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498|回复: 3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敦煌会不会再演楼兰悲剧?

[复制链接]

736

主题

848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44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1-21 12: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敦煌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今年年初,一位中央领导指示,"一定要保护好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记者近日在敦煌调研时了解到,敦煌绿洲的生态安全目前形势严峻,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古丝绸之路明珠城市"楼兰"的悲剧将会再次在敦煌上演。

2.jpg
图为位于敦煌市杨家桥乡干涸的党河河道(2007年10月20日摄)。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数据表明,我国第六大沙漠库姆塔格,正以每年1到4米的速度整体向东扩展,逼近历史文化名城敦煌。缓慢移动的沙丘严重威胁这一地区的交通、草场、农田和文化遗产安全。为缓解生态危机,敦煌市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改变用水方式、完善用水制度等措施,进行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目前可实现年节水量7038万立方米,这一数字相当于敦煌地下水年开采量的70%。 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

3.jpg
一位村民骑自行车经过敦煌市杨家桥乡一个风沙口(2007年10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摄

  脆弱的敦煌生态难以抵御沙漠化的威胁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大漠腹地,是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汉唐名关阳关、玉门关,大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都位于敦煌。

  尽管敦煌是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但却严重缺水。这里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9.9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486毫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62倍,属极端干旱区。

  记者了解到,敦煌地表水主要是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的党河和疏勒河,这两条河流共同滋养着敦煌绿洲。上世纪60年代以来,疏勒河上游的安西县(现名瓜洲县)双塔水库、玉门市昌马水库相继建成使用,截流地表水,使疏勒河在敦煌境内长达300公里的河道断流。党河流域1969年修建了水库,下游河疲乏也已经断流,河床已被漫漫黄沙所覆盖。

  敦煌市市长孙玉龙介绍,地表水不足,敦煌市需要抽取地下水弥补用水缺口,每年超采地下水4925万立方米,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975年至2001年,敦煌地下水位共计下降10.77米。且目前仍以每年0.24米的速度急剧下降。

  据了解,敦煌市农业用水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85.37%,棉花仍是全市主要的经济作物,节水技术推广步伐比较缓慢,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造成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经济效益低下。随着敦煌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状况还将进一步加剧。

  敦煌市林业局副局长樊生寿告诉记者,地表水相继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致使敦煌草场退化、湿地萎缩、植被枯死、土地沙化。由于湿地这一"绿色屏障"逐渐退化,敦煌面临的沙漠化威胁越来越严峻。

  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使得敦煌市原有的1万多亩咸水湖和1000多亩淡水湖中的80%面积已不复存在。目前全市仅存天然林130万亩、草场31万亩、湿地270万亩,分别比解放初期减少了40%、77%和28%。自1994年以来,敦煌绿洲外围沙化面积增加了近20万亩。

  据了解,敦煌绿洲面积从建国初期的430万亩减少到现在的210万亩,绿洲边缘天然草场面积由建国前的276万亩减少至目前的135万亩,土地沙化面积每年增加2万亩,沙漠每年吞噬绿洲边缘2米至3米。

  樊生寿介绍,敦煌湿地以前湖泊不少,有的地方还可以划船。但由于敦煌绿洲周围有12个风口,风力推动着流沙和沙丘向前移动,有的地方沙丘甚至和当地村民的房子一样高了,看起来触目惊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绿源”环保协会  地球,你我共有;绿色,你我共享。http://www.hnly.org 凤凰环境保护发展中心:http://www.pepdc.cn  创建和谐的绿色家园是我一生的梦想!

736

主题

848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44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3: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日益变小的月牙泉(2005年9月11日摄)。举世闻名的甘肃敦煌月牙泉在上世纪70年代占地22亩,水最深处达9米。由于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下降,月牙泉如今水面仅有8亩,水深不足3米。尽管当地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补救,效果不大。据有关专家介绍,如不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行抢救,30年后月
牙泉将面临不复存在的危险。 新华社记者 陈树根摄

5.jpg

  由于水位急剧下降,4月8日,原先生长在月牙泉边茂盛的红柳、沙枣树也已枯死,枯枝横亘在沙海中,静静地诉说着月牙泉往日的神话。4月9日的实测数据显示,月牙泉最大水深仅为1.0米,保护月牙泉迫在眉睫。(图片来源:新京报)


  绿洲生态恶化直接威胁文化名城敦煌的生存安全

  敦煌市委书记包东红介绍,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敦煌绿洲正经受着可能成为\"第二个楼兰\"的严峻考验。

  敦煌绿洲四五月份八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平均每年出现20天,而且呈逐年加剧的趋势。沙尘暴使空气挟带沙量加大,对莫高窟千佛洞洞窟的壁画摩擦机率增大,久而久之造成壁画暗淡无光。

