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505|回复: 0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 将引发格陵兰岛冰川地震(图)

[复制链接]

505

主题

2804

回帖

5万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52515

评估组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QQ
发表于 2007-8-3 17: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 将引发格陵兰岛冰川地震(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电脑效果图:格陵兰岛冰川13万年来的变化
  据美联社24日报道,根据24日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的新研究,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正在融化的冰下面的地球已经开始震动,气温上升将会让极地冰川越来越小,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
  到本世纪末,北极的温度可能升高到过去13万年来从来没有过的温度,13万年前是一个重要的冰川融化期,那时的海平面比现在高出几英尺。在同一期《科学》杂志中,其他一些科学家们也报告说,即使是现在,格陵兰岛上的巨大冰川开始融化,形成的冰水开始涌向海洋,从而引发格陵兰岛发生地震。
  全球变暖怀疑论者经常发出的质疑是气候变化背后的科学因素目前尚不明晰,事实上他们的质疑也有道理。尽管人类活动正加速地球变暖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种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些问题尚难回答,原因就是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远远比现有任何计算机模型所能反映的要复杂,从而使科学家做出的预测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是,科学家从未想到的一些自然进程最终可能会对全球变暖造成最为严重的冲击,这恐怕更令人不安。
  也就是说,自然进程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比科学家此前预测的更严重。据最近公布的一项令科学界大为震动的研究称,这其实就是发生在格陵兰岛的真实故事。流入格陵兰岛以南海洋的冰川是世界上流速最快的冰川之一,冰川融化的水量大大加快了全球海平面每年的上升速度。格陵兰岛融化到海洋的冰川流速在过去五年增加两倍,达到每年8英里,同时,冰山以及冰雪融化后形成的水,流入海洋的速度比任何人预想的都快。
  领导此项研究的美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家艾里克·里格诺特说:“在1996年,格陵兰岛融化到海洋的水量是约100立方公里。今年,格陵兰流失的水量将会是当时的两倍。”再形象一点说,格陵兰岛1996年流入海洋的水量相当于美国洛杉矶全年用水总量的900倍,去年达到了225倍。里格诺特说:“未来10年里,如果格陵兰融化到大西洋的冰川流失速度再翻一番,我并不会感到吃惊。”里格诺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上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提交了这一报告。
  任何计算机气候模式均没有预测出这一变化,这意味着目前所有有关海平面上升速度的预测数据都过低,必须进一步调高,比如,联合国最新一项报告就估计海平面在本世纪末只会升高半米(约1.5英尺)。格陵兰岛冰冠面积超过65万平方英里,某些地方甚至厚达两英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球科学与国际事务教授迈克尔·奥本海默称:“如果格陵兰冰冠全部融化,然后流入海洋,海平面将上升20英尺左右。”
  根据科学家对全球变暖速度的普遍预测,这种情况将最终发生,只不过需要数千年时间。而这项最新研究则表明,这种灾难有可能在未来数百年内将会成为现实。奥本海默说:“海平面每个世纪才升高几英尺,这似乎听起来并不高,但人类社会将无法应对这种局面。在诸如美国东海岸等地区,海平面每垂直上升一英尺,海岸线将后退一百英尺。”像孟加拉国这样地势偏低的国家,海平面骤然上升引发的灾难会让人们觉得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根本就微不足道。科学们这次公开的主要发现有:
  美国亚里桑那大学乔纳森·T·奥弗佩克负责的研究组报告,按照当前的全球变暖的比率来看,到2100年,地球的温度将比现在至少上升4度,北极至少和13万年前的北极一样温暖。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由贝特·奥托·贝利斯纳负责的研究组发表的第二篇论文显示,通过计算机模拟显示,全球变暖将使得长年冰冻的格陵兰冰川平均温度升高,而且,对北极冰盾融化的速度产生重要影响。她表示,北极冰盾的融化将会使得未来100年到150年间海平面上升1到3英尺。
  美国哈佛大学以约兰·埃克斯托姆为首的研究组报告,“冰川地震”增多了,只是因为,巨大的冰川中有些象曼哈顿岛那么大,融化冰川形成的水流影响导致它突然移动,这种突然的移动容易引起地震发生。(杨孝文 任秋凌)
用佛家出世心态,用道家入世修为用儒家中庸处世,用法家之术治世用易门与未知世界融合,做到天人合一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用心做事,用爱做人实在的行动胜过华丽的言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8 17:33 , Processed in 0.02678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