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982|回复: 9

唐锡阳:我们为什么要爱护野生动物

[复制链接]

74

主题

71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413

社区居民杰出新人奖

发表于 2014-6-11 13: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为什么要爱护野生动物


唐锡阳

      为什么我们要热爱野生动物?这个问题看来简单,实有讨论的必要。因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是一个涉及到保护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社会风范问题。现在有些社会组织和有识之士正在倡导热爱野生动物,开展“爱鸟周”、“生物夏令营”、“热爱野生动物知识竞赛”等活动。但许多人,甚至包括组织这些活动的人,认识并不一致。
      为了把问题说清楚,本文先从分析几种看法着手:
      提笼架鸟算不算爱鸟?
      北京有个“养鸟爱鸟协会”。我不养鸟,不了解这个组织;但我爱鸟,总觉得一个社会组织把“养鸟”和“爱鸟”联系在一起有点别扭。人们愿意饲养一些观赏鸟类,训练它们说话唱歌,陪伴自己生活,正如许多人养猫、养狗一样,本来无需非议;但要把这个说成是爱,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可能是900年前的大文豪欧阳修。他在聆听山间《画眉鸟》的诗中写道:“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柳宗元还以一首《放鹧鸪词》,记下了他破笼放鸟归林的实际行动。清代的郑板桥说得更清楚: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他不仅反对,而且提出了植树招引,为鸟类和人类共建良好环境的设想:欲养鸟莫如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近代画家丰子恺作了一幅题为“囚徒之歌”的画,半空悬一方形鸟笼,笼中一鸟栖架上,作哀鸣状。他的老师弘一法师(即中国近代著名的文人李叔同)从旁题诗曰:
人在牢狱,终日愁欷。鸟在樊笼,终日悲啼。
聆此哀音,凄入心脾。何如放舍,任彼高飞。

      可见提笼架鸟并不是舆论一律的国粹。当然,上述古人对养鸟持有异议,主要是出自热爱大自然,出自人类的同情心。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和感情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更不能容忍把提笼架鸟的行为宣扬为一种社会美德。我们还要看到一种情况:一个人提一个笼子不够,自行车上挂着四个五个,甚至一辆三轮上架着十几个笼子。养鸟之风刮邪了,自然刺激鸟市的恶性发展,刺激很多人到野外滥捕鸟类,在捕捉和贩运的过程中,鸟的死亡率高达数倍;而且捕鸟者不分青红皂白,物以稀为贵,越贵越捉,越捉越少,使得一些珍贵稀有的保护鸟类更加濒危。这些现象虽然多次遭到舆论的指责,但屡禁不绝。这和养鸟者、养鸟组织、养鸟文化能说毫无关系吗?
      养鸟者可能要反对:“我们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来养鸟,难道不是爱吗?”这是爱,一种纯属个人的爱。但这些和我们所提倡的热爱鸟、热爱野生动物、爱护生物的多样性还不是一回事。譬如说,西方人喜欢去野外观鸟,随身携带一个望远镜、一本鸟的图谱和一个笔记本,在大自然中观察鸟的生活,寻找和发现鸟的种类。就好比野游、听音乐、看球赛一样,是一种精神享受。而这种享受,丝毫不影响鸟的自在生活。有的地方在观鸟的季节还正式组织比赛,把观鸟者组成若干队,看哪个队在一天之内看到鸟的种类最多,给予奖励。如果这个比赛的规模比较大,就等于对这个地区的鸟类区系做了一次本底调查。所以,这种吸引大家都来观察鸟、认识鸟、保护鸟的群众活动,把个人的爱和社会美德融合在一起的社会风尚,值得大大提倡。相比之下,提笼架鸟却不足取,而应当引导和提高他们的情趣和“爱鸟”方式。
西方狩猎者也说他们热爱动物

