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574|回复: 1

乐和家园项目概述

[复制链接]

4287

主题

4773

回帖

3万

积分

大西洋

积分
34425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8-7-25 17: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乐和家园”项目以生态文明为主旨,重建一个包括生计、生活、文化伦理以及社区参与的和谐社区,为过渡安置期之后大规模的灾后重建探索一种可参考的模式,也为非地震灾区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种可借鉴的范例。  乐和家园的建设包括如下六个方面:⑴、绿色生计:复兴社区生态经济,包括生态种植、养殖,生态旅游和传统手工业;⑵、绿色生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协建生态民居、旱厕、节能灶、垃圾分类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⑶、绿色养生:建立中西医结合、以社区诊所为基础的疾病防控中心,开展养生文化教育;⑷、绿色安全:建立社区环保机制,对化学品安全、社区环境进行管理;⑸、绿色参与:建立以乡村学堂为基础的社区公共空间,建立村民生态文明议事会和共建单位的联席会),倡导社区参与;(6)、绿色伦理:以社区重建为契机,推动传统伦理文化的重建。
  实施方案:“社工培训-社区建设-社会联动”
  一、社工培训:组织一批志愿者(兼顾学科背景和志愿服务经验)以及当地有潜力的村民共30人,请台湾地震灾后重建富有经验的老师和本土专家一起进行社工培训,之后进入当地展开为期两周至一月的前期调研,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技巧和参与观察的方法,充分了解当地人灾前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明晰他们当前的具体要求,通过推动村民参与协商,配合当地政府完善社区规划。调研结束后半个月内每人提交调研报告。
  二、社区建设:机构人员在当地长期蹲点,并招募一些有乡村建设经验的人员,共同协助当地的重建。硬件方面,与生态民居建筑师、生物质能专家、河流研究会合作,在与当地政府密切配合,并与民众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协助灾区恢复生态养殖、种植、传统手工业,建立生态民居、旱厕、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分类系统,并建立以乡村学堂为基础的社区公共空间;软件方面,定期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整合北大、清华、北师大、西南财大等高校的学术资源,共同讨论当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通过社工带动当地村民自主开展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机制;通过一系列的相关培训课程和多种形式,提升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比如自我管理能力、了解和保护本土和谐文化的能力、监测和保护本村和周边环境的能力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等等。
  三、社会联动:
  ——村校联动,在和试点乡村相应的乡村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让孩子成为影响父母和乡村建设的有生力量;
  ——村企联动,让企业的“小资”和乡村的“小农”互帮互学。此基础上建立城市乐和消费者联盟,用生态产品的消费者对于生产者的支持推动农业的生态转型;
  ——村媒联动, 用文字和图像纪录社区重建的过程和阶段性成果,确保当地始终受到关注,并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的平台推广生态社区的理念和模式,形成示范效应。
  ——村学联动,学者的研究在乡村建设的参与中实现,建立乐和社区指标体系,举办乐和社区论坛、出版乐和家园案例分析图文集锦等方式深入探讨和推动。组织村民和国内外学者间的互动交流。
  ——村网联动,充分发挥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功能,建立乐和家园网站和简讯,建立以绿色生计为基底的信息平台;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合作组织“绿色再生电脑捐赠”活动,捐赠者和接受者进行互动,并由此扩展国内和国际交流的空间。
  项目实施周期初步计划两年,第一年初具雏形;第二年逐步完善和评估。
  可能遇到的困难:以生态环保为指导的发展思路与农村发展主流思想及当地民众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冲突,比如发展生态农业与GDP、农民收入之间的矛盾,旱厕、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系统的推广与当地农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冲突。另外,农民不善于表达,也没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习惯,推广社区参与很可能步履维艰。
  解决措施:第一,针对生态经济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建立城市消费者联盟,开展城乡互助,以城市消费者高价购买灾区农产品和手工制品的方式,帮助灾区建立环保集约型生产方式;
  第二,针对倡导环保生活方面的问题,我们将组织当地农民学习国内外生态农村的经验,并选派代表到相关组织交流学习,使得他们逐渐从意识上认同这种生活方式并付诸实施;
  第三,针对农民社区参与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我们着力于培养社区当地的领导人,在社区内部进行倡导和呼吁;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社区公共空间,频繁组织社区成员参与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参与意识,使得他们有能力自主建设社区。 并通过中央电视台对于乐和家园项目的跟踪报道鼓励村民的参与精神。
  为了保证该项目能够产生持续的影响,并能够对社区产生正面的效应,使得服务对象持续受益,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第一,我们非常重视对于当地人的能力建设,从前期培训开始就让当地人充分参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的任务也是协助当地政府和民众开展自主重建。因此,在项目结束之后,当地能够作为一个有能力的社区自主发展壮大。