  敦煌学专家研究后认为,风沙已成为莫高窟石窟长久保存的最大威胁。沙尘暴造成的积沙、风蚀、粉尘等极易引起壁画脱落,彩塑受损,崖体坍塌等病害。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敦煌城南5公里,沙泉共处,妙造天成,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但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月牙泉图片看,月牙泉还能称得上是一个小湖,最大水深7.5米,水域面积22亩。现在则成了名符其实的泉,水浅可以见底,也就是1米深,水边围着一圈芦苇。敦煌市水务局节水办主任杨彪说,如果不是每年向月牙泉附近注入大量地表水,月牙泉可能现已干涸。

  一组数据反映了敦煌绿洲的生态变化。敦煌绿洲面积从建国初期的430万亩减少到现在的210万亩,绿洲边缘天然草场面积由建国前的276万亩减少至目前的135万亩,土地沙化面积每年增加2万亩,沙漠每年吞噬绿洲边缘2米至3米。

  记者在敦煌绿洲外围看到,到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冷峻的沙漠和戈壁,而小块绿洲在防风固沙林的包裹下,处在沙漠和戈壁之中,显得弱小而无助,像一座座楚楚可怜的\"孤岛\"。

  设立于2003年6月6日的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上中游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保护区地表水已绝迹,地下水补给量逐年减少。这个保护区是阻挡库姆塔格沙漠东侵的一道生态屏障,而保护区的萎缩则加快了敦煌绿洲边缘沙漠化的进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绿源”环保协会  地球,你我共有;绿色,你我共享。http://www.hnly.org 凤凰环境保护发展中心:http://www.pepdc.cn  创建和谐的绿色家园是我一生的梦想!

736

主题

848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44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13: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甘肃敦煌月牙泉。中新社发 张燕军 摄

7.jpg

鸣沙山位于甘肃敦煌,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东汉称沙角山,俗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峰恋危峭,山脊如刃,人马践坠,经宿复初;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如丝竹,重若雷鸣,此即“沙岭晴鸣”。 中新社发 华文武 摄


  拯救敦煌须生态治理与发展方式转变并行

  包东红说,水是敦煌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和关键,要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一方面要全面节水,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在每年党河来水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从农业、工业、旅游服务业及城乡居民生活中尽最大可能节约水资源,以补给提升地下水位和增加生态用水。另一方面要积极引水,尽快争取实施\"引哈济党\"工程,从根本上改变敦煌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引哈济党\"工程,是指把发源于祁连山的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党河,在不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大的影响的前提下,调出适量水资源补充党河。\"引哈济党\"工程,设计从大哈尔腾河引水入大红沟后汇入党河,年调水总量1.2亿立方米,其中分配敦煌市8400万立方米,主要解决生态用水问题。这项工程已列入甘肃省\"十一五\"规划,目前正在实施前期工作。

  以前不科学的发展方式让敦煌付出了惨痛的生态环境代价。痛定思痛之后,甘肃省开始考虑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全方位保护工作。

  甘肃省政府日前下发了《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近期工作方案》,从今年开始至2010年,甘肃省将投资19.33亿元,建设20项工程,用来初步遏制敦煌生态持续恶化的势头。

  根据这项方案,敦煌市将发展节水灌溉农业10万亩,压缩耕地5万亩,2010年全市10%(318眼)机井关闭,减少提取地下水5000万立方米以上,使敦煌盆地大范围地下水位不再下降,以保证月牙泉的水位不再下降。甘肃省政府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使敦煌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修复。

  敦煌市计划通过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业的吸纳,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争10年内使全市农民数量由目前的9万多人减少到4万人,实现缩减耕地、节约用水的目标,以进一步为绿洲\"减负\"。

  对于敦煌莫高窟和月牙泉这两颗\"明珠\",甘肃省将筹措大额资金予以保护。投资26440万元的莫高窟保护工程,包括保护利用设施、崖体加固及栈道改造、风沙防护和安防工程等。月牙泉景区治理工程计划投资7081万元,将分为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和鸣沙山山体保护工程。(记者 赵锋)

来源:新华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绿源”环保协会  地球,你我共有;绿色,你我共享。http://www.hnly.org 凤凰环境保护发展中心:http://www.pepdc.cn  创建和谐的绿色家园是我一生的梦想!

84

主题

779

回帖

509

积分

黄河

积分
509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1-21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怕的东西~
还没有看到过沙漠~
不过可以想象它爆发的恐怖,看来人们要开始移居了,丢弃一个又一个的城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7-21 20:04 , Processed in 0.03441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