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1-4 01: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工人的影响 -成衣业个案
转贴自香港乐施会:
1. 引言
透过本课题,教师可协助中学生探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了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及已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的意义,进而反省这个社会进程带来的好处与弊端,以及探讨在全球化下如何达致社会公平。
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全球经济息息相关。我们平日在超级巿场购买的苹果和巧克力,可能由A国的农夫种植和采摘、B国的工厂工人处理原材料、C国的工厂工人负责加工和包装,然后由D国的跨国公司负责推广和销售。成衣的情况也相同:一件成衣的生产至销售的过程,同样牵涉不同国家的各类型公司、工人和农夫,它们组成了一条成衣的全球供应链 (global supply chain)。在这条全球供应链的工人,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究竟是怎样的?
本文将以成衣业为个案,并根据乐施会于2003年在中国广东省所进行的调查结果,阐述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工的影响,探讨当中的不公平的情况,以及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和思考。本文将集中探讨:
世界成衣的生产、贸易与销售
成衣工业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
香港成衣业在全球供应链的角色及其发展
全球成衣供应链的结构
世界成衣采购模式的转变对中国制衣工人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的采购模式
消费者的力量─我可以做甚么?
2. 世界成衣生产、贸易与销售
一件在店铺内出售的衣服,它很可能会经过一个零售商、一家负责策划及产品设计的品牌公司、入口及市场推广的品牌公司 (有时或会透过入口批发商进行)。而贸易公司、采购代理,亦会在市场与生产地点之间扮演一个中介角色,协调在不同国家的设计、订货、样本制作、物料采购、生产安排及其它流程。最后,还有负责生产衣服的供货商工厂。在工厂里,有工人进行实际裁剪、装饰及缝制的工作。由此可见,由生产至销售衣服的过程,实牵涉不同国家的各类型公司,它们组成了一条成衣的全球供应链。
成衣工业是其中一个最早把供应链分布至全球各地的工业。成衣工厂以往设近美国和欧洲的设计师及零售商;自1960代起,生产线开始转移至亚洲,在很多国家发展成具价值的出口工业。
2.1 成衣工业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
图片说明:1995-2002年时装出口量
2000年,全球消费者共花费约八万亿港元购买衣服,当中有约三分一销售在西欧进行,另三分一在北美洲,而约四分一则在亚洲。根据联合国报告指出,在2000年,成衣工业占了低技术、非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中的20%。
作为一门劳动力密集及较低技术要求的工业,成衣生产是发展中国家迈向工业化的其中一项重要起步策略。目前,最少有50个发展中国家出口成衣,并依赖它带来主要外汇收入。按价值计算,纺织及成衣业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的最大出口货品(Oxfam International,2002)。
2.2 成衣工业的特点:流动性、劳动密集性
由于缝纫机较其它制造工具相对便宜、易于运送及具流动性,买家和供货商都准备随时转移他们的订单和工厂,寻找最低成本、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地点。此外,由于成衣工业是劳动力密集的工业,在全球化的生产架构下,投资者不论何时都在寻找更廉价的劳工,哪里便宜,便到哪里投资。
成衣工业不但相对容易开展,也很容易结束。成衣工业的流动性令国家经济及工人生计─尤其是占制衣工人中大多数的妇女而言─造成高度的不稳定性。其中一个最早发展成衣生产的亚洲国家菲律宾,在1995年,成衣业曾占13.8%的出口值,但至2002年,却已跌至7.2%,迫使很多女工失业、或从事低工资及不安稳工作。此外,香港亦有相似的经验:自1980年代,工厂迁移到中国大陆开始,很多女工变成失业、或被迫接受服务业内的不安稳工作。
