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自己的历史的视角看问题
(本文为2007在第四届中国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发展研讨会所写,黄真平)
坐在星河湾四季会国际会议中心听着一些所谓的牛人回顾和描述企业公民的发展历程,当谈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的两本著作时,我突然想起早在2005年两会期间,温总理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工商联界联组讨论时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道德情操论》的主要精神是:‘全社会的财富如果不能被全社会的成员共享,这个社会就是不稳定的。’”。紧接着想到“历史的评价”。
回顾中国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发展研讨会的四年发展及各地不同组织的不同历程,我们应如何看待“中国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的发展?我们又作出什么样的评价?”
同样的问题会有相似的答案,及时太多的迥然,我们也不必回避,我们要“用自己的历史的视角看问题”。
首先,先谈自己的视角
1、自己的客观存在。
我们看待任何问题,客观的极限无法忽略主观存在,主观的任何拓展都源于客观的实在,所以我们看待任何问题最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尤其如果需要你承担的时候,你要站起来。正如大家很高兴被选拔到这里参加交流、讨论一样,我希望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依然高兴的接受,但并非要强迫自己。
2、自己的历史责任。
我们做事情是要讲历史责任的,历史包括昨天、今天和明天,所以能够对历史负责是很艰巨的。一方面我们在任何时候要尊重那些曾经和我们现在一样热情奉献的朋友,这个事业包括这个机构有他们的心血和贡献,如何协调并获取他们的支持是一个不太容易的课题,这并不否认我们是现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一方面我们做事情要充分考虑组织资源和发展状况不能冒进,尤其是不能以牺牲未来发展资源来换取今天的所谓的成果;另一方面我们最好不要去拓展自己并没有规划的事情,不是不要去拓展,而是不去拓展自己没有规划的事情,也就是说不要给后人留下烂摊子。例如绿石论坛就是从一位同学设立主席并盲目社会化,至今都没有恢复过来,恢复到平淡的心态、有秩序的开展。当然我并不是说他这样做在当时是错的,当时有当时的考虑,只是现在看在路径选择上留下了太多后遗症。
3、自己的发展规划。
个人与集体要相得益彰,既要鼓励个人规划在机构中成长,甚至与机构一起成长;还要鼓励甚至监督机构必须在人才成长方面给与公平的机制和资源。作为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的核心骨干,我特别期待大家能够有规划,规划自己和所在组织的发展目标,并去实现它。
第二,再历史的视角。
1、从事物的发展阶段看问题。
提到“阶段”这个,除了表达一种中国特色外,还在于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事务发展的整个过程都经历出生、发展、高潮、衰落和死亡五个环节,有的整体快一些或慢一些,有的在不同的环节有特殊的表现。
我们在做这件事,不过刚刚起步,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没有既定模式,尽管曾经有一些闪光的案例但其自身很快就失去了“旗帜”。
相信来参会的很多同仁仍然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怎样发展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这说明我们目前处在目标探讨和道路探讨的过渡阶段。说目标探讨,是因为我们当中有一部分,而且是相当一部分仍然不坚信我们是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但同时他们又是以这样的名义来参会;说道路探讨是因为我们当中有一部分朋友比较自信甚至有的时候有些自大的认为自己就是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两部分人在两个问题上分歧与共鸣就是我们目前的状态。
这种状态的两种前景:要么持续争论甚至内耗,最终既没有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文化,也逐渐瓦解组织本身,绿色营的衰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要么逐渐达成一种共识,在这种共识下,我们团结、协商、理解、自律与自治。
在这里我有必要再次提出《德明宣言》,它较为详细的讨论和倡导了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的精神和原则,我们需要有一种共识,尤其是在目标和价值上的共识。
对于不同的地区性组织,也要用这个观点来衡量所在地区的社团,社团可以此来发掘会员及志愿者。
或许有朋友对德明宣言所倡导精神与原则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首先这是好事情,这至少说明他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也期待有更好的宣言或者规范来继续推动我们前进,这将又是一次进步。
2、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问题。
简单的说:趋势很难形成,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趋势这个概念用最近比较热的股票来解比较形象,如果一只股票上涨,那么大家都跟着买,所以股票继续涨,大家都很高兴,反过来大家就很不高兴,地价补仓的除外。那么股票涨到什么时候就会下跌呢?这又回到了第一问题,这里我要告诫大家把握趋势不要做强弩之末,比如开展类似绿色营的活动。
记得在2001年第二届绿石论坛上,面对“绿石能走多远?”,我明确的回答“绿石在南京的出现是一个偶然,但是在全国却是一个必然,我们要坚信我们的道路,要致力于50年的发展。”
今天我同样告诉大家,无论今天在哪个地区或流域出现了什么样的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也无论出现了什么样英雄人物,都是历史中的偶然,却又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我们庆幸的同时一定要告诫自己,或许我们仅仅是“船过无痕”;另一方面,无论现在我们发展的好坏,只要努力我们都可能树立自己的品牌。
从全国发展趋势来看,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可以考虑在以下七个方面树立自己的专业品牌:侧重单一的专业性环境网络、紧密结合大学与社区的环境参与、持续的细微的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有规划的管理体系、注重个人成长与工作需要的培训案例、以本土方案解决资金供给、适当的团委合作与联合自治案例。
3、从当时的发展环境看问题。
我似乎是有条件的承认先见之明的,我也鼓励年轻的朋友敢于对历史说不,所谓的权威和神话其本身不过是我们的自我约束。
然而对那些有志于改革和大举创新的朋友,除了要看到阶段性和发展趋势外,还要多从当时的条件看当时的行为,如果我们是当时的决策者或执行者,我们会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我们是否把问题考虑的足够清楚,社会的复杂,加之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我们真的友好对策?
