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楼主: 孤独剑客

10张图片,让大家看看这些学生,看看穷人的孩子怎么上学

[复制链接]

181

主题

1219

回帖

4702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470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9-2 03: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兴学校案例材料
艰难的起步
复兴学校的创办,始于2000 年的第一天。安徽省利辛县大专毕业的当地青
年杨华,再也忍受不了当地孩子失学厌学严重的状况,未经任何部门批准,就在
村里贴了办学告示:自己不拿一分钱,也要为失学的孩子们上课。这个学校发不
了文凭,收的都是其他学校放弃的厌学生。杨华给学校取名复兴,“意为中华民
族的复兴”。
杨华为救助失学儿童,倾尽了所有积蓄,自己的学校却一直得不到政府批
准,他想讨一个说法,同时学校又缺老师,于是他2000 年8 月来到北大,想碰
碰运气,获得一些资源和支持。杨华在这里遇到了北大法律系毕业生殷永纯。殷
永纯一直有志于教育事业,杨华的故事打动了他,半个月之后,殷永纯启程去杨
华家。
殷永纯在利辛一呆就是28 天。被当地孩子的纯真感情和所面临的教育困境
所打动,他回北京辞掉自己的工作,背上行李,到安徽正式加盟了杨华的学校。
几个月之后,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好朋友、河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赵志雄也来到
了这里。于是,3 个老师七八十个学生的民间学校开张了。
3 个孩子王不收学费,家长给一点算一点,没有会计,账目支出全靠自觉。
他们的这个学校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没有校舍,没有规章制度,也不能发文
凭。
但他们认为自己在探索一种新的、以爱为主导的教育方式。他们三人每天天
不亮就起床,6 点钟开始上课,每人每天6 节课。此外,晚上还要备课、批改作
业……这一切填满了他们每天的生活。他们带孩子们去河边练习英语,背诵语
文,鼓励孩子们“把心中的希望大声说出来,喊出来”。他们还开设了艺术课、
电脑课、实验课……。那些从没有见过不打人的老师,也从没见过和他们吃睡在
一起,教他们人格自觉的老师的当地孩子,自尊心被第一次唤起。
赵志雄的日记:“今夜月光如水,我带着几个学生在公路和河边唱歌游荡,
仿佛一群昼伏夜出的精灵。我们声音和影子飘在空中,一定把附近的村民都给惊
动了,天地间仿佛只有我们几个在活动。河流,马路,房子,沙滩都只为我们而
设,这是一支没有乐队的剧团,我们自已的声音便是天籁,我们的歌舞来自远
方,只为把沉睡的唤醒,让沉默的开口,让悲伤轻松起来。回来的路上,我给学
生起名字,分别叫他们卡秋莎,卡琳那,KAR,BORT。
师生之间,深厚的情意开始生长起来,又逐渐有志愿者被吸引过来。
复兴学校逐步赢得外界公众的关注和支持,杨华在其中功不可没。杨华并不
是当地第一个自费办学的人,但他是第一个想到请大学生来教书,请记者来写报
道的人,他到处展示当地学生生活苦状的照片,为使复兴获得更多帮助,他专门
前往北京,辛辛苦苦找到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杨华的努力下,一年来,复兴学校
获得从全国到县里各级媒体的报道,在当地颇有名气,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这
contact me: 13564257120 hutu7927@163.com