2.3 成衣买家与供货商:不平衡的议价能力
随着企业重组的趋势,成衣工业及其全球供应链,逐步被品牌商及零售公司所支配,令原本已是最大型的零售商变得愈来愈大。在1977年至1992年间,首五家美国成衣零售商的巿场占有率增加了一倍,达至18%。而在1990年代末,连锁零售商则占有西欧巿场的70%及美国巿场的85%。
在供应链的中层环节(贸易公司和采购代理),亦同样出现重组及集中的趋势。在香港,贸易公司的规模愈来愈大;一些品牌商及零售公司直接向工厂进行采购,自己成为「全包供货商」。
与此同时,愈来愈多国家投入成衣生产的行列。在供货商众多,却只有少数大买家的情况下,在一个国家内或多个国家之间的工厂,竞争非常激烈,导致成衣买家和供货商之间的议价能力严重不平衡。在这个背景下,世界成衣工业及其全球供应链有甚么转变?对发展中国家的工厂(供货商)及其工人有甚么影响?在讨论以上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探讨香港成衣业的发展。
2. 世界成衣生产、贸易与销售
图片说明:全球成衣供应链简图
一件在店铺内出售的衣服,它很可能会经过一个零售商、一家负责策划及产品设计的品牌公司、入口及市场推广的品牌公司 (有时或会透过入口批发商进行)。而贸易公司、采购代理,亦会在市场与生产地点之间扮演一个中介角色,协调在不同国家的设计、订货、样本制作、物料采购、生产安排及其它流程。最后,还有负责生产衣服的供货商工厂。在工厂里,有工人进行实际裁剪、装饰及缝制的工作。由此可见,由生产至销售衣服的过程,实牵涉不同国家的各类型公司,它们组成了一条成衣的全球供应链。
成衣工业是其中一个最早把供应链分布至全球各地的工业。成衣工厂以往设近美国和欧洲的设计师及零售商;自1960代起,生产线开始转移至亚洲,在很多国家发展成具价值的出口工业。
2.1 成衣工业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
图片说明:1995-2002年时装出口量
2000年,全球消费者共花费约八万亿港元购买衣服,当中有约三分一销售在西欧进行,另三分一在北美洲,而约四分一则在亚洲。根据联合国报告指出,在2000年,成衣工业占了低技术、非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中的20%。
作为一门劳动力密集及较低技术要求的工业,成衣生产是发展中国家迈向工业化的其中一项重要起步策略。目前,最少有50个发展中国家出口成衣,并依赖它带来主要外汇收入。按价值计算,纺织及成衣业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的最大出口货品(Oxfam International,2002)。
2.2 成衣工业的特点:流动性、劳动密集性
由于缝纫机较其它制造工具相对便宜、易于运送及具流动性,买家和供货商都准备随时转移他们的订单和工厂,寻找最低成本、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地点。此外,由于成衣工业是劳动力密集的工业,在全球化的生产架构下,投资者不论何时都在寻找更廉价的劳工,哪里便宜,便到哪里投资。
成衣工业不但相对容易开展,也很容易结束。成衣工业的流动性令国家经济及工人生计─尤其是占制衣工人中大多数的妇女而言─造成高度的不稳定性。其中一个最早发展成衣生产的亚洲国家菲律宾,在1995年,成衣业曾占13.8%的出口值,但至2002年,却已跌至7.2%,迫使很多女工失业、或从事低工资及不安稳工作。此外,香港亦有相似的经验:自1980年代,工厂迁移到中国大陆开始,很多女工变成失业、或被迫接受服务业内的不安稳工作。
2.3 成衣买家与供货商:不平衡的议价能力
随着企业重组的趋势,成衣工业及其全球供应链,逐步被品牌商及零售公司所支配,令原本已是最大型的零售商变得愈来愈大。在1977年至1992年间,首五家美国成衣零售商的巿场占有率增加了一倍,达至18%。而在1990年代末,连锁零售商则占有西欧巿场的70%及美国巿场的85%。
在供应链的中层环节(贸易公司和采购代理),亦同样出现重组及集中的趋势。在香港,贸易公司的规模愈来愈大;一些品牌商及零售公司直接向工厂进行采购,自己成为「全包供货商」。
与此同时,愈来愈多国家投入成衣生产的行列。在供货商众多,却只有少数大买家的情况下,在一个国家内或多个国家之间的工厂,竞争非常激烈,导致成衣买家和供货商之间的议价能力严重不平衡。在这个背景下,世界成衣工业及其全球供应链有甚么转变?对发展中国家的工厂(供货商)及其工人有甚么影响?在讨论以上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探讨香港成衣业的发展。文字