      养鸟者说他们爱鸟,西方的狩猎者也说他们热爱动物。他们认为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可以和动物赛智慧,赛机警、赛速度,赛力量,正如动物之间也这样做一样。这种说法如果是指远古的时代,还有几分道理。
     一切生物,包括人,都是自然界的成员。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猫吃老鼠,猫又离不开老鼠;老鼠也离不开猫,因为猫要以老鼠为食,而猫的猎捕可以强化老鼠的种群。在物质条件比较原始的情况下,人们既猎杀动物,有时候也被动物吃了伤了。这种竞赛和竞争还算是“自然”的。但如果是指现在,“赛智慧”包括人的手中这杆枪或其他先进武器,甚至包括大规模毁坏自然的行为,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过目前西方的狩猎活动的客观上帮助了自然保护,也是实际情况。那里由于猛兽猛禽的逐渐消失,许多种草食动物和水禽繁殖过快,如不加以控制,任其践踏植被,就会带来生态的极大破坏。通过科学管理的狩猎,譬如在狩猎的时间、种类、数量、雌雄、成幼等方面,都规定得比较严格,有计划地猎取其过剩的部分。狩猎作为一种娱乐和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一些人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需要,而且由狩猎所征集来的相当可观的费用,又可以用于自然保护事业。譬如现在美国有一些允许狩猎的野禽是在南美繁殖的,美国每年就拨出一部分狩猎所征集的经费,去支援南美的自然保护事业,这种做法自然对自然保护有利。同时我们在欧美还看到一种现象,大批的自然保护积极分子正是狩猎者。这也不奇怪,因为他们通过狩猎实践,懂得了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懂得了不保护就将无物可猎的道理,懂得了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生态关系。18世纪40年代在白令岛上发现的大海牛,既是荒凉海滩带难得的美食,又温顺成群易于围捕,从发现到灭绝,仅仅经历了27年;多达几十亿只的北美候鸽,其最后一只死于1914年,人们为了永远纪念这个消失了的物种和记取滥猎的痛心教训,还专为这只死鸟立了一个纪念碑。所以,在狩猎动物和自然保护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非狩猎者所不易理解的微妙联系。英国和国际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组织的发起人和领导人彼得·斯科特就曾经是一个狩猎爱好者。他在年轻的时候,走遍全国,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消磨在船上或沼泽中,带着猎枪跟踪着鸟类。在长期的猎鸟过程中,他成为一个最熟悉鸟、最了解鸟的人。有一次他击中了一只大雁。那雁落在沼泽里没有死,哀鸣了很长的时间。他既无法走近救它,又无法把它击毙。第二天那只雁还在那里,还活着。那凄厉的哀鸣和挣扎的情景,强烈地震憾着他的心,他说:“我对待自己最痛恨的敌人也不会这样,而它不是敌人,是一只可爱的雁。”从此以后,他不仅不猎鸟了,而且成为一个狂热的爱鸟者。画鸟,写鸟,拍摄鸟,研究鸟,在电视台主持爱鸟的节目,创建了诸如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等一些世界著名的自然保护组织,终身投入到爱鸟、爱动物、爱自然的事业之中。狩猎者成为动物爱好者,甚至成为自然保护的积极分子,这在西方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同样我也相信,中国许多养鸟者随着认识的提高和潮流的发展,也会超脱个人的爱,真正成为动物爱好者和自然保护的积极分子。
宗教慈善家的爱不可低估