181

主题

1219

回帖

4702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470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9-2 03: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造成复兴学校附近的私立学校招生数量大幅下降,不少学校把桌子凳子卖给复
兴,关门了事,剩下的学生只好也来投奔这儿。
筹委会的出现:决裂与新的开始
然而,在复兴学校表面的顺利发展中,三人之间的裂痕却开始产生。2001 年
春天,在没有和殷、赵二人商量的情况下,杨华向每个学生收了200 元。而他在
复兴学校2000 年第一天开学时曾宣布免收一切费用,此事引起殷、赵二人强烈
不满。
2001 年4 月下旬,在杨华的推动下,一篇题为《我愿为我的学生长跪不起》
的文章在《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刊出,这是对复兴学校意义最深远的一次报
道,慰问信和汇款单开始像雪片一般飞来。三个年轻人在欢呼的同时,却未曾想
到,他们之间的裂痕将因此急遽扩大,,最终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
事情的发展是这样的:《冰点》文章发表之后,五一期间,许多人来复
兴学校参观访问。上海的衡理和北京的正弘在参观后暂时留了下来。他们建议成
立一个董事会,让更多关心复兴学校的人加入,吸纳更多的资金注入,最终把复
兴学校办成一个社会公益性质的学校,学校在董事会的管理下运作,并将财富透
明化,向全社会公开。
赵志雄和殷永纯本来对学校前途没有做多少思考,在和衡理和正弘讨论了长
远打算后,认为这是一个转入正轨的好机会,至少这是对孩子们负责的做法。而
杨华不同意,他仍然要按原路走下去,对此殷、赵两人很不理解。5 月中旬,殷
赵数次与杨华商议成立董事会的事。杨华不同意,,他们之间发生争吵,扬华甚
至说出了“学校是我办的,你们不干可以走”的话,这深深地激怒了殷、赵。
6 月15 日,衡理和正弘再次来到复兴学校。他们和殷、赵一起4 人分别在复
兴学校的网页上发布了董事会的“筹委会”成立的消息,次日,4 人正式向利辛
县汇报筹委会成立的事情。这两件事情杨华都没有参加。杨华选择了离开。
离开学校后,杨华用带走的约3 万元捐款在自己的宅基地上盖起了新
房,娶了媳妇。他在新学期到来时重新招生,但却难以为继。
事后一位采访过杨华的人士这样回忆:“杨华说这是理念上的不同,象殷
赵那样,就算办好了这间学校,也不过是解决了张村镇的问题而已。而他办学的
目的,不是办好自己的学校就算了,还要总结出一条有推广价值的道路。……他
们的分手应该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对于杨华来讲,他们那个班只是万里长征的
第一步,殷赵在他的计划里只是起一个教师的作用而已,接下来怎么走应该由他
来筹划。而对于殷赵来讲,那个班几乎就是他们全部的目的,从城里跑到这地
方,除了孩子们的感情,没有什么能把他们拴住。他俩理所当然地把这个班当成
他们三个人共同的事业。……由于“产权不明”,一旦有了分歧,他们连个解决
分歧的机制都没有。……牵涉到发展方向的问题,他们却没法继续下去了。”
因为条件还没有成熟,在6 月份,殷、赵、衡理、正弘等10 人只是成立了
董事会的筹备委员会,并约定2002 年2 月成立董事会,筹委会在董事会成立后
自动解散。
contact me: 13564257120 hutu7927@163.com