3. 香港成衣业在全球供应链的角色及其发展
3.1 1950至1970年代:直接从事成衣生产
香港成衣业随着上海成衣业家族在1950年代涌入而开始发展。在1950年代,由于中国内地的政治动荡及于韩战期间的禁运,加上制造业由西方转移至亚洲,掀起了香港工业化的进程。
在1960及70年代,随着日本将科技和生产转移往香港,香港成为许多劳动力密集的工业─包括成衣业─的最重要生产地之一。成衣业从一开始便以出口为主导,由制造低质量成衣开始,至承包西方公司的原设备制造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OEM),其后继续发展至以原设计制造 (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 ODM) 作为生存策略,并同时继续利用现存的香港出口配额。直至中国大陆在1980年代进行经济改革后,引发了香港在成衣供应链内的重新定位(乐施会,2004a)。
3.2 1980年代以后:成衣贸易及转口
在1980年代,中国进行经济改革,引发香港在成衣供应链内重新定位。随着全球生产将制造业移往中国内地等发展中国家,在欧美只保留非生产活动(如产品设计及市场推广等)后,香港的贸易行主要为西方公司发掘廉价生产基地及采购制成品。世界贸易组织的数字显示,香港成衣出口及转口总额在全球排名第二。成衣转口在经济的重要性,在1995年已超越了本地成衣生产(乐施会,2004a)。
由1980年代开始,香港已不单是一个具领导地位的生产中心,亦同时是一个全球成衣采购中枢,当中有16,403家雇主聘用了91,754名工人,成衣转口占2002年香港总转口值的7.7%。以上数字,仍未包括有些以香港为基地的成衣制造和贸易公司,管理其在多个国家内的供应链,却未有安排其产品路经香港出口或转口。
4. 世界成衣采购模式的转变对中国制衣工人的影响
图片说明:全球成衣生产供应链
4.1 全球成衣供应链的结构
采购模式是指全球供应链内所有不同成员之间的购买关系和行为,现今的成衣供应链大致上可分为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由零售商、品牌公司或入口商组成,负责职能包括市场推广、零售、设计、采购及营销。中间层由非以制造为核心职能的代理商、贸易行及采购公司组合而成。至于第三层则是供货商,扮演制造及外判生产的职能。
在全球化的生产模式下,成衣生产商利用分散生产(Dispersed manufacturing)的策略控制经营成本。比方说,当贸易行接到零售商的成衣订单,它会从韩国买纱,运往台湾进行纺织和漂染,然后在跨国拉链公司在中国内地的工厂订购拉链,之后基于贸易政策或劳工成本等考虑,选择在泰国作最后的缝合。当客户要求迅速交货时,贸易行会分别在泰国数间工厂下订单。这样,便可以准时交货,亦可以减低成本(乐施会,2004b)。
在整个成衣生产流程中,时间弹性最大的是缝纫部分。缝纫所需的时间相当视乎订单数量、工人数目,以及可付出的超时工作时间而定。要缩短缝纫所需的时间,可透过引入弹性劳动力如临时工,或分判至家庭外发工或其它工厂。
4.2 成衣采购模式的转变
图片说明:成衣采购模式的转变对制衣工人的影响
4.2.1 缩短付运期限
乐施会在中国广东省进行的研究(2004a)显示,工厂所接的订单,平均付运期限由2001年的三个月,缩短至2003年的两个月,有些买家甚至要求半个月的付运时间。
零售商及品牌公司透过发出「及时(Just-in-time)」订单,减省成本和风险,以及提高利润。他们尽量贴近时装季节,甚至在季度中间才定好款式,发出较小量的首份订单,然后频密地重复补货并要求及时付运,以便服装能以最快速度送到店铺出售。这样的话,零售商和品牌公司便可减少因设计过时而导致的销售风险,以及节省存仓开支,减少日常运作所需的流动资金。
然而,缩短付运期限令工厂难以规划生产和作出预算,工厂无法承担更多风险,为未能预测的订单雇用更多任务人。结果,工厂管理层唯有强迫工人超时工作,并在生产高峰期聘用临时雇员,而不是雇用更多员工长驻工厂。
4.2.2 时装季度增多、订单货量少及不稳定
时装季度由以往一年二、三季,变为现在六至八个季度。季度加密使每次的订单订货数量大幅减少,每批货由过去的数以万件,减少至数千,甚至数百件。成衣买家更将一份订单,细分为数份小订单,并要求不同的付运时间。
愈多的时装季度及愈少的订单订货数量,令制衣工人只得较少时间熟习缝制某特定产品,导致工作效率更低,影响工人收入(以件计酬),同时令工厂难以规划生产,减低工厂作进一步投资或遵守劳工标准的意欲。
4.2.3 压低价格