     还有一种,是宗教的爱。这包括许多种宗教,其中最突出的是佛教。他们止恶行善,戒杀放生,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普渡众生,天地之大德日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所以蚂蚁也不能踩,鱼子也不能吃;再是生死轮回。今生为人不善,来世可能变牛做马,现在的动物,可能就是前世造了孽的人;三是因果报应。许多人离苦得乐,消灾避难,延年益寿,就是因为爱惜和挽救了一些动物的生命,因而得了好报。
     我们可以不提倡这种爱的观点,但要充分认识到宗教从历史到现实在自然保护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而且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我在考察国内自然保护区的过程中,看到许多的珍禽异兽、奇花异木、名胜古迹得以保存下来,都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梵净山、鼎湖山、庐山等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历史上就是宗教的圣地。铁布自然保护区的梅花鹿所以得到保护,是因为当地的藏民认为它是一种“神兽”。西双版纳的亚洲象所以得到保护,是因为当地的傣族把它看作吉祥和神圣的象征。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的天鹅所以得到保护,是因为当地蒙古族牧民把天鹅看作美丽的天使和忠诚的象征。为新生儿祈祷时,他们总是说:“愿你像天鹅一样,大展宏图。”朱原来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亚洲的大型鸟类,现在前苏联没有了,朝鲜没有了,日本还剩下两只。中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1981年在秦岭南麓找到了9只,经过多年的保护,现在已经增加到50来只。这种鸟为什么急剧减少呢?因为它们选择巢区非常严格,必须有可供营巢的高树;靠近可以采食水生动物的水田;还要靠近一两户僻静的农家,以趋避猛禽及青鼬等天敌。近年来,由于大肆砍伐树木,改变农田耕作制度和施用农药化肥,使这种鸟迅速濒于灭绝。陕西洋县所以还残留这少数几只,主要是在这个偏僻的山区还沿用着传统的耕作方法,还残存着几块面积很小的坟山林——约200年树龄的青冈老树。按照当地的第习惯,为了保存古坟地的风水,这些老树才得以幸存下来,因此给这最后几只朱留下了一席栖身之地。
      应该说,宗教和自然的关系,由来已久。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的后期,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还无法认识和控制火灾洪水、猛兽、雷电等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本身的生老病死,幻想以祈祷、祭献或巫术来影响主宰自然界的神灵,就形成了最初的宗教意识和仪式。当社会出现了剥削、压迫、阶级以后,宗教又成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当科学还不发达,人们还不理解社会和自然应该如何相处的时候,宗教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确实起过很好的作用。因为他们一般都是崇拜自然、爱护生灵和注意美化环境的。他们许多关于人生、社会、生命、自然、宇宙的一些哲理性的解释,都是丰富我们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精神遗产。因此,许多具有宗教色彩的“寺庙林”、“功德林”、“风水林”、“放生池”、“龙山”、“圣鸟”、“祥兽”、“神木”等等,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对象,绝不是偶然的。
     这种保护自然的力量,我在访问欧美的过程中看到更多,自然保护已经成为许多宗教生活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教徒正是出于宗教的信念,积极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自然保护活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在成立25周年的庆祝大会上,特别邀请世界五大宗教——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在阿西西组织了一次规模巨大的联合行动,并发表了为大自然祈福的宣言,把自发的自然保护力量引导到自觉的行动中来,其意义正如这个基金会的主席菲利普亲王所说的:“这是一次宗教力量和自然保护力量的强大联盟。”据报道:10年之后,最近在伦敦又举行了一个同样的盛会。
“保护就是为了利用”值得商榨