181

主题

1219

回帖

4702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470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9-2 03: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7 月份,筹委会和利辛县政府签署协议——政府将拥有200 多名学生的淝东
中学并入复兴学校,交由志愿者管理。按照协议,志愿者可以掌管经营该校30
年。7 月31 日,利辛县教委正式批准了“利辛县复兴学校”的办学资格。
此时,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源源不断地来到利辛,来自广州,深圳,北
京,上海等地的具有大学学历的志愿者除了公司白领,还有政府职员,教育专
家,甚至海外归国留学生。另外,志愿者们还从原淝东中学的教师中选出了十
人,教师力量大大增强。学生家长也纷纷将子女送到复兴学校。8 月1 日,殷永
纯和赵志雄将原来在杨华的学校里的26 名学生带到新的复兴学校报到。9 月1 日
复兴学校正式挂牌的时候,在校学生已达524 人,共分为初一4 个班,初二3 个
班,初三2 个班。
这时的殷永纯河赵志雄满怀理想,踌躇满志,准备完成一次教育远征——他
们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开创一种完全不同于希望工程的乡村教育模式,如果试验
成功,他们将把复兴模式推广到西部,推广到全国农村。
筹委会与学校和志愿者之间也很快进入蜜月期。在衡理的主持下,筹委会每
周或两周举行一次网络会议,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筹委会制定了招募志愿者的
种种文字资料;一个网名叫“阳光姐姐”的筹委会成员则和学校也保持频繁的电
话联系,对教学和教研进行专业指导;负责财务指导的筹委会成员“狐狸”则把
专业财务报表和财会规章也发到学校;网络小组在开始着手网站建设。在筹款方
面,筹委会成员自己捐款大约2 万余元,源源不断地汇到复兴学校的账上,正弘
等人则先后去找了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国教育基金会……
矛盾和复兴的死去
然而,问题也接踵而来。
首先,志愿者们发现,在结束三个创办人的“游击战”时代之后,他们却必
须面对中国农村教育最真实的困境,打一场“大规模阵地战”。当地的大部分小
学毕业生,不会乘法,通分,不会写作文,却按国家义务教育规定升进复兴中
学。“我们面临的是和其它普通农村中学一样的困境,长期的教育低投入,所谓
的义务制教育仅仅是让孩子在教室里呆完三年。”志愿者老师说。考大学对当地
99%的农村学生是不可能的梦想,失去学习目的学生,读的却是为城市孩子编写的
教材,班级里弥漫着厌学情绪.学生完全放任自流。
和很多志愿者最初想象得不同的是,复兴所在的村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穷,
离公路并不远,地处平原,家家有人外出到南方与上海打工。然而,这也造成当地
40%的学生家庭长年没有父亲或母亲。家长基本上无力过问孩子的教育,让老
师放手管,甚至称“只要管好了,老师打也行。”当地社会风气已没有乡村的淳
朴,也没有城市中的规范,崇尚用拳头解决问题,不少劳力游荡在乡村,捡破烂,偷窃为
生,复兴学校三次遭窃,学校稍稍值钱的高音喇叭和器材甚至煤气灶与气罐被偷
空。小偷连亮灯的房间都撬,值班的唯一的志愿者老师只能死死堵住房门,任由
他们席卷教室。
除了当地教育困境外,志愿者还必须担负起学校管理重担,筹委会和志愿者
用尽全力去建立的现代管理与教学的框架,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起色并不大。内
部矛盾开始产生。
contact me: 13564257120 hutu7927@163.com

