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kefodshen

公益丑闻又出 记者独家揭露百色助学网惊天秘密

[复制链接]

31

主题

530

回帖

4574

积分

长江

积分
4574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5-8-16 22: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久前,一则被拐女成山村女教师的旧新闻引爆舆论。

1994年,18岁的河南姑娘郜艳敏被拐卖到大山深处,卖给了一个比她大6岁的不识字的羊倌,受尽磨难后她成为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2006年,乡村教师郜艳敏被评为“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2009年,她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同时媒体再次广泛报道她的“事迹”,她被称之为“最美乡村女教师”。
令人感到吃惊和愤怒的是,在政府宣传和媒体报道中,没有人注意到郜艳敏被拐卖背后人贩子的罪恶、女性尊严的被践踏、村民的愚昧、地方政府的冷漠、法律的缺失……在郜艳敏抛却个人屈辱和不幸投入到山村教育的“大爱”光晕下,这些问题似乎就消失不见了。相反,所有这些,反倒成了衬托她伟大的要素。

1
道德至上论:只谈道德,不论正义
这是道德至上论的逻辑在作祟——只谈道德,不论其他,道德意味着一切,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只要某件事的最终结果有其道德意义,比如体现了善良、正直、忠诚、宽容、奉献等美德,那么,不论过程如何,这件事也就是正面的。
在地方政府和媒体共同打造的关于郜艳敏的道德神话中,郜艳敏以德报怨,为了孩子们留在大山,这是一种自我牺牲、伟大崇高的精神。虽然郜艳敏此前被强奸、多次出逃未遂、自杀多次、被家暴——但这些都是过去式了。重要的是现在,郜艳敏“每天热情而快乐地工作着,常年和孩子们在一起,37岁的她依旧很年轻,一脸的天真”。
一个社会推崇道德可以理解。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道德是否是孤立存在的,道德的边界是什么?为了所谓的道德理想,是否就可以肆意践踏个人权利,甚至罔顾法律?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道,“正义是支撑整个大厦的主要支柱”,道德则是这座大厦的装饰。这准确地说明了道德与正义的关系。道德不是无所依傍地存在,相反,道德依附于正义之上,这是毛与皮的关系。我们判断某件事是否是道德,依据的不仅是其结果是否看起来符合道德,更关键的是,过程是否符合正义。
道德至上论者的致命缺陷在于,他们所谓的道德理想可能是建立在非正义基础之上,就像郜艳敏“最美”的背后,是他人对她权利的无情践踏。然而道德至上论者选择了忽视,他们将郜艳敏的血泪史演绎成励志温情剧,遵从的逻辑是:虽然郜艳敏遭遇了这些不幸,但她最后抵达了崇高,非正义只是抵达道德的过程。
道德至上论的幽灵始终在我们这个社会徘徊。比如之前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网上叫好声一片,女司机还被人肉。因为女司机率先“别车”,所以暴打她是惩恶扬善——这是符合道德的,至于暴打是否符合正义,道德至上论者不会顾及。而“文革”这样的历史惨剧则是道德至上论的极端后果,为了一个某个宏大的道德理想,就可以肆意打砸抢,肆意“整人”。

2

道德神话的覆灭:公民意识的自觉
道德至上论的感召力巨大,因此它常被社会管理者所利用,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策略。一个社会,正义越是匮乏,管理者越是热衷于强调道德理想,越是热衷于塑造道德典型。一则,道德理想的宣传,可以掩盖社会的种种不正义之处,转移社会矛盾;二则,树立道德样板,强调个体善良、忠诚、奉献等价值观,有助于排除异己,培养“良民”,维护社会稳定。
值得庆幸的是,道德至上论并非时刻发挥作用。当一个社会的正义濒临崩塌的边缘,当整个社会的运转不是建立在正义而是丛林法则基础上,民众也将深受其害。这时,虽然管理者仍寄望于道德神话来力挽狂澜,然而,民众已不再相信。道德神话中的破绽,将引来无数人的攻击,并借此表达对社会不正义的不满。在朱学勤的《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一书中,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和法国大革命的结束,便是一次道德神话覆灭记的典型样本。
而“被拐女成最美乡村女教师”引起舆论哗然,则是一次微型的道德神话的覆灭。2006年和2009年媒体关于郜艳敏的报道之所以没有引起反弹,并非人们麻木和冷血,而是因为无知,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道德至上论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但在2015年的今天,虽然从时间看才过了短短几年,然而整个社会语境已发生了遽然变化。
公平之弦越发紧绷脆弱,千钧一发,民众的切肤之痛越来越深刻,这唤起了他们对正义的强烈诉求。而自媒体的爆发,网络舆论场的形成,网民社会自组织能力的提升,民众的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越发自觉。“只谈道德,不论正义”的道德至上论已失去了其号召力。何况,女性权利、妇女儿童被拐、权力冷漠等是网络舆论场关注的重要议题。这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这个旧新闻被重新提及后瞬间引爆舆论。
旧闻重提,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等到一份迟到的正义、追责、反思,同时,它也是一次意味深长的道德神话覆灭记。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是公民权利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它昭告着:互联网时代,随着民众权利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自觉,任何建立在不正义基础之上的道德宣传、理念灌输、乌托邦允诺注定失效。当公平、正义、自由、法治成为民众越来越珍视的价值观,任何冒犯或践踏这些价值观的行为都将无所遁形、遭到唾弃。

这值得我们化用穆旦的一句诗作结: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无数公民已经起来,

然而无数公民已经起来。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scene=0#r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5-11 22:34 , Processed in 0.02328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