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种子|为自来水正名 2017年7月11日,华南师范大学绿色文明社团三下乡实践活动乐水营正式开营。营员们步履轻盈,整装待发,肩上背负着使命。 12点整,营员们到达了目的地---河源市紫金县义容镇。这里重山环绕,镇上拉满了“攻坚扶贫,迈向小康社会”的横幅,镇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营员们收拾好行李后,兵分两路前往不同的地方展开不同的调查。一队前往凌角村寻找一口井,据当地村民述说这口井养育了半个镇子的居民。一路上,营员们从密簇的杂草中依稀看到水渠的踪迹,沿着缓缓的水流找到了那口井。一大叔正从井中捧出一碗水送入口中,并告诉他们很多人都靠这口井为生。有两名营员亲身试喝井水,他们描述这井水触觉冰凉,味道微甜,应该能直接放心饮用。
图一:井水及周围的环境
(图一:井水及周围的环境) 另一队前往去暗访镇民饮用水的来源,大部分居民说都是购买山泉水饮用,并表示自来水是不能饮用的。根据热心线索提供者朱阿姨透露,曾有一个净水器销售活动向民众宣传自来水是可饮用的。 晚上,全员开了第一次会议,详细讨论并交流了今天的感想和收获,并安排了第二天的行程。 7月12日,营员们踏上了前往自来水厂的路上,自来水厂门口了无人烟,我们去自来水厂的过滤池、清水池等等取了几瓶水样,准备回去进行检测水质,了解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力度。 (图二:自来水厂的清水池) 随后,我们马不停蹄,立刻前往了伯公坳寻找自来水厂的水源地。顶着毒辣的太阳,踏足山间小径,历尽千辛找到了水源地。水源地周围有许多人为丢弃的矿泉水瓶,估计是很多村民来此处取水,路过此地的阿伯告诉他们“这是用来做生活用水,并不能用来饮水,他们饮用的依旧是购买的山泉水”。我们在水源地的多处全方位取了水样,以回去做好检测工作。 (图三:营员在进行水质检测工作) (图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公示栏的信息) 下午,营员们对取回来的十几瓶水做了检测,记录下数据,以等晚上做分析得出自来水的各项详细数据。 晚上,会议时间,针对早上的检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最终结论,也进行了一次营员培训。 (图五:营员们在伯公坳的合照) 通讯员:温丽樱 图:植洋坚 钟英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