  第二,我们将从当地生态民居、旱厕、节能灶的数量,垃圾分类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在当地农户的普及程度,社区诊所接受和治愈患者的数量,当地环境污染程度,村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数量、频率和程度,社区领导人的数量和能力变化,专家和学者对当地综合变化的评估来考量项目的成果。
  第三,项目结束后,我们会出相关的项目报告、书籍、纪录片,运用媒体的力量传播项目的模式和理念,使得该地区和民众始终受到关注,并通过项目实施期间建立的国内外网络例如在项目中建立的消费者人群、世界生态乡村网络等保持项目的持续性。
  第四,项目结束后,我们也会不定期地回访,持续关注该村的发展动态。我们也鼓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的专家队伍以该村为研究课题,持续地提供学术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在国内外相关论坛的讲演和参观等活动扩大示范影响。
  “乐和家园”项目策划和实施单位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简介: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简称地球村)是一个致力于生态文明教育的民间机构,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和乡村绿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
  在城市社区工作方面,1996年,地球村和北京市西城区大乘巷家委会合作建立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第一个城市社区垃圾分类试点;1999年,地球村与宣武区政府合作,在建功南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绿色社区模式;2000年8月,北京市政府组织一百多人区长以上的干部在该社区召开现场会,这种以社区环保设施和公民环保参与机制为内容的绿色社区模式由此成为政府的政策和工作,并成为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2001年,国家环保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荐出版地球村编写的“绿色社区指导手册”,地球村受邀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进行了绿色社区的讲演和培训。
  在农村社区工作方面,1999年地球村在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堆臼石村租了2800亩山林作为环境教育基地,协助并推动农户实行垃圾分类,使用太阳能灯,种植无公害食品,逐步将其发展成集农户环保、绿色旅游和环境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生态区,并建立了政府、民间组织与村民的合作伙伴机制及联合办公室;2005年,地球村成为北京延庆县政府生态县规划的生态文化建设部分的执笔单位;2006年,地球村负责人为贵州黔东南州政府四大班子做的文化市场和乡村建设的讲座得到高度评价和认可;同年,地球村编写的“乡土中国绿色丛书——村民读本”,第一次完整提出包括绿色生计、绿色生活、绿色伦理、绿色参与、绿色养生、绿色安全的绿色乡村模式,得到政府民政部等四大部委的认可,成为全国乡村图书馆建设的内容之一。
  此外,地球村具备丰富的宣传和推广经验。十几年来,地球村出版了《公民环保行为规范》、《儿童环保行为规范》、《村民环保读本》等环保书籍,并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让环保走进生活》、《澳大利亚环保行》、《美国环保之旅》、《美国可持续农业》等系列环保教育片。2006年7月地球村启动了一个为期两年的“2008社区长卷”项目,深入传统少数民族社区,用镜头记录他们的传统生态文化,探索和传播用乡土文化保护乡野环境的中国式环保之路。中央台的特别节目《中国故事》已经在跟踪报道地球村建设乐和家园的准备工作。
  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环保顾问廖晓义, 哲学硕士,生长于重庆,毕业于四川大学,原四川大学哲学系教师,在中山大学获哲学硕士后,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人员,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国际环境政治专业访问学者。1996年创办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多年来致力于绿色生活的公民意识和公众参与教育,拍摄了100多部环保影视片、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章、组织了三十多期环境记者论坛,通过试点建设推动了中国绿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并推进了“26度空调节能行动”、“无车日”、“绿色选择”、“节能20%公民行动”等民间组织联合行动以及相关的公共政策。获得 2000年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奖”,当选“.2005CCTV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人物”、由中宣部、环保部等七大部委颁发的“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由发改委、林业部等六大部委颁发的“2007生态小康建设贡献人物”。
人人婚礼网 www.renrenhunli.com中国青年结婚消费指南网站

7

主题

168

回帖

184

积分

溪流

积分
184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6-7 19: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生态民居、旱厕、节能灶、垃圾分类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的照片~
期待持续更新
我们走了那么久,去寻找一盏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11-28 11:57 , Processed in 0.04853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