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953|回复: 0

铜绿山遗址被掏空了?

[复制链接]

77

主题

597

回帖

497

积分

湖泊

积分
497
QQ
发表于 2008-3-12 12: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图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http://ctdsb.cnhubei.com/html/ctdsb/20080312/ctdsb282245.html
  图为:遗址地面出现的裂隙

  本报记者 张泉 陈杏兰

  铜绿山,位于黄石市郊、大冶市城区西南约3公里的金湖之畔,“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因而得名”。
  被多国考古学者誉为“中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后又一个奇迹”的古铜矿遗址,就在这座山里。
  1974年春,考古部门在铜绿山发掘出一个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地下迷宫,出土了一批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炼铜竖炉和开采工具。经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论证认定,这一古铜矿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最久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活化石。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就在2006年8月,这一国宝级活化石,突现裂隙沉降,面临坍塌危险。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宝“沉降”?难道是乱挖乱采掏空了铜绿山?迄今为止,尚无定论。3月2日,本报记者赴黄石进行了调查。

  20多年过去了蓝图还在纸上

  “这两年,我一次也没去过铜绿山。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不愿看到古铜矿遗址的破败景象,每看一次,就揪心一次,久久难以平复。乱挖乱采,正在破坏遗址的根脉”——面对记者,大冶青铜文化促进会会长李相淦摇头叹息。
  李相淦是大冶青铜文化促进会的发起人。自古铜矿遗址发现以来,李相淦去了百多次。2006年8月后,他去的次数越来越稀少,脚步越来越沉重。
  他告诉记者,20多年前,他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描绘过这样的蓝图:蓝天白云,绿水青山,鸟鸣啾啾,曲径通幽。铜绿山博物馆掩映在苍郁之中,先辈们采矿冶炼的技艺再现馆内,一条平坦的马路从大冶城区通向这里,沿路合理分布着青铜器工艺品店,气宇轩昂的青铜雕塑,向中外游人展示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和凝重。“可叹的是,20多年了,蓝图还是蓝图!”李相淦的言语中,透出一股“爱之深、恨之切”的感情。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一个深达百余米的矿坑
  把遗址“挖上”悬崖峭壁

  3月4日,记者驱车前往铜绿山探访。
  从大冶市城区往西南约走3公里,进入了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矿区。几分钟后,一个杂草丛生的红色院落出现在眼前。院墙外,残垣断壁,石渣满地,到处是钻探留下的圆柱状石料。
  距院墙不足百米,是有色金属公司开采后留下的巨大矿坑,深达百余米,使矿坑与遗址之间形成一个陡峭的坡面,古铜矿遗址就坐落在这样一个人工形成的悬崖峭壁之上。
  遗址大院门前是一段约300米的坡面泥巴路,道路坑坑洼洼,满是拳头大小的石块和碎砖。一名看守人员正准备锁门,“闭馆了,现在不能参观。”门上贴着一张告示:“因工作需要,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将于2007年6月8日起停止对外开放,特此通告。”
  记者发现,博物馆四周墙体及地面亦出现大量裂缝,一楼警务室破旧的木门紧闭,门扣及挂锁早已生锈。吊顶也残破不堪,馆四周的玻璃窗满是灰尘,蛛网密结。

  链接

  古铜矿遗址沿革

  1973年秋,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在铜绿山开采时,发掘出13柄铜斧,最大的一个重达3.5公斤。随后,一柄铜斧寄到了国家历史博物馆,引起国家文物部门高度重视。
  1974年春,考古部门在铜绿山发掘出一个面积达2平方公里密如蛛网的地下迷宫,包括西周至汉代数百口竖井、斜井、盲井,以及百余条平巷等采矿遗迹,并出土了一批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炼铜竖炉和开采工具。
  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考古界。英国、德国、日本、瑞典、澳大利亚等国的考古学者蜂拥而至,赞叹不已:“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古迹!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
  1982年,国家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4年,铜绿山开建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1991年,国务院下文“划定红线”,要求古铜矿遗址负185米以上及周边80亩范围内的矿产资源不予开采。
  1994年,国家文物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2006年12月,因“周边环境太差,其地位与形象不符”,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从候选了10年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中撤了下来。

  古铜矿遗址被掏空了?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0年,古铜矿遗址的保护就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注意。
  当年10月,近百名中外专家学者,对古矿遗址实地考察后提出,古矿遗址面临毁坏的危险,急需加强保护:一是地下采矿的采空区引起遗址区地面变形,进而发展成较大的地裂缝甚至塌陷,破坏遗址原貌;二是采矿爆破震动导致遗址的变形。
  2004年8月,黄石市政府下发《通知》,称“古铜矿遗址周边仍存在乱采滥挖和采矿爆破强度大、频率高等现象,对遗址保护带来了诸多隐患”,要求“市文物部门要协商市计划、国土、规划建设、旅游等部门抓紧制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但结果证明,《通知》几成一纸空文。
  2006年8月,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地面出现大面积裂纹和裂隙,并逐渐扩大,最厉害的塌陷区长达20多米、深1.2米。黄石市文化部门向省里汇报的材料写道:矿山开采,已造成古矿遗址围岩坍塌,遗址馆、家属区等建筑屋顶开裂,陈列大厅内地面出现多处裂痕,部分展柜玻璃被震破。据统计,平均每天高强度爆破达2次,每次几十炮。
  2007年4月,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发现,由于非法采矿,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正遭受严重破坏,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包括遗址所在的整个山体将有可能出现滑坡、垮塌。
  此前,黄石市安监、国土、文化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遗址破坏事件展开了调查。调查组发现,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和个体采矿户的多个矿井已挖进古遗址之下。
  据中国地质大学等有关专家及执法人员实地考察推断,造成遗址破坏的最主要原因是,越过1991年国务院划定的保护红线开采,可能已造成遗址底下出现巨大采空层。
  3月6日,记者采访了黄石市政府副秘书长彭耀华。据他介绍,黄石市政府正采取地下支撑、填充等方式对遗址进行抢救。
  当记者追问到是否由于非法采矿导致遗址底下出现采空层时,彭耀华回答说:“有可能是采空,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很复杂,还需要论证,目前不便透露。”

  不能让地方经济利益损毁青铜文明活化石

  “对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保护问题,我们一直在呼吁,每年都要向上打报告,但报告打上去都是石沉大海。”3月5日,黄石市博物馆一位姓周的副馆长说。
  遗址的保护问题,从被发现的那一天就已经暴露出来了。周副馆长透露,曾经有人提出,把遗址整体切割,转移到其他地方保存。这个提议遭到文物专家一致反对。“遗址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它的地域属性,搬迁了还能叫遗址吗?”
  在去年9月召开的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上,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曾呼吁:“要加大对黄石铜绿山古矿遗址保护力度,不能让地方经济利益来损坏这个世界闻名的文物。”
  早在去年,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遭非法采矿破坏被媒体曝光后,大冶就有人断言,遗址破坏背后,肯定有腐败问题。
绿色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归宿 ---------------绿苑磁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5-5-11 05:07 , Processed in 0.0315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