      还有一种爱,更容易把人们引入误区。我看到在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集会上,有人郑重其事地把“热爱野生动物”改为“热爱益鸟益兽”。这个改动貌似有理,其实是不对的。改动者会立即反驳我:“难道我们要爱害鸟害兽吗?我们爱大熊猫、金丝猴、白暨豚,我们提倡爱青蛙、啄木鸟、猫头鹰,但我们永远不会爱苍蝇、蚊子、老鼠。”我说,就是苍蝇、蚊子、老鼠,也不能消灭。如果这些动物消灭了,那么吃这些动物的鱼类、鸟类、兽类也会被消灭,当然也会影响自然和人类,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之中。而且应该说,现在的苍蝇、蚊子、老鼠之所以多得使人讨厌,也是人类造成的。因为人尖滥捕滥猎和滥施农药,消灭了控制这些动物的天敌,又不注意环境卫生,才造成这些动物的恶性发展。话又说回来,如果苍蝇、蚊子、老鼠有朝一日真的濒危了,我们也应该爱它们,保护它们。把动物分成益害两类,这只是对人而言,或者说是对狭隘的人而言。即使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很难讲清每一个物种的益害。医学科学家用猴子的肾脏培育出小儿麻痹疫苗,使亿万儿童避免了夭折或终生残疾之苦;再如,犰狳是除人外唯一能感染麻风病的动物,秃鹫嗜食腐肉却能不受致命的肉毒梭菌的侵袭,这些都为防治人类某些疾病带来了希望;就是“四害”之首的苍蝇,也可以为人类间接和直接提供非常重要的蛋白质资源。巴西农业部于1956年委托生物学家Kerr博士改进蜂种。他当年引进了30多箱“塞内加尔”蜜蜂(就是在非洲蜇死了中国专家的那种蜂),因其中25群逃离了蜂箱,飞进了圣保罗郊区的森林,与当地蜜蜂杂交而产生了一种非常强悍和凶暴的蜂种,造成了连续30多年的“杀人蜂”大祸。这害之大,可以说是到了“人人皆欲诛之”的程度。但最近的消息报道,由于这种蜂能够更快更有效地传播花粉和采集花蜜,给巴西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现在已不是“皆欲诛之”,而是高价收购。一只普通欧洲蜂后售价为七八美元,而这种蜂后高达400美元。动物给人类在衣食、住、行、医药和科学进步等等方面提供的用场,可以说是太丰富了;但对动物的种类来说,对大自然来说,人类的认识还仅仅是“沧海一粟”,我们可能看到了它的害,没有看到它的益,或者说这方面有害,那方面有益;废之有害,用之有益;今天有害,明天有益;对人有害,对大自然有益。所以,光从人的眼前角度来谈论动物的益害,是片面的,短视的,是人本位的因此也是错误的。
     同样的理由,“保护就是为了利用”这种目前流行甚广的说法,也是出自人本位,也是狭隘的和不确切的。保护自然的目的包含着利用,但不仅仅为了利用。我们的目标比利用要广泛和深刻得多。我们要看到一个严峻的事实,很多动物正是在“利用”的情况下走向死亡的。如前面提到的大海牛、北美候鸽,以及中国近年灭绝的犀牛、高鼻羚羊、新疆虎等等,都是痛心的无法弥补的过失。现在提出“保护就是为为利用”这个口号,似乎只有在“利用”的刺激下,才能发挥“保护”的积极性。因此在这种口号下,目前出现了一股人工饲养热在各地有泛滥之势。人工饲养本来也是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的一个重要措施。这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把一些严重濒危的动物从原栖息地转移到动物园、水族馆、畜牧场或专门的保护中心,经过人工驯养和繁殖,恢复到一定数量以后,再重新放回到原栖息地安家落户,各处兴种群。如抢救麋鹿、扬子鳄、蒙古野马、欧洲野牛、黄颈黑雁、关岛秧鸡等等,都是成功的事例。再是通过人工饲养以缓和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譬如鹿茸、麝香、熊胆都是必需的重要中药,但鹿、熊、獐又是稀有应当保护的动物,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个办法就是发展人工养殖事业。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热衷于这方面,其弊端也出在这里。一些违法者钻这个空子,打着人工饲养的招牌,实际干着破坏自然的勾当。养蛇的借此捕捉和收购野蛇;养娃娃鱼的借此捕促和收购娃娃鱼;养活熊取胆者借此脯捉和收购野熊;甚至出口猕猴者可以伪造档案,把捕捉收购来的野猴说成是人工繁殖的。我们眼看着许多珍稀动物在“保护就是为了利用”口号下日益濒危,怎能熟视无睹呢?而且我们还要看到一种现象,有些珍稀动物人工饲养得很多了,但野外濒危的状况并没有缓解,如梅花鹿人工饲养已经多到过剩的程度,而野外的梅花鹿却几近绝迹。看来有些特别濒危的动物,只有和象牙、犀牛角一样,断然采取禁止使用和贸易的措施,才有可能改变濒危的状况。
正确的爱基于生态学的观点