乐施会在中国广东省进行的研究(2004a)显示,在过去三年内,工厂所接订单的价格下跌了10%至30%。在中国的平均成衣出口价格,亦在1997至2002年间下降了30%,而生产成本却在1999年至2002年间增加了一成,当中部份是由于订单货量少和更多样化。零售商一方面运用减价策略争取顾客,提高巿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透过削减给予成衣供货商的金钱,维持本身的边际利润。
4.3 采购模式转变对制衣工人的影响
图片说明:中国大陆广东省内八家工厂的超时工作情况
4.3.1 超时工作
面对订单价格下降和付运期限缩短,工厂唯有强迫工人超时工作。乐施会在中国广东省进行的研究(2004a)显示,中国的制衣工人每月超时工作150小时,比法定限制的每月36小时,高出四倍多(参阅左图)。过长的超时工作对职业健康及安全构成威胁,成衣工人普遍有头晕、过劳及背痛等长期和隐性职业病。
4.3.2 任意调整工资
乐施会在中国广东省进行的研究(2004a)发现,大部份工人没有依法得到加班的额外津贴。尽管工人的整体工资在最低工资以上,但若减去他们理应得到的超时工作工资,每家工厂内有15%至50%的工人未能获得当地法定的最低工资。
图片说明:品牌公司、零售商及工人所得利润
左图显示,在成衣生产中,工人工资虽然占整体成本的比例很小,但与布料等成本相比,毕竟是制衣工厂可以较弹性控制的一个范畴。工厂经常透过不同方法削减工人工资,从而控制生产成本,抵销订单价格下跌的影响。这包括:任意调整件工工资(即是每件成衣的酬劳),拒绝给予休息、假期、产假及病假;违反最低工资、法定超时工作时限,以及不支付超时工作工资;不支付健康和社会保障等。
5. 劳工权益、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的采购模式
5.1 现行制度不足以保障工人权益
5.1.1 现行企业行为守则的缺憾
由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现行的劳工法例和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善,要改善工人的权益,便需要靠品牌公司自律,或由消费者向品牌公司施压。很多零售商及品牌公司在消费者的压力下,近年越来越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纷纷制定「企业行为守则」(详细定义见下),要求工厂(成衣供货商)达到一定的劳工标准。然而,现存的企业行为守则,只要求工厂遵守劳工标准,却忽视采购部门或贸易公司的采购模式令工厂难而达到劳工标准。
5.1.2 未能有效监察行为守则的实施:工厂伪造文件应付巡查
面对现存采购模式所造成的压力─付运时间短、价格低、短期而不稳定的订单─工厂根本没有意欲改善工人的待遇。于是,一些工厂为应付代表买家的社会责任监察员,伪造工时记录、工资记录、工厂规则及合约等文件,甚至教导工人特定的答案,回答巡查者的提问。
伪造证据─如何在中国广东省通过监察:
向工厂采购的
零售商及品牌 每月超时工作时数 (法定限制为三十六小时) 工人亲身体验 按工时计算没有获发
最低工资的百分比 雇用身份及权益 管理层用以欺骗监察员及访客的手段
工厂A:
- Wal-Mart
- Explorer
- No Boundaries 150-200 超时工作至半夜,
工人一个月只得一天假期 35% - 无有薪假产假
- 无社会保险
- 60%无合约件工计酬
- 无超时工作津贴 - 伪造工资及工时文件
- 教导员工如何回答问题
工厂B:
- Wal-Mart
- Toys R Us
- First Impressions 180-250 工人迟到,驳斥经理及
没收拾床铺会被罚款 50% - 无书面合约
- 无有薪产假
- 件工计酬
- 无超时工作津贴 - 双分员工打卡记录
- 教导员工如何回答问题
- 辞退不合作雇员
工厂C:
- Target
- Tommy Hilfiger 80-180 每周有两至三名女工
因过度疲惫而昏厥撞伤 40% - 每月有两至三次工人要通宵工作 - 无超时工作津贴,只以基本的件工计价算
- 伪造工时及工资文件
- 以广播形式训导员工如何回答问题
- 恐吓员工
资料来源:Liu K.M. (2003),引自:乐施会 (2004a)《谁卖掉劳工权利?─全球供应链的采购模式与工人生活》,香港:乐施会。页106。
5.2 企业社会责任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服装品牌公司、零售商及贸易公司的采购模式,直接影响了在发展中国家的制衣工厂的运作模式,进而导致制衣工人未能得到健康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平、合理的工作待遇和保障。
