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729|回复: 1

寻根究底——吴方笑薇

[复制链接]

28

主题

337

回帖

215

积分

溪流

积分
215

认知组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0-15 14: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根究底
联合国全球500佳  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
      吴方笑薇

一、没有“根”的一代
  “水来自水龙头,食物来自超级市场,钱来自自动提款机,石油来自地底”没有根的一代往往不知道一条生命,一个产品、一项服务、一种享受、背后要付出的“真正”代价。去满足一个人一生的需要,究竟生态自然环境要赔上了什么人力、物力和保贵资源?寻“根”得去追朔每一样对象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从“摇篮”到“坟墓”去研究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原料、能源、矿物、经营的成本、人力成本和生态成本。“环境审计”“生命周期分析”不单是先进的环保管理工具,而是一个具有科学性、客观性、逻辑性的环保教育技巧。一个汉堡包、一双木筷子、一张白纸、一条牛仔裤的生命周期分析可启发什么?道德消费观念和行为改变?

  二、没有“底”的一代
  环境的承受力有多少?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湖泊、每一口井、每一亩田、每一个肚皮、每一个免疫系统都有极限。现代的生活和消费模式往往都漠视这些底线,甚至不认为它的存在。现代人生意失败,往往大呼“血本”无归。如果坚持“同代性”和“跨代性”公平原则,我们得要反问:谁的“血”?谁的“本”?用金钱买回来的原料、加工料、再生料往往都没有打进生态代价,也没有打进下一代预支的代价,也没有和衡量大自然生态的承受力。把白天送给别人,把黑夜留给自己,谁漠视了弱势社群?谁挪用了下一代的“根”?寻“底”的方法是要为每一个地球人算一算帐,计算一个人一生的需要所耗用的地球资源(水、空气、粮食、矿产、土地)。这就是一位加拿大学者倡导的“生态足印”概念,目的是计算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人均用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指针。因为“可持续”或“不可持续”的发展是关乎增长的极限和“底”线。作为成人的环保NGO和大学生绿色社团有没有掌握这些新的环保概念?教育别人,有没有先教育自己?有没有想过从个人化感情化的呐喊转化为科学性客观性的宣教?

三、算一算生态帐
  每一个人有一笔生态帐。每一个人一生中享用、耗费了什么东西,它们从哪里来的?每一个人对世界和生态的影响有多大?
  我们睡的是金属或木制的床,用的是棉花做的床单和被子。这些材料如何开采?铁矿要从地下采出来,每生产1公斤做床架的铁,就在制造过程中产生14公斤废铁、废水及化学废料。而用木做床架、先要用取林中一棵树,就得要兴建道路网络去砍伐那棵树,还要计算砍树所花的能量。若是棉花,则需要一个种植园,一条河流或一个湖泊以供灌溉。
  世界上每一个与我们拉上关系的地方,都是我们的“生态足印”踪迹:出产棉花,制造我们所穿的牛仔裤的那片棉田;承载雨水来灌溉棉花的那片山谷;开采铁矿后,所弃置废石的那块土地。所有这些地方都印着:“留给我用”。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把它们全部列出来,就可以拼凑出我们的“生态足印”了。生态足印是一个重要的指针,一个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是否跟环境协调,几十亿人的集体消耗有限资源可否持续,一个地球可承担得起吗?
  稍微改变一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大大缩小我们的生态足印。理论上,要估算一个产品,一项服务,一种食品,都需要计算出消费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占有的土地和水源,还有处理和吸纳生产过程中出来的废物,加上包装、运输、储存、用后终端处理的人力物力。
问题是生产者提供多少资料和信息?消费者的知情权是否得到尊重?监管单位的鉴证和检验是否合乎标准和资格?广告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如何?国际贸易是否公平?关键是大企业甚至跨国企业往往以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为理由,而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借口摆脱生产者的社会责任。甚至连监管单位也得要对一些漏洞和灰色地带无能为力。
  一台个人计算机含有700多种化学成分。100万部计算机,大约相等于产生13万磅水银、56万磅镉、380万磅铅和100万磅溴化防火剂。不适当处理旧计算机会释出致癌物质,如重金属,它能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自然生态和人类健康。
消费者知多少?
  每一台新计算机的“出世纸”往往只保障知识产权,而没有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生态环境资源公平的利用。计算机的生产者也没有责任和义务去回收废旧计算机,除了欧洲、日本一些国家之外,大部分都迫使消费者变成污染者。
香港每年有超过25万部计算机遭弃置到堆填区,英国约有100万吨电子和电器废物给弃置,欧盟每5年电子垃圾便增加16%-28%,日本在2005年以后每年将淘汰5000万台,而美国预计到了2004和2007年,分别有3亿1千5百万和5亿台计算机要丢弃。中国每年新增计算机在1000万台以上,被淘汰的也超过500万!
  德国有一间“生命周期”研究所名为Wuppertal Institute它主要的科研重点是追踪一个产品、一所建筑物、一项工序、一个生产过程、一种服务从“摇篮”到“坟墓”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原料、能源、矿物、经营的成本、人力成本和生态成本。“环境审计”和“生命周期分析”是以科学性、客观性和分析性去为每一件我们享用、采用、占用、滥用、弃用的产品或工序找出“真正”的代价。从清洁剂、建材、汉堡包、牛仔裤、啤酒罐、煤炭、冰箱、计算机等研究包括范围很大。
现时消费者只能靠政府监督生产者,或靠消费者协会来保护和争取消费者权益。重点都是打假和价钱失公等问题上。进入21世纪一个知识为本的时代,有需要提升消费者的意识、知识、教育和社会责任,通过消费者的监督和消费取向迫使生产者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值得考虑成立一个国家级的“生命周期”研究所。像德国的那所一样。它不是由政府主导的,而是一个中立的鉴证科研机构。当然现有的政府绿色产品卷标有它验证标准和技术,但是由第三者鉴证是对消费者的权益提供更多一层保障,特别是有助于调解一些卷标上的争议,有助于一些产品的开发。
  消费,不管是吃的、喝的、穿的、买的、住的,都由于全球一体化,增加其流量、流动性和流通性,但亦同时增加了一些隐性风险、病毒、污染和倾销。消费者教育有需要提升到对社会生态负责的层次上。帮助负责任消费者作出明智的选择就必须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生产者企业的披露法规。
去年我收到一份非常美丽的礼物,一包茶叶。这包茶叶不是从商店买的,不是由大茶园茶商生产的,而是山区上农民种的无公害茶叶。更令人十分钦佩的是,这些茶叶是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山帮忙采摘。这班小学生、中学生更义务的向有心人、善心人推销,把卖出的钱回馈山区内的农民。这种扶贫道德消费太值得鼓励和扶持。从消费去帮助脱贫,从消费去融合社区,从消费去培育年轻人,从消费去开启农村生机,从消费去保育传统地区工业,多么的有意义。为什么不在每个省市成立公德消费联盟,在全国建立公德消费网络,这就可以帮助激活“生机、商机和契机”。
  要坚持“同代性”和“跨代性”的公平消费,就必须寻根究底。寻根就是明白每1件产品的来源,究底就是明白环境生态的承受力有多大。
做个21世纪的地球公民,必须学会算一算自己的生态帐。
华南理工大学fresh环保协会http://www.scutfresh.org/ 鸟兽虫木自然保育会http://lvseying.guangzhou.blog.163.com/

300

主题

1752

回帖

1243

积分

黄河

积分
1243
QQ
发表于 2007-10-15 15: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将5R进行到底~ [s:55] [s:55]
环保,是一种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9-9 05:37 , Processed in 0.0299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