     什么是正确的爱呢?通过对上述种种情况的分析,问题比较清楚了,再明确说就是,我们对动物的爱是基于生态学的观点。什么是生态学观点?简单说来,就是要按照大自然本来的面目和自身的规律,来认为自然,研究自然,保护自然。地球本来是个有机的统一体,一切生物都生长、繁衍、进化在这个统一体之中。大诗人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这话适用于人,同样适用于一切生命。任何组成天然群落的物种都是共同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各个生物区系的存在和作用,都是经过自然选择的巨大宝库,各个物种和人类一样,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环节,在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中共同维持着自然界的稳定、和谐和进步。在这个五花八门的生物圈中,谁能适应准发挥优势,谁被淘汰,这是在自然历史的长河中物竞天择、不断演化、不断优化的结果,既非上帝所创造,更不能由人类来主宰。这就是大自然为什么拥有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变异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大自然为什么空气清新,生机盎然,山青水秀,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万木争荣;为什么大熊猫、树袋熊、蓝鲸、巨杉、金花茶、热带雨林和我们同在;为什么珠穆朗玛峰、亚马逊河、贝加尔湖、阿尔卑斯山、太平洋和我们同在。地球是我们人类和一切生命的摇篮,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天堂。她很大,但不是无边无涯;她很美,但不是青春永在;她很富饶,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放眼宇宙,大小星球无数,又有哪个可以和地球相比?
    过往历史无穷,又有什么样的奇妙想象可以比喻现在的世界?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当站在38万多公里的远处看到小小的地球时,他深切地感到,地球不仅是一绿洲,一个孤岛,而更重要的是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地方。他说:“我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那样突然警觉到,保护和拯救这个家园是如此的重要。”我们作为生物界的精华而又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来到这个宇宙间仅有地球,很偶然,很幸运,也很自豪。所以,我们爱这个丰富多采的世界,爱这个统一和谐的大自然,爱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现象,更爱我们的子孙——希望他们永远享有和我们同样美好或者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2000多年以前从亚伯拉罕年代开始,就流传下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在水上划着一条小船,其中一个人忽然凝视着自己脚下,坚持认为他有权对属于他的地方,做任何他想要做的事,甚至把船凿一个洞。另一个人告诉他,他们两人是同坐在一条船上,这样做会使他们两人都沉下去。所以犹太教认为,达个脆弱而美好的世界里,我们只是一个过客,应当共同保护我们的小船,一起划着向前航行。?
19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给皮吉特濠印第安人写信,要买他们的土地,酋长西雅图回了一封非常深刻而动人的信。大意是说,土地是我们的母亲,动物和植物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怎么可以出卖他们呢?上述种种,应该说都是朴素的生态观点。他们为什么会在生活还比较原始、科学还不发达的环境中,产生如此睿智的思想?这不是古人超越今人,而是他们直接生活在大自然之中,比我们更接近大自然,对大自然的体验比我们更真切,因此他们的出发点、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和我们有所不同。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近代科学越来越专业化、学科化、纵深化的格局,也促使人类在观念上偏入误区,把自己从所属的自然界中“拆卸”出来,甚至凌驾其上,妄图“征服”、“主宰”和“改造”大自然。是生态学的崛起和发展,帮助我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从大自然中认识大自然,认识人类自己,懂得了只有在总体上协调好人类与其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社会才有光明的前景。因此我们当务之急,应该是在自己和广大群众之中建立起生态伦理、生态道德和生态文明。并在这个基础上重新调整好人类自己的观念和生活。正是当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浪费的病态现实,摆脱物质富裕,精神贫乏的困惑,提倡追求一种精神自在、不受物役,天人共泰的潇洒生活。这是一个非常新的、非同寻常、不易做到的课题,但必须努力去做。
    所以,我们的爱,不同于“提笼架鸟”、“养猫养狗”的爱,也不同于狩猎者和动物“竞赛”的爱,也不同于宗教“普度众生”的爱,也不同于“只爱益鸟益兽”、“保护就是为了利用”那种人本位的爱,而是从生态和生态学观点出发,我们要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中的一切物种,特别是濒危的物种。但现实已使我们痛感到,生物物种的急剧消失,已经威胁着整个自然界,也威胁着人类自己。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保护一个物种,就意味着保护若干物种,就意味着保护一个生物群落,就意味着保护一个生态系统;反之,破坏一个物种,就意味着破坏若干物种,就意味着破坏一个生物群落,就意味着破坏一个生态系统。而世界是相互关联的,这种保护和破坏,必然会影响到地球的稳定和人类的未来。有位生态学家打了个比方:消灭一些物种,就好比拔掉飞机上的一些铆钉,看来问题似乎不大,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飞机已经不再是安全了。纵观世界的种种急剧变化,现在应该说,我们这架飞机已经很不安全了。正是基于这种观点,才加深了我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感情和爱。
原载《科技日报》1995年8月8日
作者是《大自然》杂志原主编
大学生绿色营的创办者和组织者
环保作家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5 收起 理由
红透的枫叶 + 2 赞一个
秋叶的静美 + 1
巫落落 + 2

