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590|回复: 1

孤独的“垃圾分类战士”们

[复制链接]

300

主题

1752

回帖

1243

积分

黄河

积分
1243
QQ
发表于 2008-2-2 23: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市里的垃圾,总是要有人去清除的。清除的过程中,回收利用当然是最好的办法。然而回收利用的前提是垃圾分类,这对于许多普通市民而言是一件“麻烦事”。1996年,在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的鼓动下,北京市开始尝试垃圾分类。10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还在坚持垃圾分类呢?

  “绿色社区”里的宋万吉

  号称“中国第一个绿色社区”的北京市宣武区建功南里,是一个只有5栋楼的居民小区。来自河北张家口的农民工宋万吉和他的妻子,就住在这个小区的地下自行车库里。通过看管自行车,他们可以得到每月1000元的收入。另外每月还可以得到的200元,是他们帮助这个小区做垃圾分类的额外补助。

  1998年,致力于垃圾分类的北京“地球村”负责人廖晓义和打算在全区推广垃圾分类的宣武区环卫局,联合选择了建功南里作为试点。当时的目标是一个宏大的“绿色社区”模式,包括社区的环保设施和公民参与机制,涉及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绿化等方面。其中,建功南里的物业公司起到了重要作用,垃圾分类成了物业管理的工作内容。当时,为了保证分类更加有效,物业“有专门的保洁员进行辅助性的二次分类”。

  宋万吉,就是这个“专门的保洁员”。小区的门口,有一个废旧电池箱;在他住的屋子外,也放着几十公斤的废旧电池。他说,收集多了之后,会有专门的公司来运走,但具体运到哪里,谁来运,运走后有没有回执收据之类,他不知情,“那是物业的事”。

  小区的门口,有一个密闭式垃圾清洁站,里面放着一台厨余垃圾处理机。每天,宋万吉都要解开居民的垃圾袋,把里面的“剩饭剩菜”挑出来,约挑满50公斤之后,就倒进这个处理机里。处理机可以帮助这些有机物发酵,使其变为有机肥,用来作小区的绿化基肥。

  但是,经历了轰轰烈烈的“绿色社区建设”后,究竟有多少居民在坚持垃圾分类呢?宋万吉说:“这么麻烦的事,谁来给你做?头几年做的人不少,现在,最多只有几个老大妈可能还在做。实际上,居民对我们也不太友好,有一次,一个居民把他要扔的球鞋,拿剪刀给剪烂了,才扔出来。也许他们是认为我们的存在和工作,‘污染’了他们的环境吧。”宋万吉说。

  “家委会”的默默坚持

  北京市西城区大乘巷,有一个两栋楼组成的单位宿舍区,这个小社区的管理者是某单位下属的“家委会”。

  家委会现在有两位主任:崔湘文和张静媛。他们说:“我们本来的任务是上传下达。单位有什么精神和任务,就传达、分派下去;居民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我们就帮助向上反映。而现在,我们主要的工作却是环保。垃圾分类,居民们都坚持11年了,早都习惯了。不分类,他们反而不自在。”

  1996年,北京“地球村”所做的一个有关垃圾分类的电视节目引起了大乘巷居民的注意。小区内一位叫王庭蕴的退休教师找到了“地球村”的廖晓义,说她所在的社区家委会和居民愿意尝试垃圾分类处理,而此时“地球村”也正想寻找一个小区进行试点实施,于是廖晓义和她的同事便到大乘巷进行演讲示范。经过10多天的准备,1996年12月15日,家委会的黑板上发布了“给居民的一封信”,正式宣布“本小区实行垃圾分类投放”,3个红色的大塑料桶放置在小区内,北京市第一个实施垃圾分类的小区就此产生。但是由于城市垃圾处理的各个环节衔接并不顺畅,在居民们分类之后,外面来运输的保洁员仍旧把分类过的垃圾混杂在一起。居民们很无奈:“我们能做的只是自己的事。”

  让人更加佩服的是这个小区的雨水利用。“垃圾分类这么多年,唯一的好处就是不断地有组织赠送、奖励我们垃圾桶。多出来的垃圾桶没处放,我们就想,为什么不能用它们来装雨水?于是我们就在每个雨水管下都接了一个垃圾桶。每逢下雨,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冒雨去开桶盖。雨水收满后,再把盖盖上,用来做公共绿地的浇灌和喷洒,居民也可舀回去浇花。”崔湘文说。

  执著的“废旧电池大王”

  王自新认为,有250万元,他的事业就可以成功。

  他抱着一个巨大的电池,站在北京市大兴区某个大张旗鼓准备建设成“循环经济园区”的院子里。他想在这个园区里租几亩地,建设成废旧电池堆放中心。

  离这个园区不太远,有个安定垃圾填埋场。北京市目前回收的所有废旧电池,都在这个填埋场里“存放”,填埋场为此专门盖了一排房子。天津市的做法更决绝一些,把废旧电池拌在水泥里,然后埋入地下,叫“固态封存”。显然,北京也不知道拿废旧电池怎么办,只是因为热心垃圾分类的人越来越多,废旧电池的回收必须有人来做,政府才不得不加以收集、存放。

  王自新原本做建材贸易生意,10多年前,他突然投身于环保事业,主攻废旧电池利用,既要做技术攻关,又要做产业推进。他做生意挣来的100多万元,全都“空投”了进来。他曾经想在河北易县建设一个废旧电池处理利用中心,然而由于废水排放不达标问题,被当地环保部门叫停。

  他发明的废旧电池回收生产设备,由于一直没有得到生产线的放大试验,只能算是台“中试”机器。这台机器,现在放在大兴区他表妹的院子里生锈。

  他这台机器可以先把电池里的汞先蒸发出来,然后再把里面的锌、铁、锰一一分选出来。“即使电池不污染环境,纯粹从资源利用上讲,废旧电池也应该回收。这台机器要正式制造,需要250万元;一个产业链要形成,只需要年处理1000吨废旧电池就可以保本微利,要知道光北京的电池消费量就远超过这个数字。然后我可以在全国各地建设几个分中心。”

  为了这个美好的计划,王自新到处找人帮忙。但是,政府部门对此并不热心,想帮他的人多半没钱,想利用他的人则花样百出,有人想利用他的技术去套取国家科技项目资金,或者想利用他的技术去股市圈钱。2004年,有家西班牙公司想出巨资购买他的技术再商业化,然而,王自新没有答应,他担心商家买了它的技术之后,“到处卖机器,结果搞垮了这个产业”。他的梦想是他全程控制,从技术选择、设备制造到回收网络建设、加盟店的管理,都要融入他的思想和理念,这样才可能保证这个行业健康发展。

  王自新是个没有钱的人,一家5口靠他爱人微薄的收入生活。但他有着非凡的执著。目前他联系了一家电视购物公司进行合作,该公司允诺从销售利润中拿出10%给他。王自新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冯永锋)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环保,是一种习惯~

0

主题

12

回帖

7

积分

冰块

积分
7
QQ
发表于 2008-11-15 22: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佩服,我做不到~目前是这样的!
努力!
西安交通大学环境协会http://www.xjtuhx.ngo.cn/bbs/ 邮箱:huanjingxiehui@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2-3 06:35 , Processed in 0.0274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