历史并不能重演,假设没有假设,较为妥当做法是要善意的承认历史,承认历史的努力和贡献,承认历史中的不足同时要尽可能较少的评价个人,尤其是涉及否定个人的评价,这是一条基本原则;我们就能更多的看到历史中的困难和取得的成绩,更多的看到闪光点和经验与教训。
4、从自己的发展经历看问题。
从自己的发展经历看问题的关键是从乐观的态度允许重复性失败,甚至支持失败。乐观的态度是毫无疑问的;允许失败也是必然的,因为失败总是发生,即使我们不允许;问题是对于重复失败,我们如何看待?尤其是对于年轻的朋友那可能是他们的新尝试,阻止还是支持,我们真的思考清楚,准备好了?
对于经验丰富乃至有较强的影响力的朋友,我要特别提醒他,我们曾经或看到别人犯过的错误以及我们认为这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并不应该要求我们去阻碍年轻的朋友为了自己的理想或愿望和成长去尝试它,我们要做的是长远的目标来修正它,不让这些影响规划的既定轨道,同时还要帮助年轻的朋友成长。
对于年轻的朋友,我要坚定的告诉你们,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朋友总是违背我前面提到的精神,这就需要你们有勇气敢于追求自己的理想或愿望,敢于说不。
客观的讲,对于我们这样的小机构,没有发生的事情就不能算作失败,如果不是重大原则问题,我们对年轻人的新想法和努力,哪怕是善意的推测并加以干涉和阻碍其本事就是一种错误。
时间匆匆闪过,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历史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明天我们的朋友用他们的历史的视角看待我们,一切尽在历史中。
祝各位健康吉祥、万事如意。
附:《德明宣言》关于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的基本原则与定义
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是指以自然地域(流域)携作为基础,青年为主体,自发、自愿、自治,旨在通过协调、共享各种资源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的组织。
自然地域(流域)携作是指已经存在的自然地域(流域)、城市或因某一环境专题等而成立的行动网络。
青年特指13-31周岁的青年,除年龄外不以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籍贯及社会出身、财产或其他身份等再做任何区别。
地区性•青年环境组织的主体、产权、领导代表、决策原则上都必须以青年为核心,如实行理事会或其他治理方式的需在规章制度中明确、详细规定青年实行民主自治、参与决策、免除相关责任等条款。
环境保护事业特指以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与和平为核心目标或重要工作领域,并已开展可查询、获得广大青年认可的实际行动。
关于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尺度是指主体从自身特定的需要、利益等内在价值尺度出发判定历史客体及其变化是否具有价值、价值大小的标准、模式.历史进步的评价尺度具有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统一体;二是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体;三是宏观尺度与微观尺度的统一体;四是历史尺度与现实尺度的统一体.历史评价尺度体系在较高层面上由生产力、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尺度组成.生产力尺度是历史评价的根本尺度,制度文明尺度是历史评价的关键尺度,精神文明尺度是历史评价的重要尺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尺度是历史评价的终极尺度.
推荐图书《历史学是什么》,我还没有读过呢:)
【作 者】 葛剑雄 [同作者作品]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书 号】 7-301-05593-5
【开 本】 大32开
【页 码】 0
【出版日期】 2002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