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86|回复: 4

巢湖:银鱼体内出现寄生虫 生态警钟再次敲响

[复制链接]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53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0-10 12:2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鱼类皇后”之美誉的巢湖银鱼汛期近日结束。满怀希望的巢湖渔民发现,巢湖银鱼今年捕捞量锐减。据巢湖市渔业管理部门估计,今年鱼汛的银鱼捕捞总量减少了约500吨,比去年减少了20%。

  专家指出,银鱼产量锐减是继巢湖蓝藻水华爆发后的又一次巢湖生态警钟的敲响,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巢湖生态系统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07年9月2日,合肥市南淝河入巢湖口段水草丛生。 近期,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8月份安徽省重点流域水质月报,报告显示巢湖湖区水质由上月中度污染降为重度污染,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 新华社发

  水质下降是巢湖银鱼的致命威胁

  “巢湖银鱼通体晶莹,对水质要求较高,蓝藻水华是影响银鱼生存的致命威胁。”巢湖市渔业管理局局长陈建群说,银鱼的这一特点导致其产量高低受水质好坏影响较大。巢湖的水污染,尤其每年夏季爆发的蓝藻水华,对银鱼是一个非常致命的威胁。

  巢湖银鱼形体秀美,具有骨软无刺、鲜嫩可口等特点,有“鱼类皇后”之美誉,是全国知名的巢湖特色水产。陈建群认为,巢湖水质污染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西半湖区域水质恶劣,是巢湖银鱼产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记者近日乘船从东半湖驶入西半湖,水面漂浮的蓝绿色蓝藻和一簇簇水葫芦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腥臭刺鼻的味道。记者用手划水面4、5次以后,才能拨开蓝藻看到湖水。

  渔业管理局执法大队长王群利告诉记者,由于刚刚下过雨,此时的蓝藻要比平时还显得少些。

  巢湖渔民刘叶军说:“我们家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从未见到银鱼像今年这么少的。捕银鱼不赚钱,我只得改捕别的鱼了。”记者随机走访了4户渔民,均表示由于今年银鱼数量太少了,也都未捕银鱼。

  据陈建群局长介绍,今年的巢湖银鱼捕捞量急剧减少,总产量大约下降了500吨,比去年减少了20%。渔业管理局最近的一次调查数据表明,在今年鱼汛期间,西半湖渔民收入约2万元,东半湖渔民收入约4万元。2004年以来,西半湖出现过4次重度营养状态,东半湖除少量死水区发现蓝藻外,其他区域没有大面积蓝藻水华。

  安徽省环保局监测显示,9条主要环湖河流中,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柘皋河和裕溪河水质轻度污染,双桥河水质中度污染,南淝河、十五里河和派河水质重度污染。后三条均是流经合肥境内进入巢湖的西半湖。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53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12: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07年9月1日,在合肥市义城镇,许多居民生活垃圾被扔在巢湖湖区沿岸。 新华社发

  银鱼体内出现寄生虫是导致银鱼锐减的另一原因

  渔业管理局渔政科张华革科长告诉记者,渔业部门在冬季银鱼团体中发现一种寄生虫寄生在银鱼肠道内。渔政人员随机找到一条银鱼,都可以在其体内发现2、3条舌状绦虫寄生虫。经安徽农业大学水产专家鉴定,这种寄生虫叫舌状绦虫。舌状绦虫的大量繁殖严重影响了银鱼自身的生长和繁殖。这也是巢湖银鱼产量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华革认为,银鱼体内的寄生虫大量生长的根本原因,也和巢湖水质恶化有关。巢湖银鱼是非常娇嫩的鱼种,它们在恶劣的水质环境下生存,更容易感染上致命的疾病。如果巢湖水质得不到改善,银鱼数量将会继续减少,甚至可能会有灭绝的危险。

  据张华革介绍,排入湖中的污水导致水质恶化,轻者不利于鱼类生长繁殖,种群发生退化,重者则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按照规定,两种情况都是渔业污染事故。但是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只有出现鱼类大量死亡后,才能界定是渔业污染事故。“巢湖渔业管理局最近查处了两起渔业污染事故,都是排污口附近出现了大量鱼类死亡。但是,还有更多的污染事故是没有被查处的,有时明知企业是在排污也束手无策。巢湖是跨区域湖泊,对属于合肥地区的企业执法非常艰难。” 他说。

  渔业管理局渔政执法大队王群利队长告诉记者,执法人员在南淝河的入湖口处可以清楚地看到,流进来的黑色河水和湖水颜色泾渭分明,相接处的界线非常清晰。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53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0 12: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建议从管理制度层面反思巢湖治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07年9月1日在合肥市义城镇拍摄的巢湖水面上的蓝藻。 新华社发

  安徽农业大学水产专家指出,银鱼产量锐减,是继蓝藻水华爆发以来,巢湖生态被严重破坏的又一个警示信号。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巢湖生态系统将受到更为严重的破坏。

  陈建群认为,巢湖治理未见明显效果,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当前的环保、渔业、海事等多部门的综合管理模式,存在着多头管理的弊病。“出了事故,各部门互相推诿扯皮;有了好处,就一窝蜂的往上冲。大家都能管,却都管不了。”

  他建议,为解决流域中各行政区域间的矛盾,巢湖应当实行流域管理,恢复以前的“巢湖管理委员会”机构。该机构主要负责人曾由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主要领导担任,下设办事处管理日常具体事务,负责渔业资源管理、环保、海事以及与周边行政区域的协调工作,曾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发挥过重要作用。后来安徽省在行政改革时将巢湖管理委员会办事处下放到巢湖市管理,巢湖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便不复存在了。“大水面统一管理,有利于加大对巢湖水域和周边城市的排污管理力度。”陈建群说。

  其次,巢湖应当尽快成立鱼病监测和防治中心。巢湖鱼病防治目前缺乏相应机构和资金设备,仅一台监测鱼类生病防疫的仪器需要100多万,而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使用。巢湖渔业管理局目前不仅缺乏相应的财力,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目前,巢湖流域从事农耕的农民大幅度减少,入湖捕捞渔民数量不断增加,巢湖水域渔业经济价值正不断凸现,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巢湖渔业资源,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渔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善巢湖水环境。(程士华)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300

主题

1752

回帖

1243

积分

黄河

积分
1243
QQ
发表于 2007-10-10 12: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巢湖~
淮河~
家乡的环境问题真是让人揪心啊~
环保,是一种习惯~

77

主题

597

回帖

497

积分

湖泊

积分
497
QQ
发表于 2007-10-10 13: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多阿!!解决的办法跟不上环境的办法啊!!
绿色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归宿 ---------------绿苑磁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19 07:23 , Processed in 0.0333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