
你小时候的老屋还在吗? 还有图吗?

可惜我们的下一代注定被城市化所吞没,没了属于自然的童年,哎。

没了乡村,没了森林,没了田园,我们拿什么给今后的小孩子自然教育?

但愿乡村不要消失得那么快。
足迹的串联,是为了重拾自然状态下的纯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6-20 20:09 , Processed in 0.044711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