国际社会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催生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概念。它的定义为:企业以遵守道德价值,尊重人、小区及自然环境的途径,达致商业成就。企业必须向受其营商活动影响的个人、小区或组织负责,他们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如雇员)或外部的(如没有雇佣合约的工作人员、顾客、供货商和股东等)。目标是为企业内外受其影响的人士创造更高的生活水平,同时保持企业的盈利。
5.3 企业行为守则
为落实以上原则,企业可设立企业行为守则,改善营商模式。企业行为守则订明了企业须依循的价值观及营商行为,并要求其供货商及承判商等共同遵守。制定企业行为守则时,必须根据国际认可的人权标准,保障工人权益,以及避免苛刻的工作条件,例如:禁止童工、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工作时数不应过长等。
同样重要的是,企业设立行为守则之后,应落实执行和监管行为守则能否顺利推行,以及向公众报告其商业活动对相关人士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加强企业的问责性。
随着公众对公平贸易的意识逐步提高,制定企业行为守则对公司的商誉及品牌形象带来正面的影响。自1990年起,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在商界逐渐普及,各跨国企业广泛地设立企业行为守则,融汇本地及国际的劳工标准及劳工权益。著名品牌公司如迪斯尼(Disney)、锐步(Reebok)、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及利瓦伊斯(Levi’s)等,都争相推行企业行为守则。
5.4 合乎道德的采购模式
乐施会认为,服装品牌公司及零售商应设立企业行为守则,而守则必须涵盖企业本身的采购模式,并且列明其供货商须遵守的人权和劳工标准。此外,企业需要不断检讨本身的采购模式,避免发出不合理付货期限和价格太低的订单,从而避免其成衣供货商或工厂把营运压力和风险转嫁予制衣工人。此外,企业应该加强监察企业行为守则的执行情况,切实履行保障工人权益的责任。
4.3.3 以无保障的合约聘用临时雇员
付运期限缩短、愈多的时装季度及愈趋下降的订单订货数量,令工厂难以规划生产和承担更多风险。故此,工厂唯有在生产高峰期聘用临时合约雇员,而不是雇用更多长期合约工人。有学者的研究显示,在中国广东省的制衣女工,有60%没有书面合约,90%没有社会保险(乐施会,2004a)。
4.3.4 隐藏成本:职业健康及安全、短暂的工作寿命
制衣工作要求高度的灵敏度和重复性,很多女工都受到经常性的病痛如背、腿、肩膊疼痛及关节受损等困扰。而满布绒布的车衣间的空气调节差劣,更会导致呼吸系统衰弱等疾病。过长的超时工作亦对职业健康及安全构成威胁。
此外,成衣工业的流动性令制衣工人生计─尤其制衣女工─造成高度的不稳定性。当投资和成衣工厂离开时,她们被迫面对失业、接受低工资及不安稳的工作。
6. 消费者的力量-我可以做甚么?
购物是每个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购物时,多数人只关注产品的价格、质量和款式,郄很少想及商品的生产者和生产过程。当我们吃朱古力时,会否想到种植可可豆的小农的生活是否温饱?购买木制品时,会否想到这是否透过大量砍伐原始森林而得来?购买衣服时,有没有关注制造衣服的制衣工人,是否获得合理的工作待遇,他们的权益是否得到保障?
最重要的是,当我们购买一件商品的时候,或购买某公司的股份时,其实向品牌公司表达了我们对其经营手法的看法─让企业知道,我们是否赞成和支持他们的经营手法。此外,由于消费者难以得知企业的营商手法,故此,我们应要求企业增加其透明度及问责性。
今天,精明消费的意义不单是「买得出色、食得招积」,更在于透过我们的消费行为,落实我们对某些价值和精神的追求。你认为:
作为消费者,我们的行动对服装品牌公司有没有影响力?为甚么?- 你知道你身上所穿的衣服的来源吗?
你是否知道你所买的商品是不是按着公平的原则生产和买卖?为甚么?
如果你发现你使用的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忽略工人的权益或破坏环境,你会否拒绝购买该产品?为甚么?
若果你发现某公司的经营手法不合乎公平的原则,你会否向该公司表达不满?为甚么 |
|