181

主题

1219

回帖

4702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470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9-2 03: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 年9 月1 日,开学的第一天晚上,殷永纯在结账的时候发现当天赵
志雄所收的学费里莫名其妙地少了4890 元。殷赵二人迅速将此事向筹委会报
告,十几个人在网络上召开了紧急会议,结果谁也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
次事件让筹委会对殷的管理能力产生怀疑。
2001 年国庆期间,筹委会成员正弘和赵鹏对复兴学校进行了访问,访问
结束后,两人对殷的管理能力表示失望。赵鹏的报告结论是:“殷对于学校管理
缺乏宏观控制,个人经验和能力都有不足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好的老师,但并不
适合做一校之长统领整个学校的校务管理。” 之后,筹委会要求殷公开学校账
目,甚至要求精确至角,但直到年底,殷仍然没有交出令筹委会满意的账目。
2001 年12 月,殷永纯被调任副校长,赵志雄被任命为校长。在赵志雄任校
长的学期内,学校内部充满斗争,志愿者内部也开始有了不谐调的声音,学生成
绩也在下降,优秀生开始流失……在经过了一个学期后,筹委会也对赵志雄失去
了信心。在对前后两任校长失去信心之后,筹委会停止了资金的供应,本来资金
就紧张的复兴学校,在2002 年6 月底,经济上陷入绝境。
此时的筹委会也似乎再难负荷向前。关于学校的许多问题议而不决,一些成
员热情开始减退,一些人开始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参加或者少参加筹委会组织的网
络会议,有些人干脆从网络上消失的无影无踪。
由此,志愿者对筹委会失去了最后一线希望,矛盾到达了顶点。
2002 年6 月21 日,在复兴学校的论坛上,殷永纯和赵志雄公开宣布:
“鉴于筹委会成立以来的工作业绩及目前的状态,它已无法担当作为复兴学校外
围支持者及领导者的角色……作为学校的主持人,我和殷正式宣布:不再承认复
兴学校筹备委员会的存在,自本日起,原筹委会成员不论是作为集体还是个人均
不具备对学校发号施令的权力,亦无支持领导学校之义务。”
8 月1 日,回到学校的志愿者和当地老师一起进行了校长选举,结果殷永纯
以13 票位居榜首,张化山得到12 票,赵志雄得11 票。三人组成临时三人领导
小组,殷为总召集人行使代理校长职权。赵志雄交出了学校公章。但8 月3 日下
午,赵对殷说,他不承认这次选举结果。
8 月4 日,上海的衡理和北京的正弘也赶到复兴。因为已经宣布不再承认筹
委会,殷拒绝和衡理和谈。8 月5 日,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衡理宣布不承认志愿
者和教师的选举结果,突然任命史宏纲担任校长。殷不同意这种结果,并以筹委
会委员的身份在教师会上宣布筹委会解散。
8 月7 日下午,史宏纲召开复兴学校领导班子会议,殷缺席。当时,史宏纲
向筹委会汇报:“他们6 个志愿者仍然鼓吹由志愿者自己选校长,故意在我通知
领导班子开会的3 点钟前开始了所谓的第二次公选大会。并以6 人参加选举(包
括殷在内的6 个志愿者),6 票全数通过,选举殷为‘复兴学校校长’。”筹委
会再次拒绝了这次选举结果。
志愿者此时已经分成两派,殷永纯一派由6 个人,全部是2001 年8 月
到11 月之间到来的第一批志愿者;史宏纲、赵志雄一派5 人,除赵志雄和周平
瑞外,多数是刚到学校一两天的新志愿者。
8 月20 日,殷永纯等6 个志愿者带着二十几个学生,分乘三辆大型拖拉
机,离开了淝东,宣告和筹委会领导的复兴学校的彻底决裂。
contact me: 13564257120 hutu7927@163.com

181

主题

1219

回帖

4702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470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9-2 03: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2 年9 月1 日,史宏纲、赵志雄在筹委会的领导下,带领此后陆续赶来的
志愿者,和10 名当地老师一起,开始了新学年的艰难生活。他们最大的希望就
是“让学校有几个考上(县)一中的尖子学生,好叫大家在当地村民中扬眉吐气
一下。”
但是,家长对分裂后力量大为削弱的学校逐渐失望,有门路的将孩子转
走了,没有门路的干脆不让孩子上学——复兴学校学生人数急剧下降,全盛时期
500 多人的学校,2002 年9 月开学后仅剩下200 多人。
在教师队伍中,志愿者教师开始处于弱势,于是当地老师又重操旧业——开
始体罚学生。一次,副校长张化山体罚一名外校学生的行为激起了反体罚的志愿
者的愤怒,筹委会被迫撤消了张的副校长职务,张离开了复兴。
一直以来,志愿者老师和当地文化就有摩擦。当地老师收学生费用是很
正常的,常常有多收学生10 元报考费,用于即时伙食改善的事,而教育的管理
部门也常有发各种教材资料“创收”的习惯。但是志愿者“掌权”时,停止了这
种学费外的收入,这在某种意义上取消了当地不少人的油水。另外,部分志愿者
认为当地文化是落后文化的代表,有人甚至说他们来复兴的目的是“用先进的城
市文化来殖民的”,筹委会的衡理认为,每个志愿者至多在农村呆一年,时间长
了,本身的知识就会老化。长期集聚的矛盾和不同观念,在殷永纯离开和张化山
事件之后越发公开爆发,志愿者和当地老师的冲突进一步升级,志愿者与当地老
师很难合作,在教学上开始各行一套,学生继续不断流失。
学校和筹委会的矛盾也在继续,学校仍然没有提交令筹委会满意的财务报
告,筹委会的资金也没有继续注入……2002 年12 月下旬,衡理再次来到了学
校,当地老师问他的仍然是老问题:慈善学校投资到底能到哪个数?这些投资究
竟何时才来?他的回答也仍然是老答案: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没有平衡账、没有
年报、没有志愿者,是筹不到钱的。
在衡理和当地教育主管领导的主持下,各行一套的当地老师与志愿者终
于坐在一起喝了一顿团圆酒。而实际上筹委会已经失去当地的信任,无力回天。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寻找各种借口,离开了复兴。
2003 年春节之后,创办人赵志雄黯然离开学校,并成为更多志愿者离去的导
火索。赵的离去,源于学生周翠的一篇文章《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假
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当我摘下第一片时,我要让我自己重新活过。因为我不想认
识现在给我伤害的人,更不想得到“朋友们”给我的欺骗,因为我为他(她)们
伤透了心。……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我将永远都不想到赵志雄,因为他已经变
了,变得那么不可思议了。他显得很自私,很自私,也很残暴,他不再是那个善
良、可爱的人了!……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而它只剩下最后一个花瓣,我将会
让它把我带走--我将选择死。”
走之前,赵在文章后边写了一段感想,并把文章放上复兴学校的论坛: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理解代替对教育的态度,
这正是我和殷以往教学中最根本的失误之处,也是志愿者教师这种模式需要避免
的一个错误。”
事后,一位访问过复兴学校的网友在网上这样谈到志愿者:“几乎所有的志
愿者包括殷赵都说过,这里最大的乐趣(有的人说是唯一的乐趣)就是上课和改
作业。跟孩子们接触,交流,慢慢摸清每个人的个性,找出他们心里的希望和黑
contact me: 13564257120 hutu7927@163.com

