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547|回复: 2

气候变化全球承担“共同责任”是不道德的

[复制链接]

736

主题

848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44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6-26 12: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峰

2月2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第四个评估报告之“自然科学基础”篇,指出全球气温在升高,90%是人为因素所致。之后,这一过去主要局限在科学研究领域和国际专业会议的话题,迅速“侵入”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引发后者的“气候变化”,环境问题政治化上升到新高度。

  2月25日,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揭晓,美国前副总统、环保积极分子阿尔?戈尔主演的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获最佳记录片和最佳歌曲两项大奖。3月份,德国、欧盟、英国等先后提出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和减排温室气体的法律提案。4月17日,英国利用联合国安理会轮值国之便,强力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就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进行公开辩论,开安理会讨论环境问题之先河。5月底,在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把气候变化等列入2007年度八国集团会议议程之后,一向对环境问题尤其是气候变化不感兴趣的美国总统布什,抛出了在华盛顿召开温室气体减排国际会议,并要求印度、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参加的提议。一时间,从西欧到北美再到澳洲,气候变化之“风”劲吹,大有对发展中国家“合围”之势。是否确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似乎成了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担当国际环保责任的标杆。

  6月4日,在海利根达姆G8峰会召开前两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公布,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系列措施。有评论指出,面对国际重压,中国未如发达国家之愿,设定具体的减排目标,确需一定的勇气。事实上,中国不设定温室气体减排的量化指标,并非要展示自己的勇气,更不是不为减缓气候变化做贡献。重要的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争取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发展权,同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和责任。

  1994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先生曾在联合国环境署的官方杂志《一个星球》上发表一篇名为“追寻可持续发展”的文章。他指出,一个美国人一生所消耗的能源是一个印度人的30倍。这一方面表明二者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另一方面,也说明发达国家对地球环境的负荷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

  最近十几年来,历经发展中国家的艰苦努力,虽然包括印度、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大幅增长,但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依然明显。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既是各国优先的目标,也是对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最好的贡献。

  今年三月,世界银行行长沃尔夫威茨(现已离职)在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了系统考察与了解之后说:“中国的成就让人印象深刻。作为世界银行的行长,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摆脱贫困。在与贫困做斗争的漫长历程中,过去的25年是最为成功的阶段之一。相当多的人摆脱了贫困,这是前所未有的。这其中约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中国经济的显著增长,使得4亿人摆脱了贫困。”

  在此情形下,不考虑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的国情,简单地用“共同的责任”来要求发展中国家设定温室气体排放的期限与目标,就等于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剥夺其发展权。套用戈尔先生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中的一句台词,这是“不道德”的。

  在应对环境挑战的历史上,一个为各国包括国际社会广为接受的法律原则,就是由经合组织(OECD)国家首先实施的污染者付费原则(即Polluter Pay Principle)。正是根据此原则,早在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1997年《京都议定书》等国际环境公约或文件中都确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解决诸如防止臭氧层破坏、减缓气候变化等全球环境问题上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之所以强调发达国家承担与发展中国家“有区别”的责任,是基于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现今的气候变暖,是百多年大气中温室气体累计的结果。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指出,从工业革命开始到1950年,在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中发达国家占了95%;截止到200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仍占到总的排放量的77%。由此看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增加主要是发达国家的“贡献”。为此,发达国家应该首先承担其历史上的环境“旧帐”,并率先垂范,首先认真完成《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减排目标。眼前的目标不去完成,却要去设定一个20年甚至更遥远的未来的目标,其诚意与可行性令人怀疑。

  与此形成显著对照的是,中国在人均GDP还远远落后发达国家的条件下,通过致力于节能降耗和减少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担负起减缓气候变化的“共同”责任。我们希望发达国家,尤其是那个从未签署《京都议定书》以及虽曾签署但事后又退出的两个发达国家在完成本国减排目标的同时,利用其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帮助中国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面对气候变化,中国的选择不仅代表了13亿中国人民,也是占全球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的选择。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绿源”环保协会  地球,你我共有;绿色,你我共享。http://www.hnly.org 凤凰环境保护发展中心:http://www.pepdc.cn  创建和谐的绿色家园是我一生的梦想!
发表于 2007-6-26 15: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环保确实也被发达国家作为一种带有优越感的工具来挟制中国。游戏规则的制定上,中国的话语权还比较弱。
撒播绿色希望 绿色行者工作室

227

主题

866

回帖

7704

积分

理事会

积分
7704

翻译组医师组评估组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6-26 16: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
在\"G8+5\"环境部长会议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发言