查看全部评分

足迹的串联,是为了重拾自然状态下的纯真。

3

主题

90

回帖

96

积分

清泉

积分
9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4-6-11 17: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抢个沙发

3

主题

37

回帖

59

积分

清泉

积分
59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4-6-13 12: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不是利用,不能只保护益鸟益兽。

76

主题

250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186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14-6-13 14: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了……

74

主题

71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413

社区居民杰出新人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6-13 17: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You're off to learn about nature. I hope you won't just admire the grand vistas and spectacular trees and animals. To experience nature you must learn to know it intimately. That takes patience and humility.

你们向大自然学习,希望不只是看看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和美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体验大自然,感知大自然。这需要虚心、细心和耐心。
足迹的串联,是为了重拾自然状态下的纯真。

74

主题

71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413

社区居民杰出新人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6-13 17:3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马由缰:保护不是利用,不能只保护益鸟益兽。 (2014-06-13 12:53) 
赞同。

诚然,“益鸟益兽”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有益。

然而苍蝇、蚊子、蟑螂其本身就是邪恶、肮脏的吗?

若无人类产生的垃圾、污染,他们会生活在其中吗?

要知道澳大利亚生活在森林中的苍蝇根本没有那么脏。
足迹的串联,是为了重拾自然状态下的纯真。

76

主题

250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186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14-6-13 2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纸鸢:You're off to learn about nature. I hope you won't just admire the grand vistas and spectacular trees and animals. To experience nature you must learn to know it intimately. That takes patience and humility.

你们向大自然学习,希望不只是看看奇花异草 .. (2014-06-13 17:29) 
我的意思是分开发……

74

主题

71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1413

社区居民杰出新人奖

 楼主| 发表于 2014-6-13 23: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九:我的意思是分开发…… (2014-06-13 21:11) 
一鼓作气看完,荡气回肠。
足迹的串联,是为了重拾自然状态下的纯真。
发表于 2014-6-14 14: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 保护一个物种,就意味着保护若干物种,就意味着保护一个生物群落,就意味着保护一个生态系统;反之,破坏一个物种,就意味着破坏若干物种,就意味着破坏一个生物群落,就意味着破坏一个生态系统。而世界是相互关联的,这种保护和破坏,必然会影响到地球的稳定和人类的未来。
我的新浪微博已开通,快来关注wukedarenyuziran@sina.com

7

主题

136

回帖

171

积分

溪流

积分
17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4-6-20 01: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有时间再细细的看。。。唐老师是一个环保作家,以后可以多读读他的书。感觉应该挺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5-22 15:46 , Processed in 0.04218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