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502|回复: 1

气候变化灾难前,没有谁是幸运者

[复制链接]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2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7-12-18 12: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12月17日09:3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一个超级强国和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美国若坚持原有立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难以达成任何协议。出于国内能源巨头的利益等原因,美国并未表现出应有的大国风范,在减排义务上对发展中国家过于斤斤计较。当然,美国在最后一刻突然改变立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转变行为还是值得赞赏的。

  此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为《京都议定书》之后的世界抗暖化行动安排“路线图”,因此责任重大。以77国集团和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就发达国家在第二承诺期中继续率先减排,以及按规定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的义务等方面达成共识。欧盟则支持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率先采取减排行动,并明确表示不给发展中国家设定减排义务,愿意积极推进与发展中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遗憾的是,美国代表团一直坚持,美国仍将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不会同意大会关于强制性减排的方案。美国的理由是,在减少废气排放量上,工业国家与新兴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巴西等应一视同仁。美国这种无视各国经济发展差距和技术水平的做法,理所当然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即使是欧盟,也不支持美国的建议。

  欧盟清楚,美国用来杯葛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换技术”并非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它其实首先有利于发达国家。“减排换技术”也就是现在国际间正在开展的“清洁发展机制”(CDM),该机制从2005年启动,旨在鼓励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温室气体,减少排放的数量可用于抵扣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视作本国减排指标的一部分。由于发展中国家减排成本较低,发达国家可以以较低的代价达到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则可以得到发达国家的资金及先进技术,可谓“双赢”之举。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援助与经济资助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两个最关键的问题,而且在《京都议定书》项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最渴望的,也是各种减排合作机制下资金和技术的转让与援助,但正如中国代表在大会上所指出的,“减排换技术”不是对发展中国家发慈悲,美国不应把技术转让看作一种慷慨的姿态或是慈善行为。

  抗拒全球暖化是全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在全球暖化面前,人类具有共同的命运。由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主持完成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如果在未来几十年内不能及时采取行动,那么全球变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将堪比世界性大战以及20世纪前半叶曾经出现过的经济大萧条。届时,全球GDP的五分之一都有可能灰飞烟灭。而在抗拒全球暖化方面,发达国家尤其要负起主要责任,因为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都要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已经并将继续在享受现代化的成果,而很多发展中国家还在为温饱和贫困问题苦苦挣扎。所以,要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减排责任是不公平的。

  事实上,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秘书处的统计数据,与1990年相比,2004年欧盟的排放基本持平,日本增长了6.5%,加拿大增长了26.6%,澳大利亚增长了25.1%。除了德国和英国以及一些经济转型国家,大部分发达国家未能实现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减排目标。

  对于中国来说,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目前的《京都议定书》框架下,虽然不必承担强制性减排责任,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按照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力争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成效,在抗拒全球暖化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气候变化已经把各国纳入了一个休戚与共的关系体中。尽管出于经济、政治、科技、外交、环境利益考虑,各国或各经济体在“后京都时代”应对气候变化的“路线图”问题上仍会有较大分歧,但美国态度的转变以及大会达成的共识再次表明,全球携手的机会犹在。而在全球变暖面前,也唯有各国携手合作,才有可能阻止气候灾难,否则,没有谁会是幸运者。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发表于 2007-12-18 12: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好多新闻都在谈美国哦!
什么情况让他们不承担响应的责任呢?
[fly]做事情做就做好,要不就别做![/fly][move]人生如棋,大胆者举棋从容落子有声,胆小者心思缜密步![/mov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5 07:18 , Processed in 0.02739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