2007年3月17日 德国波茨坦
尊敬的大会主席加布里尔部长、尊敬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执行秘书德布尔先生、尊敬
的各国环境部长、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化开始时的280ppm增加到了现在的380ppm,世界各
地都能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从中国的情况看,在全球气候变 暖的大背景下,
2006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干旱、高温、风暴潮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中国也和
其他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是气候变化的直接受害者。

关于2012年之后框架,各国都表达了强烈的政治意愿,发展中国家关心需要建立一
个公平合理、长期稳定有效的应对机制。

许多国家都很关心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些什么。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和原则,中国虽然没有具体的温室气体减限排 义
务。中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兼顾发展和环境,双赢的政策措
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主要包括:(1)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中 国能源中煤
炭的比重,1990年与2005年相比,由76.2% 下降到68.9%,可再生能源由5%提高到7.2%。
努力调整降低第二产业比重,提高第三 产业的比重。(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
源。1990年-2005年每万元GDP能耗下降了46.6%。中国每万元GDP能耗已经由1990年的
2.68吨标煤下降到2005年的1.43吨标煤,1991~2005年的15年间,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
约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约18亿吨二氧化碳。 (3)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05年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量1.4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3.28亿吨二氧化碳。
(4)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 林。据专家估算,1980-2005年中国造林累计净吸收
约30.6亿吨二氧化碳,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16.2亿吨二氧化碳,减少毁林排放4.3亿吨二
氧 化碳。(5)中国积极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截至到2007年2月底批准开展
项目345个,如能全部实施,到2012年可减排约9.4亿吨二氧 化碳当量。

最近,中国政府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的要求,已经制定完成了《中国应对
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我们也将于近期向国际社会发布此《国家方案》。

中国政府将不断努力,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推动清洁发展和
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中国 已
经开始实施两项约束性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其中一项就是到2010年,能源消费强度在
2005年基础上下降20%。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积极推进核电建设,
到2010年,力争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7%
提高到10%左右,煤层气抽采量达到100 亿立方米,力争使工业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
放稳定在2005年的水平上。中国政府还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工业
生产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生产、消费领域已经开始实行节能标识制度,在建筑节
能、交通节能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实际行动,并在这些方面与许多国家开展了示范项目
的合作。

尽管中国实现上述节能降耗目标和任务是非常艰巨,中国政府很清楚,中国不可
能、也没有条件走发达国家高排放的发展道路。可以说,中国目前的努力是很多发达国
家在其发展的同样阶段也没有能够做到的。

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未来行动,中国政府认为:

第一、2012年以后气候变化国际制度的建立对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至关重
要。今年2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强化了气候变化的科学性问题, 并给出
了未来六种可能的升温和气候变化情景。在政治层面上,重要的是各国政府拿出在气候
变化公约抓根据各国具体情况,努力采取务实的行动,更加重视提高能 效、发展可再
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等具体措施的实施。

第二、各国国情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具体措施也应当不
同。我们应当本着相互信任、认真负责的态度共同寻找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不论未
来国际气候制度如何,中国政府都将负责任的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继续制定有效的政
策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各项基本原则,特别是\"共
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很高,经济实力强,掌握着当 今
主流的清洁高效能源技术。因此,应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加大绝对减排力度,并切实履行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的承诺,从而为国际社会树立榜样。

发达国家进一步的减排承诺,可以为国际社会探索新型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信
心;可以给工商企业界、科研机构等不同利益相关者以明确信号,使之在投资方向、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众多领域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发达国家进一步的减排承诺,还可
以维护刚刚兴起的国际碳市场,从而促进国际社会经过多年努力而达成的清洁 发展机
制、联合履行、排放贸易等创新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第四、要及时评估发达国家减排承诺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为2012年后发达
国家的进一步减排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发展中国家的有效参与提供借鉴。

第五,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技术开发与转让的重要性,开发创新务实的国际技术
合作和技术转让机制。2001年成立的公约机制下的技术转让专家组经过几年的 工作,
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但是如何将这些建议付诸实施,是我们建立未来气候变化国
际制度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规则也规 定了技术转让
的内容,但在实际运作中很不尽人意,应当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在此我建议,发达国家
可以从官方发展援助中拿出部分资金,集中用来购买一些可有效 减排温室气体的实用
技术,无偿转让给发展中国家,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最后,要将适应气候变化问题,尤其是如何帮助受害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能
力、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纳入今后的气候变化国际制度,并同减缓一样认真对
待。

主席先生,

\"G8+5\"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国际谈判进程的补
充,应在上述问题上有所建树。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共同应对
人类所面临的气候变化威胁做出贡献。

谢谢!
h-a-r-m-o-n-y 更加热爱生命并愿意为它们的继续生存承担职责是人类天性中最真实的一部分 ~来这里留一下你们社团组织的生日,咱们建一个生日表~ ~naturaller的济溪blo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4-5 15:12 , Processed in 0.0525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