181

主题

1219

回帖

4702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470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9-2 03: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暗,给他们指引希望的道路,照亮阴暗的角落。而孩子们慢慢地成长起来,也就
是对他们爱心付出的最好回报。在我看来,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心,就是复兴学校
最可宝贵的财富,也是这所学校区别于其他林林总总学校的独特之处。平心而
论,他们的教学水平并不算特别出色,但他们学生的学习热情却是特别的高涨。
我甚至想,假如我小时候能遇到这样爱我的好老师,哪怕就是一位,我现在会是
什么样子呢?”
2003 年3 月底,在经历了一场直接针对自己的盗窃案之后,史宏纲,这
位筹委会领导下的最后一任校长,也离开了学校。筹委会领导下的复兴学校终于
陷于沉寂。
新生:从复兴到复新
2003 年4 月17 日,南方周末对复兴学校做了报道,再次引起全国关注。南
方周末的记者面对惨淡现实,指出“复兴学校实验”已然失败,文中这样概括了
“复兴模式”:
“完全由民间志愿者管理的农村慈善学校。实行董事会负责制。目标是试验
架起城市与农村的直接教育的桥梁,集合城市的社会资源直接支援农村义务教
育。与希望工程不同,他们除了所有财务上网公开,还直接让城市志愿者主导乡
村学校管理。
志愿者每人至少花一年时间做乡村教师,每人每月补助200 元。(女志愿者
250 元)。志愿者一般要求大学学历,城市工作经验,这样不仅可以完成教学工
作,还可以透彻了解农村现状。远程志愿者负责筹款与联络以及其它活动,两组
志愿者通过网络开会沟通,筹委会远程管理学校。学校所有帐目公开,信息透
明,目的是集汇社会的慈善资金改良农村教育。如果成功,复兴模式将成批推
广。”
在报道中,记者将复兴学校的失败原因概括为:志愿者和当地不适应职业经
理人严格的财务制度、外来志愿者和当地文化摩擦、志愿者内耗等等。
南方周末的报道,吸引更多的媒体、民间关注者和研究者走向复兴。自2003
年9 月起,热心的支持者在网络上著名的天涯社区『关天茶舍』开辟“志愿者的
复兴理想”专题,这里开始成为讨论“复兴学校”问题的网上大本营。在这一专
题引起轰动的第一张帖子中,来自公益时报的一位记者的对南方周末的报道提出
质疑,指出“复兴模式”没有失败,第一个志愿者殷永纯还在坚持。“当时的志
愿者中,至今仍有8 人,带领着新来的志愿者,在离复兴10 公里外的地方,继
续艰难但豪迈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事实是,2002 年8 月20 日离开复兴之后,殷永纯带领六个老师和二十几
个学生到达安徽涡阳,在高公镇吕湖村的“东方红小学”建立了“复新学校”。
他们放弃了筹委会模式,坚持志愿者自己办校。
第一个学期,学生特别少,但是殷永纯们承诺哪怕只来一个学生,也要他负
责到底。殷永纯向自己原来的房东借了2000 元,新学校从这2000 元开始,志愿
者们只有吃最差的能维持生存的饭菜,连平时发的100 元生活费也都只记在账
上。2003 年春季开学的时候,原复兴学校的更多学生涌向这里,周围村庄失学
contact me: 13564257120 hutu7927@163.com

