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野环境宣教小组中待了两年,虽然孩子们天马星空的思维以及与他们在一起那种童心的感觉能冲散因为课程吸引力不够而有部分孩子不在课堂状态中并表示对课堂失去兴趣所带来的失落感,但是一直觉得环教需要作出改变。一直没有将思路好好地理一遍,直到参加了首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听到专业自然教育机构的分享,回来之后陆陆续续又看了一些资料,对环教模糊的观念慢慢地变得清晰一些。在此整理一些思路,希望能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以下我们不对环境教育和自然教育做区分。 我们先从理念上谈环教,自然之友“自然体验营”项目经理胡卉哲女士说到:“环境教育不仅仅让人获得知识、信息和技能,更要改变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改变人“心灵”的教育,它终究是要作用于人的”。福州乐享自然在分享时提到,乐享自然的自然教育是三生教育:生命、生态、生活;自然之友在分享时提到,环教的三要素是“知识、情感、行动”。我们一直思考着教案上面应该放什么知识点,PPT上面的内容孩子们能不能理解,想着孩子们能了解到多少环保知识,却忽略了情感上的引导。我们的社会陷入了智力崇拜,而不是智慧崇拜。《寂静的春天》的作者雷切尔•卡森说到:“知识的重要性远不及感受一半。如果信息是种子,日后可以成为知识与智慧,而感受就是沃土,种子必须在其中发芽生长。童年就是准备土壤的阶段。”所以今后的环教是不是可以更加注重孩子们的主观感受,对于自然、生活、环境,传递更多快乐、价值观,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感受自然,思考生活方式,进而热爱环保,践行环保。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 了解儿童的心理。我一直认为,要做好环教,首先自己要先变成一个孩子,一方面是因为这样更能融入到学生当中,另一方面是因为这样分析问题才更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们经常会很乐观地认为已经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绿色的种子,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要保护环境,即使我们知道课堂纪律很差,孩子们对课程不感兴趣。但孩子们缺少的不是种子,而是沃土,真正能让种子健康成长的心灵沃土。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而引导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儿童,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参考一些儿童心理书籍,结合环教的实际经验,归纳一些环教的方法,创造一些适合孩子们的环教方案? 学会观察孩子,专注行动。自然之友分享到:“重要的不是你告诉他们什么,而是你告诉他们的时候他们所做的事。”,我们现在的环教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式,知识普及式,哄骗式,一直在讲“小朋友,我们不能乱丢垃圾”,“小朋友,我们要节约能源,知道吗?”,当我们上着课,可能就会有学生随手把垃圾往墙角的垃圾桶扔,由于技术问题而把垃圾扔在桶外面,可见,你的话并没有触动到孩子们。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围绕着“改变行动”这个最终目标展开课程设计?而不是把目标停留在“知识普及”或者“提高意识”。我们不仅期望孩子们长大以后在工作以后考虑环保,而是专注环保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多尝试小班教学,注重思考和分享。孩子们是活跃的,发言的时候经常抢着,我们与其想着压制课堂纪律,倒不如彻底让他们放开,自由地发言,将一个大班分成几个小组,在环教中多创造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感受到主动性,从而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尝试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身边的环境问题,尝试着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尝试着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并尝试着让孩子们把想法付诸行动,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家乡的主人,自己也可以为环保做一些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扮演“引导者”的身份,注意,我们做的是“牵引”而非“推动”,对环境的的关注源于自主和直接接触环境才能产生的热爱,最重要的不是让儿童参与到环保行动,而是让他们参与到环境问题的确定,或与他们合作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盘点资源,做本土教育。我们花很大精力去讲那些他们想象中的环境问题,似乎更浪费资源,而效果却很微小,因为那些问题发生在其他地方,他们没有感受到危机感和改变的使命感。我们不如认真地去调查环教所在地的环境情况,思考我们能利用的资源,把孩子们身边的环境情况反馈到课堂中,引导孩子们去关注生活环境,这似乎更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同。 与家长取得沟通。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家教的重要性,特别是看到很多家长无心管照的孩子调皮捣蛋没有礼貌的时候,我痛恨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长辈。在自然教育论坛的时候,多位自然教育者也提到,我们一直在做孩子的自然教育,但却忽略了成人的自然教育。父母不仅是环保的主力军,也是孩子最好的监督者和引导者。我们是不是应该找个时间和学生的家长来自面对面的交谈,他们怎么样看待我们的环教,他们的孩子性格特点怎么样,他们愿意为孩子的发展做什么样的努力?这些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相信环教有家长的参与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由活动来教学,将游戏纳入到教学中。我们玩游戏更多的是调动气氛,吸引注意。自然教育论坛的最后一个下午,主持人带我们做了一个多人猜拳的游戏,当多人出同样的拳时,就同时喊“yeah”。游戏结束之后,现场的气氛被调动起来了,但游戏并没有到这里就结束,主持人讲了游戏背后的道理,大概意思就是:“游戏成功的秘密就是观察别人,而不是自己出自己的拳。一个好的团体也是需要倾听,相互交流,才能达成一致的方向”。每个游戏都可以有故事。环教需要游戏,因为孩子们喜欢,而在游戏过后讲出一些道理,孩子们也是会欣然接受的。游戏不应该是环教的一个附加品,而是环教不可或缺的成分。 构建反馈机制,评估环教成果。现在环教经常是上完课就没事了,这样我们不仅没办法真正评估环教成果,也无法了解学生对环教的看法。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一次主题绘画活动,或者一次交谈,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当然问卷调查也可以,但会比较死板。我很喜欢和孩子们聊天,觉得和孩子们平等的交流很不容易,不仅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也可以了解他们的需要,我们的环教是否是他们感兴趣的。有了反馈才能更好地进步。 把成功的教学经验按照系统、量化、规范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归纳,开发系统的环教模式。我认为最好的经验传承方式就是制定精益求精的方案,或许这样会很太刻板,但这是避免因人员的流动而使经验流失的最好的方法,也是将好的环教经验进行推广的方法,这样做也有利于环教的专业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一公斤盒子”、《地球守护者》的开发,都是我们很好的借鉴,也许,我们也可以开发适合孩子们的环教模式。 除了环教方法的改善,我们还需要从讲师入手,好的讲师是环教成功的关键。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的主要创始人王愉(自然名蚂蚁)分享到:“内容和过程是枝叶,价值观、教育观、自然观是树干,自然的积累是根”。只有讲师心中充满阳光,才能给与孩子们正能量。讲师最能触动孩子内心的就是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才能时刻激励学生。 最后还想分享一点,我们一直在想输出,有没有思考怎样给讲师创造一个自我提升的体系?我们是否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环教沙龙,环教工作坊?是否可以多寻找一些学习资料?是否可以多关注一些环保机构的环境教育方法?只有自己的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为环教做贡献。 轻松环保,快乐环教,厚积薄发,让我们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