181

主题

1219

回帖

4702

积分

荣誉会员

积分
4702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9-2 03: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的、被退学的许多学生也来到这里,学校开始正常运转。2003 年秋季,学生人数
达到了220 多人,志愿者达到16 人,每月依然拿100 元生活费,当时复新学校
只有一栋没有窗玻璃的教学楼,没有象样的教室,没有象样的黑板,没有象样的
课桌……上课的时候,殷永纯甚至把足球涂黑,拿来冒充地球仪。2003 年3 月,
殷永纯到贵州做了一次调查,他还想2004 年4 月份再前往西部一次,希望把学
校办到西部去。
在严重缺乏资源的情况下,复新学校的发展相当堪忧,这时,全国各地越来
越多的朋友通过网络BBS 和其他途径获准复新学校,并通过网络和参观等方式加
入到关注和探讨复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队伍中,探讨非常激烈。2003 年底,在那
位公益时报记者的安排下,殷永纯到北京参加“农村需要什么教育”的研讨会活
动,并为复新学校正在筹办学生图书室募集图书。更多的朋友加入到这一行列。
到2004 年2 月,复新学校现状如下,现有校舍等设施还主要是原已倒闭的
涡阳县高公镇东方红小学的三层教学楼和教师宿舍,现占地面积约10 亩。学校
主要依靠社会募捐和少量收取书本学杂费等来维持运转。学校学生达200 多名,
志愿者老师队伍18 人,志愿者老师不领取工资,每个月发200 元人民币的基本
生活费。学校的志愿者老师在教学上遵循“做人第一,学习第二”、“教学做问
合一”教育原则。
殷永纯和志愿者们想努力创造的教育模式是:创造性的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
活教育基本原理和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结合新课改精神,给孩子以希望,给乡村
教育以活力,给村民以正确的教育观,以学校为光源,以学生会为媒介,向周围
辐射新教育观点、新生活意识,力创乐业型、学习型、创造型的现代农村,并通
过群体文化教育合力巩固教育成果。
殷永纯曾这样反思复兴和复新学校的发展:“也许我们曾经是美丽的,但这
美丽缺少必要的扶持和保障。所以,我们最希望外界带来的便是这方面的智力支
持(它的意义远胜于钱物上的帮助),我们也决定拿出足够的胸怀和决心去接受
它。否则,这种美丽是极其脆弱的。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重建这美丽,而且要把
这美丽打造地坚强些,让它长久盛开,不致昙花一现。而这坚强,只能来自于剔
除了浮躁、名利之外的思考和冷静,来自于完善的制度和理性的观念。”
contact me: 13564257120 hutu7927@163.com

11

主题

143

回帖

135

积分

溪流

积分
135
QQ
发表于 2009-6-25 11: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是乡下来的,每次看这些东西心里就难受。
父母出去打工,留守在家里的孩子没人关怀,更加可怜。因为他们以后走什么路还是个未知数,也没有人去关心他们走什么路。。。

11

主题

143

回帖

135

积分

溪流

积分
135
QQ
发表于 2009-6-25 11: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一下12楼的话,深有同感!

0

主题

36

回帖

29

积分

水滴

积分
29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9-9-22 19: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找机会伸手!
一步一步往上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5-10 11:47 , Processed in 0.0379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